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笔记概要_第1页
发动机笔记概要_第2页
发动机笔记概要_第3页
发动机笔记概要_第4页
发动机笔记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aFr一发动机总论2〜5页

p一汽车发动机类型及工作原理2~3页

二发动机总总体构造4〜5页

6p-三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编号规则5页

善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5〜10页

莒机体组构造与维修5~6页

穹活塞组构造与维修6〜9页

莒曲轴飞轮构造与维修9〜10页

apr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10〜11页

6PT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0-11页

穹配气机构主要部件的构造与维修11页

常配齐相位11页

考冷却系构造与维修n〜14页

莒概述11-12页

&二

P水冷却系主要零件的构造与维修12〜14页

x五

p润滑系构造与维修14~16页

穹概述14页

润滑系主要零部件构造与维修14〜15页

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15〜16页

ar章

p六

哥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16〜18页

和概述16页

穹电喷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各主要部件构造与维修16〜18页

&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介绍18页

P七

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页

节18-24

&概述页

节18〜19

P二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部件构造与维修页

节19~23

6P-三

穹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页

章23~24

汽油机点火系的构造与维修页

一24-27

点火系的作用和点火提前角的概念页

二24

传统点火系统页

三24-26

节电子点火系统26

五页

节无机械提前装置式电子点火系26-27

章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27页

节发动机的装配、调整与磨合27~29页

节发动机的装配与调整27〜28页

节发动机的磨合28页

发动机总成修理竣工技术条件28〜29页

发动机笔记

第一章汽车总论

第一节汽车发动机类型及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分类

分类方式类型

汽油机

使用燃料不同柴油机

燃气式

化油器式

混合气形成式不同

喷嘴喷射式

直列式

气缸排列形式不同V列式

水平对置式

二冲程

活塞冲程数量不同

四冲程

水冷

冷却方式不同

风冷

增压式

进气是否增压

非增压式

现代汽车所使用的发动机一般为四冲程、水冷式、往复活塞式汽

油机或柴油机。

1、汽车由什么组成:车身、底盘、电器设备、发动机。

2、发动机:两大机构、六大系统组成。

3、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4、曲柄连杆机构:活塞组、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5、六大系统: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启动系、电

子控制系。

6、发动机术语。

⑴上止点:活塞运动到气缸最顶端所对应的点。

⑵下止点:活塞运动到气缸最低端所对应的点。

⑶活塞行程: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作活塞行程。用s表示,单位mm。

⑷曲柄半径:曲轴旋转成圆直径的一半。用r表示,单位mm。

⑸燃烧室容积:当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以上气缸盖以下之间的空

间容积称燃烧室容积。用Ve表示,单位L。

⑹缸径:气缸的直径。用D表示,单位mm。

⑺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缸工作容积之和。用Vc表示,单位L。

⑻气缸总容积:燃烧室容积和气缸工作容积之比。用Va表示,单位

mmo

⑼压缩比:燃烧室容积和气缸总容积之比。

7、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⑴发动机工作的原理是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四冲程发动

机每完成一次能量转化必须经过四个连续的工作行程:吸气行程、压

缩行程、做工行程、排气行程。

⑵能量转换的一个过程中曲轴转动两圈,进排气门各开闭一次。

8、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循环比较表。

主要区别(相对比较)汽油机柴油机

吸气行程吸入气缸的是可燃混合气吸入气缸的是纯空气

工压缩的是混合气体,压力较小,混度较

压缩行程压缩的是纯空气,压力较小,温度较高。

作低

理压缩行程末,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体,压压缩行程末,高压燃油雾状喷入高温高压

