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四 第十三单元 阶段贯通13 工业革命时期含答案_第1页
2025高考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四 第十三单元 阶段贯通13 工业革命时期含答案_第2页
2025高考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四 第十三单元 阶段贯通13 工业革命时期含答案_第3页
2025高考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四 第十三单元 阶段贯通13 工业革命时期含答案_第4页
2025高考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四 第十三单元 阶段贯通13 工业革命时期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四第十三单元阶段贯通13工业革命时期含答案阶段贯通13工业革命时期微专题1时代潮流——工业化时代世界新的进步潮流(1)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趋势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一国际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民族主义不断发展的趋势德、意、俄、日等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域广阔,意大利王国统一,沙皇俄国进行了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大改革”,日本也开始了面向西方的现代化进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不断高涨对点训练1.(2023·天津河北区二模)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批评道:“他(米海洛夫斯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这表明马克思关于各国发展道路的观点是()A.具有普适性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C.无法跨越性D.资本主义是西欧的专利答案B解析马克思认为西欧式的历史进化路线并不是人类各民族必然经历的道路,体现了马克思关于各国发展道路的观点是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B项正确;材料中马克思否定西欧资本主义道路是普遍适用的,排除A项;在特殊条件下,存在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排除C项;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排除D项。微专题2归纳整合——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1)主要任务: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2)斗争形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3)新的力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新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结果: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失败。2.意义(1)政治与经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为这些地区获得独立奠定了基础。(2)思想层面: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推动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成为亚非拉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对点训练2.(2023·天津校联考模拟预测)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晚期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向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这一变化根源于()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社会经济的深刻发展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亚非地区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工人阶级不断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走向大觉醒时代,B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启蒙思想只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阐释说明”类一、设问类型1.理解类: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2.认识类: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认识。3.解释类: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4.解读类:对……进行解读。5.阐释类:对……进行阐释或阐述。二、解题步骤三、相应术语1.背景(原因):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材料中找的具体原因(出于……动机、能达到……目的、符合……需要)。2.影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自身、对后世、对其他(推动了、促进了、达到了、有助于、有利于、起到了、调动了、提高了、增加了、传播了、提供了、取得了、加速了、顺应了、冲击了、阻碍了、导致了、改变了、影响了)。(2023·天津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人类历史,较早成功的现代化路径首先由于先发国家发挥社会与市场的重要作用,优先考虑国家与社会权力的边界、强调社会自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①先发国家相继掌握了国际体系的领导地位,它们借此优势发展的同时又将基于自身发展经验的“社会中心主义”现代化路径推广开来,这实际上就削弱了政府的组织性力量。其次由于先发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领导地位,②后发国家生产力达不到与先发国家竞争的地步,自然失去了社会力量和市场的相对优势,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进行有组织的现代化,集中优势与先发国家进行国际竞争。这种③“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强化了国家的能力和政府的自主性,强调政府可以脱离社会的利益与压力主导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摘编自卢春龙《谁之现代化?何种现代路?》④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一种现代化模式,⑤选择一个国家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现代化模式和国家,明确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题过程第一步,确定类型由⑤→确定为阐释说明类题目。第二步,明确对象由④→确定阐释对象为历史观点,即“材料中的一种现代化模式”。第三步,多角度解读由①②③→确定答题角度:从背景、内容、影响角度解读“社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或“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第四步,组织答案答案示例一:社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英国论题:社会与市场推动近代英国成为现代化强国。阐述:新航路开辟后,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促进英国经济发展,也使得英国资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进一步确立了个人权利在英国的合法地位,促进社会与市场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启成为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在英国乃至全球扩展的主要力量,英国的现代化基本完成并成为世界工厂。总之,在英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与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英国的现代化道路称为“社会中心主义”模式。示例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德国论题:德国依靠国家的力量迅速实现现代化。阐述:德国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崛起之后,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也缺乏政府的保障,阻碍了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德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国家的能力,推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德意志统一后,政府的自主性和权力得以强化,推动德国成为一个强大而有效率的国家。德国利用国家力量把握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聚集资源、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总之,德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充分发挥国家力量,快速赶超实现了现代化。

