(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1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2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3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4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1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植被类型及特点2023山东,T1—2【人地协调观】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综合思维】能够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区域认知】观察、概括植被的特征,辨识不同土壤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概括其形成因素及影响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22湖南,T11—13土壤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23山东,T1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2023新课标,T9—112022全国甲,T9—11命题分析预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理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考查频率较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常有提及。这部分内容是常考点备考策略备考复习时可以选择不同情境、不同尺度的案例:一是宏观角度,即四大圈层间的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运动等过程;二是中观角度,如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植物的指示作用、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联系等;三是微观角度,如结合具体自然环境(城市绿地、河流等)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考点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1.植被类型及特征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景观特征森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终年[1]高温多雨;全年高温,雨季多雨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常绿阔叶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2]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森林常绿,乔木多[3]革质叶片,无毛、稍硬落叶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寒带地区叶子呈[4]针状草原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温带草原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荒漠热带荒漠全年[5]高温少雨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区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旱的形态与结构温带荒漠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2.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植被可以指示自然环境特征(1)指示环境的干湿状况植被类型叶特征根特征指示环境原因水生植被柔嫩硕大不发达水生环境水分充足旱生植被细刺状发达干旱环境水分不足(2)指示土壤性质:铁芒萁的分布反映[6]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的分布反映[7]碱性土壤环境。情境1绞杀榕绞杀榕生长在热量充足的地区,其种子以鸟类、风等为媒介,落到其他大树的树皮裂缝或枝丫上,进而生根发芽。绞杀榕的部分根系扎入宿主树表皮吸取水分和营养,另一部分扎入土中夺取水分和营养,枝叶快速地向上生长,最终宿主树会死亡腐烂,绞杀榕成为独立的植株。绞杀榕看似残忍,实际上它的存在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下图为绞杀榕景观图。(1)分析宿主树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从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分析。【参考答案】水分不足,阳光短缺,养分不足。(2)说出绞杀榕所处森林的特点。【提示】根据绞杀榕所属的植被类型分析。【参考答案】地表生物量大,植物全年生长旺盛,垂直结构复杂。情境2芙蓉花芙蓉花(下图)又称木芙蓉,是成都市市花,在我国主要栽培于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地区。芙蓉花叶片较大,每年夏秋季开花,秋冬季落叶,春季长出新叶。(1)判断芙蓉花所属的植被类型。【提示】根据芙蓉花的特征分析。【参考答案】落叶阔叶林。(2)推测芙蓉花适宜生存的气候特征。【提示】根据芙蓉花的生长环境分析。【参考答案】温暖湿润。命题点1植被类型及特点[2023山东地理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B)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解题思路】结合材料可知,该亚寒带针叶林带位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纬度高,热量条件差,适合生存和发展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而成为“绿色荒漠”,B正确。虽然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弥补了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的不足,所以光照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限制较小,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较湿润,水分充足,C错误;当地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错误。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B)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丰富【解题思路】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地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较差,故其生长季较短,并且该地区微生物活性弱,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机质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A错误,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被称为“绿色荒漠”,物种多样性并不丰富,D错误。命题拓展亚寒带针叶林几乎从亚欧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延伸到西海岸的主要原因是(B)A.