做功行程力较低,温度较高。空气中自行燃烧(压燃),压力较大,温

度较低。

排气行程罢E本相同

9、汽油机压缩比一般在6〜11之间,柴油机压缩比一般在16〜22

之间。

第二节发动机总体构造

1、基本构造。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主要是两大机构和六大系统组成。

2、两大机构。

⑴曲柄连杆机构:气门室罩、气缸盖、气缸体、油低壳、活塞、连杆、

曲轴、飞轮。

作用:它们是发动机基础部件,担任着能量转换任务。

⑵配气机构:进气门、排气门、摇臂、凸轮轴、凸轮轴正时带、齿轮。

作用:及时将新鲜空气充入气缸,将废气排出气缸。

3、六大系统。

⑴燃料供给系:进气支管、供油管、电喷嘴、排气支管。

作用:担负着供给气缸可燃混合气,并将废气排出的作用。

⑵润滑系:机油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道、旁通阀、机

油散热器、机油压力传感器、机油压力表、机油尺。

作用:将油底壳机油过滤加压送至各个润滑表面。

⑶冷却系:水泵、节温器、水套、水箱、电子风扇、水温传感器、水

温表、补尝水箱。

作用:将冷却水循环,在发动机机体处吸热量并通过水箱处散出。

⑷点火系:火花塞、分电器、高压导线。

作用:将产生的高压电输送给火花塞点燃气缸内可燃混合气体。

⑸起动系:启动发动机组。

作用:启动发动机。

⑹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组成。

4、其它发动机。

⑴化油器式发动机。

化油器式发动机具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没有电子控制系统)。

⑵柴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具有两大机构四大系统(少一个点火系)。

第三节发动机性能指标与编号规则

1、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

2、动力性:功率、转矩和转速。

3、经济性:燃料、润滑油的消耗。

4、运转性:冷启动性能,噪声和排放的品质。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机体组构造与维修

一、机体组的组成。

1、机体组:气缸盖、气缸垫、气缸体、气缸套、曲轴箱、油底壳。

2、⑴曲轴箱三种形式:一般式(平底式)、龙门式、隧道式。

⑵气缸的排列式:V列式、直列式、水平对置式。

二、气缸筒。

1、作用:引导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

2、材料:铸铁、铝合金。

3、分类:湿式气缸套、干式气缸套。

4、缸套与缸体的紧密结合(密封)。

⑴安装湿式气缸套时,缸套顶面需高出缸体0.05〜0.15mm。

⑵密封作用:防止水套漏水,气缸漏气和保证气缸套定位作用。

5、气缸盖。

⑴组成:冷却水套、机油道、进排气门道、气门导管、进排气阀座空、

火花塞空。

⑵作用:缸盖下部和气缸垫、气缸体组和燃烧室,上部用于安装配气

机构,缸盖中的水道用于气缸盖的冷却,油道用于配气机构的润滑。

⑶结构形式:单体式、整体式、分块式。

6、燃烧室。

⑴定义:当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以上气缸盖以下之间的空间

容积称燃烧室容积。

⑵分类:半球形、多球形、篷形、楔形、盆形。

7、气缸垫。

⑴作用:保证气缸体与气缸盖间的密封,防止发生漏水,漏气现象。

⑵分类:①金属一一石棉垫、②金属骨架一一石棉垫、③纯金属。

⑶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且要耐压和抗腐蚀。

8、油底壳。

⑴作用:贮存和冷却机油,并且密封曲轴箱。

⑵材料:薄钢板或铸制而成。

第二节活塞连杆组构造与维修

1、活塞组:活塞环、活塞销、活塞。

连杆组:连杆体、连杆瓦、连杆盖、连杆螺栓。

2、作用:承受做功气体的压力,并将此力传给连杆,推动曲轴旋

转。

3、材料:铝合金、只有少数汽车发动机采用铸铁和耐热钢。

4、工作条件:高温散热条件差、惯性大。

5、顶部温度:600〜800K。顶面压力:3〜5Mp。

6、活塞可分为顶部、环槽部、裙部、活塞销座部。

⑴顶部:平顶活塞、凸顶活塞、凹顶活塞。

⑵裙部:全裙式活塞、拖板式活塞。

⑶环槽部作用:用来安装活塞环,一般第一、二道环槽安装气环,第

三道环安装油环。

⑷裙部作用:为活塞上下运动时导向,并且承受侧压力。

⑸活塞销座部作用:用于安装活塞销。

7、活塞的特点:①一般设计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状;

