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表中的相关史实,空缺处应填()
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
©20()年曹操和袁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和孙刘联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②
军
A.①官渡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B.①巨鹿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C.①巨鹿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D.①官渡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立时期,但中华民族也在进一步趋向融合。
有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赤壁之战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③曹操和孙权分别在洛阳和建业建立了魏国、吴国
④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面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儿个共同点,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曹操都有参与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下侧示意图反映出()
公
孙
璜
0
西晋
I米弁
刘理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5.200年,曹操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牧野之战C.长平之战D.官渡之战
6.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流传下来了“借东风”“草船借箭”等脍炙人口的
故事,它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夷陵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西汉后期B.西晋后期C.东汉后期D.东晋后期
8.①魏、②蜀、③吴三国,按灭亡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9.结束三国时期分裂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王朝是()
A.东晋B.西晋C.前秦D.北魏
10.“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
11.历史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老
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元D.明清
12.司马睿于317年建立的政权是()
A.西汉B.东汉西晋D.东晋
13.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更迭顺序为()
A.宋一梁一齐一陈B.宋一齐一梁一陈
C.宋一齐一陈一梁D.宋一陈一齐一梁
14.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
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第2页,共22页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3)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5.据《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
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1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
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南方经济发达
C.北方战乱频繁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18.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这个王朝是由下
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氐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
19.魏晋以来,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北方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的历史影响有
()
①“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②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④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于哪一次著
名的战役()
A.观水之战B.赤壁之战C.城濮之战D.官渡之战
21.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以下属于孝文帝改革内
容的是()
①奖励耕战②迁都洛阳③推行汉化政策④减免徭役、赋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吴⑤北魏⑥南朝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
23.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搭配正确的是
A.贾思勰一一开创楷书
B.祖冲之一一把网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链繇一一《齐民耍术》
D.顾恺之一一《大明历》
24.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翰墨飘香传神韵”。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战国B.东汉时期C.魏晋时期D.南北朝
25.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雕刻艺术的宝库B.佛教盛行的产物
C.体现了田园诗意风格D.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
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
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板i,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一曹操《步出夏门
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
特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东汉末年怎样的社会局面?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
后形成了什么局面?
第4页,共22页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志在千里”中曹操
的“志”指什么?最终实现这个目标的是谁?建立了什么王朝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自,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为钱而已。
材料二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
涨,贵到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七上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1)依据材料一回答,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流行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你如何看待
这种风气?
(2)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八王之乱的目的是什么?“八王之乱”对当时的
统治有什么影响?
2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1)图一反映了西晋末年,我国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第6页,共22页
(2)公元316年人灭掉西晋。后来,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并统
一北方。
(3)结合图一、图二,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移有哪两种类型。
(4)这两种类型的人口迁移分别有什么历史作用?
29.比较法和归纳法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食:吃)鱼稻,以渔猎山伐
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忧:担心)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原文
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
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
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材料二《宋书》记载:“江南之(之:作)为国盛(盛:繁荣昌盛)矣……地广野
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大丰收),则数郡忘(忘:无)饥。”(原
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
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
想一想东晋南朝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朝代人物成就地位
东晋王羲之①一“天下第一行书”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
南北朝②一圆周率
第七位的人
北魏③—《齐民要术》④一
30.下列材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局势,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r十六国■►北朝
〔东晋南朝
(1)请认真观察材料一,分别写出曾经统一黄河流域①和②政权的名称。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种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材料三:(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
人足矣。——《晋书•食货志》
(2)材料二、三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史书对江南地区的描述,请你分析发生变化的
原因。
第8页,共22页
材料四:(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与
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都洛阳。一一《魏书・高
帝纪下》
(3)材料四中的改革措施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时期,要求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
D.200年,曹操和袁绍展开官渡之战,最终获胜,为他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结果曹操战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
了基础。故D正确。
A.赤壁之战没有使全国趋向统一,故排除A。
BC.巨鹿之战是秦朝末期项羽的起义军和秦军主力的交锋,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
战役,使秦朝的灭亡成为定局,故排除BC。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③.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魏国是曹丕建立的,故
③错误。
①②④.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赤壁之战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
地位进一步巩固。221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蜀汉)。故①②④
说法正确。
故选A(①②④)。
3.【答案】C
【解析】
第10页,共22页
【分析】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②④.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结局都是以少胜多。故②④
正确。
①③.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①③错误。
故选Co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图片信息。
【解答】
D.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
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
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
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为左一图形势,故A错误。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为中间图片形势,故B错误。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是中间、右边两图形势,故C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
曹操大军的战役,故排除A。
B.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故排除B。
C.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故排除Co
D.结合所学可知,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D.依据题干:借“东风”“草船借箭”可知,判断这次战役是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中,
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
AB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故选D。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人口迁徙,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据所学可知,西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较多,人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下,形成我国古
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有利于南方的开发。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魏蜀吴三国的灭亡,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②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曹奂禅让,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故正确
顺序是②①③。
第12页,共22页
故选Co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西晋,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A.东晋是西晋灭亡后建立的局部政权,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