第39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程标准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2.理解20世纪上半叶国际秩序的变动。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低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偶有涉及,其中非选择题侧重考查中国对一战的贡献、一战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国际关系与国际体系的发展历程2.情境设计:多种情境化设计,题型多样:以一战前主要国家的史实、史论为载体,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图片、社会现象等,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022·6月浙江选考,21)一战的原因;(2022·1月浙江选考,20)一战的进程;(2023·山东卷,19)一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2023·海南卷,19)文学艺术与战争;(2023·全国乙卷,46)一战的进程3.核心考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整体感知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世界形势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帝国主义各国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列强矛盾激化英德德国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法德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德俄贸易摩擦奥俄巴尔干半岛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表现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物质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意识形态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3)三条战线表现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影响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4)战争进程第一阶段(1914)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阶段(1915—1916)1915年,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1916年,西线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1916年,英德进行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第三阶段(1917—1918)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1.图解·关键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2.挖掘·教材信息阅读纲要下第14课第一目“史料阅读”栏目,概括英德矛盾尖锐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矛盾产生的后果。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因:商业竞争激烈;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两国民意对立情绪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实力增强,向英国霸权发起挑战。后果: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思考·情境问题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华工参战的历史贡献,归纳华工的优秀品质。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贡献: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成为一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西文明交流。品质:家国情怀、勤劳朴实、勇敢智慧、不怕牺牲。知识点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项目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召开会议巴黎和会(1919)华盛顿会议(1921-1922)主导国家英法美英美日主要条约《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涉及地域欧洲、西亚、北非东亚、太平洋地区秩序规划(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一定程度体现民族自决原则)(1)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2)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积极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北非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蕴含矛盾本质上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2.国际联盟(1920年)性质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2)力量对比: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3)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4)社会观念: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1.警示·易错易混凡尔赛体系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条约》在凡尔赛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但并不是体系的全部,该体系还包括协约国对奥、保、匈、土等国的条约。2.图解·关键知识巴黎和会3.阐释·核心概念[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关于中国“门户开放”发出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各国运往“势力范围”内各口岸的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率收税,其税款概归中国政府征收,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在各国势力范围内取得同样的特权,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4.挖掘·教材信息阅读纲要下第14课第三目“学思之窗”栏目《国际联盟盟约》,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答案委任统治制度的含义是战胜国将战败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视为“落后的”国家,认为它们不能独立,而需要委任给英法等“先进国”帮助统治。