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消防安全演练后续预案TOC\o"1-2"\h\u32644第一章演练概述 367811.1演练背景 3125841.2演练目的 311730第二章演练组织架构 4203562.1组织架构 4220932.2职责分工 596032.3人员配置 522433第三章演练前期准备 5170783.1演练方案制定 569373.2演练场地布置 6110613.3演练器材准备 615492第四章演练流程及内容 7233934.1演练流程 7326054.1.1演练前期准备 7263344.1.2演练启动 7303164.1.3演练实施 7297624.1.4演练总结 7146414.2演练内容 790294.2.1演练背景 776344.2.2演练任务 765274.2.3演练环节 7254534.3演练环节 845914.3.1应急响应 8225204.3.2协调沟通 8281294.3.3资源调配 876964.3.4现场处置 8312174.3.5信息上报 86769第五章消防设施设备检查 8287335.1消防设施检查 935555.1.1检查内容 9186905.1.2检查方法 9184035.1.3检查频次 9136195.2消防设备检测 9326015.2.1检测内容 9150605.2.2检测方法 925725.2.3检测频次 10269075.3检查结果反馈 10124745.3.1反馈内容 1027255.3.2反馈方式 1033315.3.3反馈要求 1011837第六章演练实施 1019206.1演练启动 10253616.1.1演练准备 10327046.1.2演练启动 11110726.2演练实施 11135706.2.1演练流程 11426.2.2演练监控与评估 11322236.3演练结束 1224038第七章演练评估与总结 1236637.1演练评估 12142827.1.1评估目的 12180817.1.2评估内容 1215267.1.3评估方法 1370057.2演练总结 13235927.2.1总结报告 13259087.2.2总结会议 13154817.3改进措施 138547第八章消防安全培训 14114348.1培训内容 14118288.2培训方式 1428568.3培训效果评估 1411395第九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5186829.1消防安全责任制 15139379.1.1定义 1561829.1.2内容 15237249.1.3作用 15231329.2消防安全检查制度 1599719.2.1定义 16148279.2.2内容 16311679.2.3应用 16264319.3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1646679.3.1定义 1648489.3.2内容 1612979.3.3作用 1711980第十章消防安全处理 171457810.1报告 171163210.1.1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消防部门报告,同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172364010.1.2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火灾蔓延范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等。 17689010.1.3报告应遵循实事求是、迅速、准确的原则,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报告。 172764910.2调查 171799310.2.1调查应由当地人民消防部门负责组织,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进行。 171305510.2.2调查组应由消防、安监、公安、交通、建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人员组成。 17349010.2.3调查组应查清经过、原因、损失,查明性质,认定责任,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17847210.2.4调查组应在发生后60日内提交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延长。 171114510.3处理 182890910.3.1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18641010.3.2单位应按照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防止再次发生。 18115410.3.3单位应认真吸取教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182883410.3.4各级人民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单位的监管,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182121310.3.5处理结果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1825034第十一章消防安全演练档案管理 182249011.1档案建立 1852911.2档案归档 181623311.3档案查询 1928635第十二章消防安全演练持续改进 19403512.1改进措施实施 19723012.1.1完善演练预案 192928712.1.2加强人员培训 193188712.1.3优化演练组织 203119412.2改进效果评估 201065912.2.1演练效果评估 202930512.2.2人员操作技能评估 202504212.2.3组织效率评估 203248912.3持续改进计划 201950512.3.1定期修订预案 20124812.3.2持续开展人员培训 20375912.3.3优化演练组织 212185412.3.4定期进行演练效果评估 21561512.3.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21第一章演练概述1.1演练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保证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高效地应对各类灾害,我国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本次演练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检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成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1.2演练目的本次演练的主要目的如下:(1)提高应急响应速度:通过演练,检验应急响应流程的合理性,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2)增强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演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形成合力,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3)提升应急管理水平:通过演练,查找应急预案、应急设施、应急队伍等方面的不足,为优化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依据。(4)提高公众应急意识:通过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奠定基础。(5)检验应急物资和设备:通过演练,检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功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发挥关键作用。(6)锻炼应急队伍:通过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培养一批业务精湛、技能娴熟的应急人才。(7)完善应急预案:通过演练,发觉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及时进行修订,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本次演练,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持,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演练组织架构2.1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演练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一个清晰、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协同高效,使演练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演练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演练指挥部:负责整体演练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对演练活动进行全局把控。(2)演练执行部门:根据演练任务,分为若干个小组,负责具体任务的实施。(3)演练保障部门:负责演练活动现场的保障工作,包括场地、设备、物资、通信等。(4)演练评估部门:对演练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为演练总结提供数据支持。2.2职责分工为保证演练活动的顺利进行,各部门和小组应明确职责分工,具体如下:(1)演练指挥部:负责制定演练计划、方案和流程,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演练执行部门:根据演练任务,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实施演练方案,完成各项演练任务。(2)与演练保障部门沟通,保证演练所需的场地、设备、物资等得到保障。(3)向演练指挥部汇报演练进展情况,及时反映问题。(3)演练保障部门:负责以下工作:(1)为演练活动提供场地、设备、物资等保障。(2)保证演练活动现场的通信畅通。(3)协助演练执行部门完成演练任务。(4)演练评估部门:负责以下工作:(1)对演练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收集相关数据。