②活塞横断面制成椭圆形,长轴垂直于销座孔轴方向;

③膨胀槽,其中横断槽叫绝热槽,竖槽叫膨胀槽。

8、活塞冷却:①自由喷射冷却;②强制喷射;③震荡喷射。

9、活塞环的构造与作用。

⑴分类:气环、油环。油环有分:整体式、组合式。

⑵气环作用:防止气缸内燃气串入曲轴箱中,另外将活塞头部的热量

传递给气缸壁并辅助刮油、布油。

⑶油环作用:将气缸壁上多余的润滑油刮下来。

10、气环的三个间隙。

⑴端隙:将活塞环压入气缸后开口处的间隙。一般为0.25-0.50mm。

⑵侧隙:侧隙是活塞环上,下表面与环槽之间的间隙。第一道气环

0.04〜0.10mm。其余气环一般为0.03〜0.07mm。油环侧隙一般为

0.025〜0.07mm。

⑶背隙:将活塞环装入气缸后,活塞环侧与环槽底部的间隙,一般为

0.5〜1mm。

11、气环的截面形状:①平的矩形、②筒形断面、③扭曲、④楔形、

⑤锥面形、⑥梯形压缩环、⑦反扭曲、⑧刮擦面。

12、气环的开口:①直开口、②阶梯形、③斜开口(一般为30°或

40°)。

13、安装活塞环时应使活塞环开口错开120°。

14、油环。

⑴油环的主要任务是将气缸壁上多余的润滑油刮下来。它一般为整体

油环和组合油环两种。

⑵整体式油环外圆上切有环形槽,槽底开口有回油的小孔或槽。组合

式油环由上下刮油片和衬簧组成。

15、活塞销。

⑴作用:连接活塞,连杆小头,并且传递活塞与连杆间力。

⑵材料:低碳钢、低碳合金钢。

⑶活塞的连接方式有两种:①全浮式:在发动机正常温度工作下,活

塞销在连杆小头孔中和活塞销座孔中都能转动,这种方式必须配有卡

环。②半浮式:活塞销与销座孔和连杆小头安装时,固定在连杆小头

±o

16、连杆。

⑴材料:优质的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

⑵作用:将活塞的力传给曲轴,变活塞往复运动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⑶组成:连杆体、连杆瓦、连杆盖、连杆螺栓。

⑷连杆瓦的作用:保护连杆大头和连杆轴颈。

第三节曲轴飞轮组构造与维修

1、曲轴飞轮组组成。

⑴曲轴飞轮组组成:曲轴、飞轮、皮带轮、正时齿轮(链轮)。

⑵作用:将活塞往复直线运动力矩变旋转转矩。

⑶构造:前端轴、主轴颈、曲柄、连杆轴颈、平衡重、飞轮凸缘等。

⑷材料:优质的中碳钢、中碳合金钢制成,有的采用球墨铸铁。

2、主轴颈和连杆轴颈。

⑴主轴颈作用:曲轴的支撑部分。

⑵曲轴上有贯穿主轴颈,曲柄和连杆轴颈的油道,以便润滑主轴颈和

连杆轴颈。

3、曲柄和平衡重。

⑴曲柄作用:用来连接主轴颈和连杆轴颈。

⑵平衡重:平衡各机件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及其力矩。

4、前端轴和后端轴。

⑴前端轴的作用:用来安装正时齿轮,皮带轮及起动抓等

⑵后端轴作用:用来安装飞轮。

⑶常用的防漏油装置有:挡油盘、填料油封、自紧油封、回油螺纹。

5、曲拐的布置。

⑴直列四冲程四缸发动机的曲拐对置于同一平面内,相邻做功气缸的

曲拐夹角为180°o发动机工作顺序有1—3—4—2和1—2—4—3两

种。

⑵直列四冲程六缸发动机的曲拐对称于三个平面内相邻做功气

缸的曲拐夹角为120°o发动机工作顺序有1—5—3—6—2—4和1

—4—2—6—3—5两种。

6、飞轮。

⑴材料:铸铁。

⑵作用:用来对外传递动力,另外它还有贮能和克服发动机短时超载

功用。

第三章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配气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1、作用:控制发动机进气和排气,根据发动机工作次序和工作循环