水分对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影响较大B.高纬陆地广阔,热量条件适宜C.亚欧大陆寒温带气候条件相同D.森林层次结构复杂,适应性强【解题思路】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地区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亚寒带针叶林地带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量大且有冻土现象,水分较充足,因而水分对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影响较小,故A错误;亚欧大陆寒温带地区西部受暖流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中东部地区降水少,气候条件不同,故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地带纬度高,热量不足,森林层次结构简单,故D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地带对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热量条件,特别是日均温连续5天≥10°C的天数,因而其分布沿纬线延伸,B正确。命题点2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22湖南地理卷]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3—5题。离河岸距离(m)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电导率(mS/cm)50乔—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乔—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乔—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乔—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乔—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乔—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乔—草45.009127.781.400.501100乔—草40.339163.061.580.661250乔—草34.339152.321.621.983.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B)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题思路】由材料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海拔和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相似性较低,B正确,A、C、D错误。4.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取地下水,而胡杨根系发达,可以将水分带到较浅的土壤中,为草本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A正确。5.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B)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解题思路】乔木与灌木存在一定的水分竞争,随离河岸距离增加,水分减少,两者竞争加剧,灌木水分竞争力稍弱,灌木消失,B正确。土壤有机质减少与土壤含盐量增加与灌木消失关系不大,A、C错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较小,且灌木一般比草本水分竞争力强,D错误。命题拓展(1)描述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植物群落盖度的变化特征。【参考答案】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植物群落盖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距河岸800米以外灌木群落盖度极低,甚至消失。(2)判断该植被群落灌木植被主要的水分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参考答案】来源:地下水。理由: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位下降,乔木和灌木之间对水分的竞争加剧,由于乔木竞争力较强,导致灌木群落盖度下降甚至消失。考点2土壤的形成与养护1.土壤的形成过程2.土壤主要的形成因素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的[1]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地貌①海拔:山区的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而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2]垂直分化。②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3]明显气候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土壤的分布规律人类活动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3.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4.土壤的养护(1)改良或改造土壤亚马孙河流域: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我国:用合理的方法改良盐碱土和酸性红壤。(2)注重种养结合常用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情境1月壤人们把月球的土壤称为月壤。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的“土特产”,在内蒙古自治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推测月壤形成所受的作用。【提示】从土壤形成过程和月球环境方面分析。【参考答案】风化作用,陨石撞击。(2)推测月壤的性质。【提示】结合月球环境分析。【参考答案】干燥,不含有机质,和地球土壤差异大。情境2红壤2023年10月1日,我国某校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察调研。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并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1)返校实验后,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提示】结合红壤分布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参考答案】气候。(2)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均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红壤分布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提示】针对红壤的缺点分析。【参考答案】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熟石灰,掺砂。