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从实际景物、场面的描写展开的,行文过程中,

作者借助文字将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投射到了联想的事物之上,抽象程度

比较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出"阅读时

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即引导学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把从文字中

体会到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围绕本单元的语

文要素进行了设计,即针对每篇文章的特色,给方法,降难,设立四个教

学要素: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象征意义想开去;由物境描写想开去;

变形为物想开去,使学生做到面对文字不茫然。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由《草原》

《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这四篇古今中外名家的名作组成,

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

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通过对课后问题的思考和对"学

习园地"搭建的文字平台的实践,边感受名家语言文字的魅力,边体会有

温度的文字源于内心真实的感受,情动于中,发乎于外。学习作者运用文

字表达感受的不同方法,尝试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展开描写,完成本单

元习作《变形记》,做到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温故与知新相促动。

本单元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中,体悟文字蕴含的情感。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形式、有

感情、重时效的朗读,体会到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使学生做到对文

字有体会,对情感有感悟。②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作者在

描写自然景物时,展开了想象的羽翼,诉说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因此,要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要点,学习据文字想象的不同方法,获得真实的体验和

感受。③在习作中,让学生尝试运用文字驾驭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

本单元的整体构想:

《草原》一一推己及人,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丁香结》一一由浅入深,结合象征意义想开去。

《古诗词三首》——由此及彼,由物境描写想开去。

《花之歌》一一万物如我,变形为物想开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示——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这四

篇各具特色的文章,对学生依据文字想象与联想给予不同的方法做指导:

《草原》这篇课文的离别场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

生共鸣;《丁香结》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聚焦于"结",由事物特点到象征

意义,由浅入深地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引导学生

抓住"物境一意境一心境”这个读诗的基本路径,从而读懂诗文,并展开

想象与联想;《花之歌》这篇课文把自己比拟成了花,写得奇特唯美,引

导学生进行无限的想象。学生学完这四篇课文之后,尝试将基本的据文想

象与联想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习作当中。

分课设计

1.草原

一、学习目标

L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B东”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启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

的方法。

4.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受风景美之外的人情

美。

5.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

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

2课吐

三、学习过程

学习单

《草原》一一老舍

所见所闻所感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L听音乐,想象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

2.谈一谈你对草原的感受。

[设计说明]以蒙古民乐导入,创设情境,把在音乐中得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

出来,为下面“想开去”做准备。

(-)初读课文

1.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

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师生交流。(教师板书:初见草原一迎客一待客一话别)

[设计说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帮助学生找

到梳理结构的方法。

(三)品味美景

1.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想一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批注相关

的句子。思考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生动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自学一小组交流一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指导学生“从所

读的内容想开去”——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用交流感受、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等方式谈一谈

自己的理解。

3.归纳小结。

(四)光影赏析

欣赏草原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1自然段。

[设计说明]通过多媒体手段还原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

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文字走近蒙古族人,去感受他们的热情与友好。

[设计说明]从草原的风光美向人情美过渡。

(-)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L自由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思考: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概括出草原

人民的哪些特点?(热情好客)

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出来?

3.小结: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填空(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场面,选择

适当的词语)。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设计说明]设计填空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词语的

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场面提取恰当的词汇。

(1)在词语前面加上符合草原人民特点的形容词语。

(2)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4.思考:我们怎样从文字中读出这样的情感?又该怎样去理解老舍先

生富含情感的文字?

[设计说明]依次学习”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的各个环节。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日常学习积累,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

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方法。

(1)热情迎接:联系生活经验,品读修辞方法,理解草原人民的"热

情”。

(2)激情相见:联系生活经验,即兴表演,理解草原人民的"激情"。

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

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3)盛情款待: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无拘无束"一词,体会

宾主之间的其乐融融的场面。

(4)尽情联欢: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联欢的场面,选取一个节目进

行口语表述练习,理解“尽情联欢"的热烈气氛。

(5)深情话别: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

话斜阳”这一句话,体会分别时的主宾的心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设计说明]学完整篇课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r风光美(初见草原)

,热情迎接(迎客)

草原激情相见(迎客)

主盛情款待(待客)

、人情美<尽情联欢(待客)

深情话别(话别)

拓展阅读:

