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史常识_第1页
一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史常识_第2页
一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史常识_第3页
一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史常识_第4页
一小时搞定高考历史文史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史常识:史料运用、天干地支、生肖称谓、风俗节日、衣食住行文化、姓名称谓、古代纪年、官职称呼、天文历法地理、文史体裁(诗、赋、词、曲、小说;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科举考试等。立意:侧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方式:借助文史常识来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范围:古代史的传统文化较多。难度:以识记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难。【规律总结】一、史料与史学1、史料分类:(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2、史料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此外,实物史料还可以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来辨别其真伪问题。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谥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如明太祖洪武,清高宗乾隆。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陵号帝王身后,一般要立三号:谥号、庙号、陵号。庙号、陵号则为皇帝专有,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仪。著名的陵号,有唐高宗的乾陵(武则天也葬在乾陵,但因为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所以没有自己的陵号,照皇后葬仪),明十三陵,还有清东西陵。二、姓名称谓1、谥号、庙号、年号、尊号(2010年上海卷)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D.光武中兴

(2007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2、避讳制度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1、改字法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改用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改字法。所避之字称为讳字,改用的字称为避讳字。如:①《汉书》“邦”→“国”。为避汉高祖刘邦之讳。②《太素》“太渊穴”→“太泉穴”。为避唐高祖李渊讳。2、空字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则空其字而不写,或用空围“□”、“某”、“讳”来代替,叫做空字法。如:陶弘景→陶景《新修本草》卷十七《葡萄》:“陶景言用藤汁为酒,谬矣。”这是避唐高宗太子李弘名讳而删去“弘”字。《史记•孝文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其中“某”指“启”,讳以景帝刘启之名。3、缺笔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在原字基础上缺漏笔画,多为最后的一二笔,叫做缺笔法。避讳的对象有四类:1、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2、官讳: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主动避长官的名讳。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3、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4、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2007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3、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4.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5.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兄弟排行: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另外,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三、【姓氏起源】对于考究其来历,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在上古的时候,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多种类别。①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郑、卫、陈、蔡、曹、许等。②以封地(采邑)为氏。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晋国大夫毕万于魏,其后世子孙以魏为氏。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③以官名为氏。晋国的荀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④以职业(技艺)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⑤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这类姓氏中,一般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点。⑥以同周王或诸侯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称公子喜,其孙舍之称公孙舍之。⑦以祖辈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祖父之字为其氏。如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周平王有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为姓。⑧直接承袭姓为氏;⑨天子赐氏;⑩以次第为氏;⑾古代少数民族带来的姓氏;⑿以谥号为氏;⒀因赐姓、避讳而改氏等。(2009年全国文综卷I,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2009年全国文综卷II,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名C.爵号D.官名1、纪年法(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产生最早。(2)、帝王年号纪年。汉武帝开始用。(3)、生肖纪年。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就称为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循环一次(4)、干支纪年。它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该纪年法始于汉朝,与年号纪年法同时并用。计算方法:天干:(时间-3)÷10的余数就是十天干。地支:(时间-3)÷12的余数就是十二地支。四、天文历法(08海南历史,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08宁夏,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隅中日中日昳晡时

日入

黄昏人定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3、时辰中国古代还有报更(打更)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一更(19-21时)、二更(21-23时)、三更(23-1时)、四更(1-3时)、五更(3-5时)春

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

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秋

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冬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4、二十四节气五、【地理山川

1.阴阳(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日之所照曰阳”,因为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河流因位于地平面以下,太阳能照射到的是其北面。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汉阳.江阴等。2.中原、关中、江南、岭南、塞北。中原:“中原”一词原是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后来发展到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3.关中:“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现代,人们习惯上认为仪陇以东至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河和渭河流域为关中地区。明清以后,“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4.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5.岭南: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

6.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

7.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8.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10.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11.古今地名

(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北京

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白下--南京

临安、钱塘、武林--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

淮上、江都、维扬、广陵--扬州

会稽--绍兴

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12.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淮左】淮水东面。【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14.【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外国人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

(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2008年全国文综卷I,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2011年天津卷)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

②汴梁-开封

③临安-苏州

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六、【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禁火三日

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七、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八、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止)1、等级:(1)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2)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3)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4)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九、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简称【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