命题点1土壤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23山东地理卷,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1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图1(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雨季降水多,下层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3分)旱季降水稀少,上部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3分)【解题思路】如下图:(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施——丰产沟(图2)。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图2【参考答案】丰产沟通过挖沟培垄,加高了垄的高度,改善了土壤的排水条件,夏季降水多的时节土壤不会过湿,利于花生、地瓜等作物的生长;(5分)沟底变深,利于获得地下水补给,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利于旱季越冬作物(如冬小麦)的生长。(5分)【解题思路】结合上问分析可知,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夏季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冬季土壤含水量过低。读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措施就是挖沟培垄,因此可从垄、沟角度分析说明丰产沟是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的。从垄的角度看,当地降水集中于6—9月,丰产沟通过挖沟培垄,加高了垄的高度,改善了土壤的排水条件,夏季降水多的时候土壤也不会过湿,利于花生、地瓜等作物的生长。从沟的角度看,冬小麦生长期降水少,农作物面临缺水问题,沟底变深,利于获得地下水补给,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利于旱季越冬作物(如冬小麦)的生长。命题拓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地人民探索出了种稻、垄作大豆等改良白浆化棕壤的方法,效果显著。说明当地“垄作大豆”如何实现土壤的改良。【参考答案】起垄种植,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提高抗旱抗涝能力;种植大豆增加土壤肥力。考点3整体性1.自然环境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等)通过水循环、[1]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2]联系的整体,一旦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乃至自然环境整体也会发生[3]变化。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4]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形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5]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多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多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了气候的寒冷程度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的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6]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岩石的[7]风化进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的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湿润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8]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9]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情境1河狸坝河狸主要分布在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图示意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1)分析河狸改造栖息环境对其栖息地附近环境的影响。【提示】围绕其栖息地附近环境变化分析。【参考答案】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相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2)分析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可能产生的影响。【提示】主要分析河狸坝消失的影响。【参考答案】河狸被大量捕杀,河狸坝就会逐渐减少,其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会减弱甚至消失,故河流径流量变化加大,可能导致旱涝加剧。情境2“天使橡树”美国密西西比河东部的“天使橡树”据说已经超过1500岁,有古铜色的枝干,形如巨蟒,弯弯曲曲,卧地横生。“天使橡树”直径2.7米,能投下1600平方米的树荫,最长的树枝达27米,枝干上附着有大量蕨类植物。下图为“天使橡树”景观图。(1)判断“天使橡树”树枝卧地横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判断依据。【提示】从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方面分析。【参考答案】光照。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的强弱和时间、植物的受光面积等,“天使橡树”树枝卧地横生主要是为了增加受光面积,从而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照。(2)推测“天使橡树”枝干上蕨类植物养分的直接来源。【提示】分析树干能提供的养分即可。【参考答案】腐殖质。命题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2023新课标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3题。1.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D)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并不是基岩风化产物,A错误;草毡层的厚度比较均匀,且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而流水搬运多对地势相对较低的沟谷地区有影响,B错误;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粒度均匀,并不是由冰川搬运而来的,C错误;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且粒度较细,最有可能是风从其他地区搬运而来的,D正确。2.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A.气温低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D.太阳辐射强烈【解题思路】植物死根分解速度快慢主要与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透气性等因素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数量少、种类少、活性较低,从而导致植物死根分解缓慢,故选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C)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题思路】草毡层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孔隙较小,厚度较厚,可以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①错误、②正确;草毡层可以阻滞部分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③正确、④错误。