实质是英法利用国联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主题一国际力量的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视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项目1873年1883年1893年1903年1913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乙:1913年英、美、德电气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解读材料中甲反映了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缓慢发展的状况;材料中乙、丙通过数据反映了美、英、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思考(1)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理阐释材料反映的问题与一战爆发之间的关系。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矛盾。材料甲主要反映了传统工业,材料乙反映了新兴工业;材料甲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材料乙、丙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其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据乙、丙数据可知,1913年,美德经济实力上升,已经超过了拥有庞大殖民地的英法,按照旧的实力对比瓜分世界的格局已经过时,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组建军事同盟,体现了一战爆发的必然性。深化拓展唯物史观——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原因直接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安全构成了威胁根本原因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影响政治美国宣战使许多原来宣布中立的国家纷纷加入协约国一方,扩大了协约国阵营,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军事美国加大了对协约国的援助,美国参战使军事形势朝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变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人类社会(1)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促进社会发展(2)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3)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4)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主题二国际秩序的重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视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吞下苦果》(1919年)解读历史漫画通过夸张、比喻、寓意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以“《吞下苦果》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吞下苦果》赏析图中漫画反映了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安排世界秩序的会议。由图中的巨手和四巨头可知,英、法、美、意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最终缔结《凡尔赛条约》。图中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条约》的药丸,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个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战胜国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包括裁减军备、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等。综上,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巴黎和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反而激起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情绪,埋下了二战的伏笔。因此,依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不稳定的。深化拓展历史解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国际社会的矛盾(2022·山东卷,14)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答案B1.史料实证——以战争经历者的见闻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21·重庆卷,14)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丘吉尔认为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扭曲的安全观、民族观等极端思想都成为诱导战争爆发的因素,故选C项;由材料“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可知强调的是极端思想和情绪,而非军备竞赛,排除A项;由材料“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可知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冲突,而非文明冲突,排除B项;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场景,经济的低迷引发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项。2.历史解释——以经济发展情境描述形式考查一战的影响(2021·辽宁卷,1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进一步控制了经济领域的多个部门,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转型属于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3.时空观念——以国际关系的变化形式考查一战的爆发原因(2022·6月浙江选考,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A.“结伴不结盟”B.“集体安全”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答案D解析英国在外交方面坚持“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原则,D项正确,排除A项;集体安全政策又称集体安全保障,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与材料中英国的政策变化不符,排除B项;英国的外交针对的是德国,这显然不符合“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主张,排除C项。1.[学习情境·新认知]下图为漫画《争吵与签约》,该漫画意在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A.被肢解的德国民怨沸腾B.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C.列强间的矛盾难以调和D.英法丧失主宰世界地位答案C解析漫画体现的是美、英、德、法四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体现德国内部的民怨,排除A项;据漫画中英国的态度和美国仅是“有的是钱”,说明美国实力还不足以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由漫画中英国所说“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并结合一战后建立的国联最终由英法主宰的相关知识可知,英法并没有丧失主宰世界的地位,排除D项。2.[史料文本·新结论](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检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某项政策时,列出了如下要点。该政策是()●英法是主要的实施者和受益者●具有浓厚的大国政治和霸权主义色彩●依照国际法的形式,貌似公正地避免了更大国际冲突A.