北海漫写

高长虹

人看得人太多的时候,便想看看树木花鸟、石头和轻云,这便叫作赏

玩风景。北海也有南方的风味。我在西北旅行了两个礼拜,整日整夜,看

见的是灰土和沙漠,所见的也是灰土和沙漠,乃至想象的,梦见的,也是

灰土和沙漠变做人形打吵子!骤然今天到北海,我真像回到南方了!你一

听见声响,便可以想得见那草上的波纹呵!芦草变做美人鱼儿,她们在临

波微步呢!可是,你将从那里找得见一点尘土?那怕北平再往北平迁移一

千里,只要有三海在,灰土止步吧!古来的时候,只有皇帝们才能在这里

享福。因为不那样时,他们早已要迁都到杭州去了。而今是民主时代,所

以每一个老百姓一但也要腰藏二十枚铜元者为限——都是无冠帝王了!

我离开北平不到半个月,北海中的草繁茂得多了。从前是没水的泥皮

的地方,现在一望都是生动的绿野了。荷花也已开放。今年北平的荷花,

总算是开得晚了些。然而这目前的繁荣锦簇,能说是初夏苦旱的痕迹吗?

我真得同情于西北方的朋友们,虽然我自己不愿在那里居一月呵!他

们虽然不是由于选择的结果,然而实际上他们选择了那最苦的生活过了。

从张家口到北平的路上,我听见几个旅客在赞美东北的富庶。他们有的说:

"到奉天去好了,那里不是个吃饭!”这话的意义就是说,总不过都是个

吃饭的问题,何必一定留恋故乡呢?我也常听得朋友们艳谈东北,山多么

高,森林多少广袤呵!我只是还没有去过,虽然我已计议过这一两天内便

去来呢!但是,当然现在又不能去了!

我这两天真想回到南方去。我不想在上海久停。我想去的庐山、普陀、

无锡、镇江、杭州,那怕就是玄武湖也好的!

在那有树木和水的地方,风吹过我们身边的时候,就像是风吹过水和

树木的身边,也是像水和树木吹过我们的身边。这种感觉,不但凉爽,而

且润洁,的确像是女性的陶融,自然是一个最美的女子!而美的女子也是

自然!

平庸的游人们当然是最好地到那平庸的中山公园去写意了!因为一切

都是对的,所以三海留给诗人和艺术家以不少的清净。我在北海停了两点

钟,没有看见五十个人,所以她做了我的最好的工作室了!荷花的芬芳,

你试也夹在风中一息,吹送入我的文字中吧!

2.丁香结

一、学习目标

L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上匕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理解作者由浅入深,引导读者在内容中思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L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由浅入深,引导读者在内容中思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学习单

《丁香结》——宗璞

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

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丁香结

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

这篇文章哪些内容你没有读懂

第1课时

(-)谈话导入

1.文学作品中哪些花草树木曾被赋予某种品格,能否背诵一句这样的

诗句或名言?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什么

样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设计说明]积累运用训练的同时,据课题设疑,为教学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解词'解构

L自读,正音、解词。

缀满、幽雅(优雅)、伏案、笨拙(zhub)、单薄(b6)、

模糊(hU)、花蕾、衣襟、恍然、愁怨

2.再读,解构文章。

①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丁香的?

②每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③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布

局谋篇的方法。

3.全班交流。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了丁

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一一丁香花

1.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

花的句子,谈一谈体会。

[设计说明]“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抓关键的句段揣摩写作方法O

3.交流。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

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

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那十字小百花,那样

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

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4.总结思考:这三个地方的丁香花各有什么特点?

抓动词—灵动;抓时间一一幽雅;看颜色—无瑕。

第二部分—丁香结

1.读课文的第4~6自然段。

2.思考。

(1)在这几个段落中多次出现“丁香结",从文中找到不同的解读。

[设计说明]训练词语精准表达、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作者对"结”的看法和古人的有何不同?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

淡无味了吗?")

[设计说明]通过抓住“结”这个字,从事物特点一一六句古诗文所代表的古

人对于“结”的理解——作者对于“结”的理解,从内容想开去,对比出诗人和

作者对于“结”的不同看法,进而理解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吗?

(三)总结提升

1.思考:这篇文章,作者是怎样由浅入深表达思想感情的?