综上,C正确。命题拓展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C)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题思路】青藏高原气温低,草木生长缓慢,草毡层遭到破坏后会导致当地草地植被覆盖率降低,初级生产力降低,①正确;草毡层遭到破坏,地表裸露,土层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加,温度上升,冻土融化速率加快,②错误;随着冻土融化速率加快,高原冻土层中被封存、冻结的温室气体会逸散进入大气,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增加,③错误;草毡层遭到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侵蚀作用强度增加,④正确。故选C。对比分析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内容原因面积大小不同草甸面积较小,草原面积相对较大植物种类不同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体;草甸以多年生、中生(介于旱生与湿生之间)草本植物为主体,多年生草本植物需要更好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不同草甸生长环境较湿,草原生长环境相对较干分异规律草原多呈地带性分布,草甸分布多是非地带性的方法技巧生物和环境演化题的常考方向及分析角度热点情境大时间尺度背景下的植被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美国阿拉斯加州位于白令海峡、北冰洋与阿拉斯加湾之间。10万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和冰川进退等因素影响,阿拉斯加州植被景观处于动态变化中。现今,阿拉斯加州常见的植被有云杉、灌木、苔原,它们对土壤水分和热量的需求依次降低。下图分别为阿拉斯加州地形分布示意图和近10万年来阿拉斯加州气候和基带植被演化图。探究设问(1)分析2万年以来,阿拉斯加州山麓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推测阿拉斯加州植被类型与分布的变化趋势。【解题思路】(1)根据该地2万年以来的水热条件变化分析植被的演替。(2)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水分和热量条件改善,据此分析即可。【参考答案】(1)阿拉斯加州山麓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为苔原、灌木、云杉。(2)喜温湿的植被类型增加;植被群落结构更复杂;植被向高海拔地区迁移。武夷山最高峰为黄岗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拥有许多第四纪冰川(冰川最盛时,中国古气候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以上)的孑遗树种,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南方铁杉林群落,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古生物的避难所。黄岗山的中山苔藓矮曲林,林木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附生苔藓植物,为该山森林分布的上限。下图为黄岗山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1.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B)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C.低山草甸 D.灌木草丛【解题思路】甲自然带的热量显然低于针阔混交林,高于中山矮曲林,故其自然带最可能为针叶林,不会是落叶阔叶林,排除A,B正确。由材料可知,林线的上限位于中山矮曲林顶部,甲自然带位于中山矮曲林以下,故不可能是草甸或灌木草丛,排除C、D。选B。2.黄岗山中山矮曲林带的气候特征是(D)A.暖湿多雾 B.干冷多风C.干冷多雾 D.冷湿多风【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黄岗山的矮曲林生长低矮,说明海拔高导致气温低,生长慢;林中附生有苔藓植物,说明所在地空气湿度大;树干弯曲多分枝,说明所在地多大风。选D。3.第四纪冰川最盛时的铁杉林分布区,现在已演替为(A)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C.针叶林 D.中山矮曲林【解题思路】由前面分析可知,甲为针叶林,即大规模铁杉林如今大致位于1300—1700米处。第四纪冰川最盛时,中国古气候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以上,按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计算,当时铁杉林分布高度与如今相比需要下移1600—1700米,即移到山麓地带,由图可知此时山麓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选A。读图归纳判读土壤剖面图的三个注意点1.注意土壤的颜色2.注意土壤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土壤形成和发育的时间越长,水热资源越丰富,土壤越成熟,则土壤越厚,层次越多。尽管人类对土壤的深耕会增加土壤厚度,但受人类影响后土壤的层次一般比较少。3.注意植被类型根据土壤表层生长的植被类型和根系的粗细、长短可以判定土壤的类型、形成环境和分布地区。热带雨林环境形成砖红壤,温带草原植被环境形成黑钙土,水稻田环境形成水稻土等。典例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下的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读图指导图1图2【解题思路】(1)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2)土壤中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向下运移,产生淋溶层,淋溶层淋失的物质沉淀、积累形成淀积层,气候越湿润,淋溶层越厚,淀积层位置越深,因而可判断丙图为半干旱区草原的土壤剖面;草原植被根系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Ⅰ曲线表示草原,D正确。【参考答案】(1)A(2)D[2024江西九校联考]洞穴滴水衔接了洞穴外部环境和内部沉积物,能够反映出洞穴内外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围岩指隧道或洞穴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不同季节,洞穴内外通风模式有所不同。下图示意广西某洞穴(有竖井与外界相通)的洞穴外二氧化碳浓度、洞穴内二氧化碳浓度、洞穴内滴水温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洞穴内滴水温度,可判断洞穴内的热量(D)A.夏季受围岩影响,洞穴内热量减少B.夏季受大气影响,洞穴内热量增加C.冬季受围岩影响,洞穴内热量增加D.冬季受大气影响,洞穴内热量减少【解题思路】读图可知,洞穴内滴水温度夏季上升、冬季下降,A、C错误;该洞穴有竖井与外界相通,夏季洞穴外气温高,而洞穴内比较凉爽,竖井中气温上高下低,形成逆温,阻止了洞穴内、外大气热量的交换,夏季洞穴内受大气的影响较小,洞穴内热量主要靠岩体热传导增加,B错误;冬季洞穴外的冷空气密度较大,会沿竖井下沉,洞穴内热量减少,D正确。2.