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让进气行程的进气门尽可能多

的进入可燃混合气或空气,在排气行程将废气快速完全的排出气缸。

2、组成:气门驱动组、气门组。

3、分类:凸轮轴的位置不同:顶置式、侧置式、下置式。

按气门的数量不同:二气门式、四气门式、五气门式。

4、当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动两圈,凸轮轴转动一圈(2:

Do

5、气门间隙。

冷态下,进气门间隙为0.25〜0.30mm,排气门间隙为0.30〜0.35mm。

第二节配气机构主要部件的构造与维修

1、气门锥面与气门顶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气门锥角,一般为45°,少

数进气门为30\

2、气门弹簧作用:保证气门关闭时能紧密地与气门座贴合,克服在

气门开启时配气机构产生的惯性力,使传动件始终受凸轮控制而不相

互脱离。

3、气门驱动组作用:驱动进排气门定时开闭。

4、凸轮轴上有两个核心部件:正时齿轮和凸轮。

5、配气机构装配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安装凸轮轴时必须对准正时齿

轮上的标记;②气门安装时不得装错;③按规定的顺序和拧紧力矩拧

紧螺栓。

第三节配气相位

1、配气正时(轿车)由凸轮轴正时齿轮标记,齿形带标记,曲轴正

时齿形带标记共同决定。

2、曲轴与凸轮轴间的正时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轮传动、皮带传

动等三种形式。

第四章冷却系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概述

1、作用:使工作中的发动机得到适度的冷却,从而保持在最适宜的

温度范围内工作。

2、温度:80℃-90℃o低于80℃(低温)属于冷却液不足,使气

缸充气量不足,而出现早燃和爆不正常,发动机功率下降且发动机零

件移位,润滑不良而加速磨损。高于90℃(高温)①散热过多,转

变为有用功热量减小;②由于混合气与冷缸壁接触使其中原已气化的

燃油又凝结并流到曲轴箱内,不仅增加了燃油消耗,且使机油变稀而

影响润滑,结果也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磨损加剧。

3、组成:水泵、节温器、散热器、回水管、出水管、水套、风扇、

副水箱。

4、优点:冷却均匀可靠,发动机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工作噪声

和热应力小等优点。

5、缺点:结构复杂,工作中易出现漏水,冻裂等缺点。

第二节水冷系主要零件的构造与维修

一、散热器。

1、散热器俗称水箱。

2、材料:铜。好处: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导热性能好。

3、作用:将冷却水带来的热量散发给周围的空气,使冷却水迅速得

到冷却。

4、组成:上水室、下水室、散热器。

5、散热器的故障现象表现为:阻塞或泄露。

6、冷却液的沸点温度高达120℃左右。

7、安装:安装在发动机前端,后面是风扇。

二、水泵。

1、作用:对冷却水加压,使之在冷却系中加速循环流动。

2、安装:安装在发动机前端一侧,其皮带轮与曲轴带轮在同一平面,

其进水口与缸体水套相配合,两者间有密封垫片或密封圈。

3、故障现象:漏水、动力不足。

三、节温器。

1、作用:随发动机冷却系水温度变化自动控制通过散热器的冷却水

流量,以调节冷却系的冷却强度。

2、安装:装在气缸盖上出水口处。

3、工作原理:支架与定位凸缘聊成一体,反推杆固定在支架上并插

入橡胶套中,橡胶套与外壳之间充满石蜡。常温时,石蜡成固态,弹

簧将阀门压在阀座上,冷却液不能进入散热器,只能进入水泵进行小

循环。故冷却系的冷却能力小。当水达到一定温度时,节温器中石蜡

受热熔化为液态,其体积膨胀迫使胶套收缩。

4、循环:小循环、大循环。

5、故障现象:发动机温升时间过长,冬天不易着车。

四、风扇。

1、作用:促进散热器的通风,提高散热交换能力。

2、安装:安装在水箱上。

五、冷却液。

1、冷却液的要求:①防冻性(冬季);②不变质的性能;③防锈蚀;