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
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B正确。
C.前秦是十六国政权之一,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469年统一北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
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统一全国.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在魏晋时期,而且这一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选项B正确。
A.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地区并未得到开发,排除选项A。
C.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并不属于开发阶段,排除选项C。
D.明清时期是大一统王朝,并未出现政权分立局面,排除选项D。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晋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故A错误。
B.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故B错误。
C.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故C错误。
D.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
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南朝,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结合所学可知,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
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故B正确。
ACD.综上,其余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D。
故选Bo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②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原因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第14页,共22页
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推行休
养生息政策;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故①②④项符合题意。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出现了政权分立的局面,故③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从材料三“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可知这
一现象是我国古代的北方人的南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为
了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带来了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可知,东汉末年,北方战乱频繁,而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故c正确。
AD.题干没有体现,故AD错误。
B.西晋时期,经济中心在北方,故“南方经济发达”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故选Co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解答】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政权分立,
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地区南迁,民族融合趋势加强,D正确。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于先秦时期,排除A。
B.魏晋时期是分裂时期不是统一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排除B。
C.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排除C。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魏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族是我国古代一支北方的少数民族。鲜卑拓跋氏原来生活在
大兴安岭北段,东汉末年向南迁移,逐渐成为北方的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4世纪后期,
拓跋珪在各部酋长的拥戴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公元439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
方。故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①②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彼此的文化和
习俗进行了长期的交融。这导致“胡汉”观念的逐渐淡薄,如胡人穿汉服和牛耕,学习
儒学和华夏礼仪,而汉人则尝试胡食、胡乐等。这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
元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故①②③正确。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长期陷入分裂,但长期大规模的民族文化交融,为隋唐多民
第16页,共22页
族统一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故④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跳水之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
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
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泗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故A正确。
B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2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解答】
①该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故排除①。
②③北魏孝文帝为了推进民族融合,巩固统治而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有:推行均田制,
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通婚,改用汉族的
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故②③符合题意。
④减免徭役、赋税和孝文帝改革内容不符合,故排除④。
故选B。
2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和魏晋南北朝更替,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③④⑥.曹魏定都于洛阳。西晋定都于洛阳。东晋定都于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吴国定
都于建业,即今天的南京。北魏定都于洛阳。南朝均定都于建康,即今南京。③④⑥符
合题意。
①②⑤.三项所述均定都洛阳。排除①②⑤。
故选D。
2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祖冲之的贡献,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的能力。
【解答】
A.开创楷书的是锤繇,故A搭配错误。
B.依据所学可知,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人是三国时期的刘徽,祖冲之最早
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故B搭配正确。
C.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故C搭配错误。
D.《大明历》由祖冲之制定,故D搭配错误。
故选Bo
2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的书写和发展过程导致了书法艺术的产生,东汉末年,书法
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故B正确。
AD.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D。
C.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排除C。
故选Bo
25.【答案】C
【解析】
第18页,共22页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石窟艺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BD.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
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
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ABD表达正确。
C.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C不正确。
故选Co
26.【答案】(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少胜多或火攻。
(2)军阀割据;三国鼎立。
(3)统一;司马炎,西晋。
【解析】(1)本题考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
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
的基础”可知,材料一说的是官渡之战,据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
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
办法,打败曹军”可知,材料二说的是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赤壁之战后曹操退
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
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故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本题考查曹操的抱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三“老骥伏杨,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知,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全国,他的抱负没
有实现。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
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27.【答案】(1)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3)争夺皇位;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西晋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由材料“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自,危可使安,死可
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为钱而已”可知,这里涉及钱可使人由危转
安、甚至由死到活,决定贵贱、生死等,这说明当时世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这种风
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八王之乱的目的是争夺皇位。“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
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
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28.【答案】(1)鲜卑族匈奴族羯族羌族氐族
(2)匈奴鲜卑
(3)西北的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人口迁至江南地区。
(4)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
展。
【解析】(1)本题考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答地图信息。观察地
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
羌。
(2)本题考查西晋的兴亡和北魏,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第一空,316年,内迁的匈奴
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第二
空,后来,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拔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答地图信息。图
一五胡内迁反映的是西北的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图二反映的是北民南迁,即中原
地区的人口迁至江南地区。
(4)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结合所学可知,少数民族内迁主
要可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分析,北民南迁主要可从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作答。
29.【答案】(1)《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生
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
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
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
治者重视兴修水利。
(2)
第20页,共22页
朝代人物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服务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注册专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届湖北省蕲春县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景区规划组团管理办法
- 林业校园食堂管理办法
- 供热办法分户管理办法
-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关于
- 校园踩踏事故管理办法
- 景区考察接待管理办法
- 投资策略:股权市场分析
- GB/T 620-2011化学试剂氢氟酸
- 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
- GB/T 18379-2001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
- 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管理办法
- GB/T 11881-2006羽毛球
- 化工环境保护与及安全技术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院药学-药物临床试验概述课件
- 荧光与荧光分析课件
- 120急救站(分站)工作考核细则
- 航站楼管理部《机场使用手册》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