冬季洞穴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C)①流水溶蚀作用弱②植物根系呼吸作用弱③植物光合作用弱④微生物分解弱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解题思路】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流水溶蚀作用较弱,二氧化碳消耗量小,洞穴内二氧化碳浓度应较高,①错误;冬季降水量减少、气温降低,植物根系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夏季少,②正确;冬季太阳高度小,植物光合作用弱,二氧化碳消耗量小,洞穴内二氧化碳浓度应较高,③错误;冬季气温低,洞穴内微生物活动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少,④正确。故选C。原始野牛分布范围在更新世时期横贯亚欧大陆,随着末次冰期的到来,原始野牛的空间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图示意原始野牛在更新世时期的分布范围和主要遗址。据此完成3—5题。3.原始野牛在甲、乙两地之间的分布南界主要受制于(C)A.海拔 B.气温 C.水源 D.天敌【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原始野牛在甲、乙两地之间的分布南界深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较小,气候干旱,南界以南地区纬度较低,蒸发较强,原始野牛生存所需水源不足,故选C。4.原始野牛分布范围曾经横贯亚欧大陆,说明(C)A.原始野牛对温度不敏感B.原始野牛对湿度不敏感C.亚欧大陆东西部环境具有相似性D.亚欧大陆南北部环境差异较大【解题思路】由图可知,原始野牛的分布范围主要在亚欧大陆中北部,说明其生存需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A、B错误;亚欧大陆东部和西部都有原始野牛分布,说明亚欧大陆东西部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正确;原始野牛分布范围南北跨度较小,据此无法判断原始野牛分布与亚欧大陆南北部环境差异的关系,排除D。5.随着末次冰期的到来,原始野牛(B)A.分布范围扩大 B.分布南界南移C.觅食所需空间缩小 D.向山上迁徙【解题思路】随着末次冰期的到来,气候变冷,原始野牛生存环境恶化,原始野牛向南方较温暖地区转移,分布范围可能缩小,分布南界南移,A错误,B正确;由于气候变冷,单位面积的食物资源减少,原始野牛觅食所需的空间扩大,C错误;末次冰期到来,山上会变得更加寒冷,原始野牛应该向山下迁徙(提示:有利于避寒),D错误。[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6—8题。6.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C)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因此该区域气候应温暖湿润,冰川作用和风沙作用不存在或不明显,A、D错误。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层中的砂砾岩岩层受构造运动影响发生了弯曲变形,形成了褶皱构造及相应地貌,主要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说明褶皱构造对该地地表起伏状况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构造运动,C正确。流水作用主要是削高填低,使区域趋向平坦,但该区域地势起伏明显,说明流水作用并不是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动力作用,B错误。7.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D)A.气温 B.降水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解题思路】谷地地势较低,是山坡流失水土的汇聚之地,因而土壤深厚且水分充足,形成了适合草甸生长的环境,而山坡由于水分较谷地少,土壤水分适中,发育了地带性森林植被,因此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D正确。图中山坡与谷地距离比较近,气候类型相同,气温和降水量差异不明显,因而其不是导致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A、B错误。土壤温度受气温影响较大,山坡与谷地的气温差异较小,因而土壤温度差异不大,C错误。8.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B)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解题思路】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那么该区域在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山地被进一步削低,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填高,谷地与山坡地势差异缩小,谷地和山坡的土壤水分差异进一步减小,谷地中地带性植被会不断增多,非地带性植被草甸会持续减少,故选B。考点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2023南昌摸底测试]下图示意我国赣南地区2008—2011年植被退化度及退化面积随坡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植被生长状况良好的坡度为(C)A.0°—4° B.4°—12°C.12°—26° D.26°以上【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图中坡度12°—26°的地区植被退化度百分比和退化面积百分比均最低,说明该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良好。故C正确。2.坡度26°以上植被退化度随坡度增加而增加的主导因素是(D)A.气温 B.降雨 C.光照 D.土壤【解题思路】该地位于我国赣南地区,坡度26°以上地区,随着坡变陡,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越来越贫瘠,植被退化也越来越严重,D正确。3.图中平坦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A)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水域【解题思路】地形平坦利于当地人们开垦耕种。读图可知,该地坡度较小的地区植被退化面积百分比最大可达到60%,因此可推测该地区平坦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故A正确。[真实情境/2024黑龙江黑河模拟]下图为某纪录片中的一帧画面,蜿蜒的林带下嵌在广阔的高原上,就连高大的树冠顶也很难探出头来。据此完成4—5题。4.图中林带分布在(D)A.河谷中 B.峡湾中C.山谷中 D.裂谷中【解题思路】根据材料“蜿蜒的林带下嵌在广阔的高原上”可知,该林带分布在裂谷中。受板块张裂影响,该高原地区出现裂谷,裂谷地区由于海拔较周边地区低,且利于集水,水热条件更好,有利于森林生长,D正确;河谷、山谷两侧不一定是高原地形,A、C错误。峡湾地貌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与图中信息不符,B错误。5.该狭长林地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C)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土壤【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最可能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位于热带地区,在高原处形成热带草原,而在裂谷处出现森林,裂谷处出现森林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的水分条件更好,C正确;裂谷位于热带地区,与周边地区温度相差不大,但从图中可以看出裂谷处植被与两侧高原上的植被差异较大,因此温度不是该狭长林地发育的最主要因素,A错误;光照、土壤影响森林的生长,但与两侧高原相比,裂谷处光照、土壤条件与其差异不大,B、D错误。