④防水垢;⑤高沸点(防开锅);⑥传导性。

2、冷却液的使要求:①冷却液有毒,进行排放及添加时,必须防止

其进入口中,特别要防止小孩与之接触;

②不同品牌的冷却液所使用的金属缓蚀剂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品牌的

冷却液不能混用;

③如果冷却液因泄露损失,应补充同品牌的冷却液。冷却液应四季使

用,夏天也要使用,会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④如果出现大量的颗粒沉定,表明该冷却液已经变质,不能再使用了。

第五章润滑系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概述

1、组成:油底壳、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道。

2、功用: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起润滑作用的是润滑油,润滑系是

负责将润滑油输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工作表面,润滑油在流动

过程中还可以带走摩擦表面上产生的金属屑和热量,隔开机件

与空气的接触,起到清洁,降温和密封作用。

3、润滑方式:①压力润滑②飞溅润滑③定期润滑④润滑脂润滑。

4、机油的功用:冷却、润滑、清洁、防锈、密封。

5、润滑油性能:①清净分散性;②适当的粘度性能;③防腐蚀;

④较低的起沧性;⑤氧化安定性;⑥高度的极压性。

6、润滑剂:①润滑油(机油);②润滑脂。

7、润滑的部位有:曲轴主轴颈、连杆轴颈、缸筒内壁、液压挺柱、

凸轮轴轴颈。

第二节润滑系主要零部件构造与维修

一、机油泵。

1、作用:建立润滑油所必须的机油油压。

2、安装:安装在曲轴箱内,由曲轴直接驱动。

3、原理:在进油口产生真空将机油吸入,在出油口产生压力将机油

泵出。

4、分类:齿轮式、转子式。

5、齿轮式机油泵组成: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壳体和泵盖。

6、齿轮式优点:效率高、工作损失小工作可靠。

7、转子式优点:结构紧凑,供油量大,供油均匀,噪声小,吸油真

空度较高。

二、滤清器。

1、功用:滤出润滑油中的杂质。

2、分类:①集滤器;②粗滤器;③细滤器。

3、机油粗滤器形式:①金属式;②纸筒式;③锯木式。

4、集滤器。

①安装:装在油底壳内。

②作用:防止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机油泵。

③集滤器分类:①固定式;②浮动式。

5、机油粗滤器。

①安装:装在机油泵后,主油道前。

②作用:过滤进入机油主油道的机油。

③组成:壳体、纸质滤芯、旁通阀、进油口、出油口。

第三节润滑油常见故障及诊断

1、润滑系常见的故障有:机油压力过大、机油压力过高、机油消耗

异常或机油变质。

第六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概述

1、分类:多点喷射、单点喷射。

2、单点喷射优点:构造简单,故障点少,成本低。

3、现在我国轿车上使用最广泛的是电子控制的缸外多点喷射式

发动机。

4、组成:燃油供给系,空气供给系统,电子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

5、作用:根据发动机各工况的不同要求配制出一定的浓度和数

量的可燃混合气,最后将燃烧作功后的废气排入大气。

6、燃料供给系分为:化油器、电喷式。

7、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由:供气、供油、排气三部分组成。

8、供油部分由:燃油箱、电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供油管、喷

油器、稳压器、回油管。

9、供气部分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进气岐管。

10、排气部分:排气岐管、三元催化器、排气消音器。

第二节电喷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各主要部件构造与维修

1、空气滤清器作用:滤去空气中的尘土和沙粒,以减小气缸,活

塞和活塞环的磨损,消除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所产生的噪声。

2、核心部件:滤芯。

3、滤芯的故障现象:堵塞,混合气过浓,启动困难,怠速慢。

4、按空气流量的测量方式不同分为:空气流量计和进气压力传

感器。

5、安装位置:①进气岐管上;②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之间。

6、进、排气管组成:进气岐管、排气岐管、三元催化器、中间消

音器和主消音器组成。

7、进气岐管材料:多为铝合金制件。

8、排气岐管安装:安装在气缸盖一侧,另一端接排气管。

9、三元催化器安装:安装在排气消音器前。

10、三元催化器核心部件:陶瓷催化反应体。

11、三元催化器作用:将气缸排出的废气中的CD(镉)、HC(碳氧化

