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价值_第1页
落实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价值_第2页
落实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价值_第3页
落实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价值_第4页
落实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案例背景一年以来,我校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行,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落实,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对课程内容根据学段特点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六个方面以学习任务群形式组织与呈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对选文作了科学调整,从而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师自觉加强平时阅读,关注时政,细心捕捉身边正能量的人和事,储存教学素材,大胆挖掘自己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本篇《故乡》教学案例就是本人学习落实新课标的集中反映。二、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基本情节,梳理作者基本思路,感知文章基本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3.赏读景物描写,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主题的思想。[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线索,复述故事情节。[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引起故乡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计划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积累字词,梳理情节;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变化的原因;第三课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主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尽管我们中有很多人多年没有回故乡了,但孩童时玩伴们嬉戏的欢乐、依偎在爷爷奶奶怀中耍赖的惬意、收到朋友生日礼物时的高兴、思念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时的孤独、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无助、看到别人一家团聚而自己无人陪伴时的伤心……这些记忆时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请大家畅谈记忆中的故乡。学生甲:我好想我的爷爷,他经常领我去捉鱼。学生乙:我最爱吃姥姥做的腊八粥。学生丙:我经常梦见自己和老家的小朋友逃学去集镇买零食的情景,想起老家的牛筋面,现在都流口水呢。老师:同学们讲得很有真情实感,可以看出大家很思念自己的故乡。今天,我们走进鲁迅的故乡,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二)回顾复习,积累文学常识老师:我们已经学了不少鲁迅的文章,对鲁迅有了一定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了解的鲁迅。学生甲: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我最喜欢他的《藤野先生》。学生乙:鲁迅的杂文特别厉害,能够针砭时弊。学生丙:鲁迅最早是学医的,后来才从文,他的爱国思想值得我们学习。老师:对鲁迅的生平经历和评价大家都说得很全面,我重点提醒大家记住鲁迅的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三)介绍背景,明白写作意图老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他们依然过着食不果腹、多灾多难的悲惨生活。1919年12月,作者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绍兴接母亲回北京,在那里感受到故乡的凄凉,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漠,感受到了世事的艰难。回到北京后,故乡所见深深触动了作者的思绪,引发了作者深层次的思考,于是作者于1921年1月写下了经典之作《故乡》,通过写闰土、杨二嫂及“我”的变化,探求时代“悲哀”的源头,发人深思。(四)梳理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老师:请大家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学生甲:文章的线索是故乡。老师: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学生乙:“我”回故乡时的见闻感受。老师:很好,下面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复述课文基本情节。老师:请大家用一个词概括故乡留给“我”的总体印象。学生齐答:变。老师:文章主要写了故乡二十年前后的变化,对过去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进行了对比,以人物对比为重点,写出了两个故乡的不同,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五)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变化的原因老师:文章中寫到了哪些人物?学生甲:“我”、闰土、杨二嫂、母亲、宏儿、水生。老师:在以上人物中,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两个人物?学生乙:闰土和杨二嫂。老师: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闰土的句段。老师:作者笔下的两个闰土形象有什么不同?学生丙:从作者生动细腻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天真活泼、热爱生活、淳朴善良的形象。学生丁:中年闰土则是一个贫困多子、生活艰难、反应迟钝、思想麻木、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形象。老师:请大家齐声朗读描写闰土神态、语言、动作的语段,进一步感受闰土之变。老师:大家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的句段,放声朗读。老师:杨二嫂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学生戊: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容貌能和西施相比,可见她年轻漂亮。她把豆腐店打理得井井有条,说明她善于经营。学生己:二十年后,她“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可见这时她已经显得又老又瘦,不招人喜欢。学生庚:她见了我后,那一串串炮轰似的语言简直是无中生有、咄咄逼人,刻画了一个尖酸势利的市侩形象。从偷母亲的手套及偷我家碟碗并转嫁给闰土的行为,看出她是一个造谣生事、自私贪婪的丑恶小人。老师:大家赏读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语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准赏析点,写一段赏析文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六)赏读文章,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老师:请大家自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老师:课文中作者写了故乡的几种景象?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甲:“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描绘的是记忆中的故乡景象,色彩鲜明纯净,充满着勃勃生机,衬托出少年闰土自由自在、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印象。学生乙:“手捏一柄钢叉……”这刺猹时迅猛有力、果敢利落的动作显现出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学生丙:“苍黄的天底下……”刻画出现实故乡衰败萧条、毫无生机的景象。看到如此的景象,“我”的心情一下子悲凉起来了。学生丁:在离开故乡的船上的想象再现了美丽故乡的场景,色彩明艳,生机勃勃,充满着希望。老师: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学生戊:作者一开头就抓住“没有一些活气”描写景物,渲染衰败,荒凉的气氛,烘托“我”回故乡时的悲凉的心情。回忆少年闰土时的环境描写,色彩和格调与前文完全不同,洋溢着生机,烘托出“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之情。离开故乡时的自然景物描写和议论、抒情融合在一起,使“我”的认识逐渐清晰:要打破旧社会,创造新社会,仅靠个别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许许多多人共同努力。老师:这些自然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七)综合赏析,理解文章主题老师:大家快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领会其作用。学生甲:“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说明多重大山压迫着像闰土这样的下层农民,使得他们穷困潦倒、思想麻木、精神匮乏,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真实地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老师:导致杨二嫂和闰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乙:多子、饥荒、苛税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老师:兵、匪、官、绅的残酷压榨,封建地主的剥削、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衰败、农村生活的贫困、市民的庸俗势利。老师:“我”对杨二嫂、闰土这些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丙:杨二嫂是可怜可鄙之人,自有可恨之处;对闰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教师:怎样理解“这正如地上的路……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丁:这句话是“我”对比了少年时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之后发出的感慨。老师: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了只有通过斗争,中国人民才能有新生活,中国社会才有新希望,表现了作者的积极进取精神。(八)布置作业结合作者离开故乡时的心理描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邂逅的情景。(九)板书设计故乡“我”:辛苦辗转——奔波谋生闰土:辛苦麻木——消极隐忍杨二嫂:辛苦恣睢——衰败贫困消除隔膜,追求新生活三、案例评价与反思1.案例以分析人物形象为重点,对人物形象进行动态分析,始终把人物放在具体环境中进行分析,让人物变化自然推动情节的发展,真实地描绘了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这样抓住情节、人物、环境开展教学,很好地完成了小说单元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破除了教学难点。2.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综合体。本案例就是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纲而设计的: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层次探究闰土、杨二嫂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揭露旧社会对中国农民的摧残,引導学生进一步认识旧中国的黑暗和新时代的优越,从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分析比较作者对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的描绘以及人物变化的描写,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想象少年闰土月夜刺猹的情节,就是进行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过程。通过语言赏析把学生带入记忆中的美好画面,感受农村田园风光之美,进行审美体验。通过书写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