[2023广东深圳调研]垂柳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落叶乔木,开花前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日数(指日均温低于5℃的日数)并达到一定的积温。研究发现,垂柳开花的积温需求量与年低温日数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年低温日数与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量的关系。据此完成6—7题。6.近几十年来,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量增加最多的城市是(D)A.哈尔滨 B.北京 C.济南 D.杭州【解题思路】如下图:7.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C)A.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量明显减少B.年低温日数显著减少C.积温需求量更快得到满足D.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量明显增多【解题思路】气候变暖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东北地区冬季低温日数变化不明显,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量不会大幅变化,A、D错误;如果年低温日数显著减少,那么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量增加较多,开花始期反而会推迟,B错误;东北地区年低温日数多,积温需求量少,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量更快得到满足,故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明显,C正确。[2024福建泉州质量监测]全球变暖导致阿尔卑斯山的许多植物物种被迫迁移,林线也随之变化。研究人员对2085年的林线位置进行预测,设定不同的干湿条件,预测出甲、乙两个结果。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某地不同年份的林线位置(含预测)。据此完成8—9题。8.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中受全球变暖威胁较大的是(A)A.高山草甸草原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高山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解题思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林线高度会不断上升,林线以上高山草甸草原的生长空间会不断缩小,甚至消失,A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低海拔地区,阿尔卑斯山所在区域的山麓地带没有分布,B错误;高山针叶林主要分布在该地区海拔较高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分布海拔会上升,生长空间可能会增大,C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麓,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分布区域会北移,D错误。9.研究人员在预测2085年林线时设定的条件及原因是(B)A.甲为较干旱环境,升温幅度较小B.乙为较干旱环境,升温幅度较大C.甲为较湿润环境,升温幅度较大D.乙为较湿润环境,升温幅度较小【解题思路】由图可知,2085年林线(乙)海拔较2085年林线(甲)高,说明2085年林线(乙)的设定条件是升温幅度较大,这与较干旱环境条件下,水的调节作用弱有关,A错误,B正确;湿润环境中,水的调节作用显著,升温幅度应该较小,林线应较低,C、D错误。考点2土壤的形成与养护[2024贵阳摸底]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绿洲,因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大面积农田弃耕撂荒,植被发生了变化。下图示意该绿洲不同弃耕年限农田土壤水分变化(CK表示未弃耕农田)。据此完成1—2题。1.未弃耕农田土壤含水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D)A.降水较多 B.蒸发量小C.下渗较少 D.灌溉量大【解题思路】未弃耕农田位于干旱地区的绿洲,当地降水少,农民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会引水灌溉,因而未弃耕农田的土壤含水率较高,A错误、D正确。未弃耕农田与弃耕农田都处于民勤绿洲区,距离较近,气温、降水和土壤差异不大,蒸发量和地表水下渗量差异也不大,B、C错误。2.民勤弃耕地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气候变暖 B.地下水位下降C.植被变化 D.土壤类型变化【解题思路】读图可知,民勤弃耕地土壤水分随时间推移呈波动式下降,主要原因是农田弃耕后没有农作物生长,缺少植物涵养水源,土壤水分含量下降,C正确。气候变暖会导致祁连山冰雪融水量短期内增多,河流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分含量会增加,A错误。大片农田弃耕,抽取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不一定会下降,B错误。弃耕地土壤类型变化主要是土壤水分减少,耕地荒漠化造成的,并不是土壤类型变化引起的水分减少,D错误。[2024福州质量检测]土壤持水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孔隙度、有机碳含量等。土壤孔隙中直径小于0.1mm的称为毛管孔。当土壤持水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研究者将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某样地(平均海拔3500m)主要覆被类型浅层土壤(0—20cm)作为研究对象,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完成3—5题。样地类型孔隙度(%)有机碳含量(g·kg-1)最大持水量(g·kg-1)非毛管孔毛管孔天然林地32.849.3甲1464.66沼泽化草甸32.356.1乙2465.4非沼泽化草甸17.447.1丙613.523.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丙的大小关系为(D)A.甲>乙>丙 B.丙>乙>甲C.丙>甲>乙 D.乙>甲>丙【解题思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某样地平均海拔3500m,气温较低,土壤微生物不活跃,有机质不易分解,因而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比较高。沼泽化草甸土壤湿度较大,土壤中氧气含量较少,土壤有机质不易氧化分解,因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应最高;非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土壤中氧气含量都较多,土壤有机质易氧化分解,但天然林地产生的有机质较非沼泽化草甸多,因而天然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非沼泽化草甸高,故选D。一题多解解答本题也可以采用逆向推理。因为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土壤中团粒结构越好,土壤孔隙度越高。表中天然林孔隙度为32.8%+49.3%=82.1%,沼泽化草甸孔隙度为32.3%+56.1%=88.4%;非沼泽化草甸孔隙度为17.4%+47.1%=64.5%;说明沼泽化草甸有机碳含量最高,非沼泽化草甸有机碳含量最低,因此乙>甲>丙。4.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的前期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时间先后顺序是(C)A.