合物)、N0(一氧化碳)进行反应,使它们再次反应成C02(二氧化碳)

和物0(水),从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12、三元催化器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起作用,使用三元催化器的汽车

禁止使用含铅汽油,以防其中毒,过早损坏。

13、排气消音器作用:是消除排除气缸的废气中的噪音和火星。

14、排气消音器核心:多孔管道。

15、轿车排气管道中采用了2〜3个排气消音器。

16、供油部分作用:燃油贮存,清洁并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燃油的

任务。

17、供油部分组成:燃油箱、电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脉动阻

尼器、喷油器、喷油管和回油管道等组成。

18、油箱安装:安装在车架外侧,驾驶员座下或货箱下面(货车),

轿车油箱装在车架后部。

19、油箱作用:贮存燃油。

20、油箱材料:多为薄钢板冲压焊制,内部镀锌或镀锡,有的用塑料

铸制。

21、电动燃油泵分类:滚动式和叶片式两种。

22、电动燃油泵作用:给将燃油箱中燃油吸出并加以一定压力供给各

喷油嘴。

23、滚动式电动喷油泵组成:壳体、转子和滚柱组成。

24、叶片式电动喷油泵的核心部件是叶片。

25、叶片式电动汽油泵的核心部件是叶片。

第三节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介绍

1、组成:汽油表、空气滤清器、化油器、进气管、排气管、汽油泵、

汽油滤清器、排气消音器、油箱、油管。

2、工作原理:在汽油泵的抽吸下,汽油经油箱至汽油滤清器,滤去

杂质和水分后,在经汽油泵送至化油器,与此同时,空气滤清器过滤

后送到化油器,在气缸吸力作用下,汽油与空气在化油器中雾化,形

成均匀的混合气,并经进气管一步气化,形成可燃混合气并分配至各

气缸燃烧,燃烧后的废气经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

3、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混合气形成的核心部件是化油器,肩负着将燃油雾化的重任。

第七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概述

1、柴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

2、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

3、柴油机的特点:故障小、使用成本低、排气污染小三大特点。

4、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燃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

气形成装置组成。

5、空气供给排除装置组成: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排气管道、消

音器等组成。

6、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向气缸供给清洁的空气,并按柴油机

各种工况的要求,定时、定量地向燃烧室以高压喷入燃油,使其与空

气迅速而良好地混合和燃烧最后使废气排入大气。

7、柴油机燃烧过程:备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四个过程。

8、柴油机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喷油泵;二是无点火系。

第二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部件构造与维修

1、喷油泵安装:柴油机机体一侧。

2、喷油泵作用:提高柴油压力,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负荷大小,

定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柴油。

3、喷油泵的要求:①各缸的供油量均匀,不均匀度在额定下大于

3%〜5%;

②按发动机工作顺序逐缸供油,各缸的供油提前角相同,相差于不得

大于0.5度曲轴转角;

③为避免喷油器的滴漏现象,油压的建立和供油的停止必须迅速。

4、柱塞式喷油泵组成:泵体、泵油机构、油量控制机构、传动机构

四大部分组成。

5、泵油机构组成: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柱塞弹簧、出油阀弹簧

等组成。

6、喷油泵按作用原理不同分为:柱塞式、转子分配式及喷油泵、喷

油器一体式。

7、柱塞式喷油泵的喷油原理:工作时,在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凸轮与

柱塞弹簧的作用下,迫使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完成泵油任务。

8、喷油泵解体注意事项:①使用专用工具;