2.在今后写类似的文章时,我们怎样做才能引导读者根据我们所写的

内容去思考呢?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之后学以致用把方法应用到自己的

写作中。

板书设计:

丁香结

声人:愁怨

Y

作者:豁达欣赏丁香花——感悟丁香结

(浅)(深)

拓展阅读:

山中访友

李汉荣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桅子花的气息。早晨,

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

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

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

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

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

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

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

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

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你好,

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汨汨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

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

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

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

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

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

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

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

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

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

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

一路月色。

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的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4.通过诵读《过故人庄》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

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用景物传递情感,用文字营造意境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

当时的心境。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学习过程

学习单

《古诗词三首》

诗题作者、朝代诗句中主要描写初读诗词,用简

了怎样的景色单的词语表达一

下你的感受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

第1课时

(―)知识回顾

1.回顾作者。

2.回忆关于"诗"与"词"的相关知识。

[设计说明]唤醒学生的元认知,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自学填写表格

题目景物、时间相同点不同点情感

[设计说明]在自学的基础之上,完成对诗句的理解。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背诵《古诗词三首》。

(-)针对表格展开学习

《宿建德江》

1.汇报已知。

2.思考:在表达情感方面,这首诗与另外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从哪些

词、句可以体会出来?

[设计说明]在读诗文时,根据内容所描写的景物想开去,理解作者此时的

“愁”和由景物营造出的落寞情怀。

3.抓住景物,理解心境与意境。

(1)愁:"烟渚""日暮""天低树""月近人"。

(2)愁从何来?

①理解写作背景。

②理解作者选取这样的景物的原因。

[设计说明]从理解写作背景进而再次理解心境,理解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景物

来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L读诗句,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针对表格汇报: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3.苏轼与孟浩然的心境相同吗?你是从哪些内容体会到不同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抓住、理解作者对景物的不同状态的描写,想象意境,

体会作者不同的心境,引导学生针对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的心情。

4.交流、讨论、总结:

同为写景的诗,《宿建德江》是抓住景物的静态体会心境,《六月二

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抓住景物的动态体会作者心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夜晚的黄沙道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结

合诗句说一说。

[设计说明]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诗句内容中的景物,体会意境和作者当时的心

境。

3.心境何来——理解这首词的背景。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落寞失意——烟渚、日暮、天低树、月近人

Y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亲近自然——翻、跳、吹——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报国无门、寄情山水——听、看

第3课时

(-)谈话回顾

《古诗词三首》是怎样抓住景物描写想开去,体会作者心境的?

[设计说明]在三首古诗词所描写的景物中,体到作者的心境和诗词的意境。

(-)自读思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中《过故人庄》。

L初步了解意思,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2.全班交流,理清诗句意思。

(三)与《游园不值》一诗对比学习

[设计说明]用对比学习的方式,突出景物在表达作者心情时的作用。

学习单

诗题景物相同点不同点

《过故人庄》

《游园不值》

(四)体会两位作者不同的心情。

拓展阅读:

终南别业

王维【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花之歌

一、学习目标

1.训练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3.了解花的作用、神韵及其品格,体会作者的奇特想象。

教学重点:

L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二、课时分配

1课吐

三、学习过程

学习单

《花之歌》——纪伯伦

文中的“我"是谁?“我"做了什么?找到表达纪伯伦爱花

的理由。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花之歌。

2.简介纪伯伦。

(-)新课教学

1.疏通字词。

2.整体感知。

3.认识文体——散文诗。

读诗句,思考:作者把花比作了什么?纪伯伦是怎样做到让这首散文

诗读来如此优美的?谈一谈你的想法。

(1)按照一定表达顺序(解读散文诗的结构)。

(2)分部分体会散文诗丰富的想象与准确的描写。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是准确的用词和修辞让散文

诗的意境优美的,在读文时要抓住这些内容去想象。

4.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作者借助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想要

表达怎样的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根据内容随文想象,以“花”的视角

将自己变形为物,去感受世界,去体验文字的美好。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在写花,但实际上是在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

大自然的事物,来寄托情感的,要我们像花一样"仰望高空,向往光明;

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三)总结写法

1.作者这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同学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身的感受,了解课文采用

了拟人化的手法。

2后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想象奇特)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

写作中合理运用。

3.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想象也是一种观察的方法,换一种身份,换一个视角看世界,这样可

以引导我们发现未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仰望高空

花之歌礼品渴望光明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拓展阅读:

雨之歌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

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

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

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

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

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

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