委任统治 B.国家干预C.绥靖政策 D.和平演变答案A解析《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委任统治”的方式,体现出浓厚的大国政治和霸权主义色彩,按照国际联盟的相关规定,英法等西方列强在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这样就依照国际法的形式,貌似公正地避免了更大的国际冲突,故选A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而题干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层面,排除B项;绥靖政策、和平演变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D项。3.[信息挖掘·新对比](2023·枣庄高三模拟)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A.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C.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民众对一战的看法更加趋于实际,说明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故选C项;据“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可知,材料中的政府主导的是追溯对一战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民众对一战反思的理性,而非具体的“务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政府民众矛盾尖锐,排除D项。一战前后英国外交政策巴尔干战争所引发的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体系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危机期间,英国以大国集体会议的形式化解各方矛盾,不仅维护了“协调外交”体系,也令英国在近东的利益得到保证。在处理巴尔干战争后续问题时,英国却放弃“大国一致”原则,转而与法俄同盟协同行动,欧洲的多极协商格局正式演化为两极对峙,“协调外交”体系就此瓦解。——摘编自韩志斌《巴尔干战争前后英国的“协调外交”》[材料解读]大国之间的协调外交与一致行动可以解决个别问题,但未能解决国际体系的根本问题,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命题方向]一战爆发的原因;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龙岩模拟)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由此可见()A.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B.大国竞争严重削弱了欧洲整体实力C.新兴国家对老牌帝国霸权发出挑战D.欧洲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肆意泛滥答案C解析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间相互对抗,尤其是英德两国之间的对立,即以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帝国霸权发出挑战,最终呈现出国防费用快速增长的局面,故选C项;英国的国防费用呈折线形上升而非持续增加,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发展演变,没有明确欧洲整体与其他地区的实力对比,排除B项;材料没有明确欧洲国内的民族意识,且“各国”一词表述范围过大,排除D项。2.(2023·长沙一中高三模拟)19世纪末,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妇女为争取自身权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争;但在20世纪初期,德国的妇女运动退守到非常传统的层面,女权主义者更多在强调妇女应对家庭、国家负有责任。这一转变源于当时()A.经济发展消解妇女政治诉求B.德国对妇女权益的保护C.国际局势紧张推动矛盾转移D.民族主义情绪有所缓解答案C解析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男性普遍走上战场,由此更多的家国责任落到了妇女身上,使得妇女斗争内容发生变化,因此这一转变源于国际局势的紧张使得矛盾转移,斗争内容变化,故选C项;经济发展丰富了妇女的政治诉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妇女自身争取权益,因此不能体现国家对妇女权益的支持,排除B项;民族主义体现在对外国或其他民族的态度,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国内的情况,排除D项。3.(2023·广州一模)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几家大银行投资土耳其铁路建设。为争取巴格达铁路的修筑权,德皇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土耳其,并在演讲中称自己是土耳其苏丹至死不渝的朋友。1899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租借权的“初步协议”。德国的上述举措()A.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体现了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滋长C.反映了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意在推动土耳其的工业化进程答案A解析“为争取巴格达铁路的修筑权”说明德国向土耳其示好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不是军事扩张,排除B项;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欧洲列强之间,土耳其在当时属于落后的亚洲国家,排除C项;德国加强与土耳其的合作主要在于谋求经济利益,同时加强对近东地区的争夺,遏制俄罗斯势力的扩张,排除D项。4.(2023·济宁二模)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社民党主席等人解释道:“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危险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A.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B.为发动战争不惜一切手段C.意识到战争的重要作用D.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答案A解析一战爆发于1914年7月,德国的战争法案在极力表明其进行的是为人民及其自由的战争,反映了其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故选A项;当时一战已经开始,排除B项;材料仅说明了战争的目的,不涉及战争的意义,因此无法体现战争的重要性,排除C项;当时一战刚刚开始,且材料并未体现一战的复杂性,排除D项。5.(2023·保定一模)下表中为美国政府关于1915年英国船只“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军鱼雷击沉事件的部分宣传言论。作品名称基本内容1915年《大战中的恐怖和暴行:“卢西塔尼亚”号的悲剧性摧毁》潜水艇这一恶毒的摧毁工具,将上千名手无寸铁、毫无还手之力、热爱和平的男男女女和孩子,全部送到海底了1917年《战争与人性》一个邪恶的罪行,只有“卢西塔尼亚”号的水墓成为德国普鲁士王室的葬身之地,才能完全赔偿这一事件造成的伤害上述言论()A.凸显了英德对一战进程的影响B.表达了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C.意在获得民众对美国参战的支持D.推动了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官方借用作品中对德国在一战中的行为谴责的方式释放一个信号,美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应该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实际表明美国的参战意图,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美国想获得民众对其参战的支持,并不能凸显英德对一战进程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美国参战的表面目的,不能体现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美国对德国在一战中的行为谴责,但D项夸大了材料的意义,排除。6.(2023·潍坊二模)如图为1917年4月发表的漫画《挑选服装》,漫画中山姆大叔的外衣已经破旧不堪,他站在一排新衣面前进行挑选。三件样衣,从左至右依次是:“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A.欲放弃中立政策 B.担心介入欧洲的纷争C.综合国力的强大 D.