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非沼泽化草甸B.天然林地、非沼泽化草甸、沼泽化草甸C.非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D.非沼泽化草甸、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解题思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相同的前期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土壤最大持水量越大,能够涵养的水源量越大,产生径流的时间越晚。因此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沼泽化草甸产生径流的时间最晚,非沼泽化草甸产生径流的时间最早,因而产生径流的时间先后顺序是非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故选C。5.天然林地土壤非毛管孔孔隙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A.分布地坡度大,砾石比重较大B.土壤肥力较高,团粒结构良好C.耕作活动频繁,土壤经常翻松D.人类过度放牧,土地沙化严重【解题思路】砾石较粗糙,粒径较大,砾石间的孔隙较大,因此土壤中的砾石比重较大时,土壤非毛管孔孔隙度较高,A正确;天然林地一般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山腰,水土流失较多,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B错误;天然林地不是耕地,土壤并不经常翻松,C错误;天然林地一般不会用于放牧,D错误。6.[生活情境/2023广西盟校联考,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裸田)表面铺设10—15cm厚的砂石覆盖层,种植农作物,这就是砂田。在砂田上耕作是保证农业收成的一种耕作方法。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图1示意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2为砂田景观图片。(1)说明土壤表面覆盖砂石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覆盖砂石层增加了地表粗糙程度,可以滞留部分地表径流;(2分)增加下渗;(2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分)【解题思路】水循环环节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砂石覆盖层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与裸田相比,砂田的土壤温度更高,说明其原因。(6分)【参考答案】白天,砂石覆盖层升温更快,并不断将热量传递给土壤;(2分)而砂田土壤含水量更高,夜晚散热缓慢,能较好地维持土壤温度;(2分)砂石覆盖层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避免土壤因水分蒸发而消耗过多热量。(2分)【解题思路】砂石覆盖层比热容较小,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后升温较快,并将热量传递给土壤。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砂石覆盖层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少了土壤热量消耗。砂田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大,比热容较大,夜晚降温较慢,能够较好地维持土壤温度。(3)砂田具有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作用,说明其原因。(6分)【参考答案】砂田可以滞留部分地表径流,增加了土壤水分的下渗,进而促进表层土壤盐分下移;(3分)砂石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盐分向土壤表层的聚集量减少。(3分)【解题思路】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的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砂田能够在降雨后减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从而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淋溶土壤中的盐分,降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由于有砂石层覆盖,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因毛细作用上行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聚集量随之减少。(4)说出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砂田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大昼夜温差;(2分)改善作物生长条件。(2分)【解题思路】铺设砂石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降水时下渗增多,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砂石的比热容小,覆盖砂石可以增大昼夜温差,作物的有机质积累增多,因此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考点3整体性[角度创新/2023浙江联考]江苏盐城海岸潮间带宽广,分布有碱蓬滩、芦苇滩、互花米草滩和光滩等土地利用类型。互花米草是20世纪80年代从北美引入的耐盐、耐淹、高植株、高密度植物,消灭或驱离了绝大多数本土生物;光滩是鸟类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场所。下图示意2002—2012年该地沿海潮间带土地利用类型及高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题。1.互花米草滩的变化会(C)A.丰富生物多样性B.减轻潮间带的水污染C.减弱风暴潮侵蚀D.减少旱涝灾害频次2.芦苇滩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①潮间带高程增加,阻挡海盐输入②降水淋洗盐分,水域环境改善③碱蓬滩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下降④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题思路】具体分析如下:[2023河北开学联考]降雪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积累,形成积雪,气象因子是影响积雪日数(一年中存在积雪覆盖的日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图示意横断山区部分气象因子与不同积雪日数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风速对横断山区迎风坡和背风坡积雪日数的差异影响较大;近年来,该地区积雪日数呈缩短趋势。据此完成3—5题。3.随积雪日数增加,相关性呈现增加趋势的气象因子有(C)①降水②风速③气温④湿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题思路】由图可以看出,降水、湿度随积雪日数增加,相关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①④错误。风速和气温随积雪日数增加,相关性呈现增加趋势,②③正确。选C。4.推测近年来横断山区气候最可能的变化趋势是(B)A.暖湿 B.暖干C.冷湿 D.冷干【解题思路】本题无法直接从题图中得出结论,可以进行“图文转换”,再依据转换后的信息进行解答。