(2)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2.3人员配置根据演练活动的要求,各部门和小组应合理配置人员,具体如下:(1)演练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助理等职务,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挥。(2)演练执行部门:根据任务需求,设置相应的岗位,如策划、实施、协调等。(3)演练保障部门:根据保障需求,设置相应的岗位,如场地管理、设备维护、物资管理等。(4)演练评估部门:根据评估需求,设置相应的岗位,如数据收集、分析、报告等。各部门和小组的人员配置应充分考虑人员的能力、特长和经验,保证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章演练前期准备3.1演练方案制定为了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制定一套详尽的演练方案。演练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目的:明确演练的目标和意义,使参演人员对演练有清晰的认识。(2)演练内容:根据演练目的,确定演练的具体内容,包括演练场景、演练任务等。(3)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练的具体时间和持续时间。(4)演练地点: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演练,保证场地满足演练需求。(5)参演人员:明确参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人员配置合理。(6)演练流程:详细描述演练的各个环节,包括演练前的准备、演练过程和演练后的总结。(7)演练评估:设定评估指标,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3.2演练场地布置演练场地布置是演练前期准备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演练场地布置的主要内容:(1)场地选择:根据演练内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场地。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足够的空间,满足演练需求;安全可靠,避免发生意外;交通便利,便于参演人员到达。(2)场地规划:根据演练方案,对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包括演练区域、休息区、观察区等。(3)场地布置:根据演练内容,布置场地设施,如演练道具、安全标识等。(4)场地检查:在演练前,对场地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场地安全、设施齐全。3.3演练器材准备为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准备好以下演练器材:(1)演练道具:根据演练内容,准备相应的道具,如模拟器材、模型等。(2)通讯设备:为参演人员提供通讯设备,如对讲机、手机等,保证信息畅通。(3)安全设备:为参演人员提供安全设备,如防护服、安全帽等,保证人员安全。(4)演练用品:如演练记录表、评估表格等,方便演练过程中进行记录和评估。(5)其他器材:根据演练需求,准备其他必要的器材,如帐篷、椅子等。第四章演练流程及内容4.1演练流程4.1.1演练前期准备在演练前期,组织者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演练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2)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和任务;(3)编写演练脚本,详细描述各环节的操作步骤;(4)准备演练所需设备和材料;(5)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和动员。4.1.2演练启动演练启动阶段,组织者宣布演练开始,参演人员按照演练脚本进行操作。4.1.3演练实施演练实施阶段,参演人员按照预定流程进行操作,各环节负责人负责协调、监督和指导。4.1.4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组织者及时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4.2演练内容4.2.1演练背景设定一个与现实情况相符的演练背景,以便参演人员更好地代入角色。4.2.2演练任务根据演练目标,设定相应的演练任务,包括应急响应、协调沟通、资源调配等。4.2.3演练环节演练环节包括以下部分:(1)应急响应:参演人员根据演练背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工作;(2)协调沟通:参演人员与相关单位、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证信息畅通;(3)资源调配:参演人员合理调配各类资源,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4)现场处置:参演人员针对演练背景中的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5)信息上报:参演人员及时向上级报告演练进展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4.3演练环节4.3.1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2)迅速组织人员、物资、设备等资源;(3)开展现场救援工作,保证人员安全。4.3.2协调沟通(1)与相关部门、单位建立联系,了解现场情况;(2)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3)保持信息畅通,保证指挥调度高效。4.3.3资源调配(1)合理分配救援队伍和物资;(2)保证救援设备正常运行;(3)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资源分配。4.3.4现场处置(1)迅速评估现场风险,制定处置方案;(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3)保证现场安全,减少损失。4.3.5信息上报(1)及时向上级报告演练进展情况;(2)为决策提供依据,保证指挥调度有力;(3)总结演练经验,不断提高应急能力。第五章消防设施设备检查5.1消防设施检查5.1.1检查内容消防设施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消防设施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要求;(2)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正常运行;(3)检查消防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4)检查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5)检查消防设施的操作使用说明是否齐全、明确。5.1.2检查方法(1)实地查看消防设施的设置、运行情况;(2)查阅消防设施的设计文件、验收报告、维护保养记录等相关资料;(3)询问消防设施的操作使用人员,了解设施运行状况;(4)对消防设施进行功能测试。5.1.3检查频次消防设施检查应按照以下频次进行:(1)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2)每季度对消防设施进行重点检查;(3)每半年对消防设施进行功能测试。5.2消防设备检测5.2.1检测内容消防设备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消防设备的功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2)检测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3)检测消防设备的连接管道、阀门等部件是否完好;(4)检测消防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是否可靠;(5)检测消防设备的备用设备是否完好。5.2.2检测方法(1)对消防设备进行外观检查,观察设备是否完好、运行正常;(2)对消防设备进行功能测试,检验设备功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检查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4)检查消防设备的操作使用说明,保证操作人员了解设备功能。5.2.3检测频次消防设备检测应按照以下频次进行:(1)每月对消防设备进行全面检测;(2)每季度对消防设备进行重点检测;(3)每半年对消防设备进行功能测试。5.3检查结果反馈5.3.1反馈内容检查结果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日期、检查人员;(2)检查项目、检查结果;(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5.3.2反馈方式(1)口头反馈:检查结束后,及时向相关责任人进行口头反馈;(2)书面反馈:整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相关责任人;(3)邮件反馈:将书面报告发送至相关责任人的电子邮箱。5.3.3反馈要求(1)反馈内容应真实、准确、全面;(2)反馈应及时,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3)反馈应形成闭环管理,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六章演练实施6.1演练启动6.1.1演练准备在演练启动前,组织者需要对演练的目标、内容、流程和参与人员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下是演练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2)确定演练场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演练场景,保证场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3)配置演练资源:包括场地、设备、道具、人员等;(4)编制演练脚本:详细描述演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5)培训参演人员:对参演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其在演练中能够熟练操作;(6)宣传发动:通过会议、培训、海报等形式,提高参演人员对演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6.1.2演练启动在准备工作完成后,组织者应按照以下步骤启动演练:(1)召开启动会议:向参演人员传达演练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2)演练动员:激发参演人员积极参与演练的热情,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3)演练分组:根据演练任务,将参演人员分为若干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4)演练场地布置:根据演练场景,布置场地,保证演练过程中的安全性;(5)演练设备调试:检查演练所需的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演练开始: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演练正式开始。