与德国矛盾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的选择都是要与德国进行作战,说明美国欲放弃中立政策,故选A项;美国的选择说明其欲放弃中立政策,介入欧洲的纷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并不能体现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与德国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C、D项。7.(2024·镇江高三质检)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奥匈帝国,1917年11月21日,年轻皇帝查理继位后,开始了秘密议和,同时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提出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这说明()A.同盟国集团的最终失败B.战争灾难引发厌战情绪C.美国参战改变力量对比D.俄国退战产生连锁反应答案B8.(2023·湖南长郡中学一模)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能完全得到满足,说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大国间相互妥协的结果,故选C项;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的,排除A项;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排除B项;巴黎和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如国际联盟就是受到英法的操纵,排除D项。9.(2023·韶关二模)一战后,美国推出新的外交政策“威尔逊主义”,强调公开外交、公海自由、贸易自由、民族自决、建立国际联盟等。“威尔逊主义”的提出()A.促进了一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推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C.反映了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秩序的倾向D.缓和了西方列强之间紧张的国际关系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威尔逊主义”则是美国企图主导世界的体现,故选C项;“威尔逊主义”最后破产,没有落实,未能促进一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排除A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威尔逊主义”最终破产,并没有缓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紧张关系,排除D项。10.(2023·十堰调研)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A.体现了其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B.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C.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D.反映了西方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英、法、美三国在对德军备问题上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在于三者之间的诉求具有差异性,法国希望通过严厉限制德国树立欧洲霸权,英国主张对德国有条件的限制,希望借此维护欧洲均势,美国不希望削弱德国,意图通过德国削弱英法力量,故选A项;英国与法国主要在于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排除B项;一战后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英国属于均势外交的体现,美国和法国属于霸权外交的体现,排除D项。11.(2023·济南二模)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这一转变是由于()A.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国际秩序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方向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争引发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一战结束之后,人们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故选D项;A、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结合所学,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时间是1919年6月,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12.(2023·齐齐哈尔模拟检测)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放弃了以莱茵河为安全边界的计划,换得了《法美共同防御条约》,但这一条约在美国拒绝《凡尔赛条约》后随之“流产”。同时签订的《法英共同防御条约》是和《法美共同防御条约》互相联系的,若两个条约中的一个未获批准另一个便随之失效。这反映出()A.凡尔赛体系的脆弱和不稳定B.国际法遭到欧美大国的蔑视C.西方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调和D.法国主导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法美共同防御条约》因美国拒绝《凡尔赛条约》而“流产”,法国再次面临来自德国的安全威胁,这体现了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A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最终并没有与法国正式签订条约,所以《法美共同防御条约》还没有法律效力,不存在对国际法的蔑视,排除B项;一战之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到暂时的调和,排除C项;虽然题干中的两个条约都涉及法国,但体现不出法国的“主导”作用,排除D项。13.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代表主张根据1916年海军拨款法案扩建海军实力,以达到美英海军力量均等的目的。英国代表则提出美国减少3艘战列舰,使英美比例为33∶20,在驱逐舰上是13∶6,美国海军力量只能是英国的60%,英国应保持其海军力量相当于美国和法国之和。这表明当时()A.美英两国军备竞赛升级B.英美综合实力趋于平衡C.《非战公约》遭到了破坏D.美英角逐海上霸主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两国对于海军力量各有自己的考虑,希望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说明战胜国之间角逐海上霸主地位,故选D项。材料中美军想扩充军备的主张,遭到了英国的反对,所以无法得出英美两国军备竞赛升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是英美两国军备的诉求,无法判断两国综合实力的关系,排除B项;《非战公约》签订于1928年,排除C项。14.(2023·北京东城区一模)下图是1919年8月发表的漫画《后视镜》。图中美国总统威尔逊指挥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觊觎亚太,英国关注海权,法国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图扩张。此画意在()A.讽刺和平基础脆弱的凡尔赛体系B.表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C.揭示战后发生改变的殖民扩张方式D.赞扬达成广泛共识的“十四点原则”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极力促成国际联盟成立,推动凡尔赛体系建立,但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却出于各自国家利益,面和心不和,讽刺了凡尔赛体系构建的和平基础异常脆弱,故选A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殖民扩张,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即“十四点原则”,排除D项。15.(2023·山西一模)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波兰希望恢复第一次被瓜分前的领土,英国首相不同意将当时属于德国的西里西亚无条件割让给波兰,提出该地去留由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