具体分析如下:5.风速对横断山区迎风坡和背风坡积雪日数的影响可能表现为(A)①迎风坡风速与积雪日数呈正相关②迎风坡风速与积雪日数呈负相关③背风坡风速与积雪日数呈负相关④背风坡风速与积雪日数呈正相关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题思路】迎风坡降水丰富,风速增加时,气流将水分传递到高空,导致降雪、积雪增加,故迎风坡风速与积雪日数呈正相关,①正确、②错误。背风坡气流下沉,通常产生焚风效应,湿度减小、温度升高,导致降雪、积雪减少,故背风坡风速与积雪日数呈负相关,③正确、④错误。选A。[2023合肥二模]冻土活动层是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土层。近年来,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针叶林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但不同区域增速存在差异。研究发现该区域针叶林的生长旺季,降水增加会导致其长势变缓;纬度越高,冻土活动层厚度越薄,针叶林根系发育受限制更多,而气候变化会改变这种限制。据此完成6—7题。6.在针叶林生长旺季,该区域降水增加导致其长势变缓的主要原因是(C)A.针叶林冠下光照显著减弱B.环境温度大幅下降C.冻土活动层底部积水过多D.区域洪涝灾害猛增【解题思路】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大多为浅根系,当生长季节降水量增大时,水分在冻土活动层积蓄,很可能导致植被根系被浸没,根系进行无氧呼吸,从而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长势变缓,C正确;生长季节(夏季)降水增加,太阳辐射会减少,针叶林冠上光照变化明显,但冠下光照变化不大,环境温度也不会“大幅下降”,降水增加不会使洪涝灾害“猛增”,A、B、D错误。7.近年来,东北多年冻土区针叶林植被覆盖率增速(A)A.自北向南减慢 B.自北向南加快C.自东向西减慢 D.自东向西加快【解题思路】纬度越高,冻土活动层越薄,针叶林扎根生长困难,长势差,覆盖率低;南侧冻土活动层厚,对针叶林生长影响较小。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冻土活动层变厚,冻土对北部针叶林制约作用减弱,北部针叶林长势变好更明显,覆盖率增加快。选A。综合训练[2023石家庄检测]西伯利亚五针松是阿尔泰山北方森林的建群种之一。我国科学家对阿尔泰山中段南坡研究区内优势树种为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发现当地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与当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且受到竞争树粗细的影响更大。下图示意研究区某国家气象站1958—2017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3月平均气温升高对西伯利亚五针松生长的影响是(C)A.利于林下枯枝落叶分解,提高土壤肥力B.利于增加空气湿度,增强树木抗旱能力C.利于融雪和土壤解冻,加快树木恢复生长D.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使树木积累更多有机质【解题思路】研究区位于阿尔泰山中段南坡,冬季树木停止生长,3月平均气温升高,利于融雪和土壤解冻,可为树木提供更多水源,加快树木恢复生长,C正确;由图可知,3月份气温升高但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林下枯枝落叶分解缓慢,A错误;3月当地降水较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空气湿度降低,B错误;平均气温升高与昼夜温差关系不大,D错误。2.西伯利亚五针松受竞争树影响最大的阶段是(A)A幼龄林时期 B.中龄林时期C.成熟林时期 D.过熟林时期【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与当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且受到竞争树粗细的影响更大。幼龄林时期的西伯利亚五针松较矮小,其生长受周围竞争树的影响较大,竞争树粗壮高大会使幼龄林得到的光照减少,进而影响幼龄林的生长,A正确;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时期的西伯利亚五针松已经有了一定的生长空间,因此受竞争树的影响较小,B、C、D错误。[2024江西九校联考]公路、铁路等建成后,要对施工后的道路两侧坡面进行工程加固,再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来减少水土流失。某研究小组于2009年4月构建了成渝高速永川段试验区,在试验区内分别构建了草本、灌木、乔木、草—灌—乔混合四种初始乡土植被类型,并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下图示意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的产沙模数的变化差异,模数越大,产沙量越大。据此完成3—4题。3.在植被恢复初期,草本型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最明显,其原因是(C)A.草本植物适应性强、生长快B.早期种植草本,物种多样性显著C.草本能快速固定表土D.草本对强降水缓冲作用显著【解题思路】读图可知,植被恢复初期,草本型植被产沙模数最小,说明产沙量小,主要是因为草本植物根系密集,固定表土作用强,C正确。草本植物适应性强,但受当地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生长有快也有慢,A错误。早期种植草本,植物种类单一,物种多样性并不显著,B错误。草本植被矮小,对强降水缓冲作用小,D错误。4.下列因素中对混合型植被在后期保持水土能力强影响较小的是(C)A.突出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的生态环境B.垂直分层结构对雨水的拦截、缓冲作用C.枯枝落叶对土壤的发育和保护作用D.乔木、草本、灌木纵横交错根系的固土作用【解题思路】后期混合型植被生态系统已经形成,物种多样性突出,生态环境稳定,保持水土能力强,A不符合题意;混合型植被在后期具有垂直分层结构,其对雨水有拦截、缓冲作用,有助于保持水土,B不符合题意;后期各种植被恢复较好,植被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但枯枝落叶容易腐烂,保持水土的作用较小,C符合题意;乔木、草本、灌木的根系纵横交错,固土作用强,有利于保持水土,D不符合题意。[新情境/2023海南模拟]我国南沙多数珊瑚岛屿土壤以珊瑚和贝壳碎屑为母质,经过积盐脱盐、生物积累、淋溶作用形成。某研究团队对南沙新建岛屿上不同类型珊瑚砂土壤进行研究发现:纯海洋珊瑚砂和无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的酸碱度比较接近,但是与有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pH在7.0—7.5)相比有一定差异。下图示意研究样品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此完成5—7题。5.有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和无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pH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C)A.成土母质差异 B.水热条件不同C.植被改良土壤 D.地形差异【解题思路】有植被覆盖珊瑚砂和无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pH存在差异主要由于植被覆盖率不同,植被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C正确;有植被覆盖珊瑚砂和无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都以珊瑚和贝壳碎屑为母质,成土母质的差异小,A错误;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