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心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当,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弱化了中心的专制集权答案C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试题以曹魏时期中正官评定人才等级的方法及影响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说明素养,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依据所学及材料信息可知,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要为各地人才依德才、门第评定等级,才能高的被评定的等级也高,但最终占据上品的是世族名门,这说明九品中正制兼顾了家世和才能的考量,故选C项。无论是察举选官还是九品中正制评定人才等级选官,都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九品中正制无法克服察举制的诸多弊端,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仕途的垄断,解除B项;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有利于强化中心集权,解除D项。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 ()A.军事斗争确定经济兴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峻答案B依据材料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可知北方经济实力衰弱,南方经济实力增加,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故选B项。“确定”一词过于肯定,解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技术还是占据优势,解除C项;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峻在题干中未有体现,解除D项。解题方法从变更角度分析问题。关注南北经济地位的变更。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始终在中原地区,魏晋以后,北方经济逐步被南方赶上并超过。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衰退,南方经济发展,使南北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缩小。3.《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时的洛阳经济得到复原C.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旺盛答案D据材料“洛阳……礼义富盛,人物殷阜”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旺盛,故D项正确。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民族交融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 B.汉族化的过程C.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D.经济农耕化的过程答案C此题的关键语句是“社会发展的角度”。A项强调地域角度;B项强调民族变更的角度;C项强调社会发展的角度,封建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方式和思想等方面,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不全面,故解除。5.据考古发掘,已发觉的东晋南朝时的青瓷品类繁多,既有各种生活用品,也有随葬品。这反映出当时 ()A.青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B.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C.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D.瓷器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答案D从材料信息可知,东晋南朝时期,青瓷品类繁多,且与生活亲密相关,这说明瓷器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故选D项。东汉时已能烧出成熟的青瓷,故A项错误;唐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制瓷业的发展,无法说明其他手工业的状况,故C项错误。6.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该民歌在中原地区广为传唱与下列哪一历史事务有关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D由材料中“北朝”以及民歌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与之相符合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D项正确。7.唐代“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与科举考试。但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之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与科举。这说明科举的实施 ()A.导致社会阶层起先分化 B.致使政府机构日益臃肿C.利于减弱世家大族影响 D.推动官员文化素养提高答案C魏晋时期,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能的寒门子弟很难出仕。从材料信息可知,唐代科举考试虽然有资格限制,但科举选官的范围比九品中正制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与科举,这有利于减弱世家大族的影响,故选C项。社会阶层的分化古已有之,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并非科举制的实施导致社会阶层起先分化,故A项错误;科举选官范围的扩大不会导致政府机构日益臃肿,故B项错误;科举选官范围的扩大与官员文化素养的提高无关,故D项错误。8.唐代作坊和行会更加发展,已经出现了特地的佣作坊。按日计工资的称“日佣人”,按月计工资的称“月作人”,还有论件或包工的。据《太平广记·奚乐山》记载:“上都通化门长店,多是车工之所居也。广备其财,募人集车,轮辕辐毂,皆有定价。”这反映了 ()A.政府对手工业管理失控 B.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私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唐代,随着作坊和行会的发展,出现了特地的佣作坊,佣作坊的工匠们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按日、按月或者论件领取工资,这反映了私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仅介绍了作坊和行会的发展,无法体现商业市镇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而非农业和商业,故C项错误。9.现存《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规定:“私造违样绫锦,勘当得实,先决杖一百。”据此可知,唐代 ()A.服饰体现了等级观念 B.民间手工业发展快速C.仍坚持传统经济政策 D.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唐代法律规定不得“私造违样绫锦”,这说明服饰体现了等级观念,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服饰规格,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间手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旨在强调禁止人们“私造违样绫锦”,无法体现唐代对重农抑商等经济政策的看法,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故D项错误。10.唐代科举考试中专设史科,通史即可入仕。皇帝还设立特地的修史机构——史馆,使官修正史的行为制度化,此制为以后各朝沿袭。这些做法 ()A.有利于政府加强思想限制 B.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C.维护了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D.推动史学成为独立学科答案A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以来的封建王朝对修史的重视。官修史书可以删减不利于政府统治的内容,有利于政府加强思想限制,故选A项。仅科举考试中专设史科并不能促进科举制度的完善,故B项错误;官修史书带有较大的主观色调,并不能维护历史记载的客观性,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史学服务于政治须要,无法说明史学成为独立学科,故D项错误。11.唐代宰相召开会议的地点叫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时迁至中书省。玄宗时因宰相张说奏请,改名为中书门下。列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表明 ()A.门下省职权范围的扩大 B.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C.尚书省的地位得到巩固 D.三省分工制衡机制的强化答案B题干材料显示出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之后,负责掌管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这说明中书门下的职权与原来中书省、门下省的职权已完全不同,国家权力的运作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机制,而是以中书门下为核心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故B项正确,D项错误。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再更名为中书门下,门下省的职权范围并未扩大,A项错误。材料中政事堂的演化反映了尚书省地位的下降,C项错误。12.