6.2演练实施6.2.1演练流程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流程:(1)演练场景导入:通过现场讲解、视频播放等方式,引导参演人员进入演练场景;(2)演练任务分配:根据演练脚本,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和职责;(3)演练操作:参演人员按照演练脚本进行操作,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4)演练监控:演练监控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记录关键信息;(5)演练问题反馈:在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发觉问题及时反馈,组织者根据反馈调整演练方案;(6)演练成果展示:演练结束后,各小组展示演练成果,分享经验教训。6.2.2演练监控与评估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演练的监控与评估:(1)监控演练过程:保证演练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发觉偏离及时调整;(2)评估演练效果:对参演人员的操作、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评估;(3)记录演练数据:收集演练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4)反馈演练情况:向参演人员及时反馈演练情况,提高参演人员的认识。6.3演练结束在演练实施结束后,组织者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收尾工作:(1)演练总结会议: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演练总结,分享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2)演练成果报告:撰写演练成果报告,总结演练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3)演练资料归档:将演练资料整理归档,以便日后查阅;(4)演练总结反馈:向参演人员反馈演练总结情况,提高参演人员的认识;(5)演练改进:根据演练总结,对演练方案进行改进,为下一次演练做好准备。第七章演练评估与总结7.1演练评估7.1.1评估目的演练评估是为了全面了解演练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分析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改进方向。通过评估,可以保证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7.1.2评估内容(1)演练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演练计划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安排。(2)演练流程合理性:分析演练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环节缺失、重复或混乱等情况。(3)各参演人员表现:评估参演人员在演练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应急反应速度、协同配合、应对措施等方面。(4)应急资源利用:分析演练中应急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物资、设备、人员等。(5)演练效果:评估演练成果,包括解决问题、提高应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7.1.3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参演人员对演练的意见和建议。(2)实地考察:对演练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演练实际情况。(3)数据分析:对演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演练效果。(4)反馈会议:组织参演人员进行反馈会议,总结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7.2演练总结7.2.1总结报告演练结束后,编写演练总结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背景及目的(2)演练过程概述(3)演练评估结果(4)演练中发觉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演练成果及意义(6)相关建议7.2.2总结会议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中的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7.3改进措施(1)完善演练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对演练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保证下次演练更加合理、高效。(2)加强参演人员培训: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水平,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3)优化应急资源分配: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合理配置应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4)建立演练长效机制:将演练纳入日常工作,定期开展,保证演练成果的持续巩固。(5)完善应急预案:结合演练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第八章消防安全培训8.1培训内容消防安全培训旨在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防安全基础知识:火灾的种类、火灾的发展规律、燃烧条件等。(2)消防设施与器材:各类消防设施的作用、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3)火灾预防措施:用电安全、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火源控制等。(4)火灾应急处理:火场逃生、疏散、救援及灭火器材的使用。(5)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检查与整改等。8.2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员工掌握消防安全知识。(2)实操培训:组织员工进行消防设施操作、火场逃生、灭火器材使用等实际操作。(3)情景模拟:模拟火灾发生场景,让员工在实际环境中体验火灾应急处理过程。(4)定期考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及技能的定期考核,保证培训效果。8.3培训效果评估(1)知识掌握程度: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评估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2)技能熟练程度:通过实操考核,评估员工对消防设施操作、火场逃生等技能的熟练程度。(3)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情景模拟,评估员工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4)安全意识提高:观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行为,评估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保证消防安全培训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监督与指导,保证消防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第九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1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制是保障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介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定义、内容及其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9.1.1定义消防安全责任制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明确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保证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的制度。9.1.2内容(1)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2)明确消防安全职责: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消防通道畅通、火源火种管理到位等。