②零件拆下之后,要按部位顺序放置。尤其是柱塞副和出油阀等部件,

在解体前和以后的清洗时,更应该非常仔细,避免磕碰,同类偶件下

互换;

③对有装配位置要求的零件,如齿杆,调整螺钉等部件,应作标记表

明原来的装配位置。防止装配时改变原有的相对位置;

④喷油泵总成包括分泵、调速器、输油泵、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

和泵体等零部件,在解体时应先分解总成部件,然后结合检验修理进

一步分解。

9、精密偶件磨损后会造成柴油机启动困难,怠速不稳、功率不足、

油耗增加、排气冒黑烟和工作粗暴等现象。

10、喷油泵实验调整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供油时刻(角度)、供油量

和调速器的调整(调速器见调速内容)。

11、喷油器的功用:将柴油雾化成细微颗粒,并根据燃烧室的形状,

把柴油合理地分布到燃烧室中,以利于空气均匀混合,促进着火和燃

烧。

12、对喷油器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应有一定的喷射压力,喷出的雾状

油束特征要有足够的射程,合适的喷射锥角和良好的雾化质量,此外

喷油器的喷、停应迅速及时,不发生滴漏现象。

13、喷油器组成:喷油头、喷油器体和调压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14、常见的轴针式喷油器只有一个直径1〜3mm的喷孔。

15、喷油器常见故障为喷油器开启压力不当,喷雾不良、喷油器漏油

等。

16、柴油机燃料系的关键件是柱塞副、出油阀、喷油嘴(针阀)偶件

等三大精密偶件。

17、输油泵功用: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柴油自然油箱输送到喷油泵,并

维持一定的供油压力以克服管路及燃油滤清器阻力,使柴油在低压管

路中循环。

18、输油泵的输油量一般为柴油机锁荷需要量的3〜4倍,其类型一

般分为活塞式,膜片式、滑片式和齿轮式几种。

19、输油泵安装:安装在活塞式喷油泵的侧面,并由喷油凸轮轴上的

偏心轮驱动。

20、喷油泵的转速特性:油量调节拉杆的位置保持不变,供油量随转

速变化的关系。

21、调速器的功用:在柴油机工作时,根据转速变化自动调节喷油泵

供油量,以稳定和限制柴油机转速,使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稳定

运转。

22、怠速:发动机空转时的一种工作状态,在发动机转动时,如果完

全放松油门踏板,这时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

23、车用柴油机调速器按转速传感原理可分为机械离心式、气动式、

液压式和复合式调速器等。

24、根据工作运转范围不同,调速器按传感原理可分为两速式和全速

式两种。

25、黑烟一一燃烧不完全

蓝烟一一烧机油

白烟----有水份(水珠)

26、用调节怠速弹簧的张力来调节怠速转速的高低,怠速弹簧的张力,

怠速转速高,弹簧张力小,怠速转速低。

27、常用的联轴节有刚性十字胶盘式和绕性钢片式两种。

28、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作用是:在初始供油提前角已调整好的基

础上,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提

前角,从而获得较合适的喷油提前角,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9、柴油滤清器功用:滤除柴油中的机械杂质和水分,保证供油系统

正常工作,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30、油水分离器安装:安装在燃油箱和输油泵之间。