唐代实行外出人员报告制度。按规定:离乡外出必需申请过所(通行凭证),由里正(地方官)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外出人的户等、本人外出后赋税是否有人代为担当等,然后开具证明申报上级审批是否赐予过所。这一制度旨在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爱护地方文化传承C.维护传统伦理孝道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答案D依据报告制度规定的内容可知,这体现了封建政府对人身的束缚,其目的是爱护农业生产,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进而巩固封建统治,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强化重农抑商政策,解除A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赋税的征收而不是文化的传承,解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传统伦理孝道的信息,解除C项。13.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斗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却成为唐后期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缘由是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A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及唐末斗争”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从而促进了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皖江地区在“安史之乱”之前社会环境也较稳定,故社会环境稳定不是“安史之乱”之后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缘由,解除B项;大量人口的南迁不会带来土地兼并问题的缓解,解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针对整个国家而言,不会专适用于皖江地区,解除D项。解题思路本题宜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解答。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都要辩证地加以分析。安史之乱当然给北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同时由于北方的战乱,加快了北民南迁的步伐,因此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14.唐代有的学者抛弃了汉儒的注疏之学,由注意章句转向强调经义;有的学者主见“以己意解经”;有的学者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现象 ()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 B.导致儒佛道三教并行C.表明唯物思想出现 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学者由注意“注疏之学”转向强调经义,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变更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故选D项。这些变更发展了先秦孔孟之道,并未背离,解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儒学的发展,没有涉及佛教和道教,解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唯物思想,解除C项。15.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建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本土化并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原本没有“塔”字,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流行才有了这个字,而且中国的佛塔与印度佛塔有很多不同,更多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因素,“塔”字的出现和佛塔的中国化,说明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故选A项。佛教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解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佛塔而非墓葬,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生活问题,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28分)16.(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唐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沟通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途。马驼之驮运手段下,只能载运利润高而负重轻的丝帛及小手工艺品,如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基本上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海运手段下,涉及唐境内的各种农牧手工业品,从广州运出的品种包括丝绸、陶瓷、铜、铁、漆器等。唐后期发展起来的江淮八道经济势力强大,江淮地区几乎有实力独力担当国家财赋重担。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更及其影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更,并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16分)答案(1)变更:前期陆海对外沟通均畅通,以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为主;后期西北丝路衰落,以海路交通为主。影响:有利于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沟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吸取外来文明成果,促进唐朝社会经济的旺盛;有利于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后世的对外开放供应了借鉴。(任答四个要点即可,但必需包含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在唐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沟通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的信息可知前期陆海对外沟通均畅通,以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为主;依据“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基本上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的信息可知后期西北丝路衰落,以海路交通为主。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的信息可知有利于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可知,陆上丝路有利于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沟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吸取外来文明成果,促进唐朝社会经济的旺盛;海陆丝绸之路都有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为后世的对外开放供应借鉴。1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驾驭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驾驭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心,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更,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这些变更对中国社会的主动影响。(12分)答案(1)变更:选举方式由地方举荐到中心考试选取;选举标准由注意品德到门第,再到才学(或:由注意家世到不问出身);选举程序趋向严密;选举范围渐渐扩大(或:寒族在选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随意3点6分)主动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养,提升读书人参与政治的爱好;扩大官吏来源,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淌;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缓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趋向相对公正、公允;等。(随意3点6分)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选举方式、选举标准、选举程序和选举范围等方面概括即可。联系科举制的主动作用可以回答其次小问。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北魏后期,很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相识反映了 ()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旧较稳固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答案C材料“北魏后期……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说明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逐步汉化,已经博得了汉族士大夫的认可,故选C项。