(3)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设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消防安全工作。(4)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9.1.3作用(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明确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有助于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2)落实消防安全措施:通过消防安全责任制,保证消防设施设备、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的落实。(3)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责任制有助于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9.2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是保证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其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9.2.1定义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定期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发觉并整改火灾隐患,保证消防安全的工作制度。9.2.2内容(1)制定消防安全检查计划: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范围、内容等。(2)实施消防安全检查:按照计划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消防设施设备、消防通道、火源火种管理等。(3)整改火灾隐患:对检查过程中发觉的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保证消防安全。(4)记录消防安全检查情况:对消防安全检查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分析、总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9.2.3应用(1)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火灾隐患,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2)预防火灾:消防安全检查有助于预防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检查使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消防安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9.3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是应对火灾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介绍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的定义、内容及其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9.3.1定义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为应对火灾,预先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行动方案。9.3.2内容(1)应急预案的制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保障等。(2)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3)应急预案的实施:火灾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进行火灾扑救、疏散人员、救治伤员等。(4)应急预案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结果,不断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9.3.3作用(1)提高火灾应对能力:通过制定和实施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单位火灾的应对能力。(2)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火灾发生时,应急预案能够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火灾扑救和疏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减少火灾损失:应急预案的实施有助于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单位的经济负担。第十章消防安全处理10.1报告10.1.1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消防部门报告,同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10.1.2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火灾蔓延范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等。10.1.3报告应遵循实事求是、迅速、准确的原则,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报告。10.2调查10.2.1调查应由当地人民消防部门负责组织,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进行。10.2.2调查组应由消防、安监、公安、交通、建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人员组成。10.2.3调查组应查清经过、原因、损失,查明性质,认定责任,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10.2.4调查组应在发生后60日内提交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延长。10.3处理10.3.1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10.3.2单位应按照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防止再次发生。10.3.3单位应认真吸取教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10.3.4各级人民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单位的监管,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10.3.5处理结果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一章消防安全演练档案管理11.1档案建立消防安全演练档案的建立是保证演练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应明确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档案的建立、使用、更新和销毁都有明确的流程和责任人。档案建立应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演练目标等。(2)演练预案:明确演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应对措施。(3)演练通知:向参演人员发送演练通知,保证参演人员了解演练相关事项。(4)演练记录:记录演练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参演人员、演练过程、演练结果等。(5)演练总结: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演练提供改进方向。11.2档案归档消防安全演练档案归档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归档:演练结束后,应及时将演练相关资料整理归档,保证档案的完整性。(2)分类归档:根据档案内容,将其分为基本概况、公安、保卫部门填发的各种文书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多功能粉碎机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2025-2030原子吸收光谱法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加热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净水机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 2025-2030冷藏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公司霸王合同标准文本
- 农田监理合同样本
- 2025年福建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2030内镜手术取袋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空中传送(OTA)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儿科学》课件第9章第九节 腹泻病
- 钢筋混凝土外文翻译文献
- 项目2 动车组餐车乘务作业《高铁动车餐饮服务》教学课件
- 致远安全技术白皮书(简版)
- 失禁性皮炎预防及护理PPT学习课件
- 新员工入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爱宝s-990p打卡机说明书
- 厂区巡查记录表
- 医院管理者角色定位与执行力提升小时本
- 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完整版】
- 新媒体运营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