31、油水分离器功用:出去柴油中的水分。

32、油水分离组成:手压膜片泵、液面传感器、浮子、分离器壳体和

分离器盖等。

33、孔式喷油器孔的数目一般为1〜8个,喷孔直径为0.2〜0.8mm。

喷孔数和喷孔角度的选择视燃烧室形状,大小及空气涡流情况而定。

34、承压锥面:针阀中部的锥面全部露出在针阀体的环形高压油腔

中,用以承受油压称为承压锥面。

35、密封锥面:针阀下端的锥面与针阀体上相应的内锥面配合以实现

喷油器内腔的密封,称为密封锥面。

36、喷油器壳体的作用:用来安装调压装置和进油管路,并利用壳体

上的定位销,使喷油器正确地装在气缸盖的座孔中,壳体下面和针阀

体上平面经精密加工贴合,以限制针阀的升程和防止高压油进入针阀

上端的空间。

37、调压装置的组成:调压弹簧、垫圈、调压螺钉、护帽及推杆等组

成。

38、高压壳体轴道中的缝隙或滤芯的作用:为了防止细小杂质堵塞喷

孔。

39、输油泵的检修:输油泵解体后,检查单向阀和阀座的磨损情况,

如有破裂或严重磨损时,应予更换如磨损轻微,可研磨修复。

第三节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柴油机供油系分为低压油路(包括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以

及连接它们的油管)高压油路(包括喷油泵、高压油管及喷油器)和

回油油路。

2、其常见故障有:发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发动机动力不足、

发动机怠速不稳、发动机工作粗暴、排气管排烟不正常及发动机超速

3、飞车(发动机超速)。

①故障现象:转速失去控制,急转不止;

②故障原因:⑴调速器丧生调速能力;⑵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有额外等

油或机油参与燃烧;

③诊断排除:现代汽车上使用的发动机飞车现象很少见,若有多为调

速器不能正常调速引起。需拆检喷油泵和调速器,则需检查空气滤清

器或增压的机油是否渗入气缸。

第八章汽油机点火系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点火系的作用和点火提前角的概念

1、点火系统的功用:①点火系将电源的低电压变成高电压,再按照

发动机点火顺序轮流送至各气缸,点燃气缸内的压缩混合气;

②能适应发动机工况和使用条件的变化,自动调节点或提前角,实现

可靠而准确的点火。

2、点火提前角:压缩行程中,从点火开始到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时曲

轴所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

3、点火提前角不当的影响:①点火提前角过大(点火过早);②点

火提前角过小(点火过晚)。

4、最佳点火提前角:一般把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或油耗最小的点火

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5、发动机点火系按其组成和产生高压电的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点火系

和现代点火系。

第二节传统点火系

1、传统点火系主要由低压电路和高压电路两部分组成。

2、低压电路包括: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断电器、电容器等。

3、高压电路包括:点火线圈副线圈、中央高压导线、配电器、分缸

线和火花塞。

4、接通点火开关,电流路线:蓄电池组正极、点火开关、点火线圈

绕组、断电器、触电(闭合)、搭铁、最后蓄电池负极(构成闭合回

路)。

5、高压电路线:点火线圈原绕组、点火开关、蓄电池正极、蓄电池

负极、搭铁、火花塞(跳火)、分缸线、旁电极、配电器分火头、中

央高压导线、点火线圈副绕组。

6、点火线圈作用:将汽车电源提供的12V或24V低压电转变成能

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压电(一般为15〜2OKV)。

7、分电器装复注意事项:①装复前应将待装零部件清洗干净并吹

干;

②注意各运动副的润滑,如轴销、轴与套上应涂锂基润滑脂,油毯上

应滴机油;

③各止推垫片和卡簧片必须齐全有效;

④装复运转分电器应灵活自如,无噪声卡滞现象。

8、火花塞作用:将高压点引入燃烧室,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9、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一般为:0.7〜0.9mm。近年来为适应发动

机排气净化的要求,采用稀混合气燃烧室,火花塞电极间隙有增大的

趋势,有的已增大至1.0〜1.2mmo

10、火花塞裙部较长,不易散热,称为“热型”火花塞。

11、裙部较短的火花塞。散热容易,称为“冷型”火花塞,两者之间

的称为“中型”火花塞。

12、火花塞最常见故障是产生积碳和间隙不当,有积碳可用铜刷清理,

间隙不当可用工具调整至规定值。

第三节电子点火系统

1、电子点火系统相对传统点火系统有很多优点,因此得到迅速普及。

2、电子点火系统又分为无触点点火系统,数字式点火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