材料所述与经济重心问题无关,解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规模南迁,文化也自北向南传播,解除B项;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势,解除D项。2.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 B.儒学受到严峻冲击C.佛教起先传入中国 D.政府注意道德教化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即儒学、佛教、道教都研修;陶弘景创立了道教神仙世界,也宣称自己是菩萨下凡,即佛、道兼修。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儒、佛、道多元文化信仰的并存,故选A项。材料没有说明儒学受到冲击,解除B项。佛教在两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解除C项。材料体现了儒、佛、道多元文化的并存,并非道德教化问题,解除D项。3.魏晋以来僧尼免税赋徭役。北朝周武帝为统一北方,实行“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规定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第三,最终开展灭佛运动。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 ()A.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 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增加了儒学的影响力 D.推动了租调制的出现答案A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夺回了大量的兵源、土地,一部分僧尼转化为向政府纳税服役的农夫,这使北周实力大大增加,巩固了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本缘由,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故B项解除;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道传播,儒学受到冲击,北周武帝灭佛并未大力增加儒学的影响力,故C项解除;北周之前就出现了租调制,时间不符,故D项解除。4.下图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 ()A.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B.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画为主C.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D.是探讨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答案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外交,旨在考查学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实力。试题供应了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要求学生精确解读图文信息,推断其作用。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朝贡的各国”,“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和黑人体现了中外沟通,可以当作探讨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史料,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写意的艺术手法,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当时绘画主流是写实,故B错误;南朝主要占据南方地区,并非中原王朝,故C错误。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史料价值的推断。材料中“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说明南朝时中国与外国已经有沟通,可以作为探讨中外沟通的资料。5.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儒学正统地位减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石窟属于佛教建筑,反映出佛教影响范围扩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与儒学地位、道教文化、北方经济无关,故A、B、D三项均解除。6.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渐渐分散。这反映出 ()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 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初年三省并重,后来出现了权力向中书省转移的趋向,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渐渐分散,上述状况说明专制皇权的强化,故选B项。中书省没有决策权,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提升,解除C项。“封驳诏奏之权,亦渐渐分散”说明宰相议政职能弱化,解除D项。7.有学者指出,“在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有谁能不从事体力劳动而又有足够的闲暇来做(科举方面的)文字练习呢?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中国 ()A.社会阶层的流淌受制于经济基础B.地主阶级完全垄断了仕途C.科举制度减弱社会阶层的流淌性D.文化水平确定了阶级属性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学者认为在农耕社会中,读书须要肯定的物质基础,读书人多为较为富有的地主子弟,说明科举制受到经济基础的限制,社会阶层的流淌也因此受限,故选A项。“完全”的说法太肯定,解除B项。减弱社会阶层的流淌性,不是科举制本身的问题,解除C项。文化水平并不能确定阶级属性,D项解除。8.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视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这种措施的盛行,表明 ()A.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峻弊端B.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C.唐代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D.藩镇的存在分化了地方的事权答案C依据“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以及各种官职的设置,可知唐朝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管理,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地方体制的弊端,解除A项;“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意在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并没有分散地方权力,解除B项;由“贞观十七年”可知,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藩镇割据问题,解除D项。9.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A.减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C.肯定程度上减弱皇权 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答案B材料“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表明这一做法中参与决策的官员较多,这有助于削减决策的失误,B项正确。三省分工体现了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解除C项;“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表明是中书省内部议事,与门下省、尚书省无关,A、D两项错误。学问拓展中书舍人:职官名,中书省的长官,是三省六部制中决策层的核心官员。唐时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再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交付尚书省颁发执行。10.唐代初期的“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自唐太宗修《氏族志》时规定“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后,“门第”等级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这一变更 ()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B.进一步减弱了门阀士族势力C.为庶民参与政治供应了机会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答案B本题考查古代门第观念,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得信息的实力。试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唐朝“门第”变更的影响。依据材料自唐太宗后,“门第”等级标准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门第出身不再那么重要,这进一步减弱了士族的势力,故选B。题干中“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表明等级观念依旧存在,故解除A。隋炀帝时起先设立进士科,科举制的形成为庶民参政供应了机会,故解除C、D。11.下表信息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的现实状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图像名称牛耕法耕犁初唐陕西三原李寿墓壁画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辕犁盛唐敦煌23窟牛耕图一牛牵引直辕犁敦煌445窟牛耕图二牛抬杠曲辕犁晚唐安西榆林窟25号壁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辕犁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答案C由材料可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二牛抬杠、曲辕犁和直辕犁,这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C项正确。从“耕犁”一栏可看出,唐朝仍旧以直辕犁为主,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农耕发展水平的比较和晚唐铁犁牛耕的推广状况,故B、D两项错误。12.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B题干“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反映的是南宋时期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即唐代的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B项正确。在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南宋私营商业不会居主导地位,其发展也不会超过农业,A、C两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D项错误。13.唐代诗人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的诗句。《唐语林》记载:“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缬。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技术已经成熟B.官营手工业极力推广新技术C.夹缬独创于官营手工业作坊D.唐代的染织水平进一步提高答案D本题考查唐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实力。试题以唐诗和《唐语林》的记载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历史记载体现的历史事实。依据材料中“抛红网”“挂绿蒙”“一匹”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染织技术,故选D项,解除A项。材料中的技术出于个人而非官营手工业部门,且“当时甚秘”,故B、C两项错误。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唐代手工业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抛红网”“挂绿蒙”“一匹”,可以得知题中所述为唐代染织技术。14.唐代李白的诗显示出超凡的创建力、博大宏伟的气魄,代表着自由与解放。唐太宗对南朝书法的风气表示不满,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由此可见 ()A.时代变迁影响艺术评判尺度 B.唐代诗歌书法艺术成就突出C.性格确定社会对艺术的认知 D.艺术风格是社会时代的产物答案D本题以李白诗歌的特点和唐太宗对南朝书法的评价为背景材料,考查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指导学生运用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原理分析历史事务。肯定的文化是肯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南朝偏安于南方,唐朝则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材料中李白的诗代表着自由与解放,体现着盛唐气象;唐太宗认为南朝书法“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折射出南朝缺乏气度。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了唐太宗对南朝书法的评价及李白诗歌的特点,A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唐代书法艺术成就如何,故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肯定,解除。二、非选择题(共24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发展阶段民族实体民族精神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形成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融合,夏、商、周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合、兼并、扩张,融合成华夏族商周时甲骨文和金文的创立标记着华夏已经确立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基础;九州观念的出现,反映了华夏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有了大致轮廓;三皇五帝古史传闻和华夏族称的形成,说明华夏的共同祖源和族群认同意识已经产生。“内诸夏外夷狄”的观念形成秦汉时期:从华夏向汉族发展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移民实边”和匈奴、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经济上,重视农耕;政治上,确立大一统观念;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内诸夏外夷狄”观念进一步继承南北朝到隋唐: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塞外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很多政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孝文帝改革统治者和民众渐渐变更传统民族观念,起先以“中华”来称呼这个胡汉融合的新族体,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初认同。如唐太宗所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将“中华”与“夷狄”对举,其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人”或汉族。内迁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和汉化五代至明清时期:早期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和元王朝,元朝实现空前疆域规模的统一;辽、金、夏、大理与两宋的边界互市贸易;明朝政府对内迁蒙古人、色目人实行剧烈同化的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以联姻的方式巩固满蒙联盟、对西藏实现有效统治,对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台湾建省等辽、金、元、清的统治者都认同汉族文化,并实施中华传统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并有所创新,如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于治理地域广阔的国家意义重大。雍正帝提出“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以期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缓和民族冲突近代以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正式形成接着进一步沟通和发展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从反面刺激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华各族同胞渐渐相识到只有团结起来一样对外,才能克服亡国灭种的危机。各民族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上表为依据相关资料整理的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不同阶段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华民族是众多民族在统一国家发展进程中不断交融而形成的。阐述:从春秋战国时期“蛮”“夷”“戎”“狄”的融入,华夏族发展成了汉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五胡”和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形成了早期的中华民族;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渐次融入,中华民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这个过程既是多民族的多元发展,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体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众多民族各有其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表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记录表
-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测试第二章统计测评
- 15-连词成句-上海2022年中考英语一模单项选择语法分类汇编(解析)
- 剧院改造包工头合同
- 体育馆木工装修施工合同
- 古建筑群石材运输服务协议
- 别墅装修居间服务协议
- 庭院休闲凉亭建造合同
- 咖啡厅装修合同关键条款
- 摄影工作室装饰设计协议
- 酒精戒断综合症的护理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爱国卫生工作培训课件
- 卵巢癌腹腔化疗方案
- 肿瘤放射规培出科小结
- 光通信芯片十大品牌简介
-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第一单元2《洗漱》教学设计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 《矿井一通三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