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01起源和发展_第1页
总01起源和发展_第2页
总01起源和发展_第3页
总01起源和发展_第4页
总01起源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的:_.1.明确中药学的概念。_.2.了解中药的起源_.3.中药学的发展,熟悉历代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目、地位。

内容提要:_中药的起源_中药的发展篇名:第一节.中药的起源_药食同源和神农尝百草_1.是由感性认识至理性认识的过程_.通过口尝身受,逐渐积累了原始的药学知识。_.原始社会多以植物充饥,最先发现植物药。_.生产的进步如农耕、驯养、渔猎、开矿、冶炼等,相继发现动物药和矿物药。_.归纳总结,最终形成中药学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包括阴阳、五行及《易经》等相关理论。

_2.人尊物卑与人体实验_.“天地万物,莫贵于此”。

附:中华历史年表五帝:约前26世纪-前21世纪黄帝、颛顼(zhuanxu)、帝喾(ku)、尧、舜;夏:公元前2207年—公元前1766年商:公元前1765年—公元前1122年周-西周:公元前1121—公元前771年周-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2—公元前221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汉-新王莽:公元9—23年汉-更始帝:公元23—25年汉-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三国-蜀:公元221年—263年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西晋、十六国:公元265年—316年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年—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隋:公元581年—618年_.唐:公元618年—907年_.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北宋、辽:公元960年—1127年_.南宋、金:公元1127年—1279年_.元:公元1271年—1368年明:公元1368年—1644年_.清:公元1644年—1911年篇名:第二节.中药学发展一、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2~公元220年)著作:《山海经》_1.《山海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是我国古代典籍的“奇书”。原署为夏禹、伯益,实则出于战国人之手,秦汉间又有所增益。西汉刘歆校后分成《山经》5卷和《海经》13卷。_2.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包含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上古的世界文化大观。

_3.《山海经》虽主要记述了海内外山川、地理、部族、物产等,同时收录了大量的医药学史料。_(1)收载药物353种_.(其中有预防作用的药物126种,仅有药名而无具体作用的药物227种),数量上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并记述了药物的产地、形态、气味、功用,以及服用方法等;_(2)防治疾病达58种,涉及内、外、皮肤、五官、传染病等多科。_(3)用于外治的药物有33种,有薰草、鬼草、荀草、嘉荣、无条等9种草类药,有丹木、枥木、蒙木、帝休等9种木类药,尚有鸟类药4种、兽类药7种、介类药1种、石类药1种。

D例:“薰_.(xùn)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芫,佩之可以已疠”。

6~7岁时18岁时30岁时50岁时图:墓主人-辛追夫人(复原相)

图:五十二病方著作: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内容:_1.1973年11月~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市郊的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弥足珍贵的文物,《五十二病方》是其中文字最多的医学方剂类文献,载药247种,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_.例:_1.黄蓍:“睢_.(疽)病:冶白莶_.(蔹)、黄蓍_.(耆)、芍乐_.(药)、桂、_.()、椒、朱_.(茱)臾_.(萸),凡七物。骨睢_.(疽)倍白莶_.(蔹),[肉]睢_.(疽)[倍]黄蓍_.(耆),肾睢_.(疽)倍芍药,其余各一。并以三指大最_.(撮)一入_.(杯)酒中,日五六饮之。须已”。_2.薤:“伤痉者,择薤一把,以淳酒半斗煮沸,饮之……”_3.铁:“毒乌喙者,“煮铁,饮之”。_4.粉剂:牡痔第7方,以黄芩研粉外敷。

图:古汉养生精_2.古为今用的古汉养生精_(1)简介:系中国中医药研究专家李聪甫,刘炳凡,欧阳琦三位名老中医根据《养生方》密旨和《内经》精义,结合数十年的医疗经验组合成方。三老认为人进入中老年时期,精神及身体上感到精力缺乏,脸部皱纹开始增多,面容憔悴不泽,常有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神疲健忘,忧郁紧张,食欲减退,腰漆酸软,性冷淡,夜尿增多及尿后余涩不出等表现,这多由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所致。所以,采用滋肾益精补脑之品,就可以及时调补,延缓衰老。

_(2)主要成分:人参、黄芪(蜜炙)、金樱子肉、枸杞子、女贞子(制)、菟丝子、淫羊藿、白芍、黄精(制)等。_(3)功能主治:滋肾益精,补脑安神。用于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阳痿遗精,疲乏无力。亦可用于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前列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病后虚弱等症。

_(4)方解:_.方中淫羊藿温补肾阳,黄精补肾填精,黄芪、枸杞益气滋阴,与方中其他药物合用,起到滋肾益精、补脑安神的作用。产品药性平和,不寒不燥不滞,避免了药物致偏的弊端,集治病、保健于一体,男女可服,四季皆宜,适合中老年人长期服用。

王翰(唐)-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著作:《武威汉代医简》内容:_1.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发现的一批汉代医学简牍,晚于《五十二病方》,而早于《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理论逐渐形成、遣药组方更加规范的过渡阶段的代表著作。

_2.著作举例_.丸剂规格:大如羊屎、樱桃、梧实、弹丸等。_.禁忌:“毋食彘_.(音痔)肉、鲜鱼”_.护理:“以傅之毋濯_.(shuo)”著作:《黄帝内经》内容:_.载药26种。《内经》在药学理论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较详细论述,反映了中医学早期发展阶段的药学思想。提出了系统的五味学说、气味学说;_.揭示了药物作用的根本原理在于药中精微物质的存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_.提出了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并指出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与药物的使用目的直接相关。

来自:黄河医话著作:《药论》_.《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传黄帝、扁鹊之脉书,…及《药论》甚精。”

图:神农本草经图:神农本草经-影印图:神农本草经-赤芝著作:《神农本草经》(本经)_.1.内容简介_.(1)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形成于西汉,成书于东汉末。《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宜药疗疾,著本草四卷”。

_.(2)神农为历史传说中的人物,神农时代尚未有文字。非一人之手笔,而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托名于神农的原因,《淮南子•修务训》介绍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入说”。_.(3)载药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影响深远,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图:七版《中药学》中药出处统计_.(4)分类:上中下三品:_.上品120种,无毒。多为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_.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或补虚扶弱,如当归,龙眼、鹿茸等,或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黄芩等。_.下品125种,有毒者居多,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

_.(5)有关记载,朴实有验,历用不衰_.麻黄平喘、常山治疟、黄连治痢、牛膝坠胎,_.海藻治瘿瘤、以水银治皮肤病_.(疥疮),比阿拉伯和印度早500~800年。

_.2.原文举例:_.柏实“久服令人悦泽、美色”;_.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_.白僵蚕“令人面色女子”等。

_.3.须说明的是,《本经》原本早已散佚,现所见者,多是以《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所引用的《本经》内容辑复而成。_.常见的辑本有:_.(1)卢复《神农本草经》三卷_.(1602年~1618年,明万历三十至四十四年)。_.(2)孙星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三卷_.(1799年,清嘉庆四年),引证翔实,资料丰富,流行较广。_.(3)顾观光、孙冯翼《神农本草经》四卷_.(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图:陶弘景_(2)历代主流本草,无论是总论或各论方面,都是沿袭陶弘景所创诸范例向前发展的。如药物自然属性分类,三品的分类,本经文、别录文的区分,本经和别录药条文内容的整订,本经和别录文的书写程序,……都是陶弘景在作《本草经集注》时定下来的。_(3)千余年来,历代本草学家一直是在沿用的。象今日流行各种《本草经》的辑本,其药物条文都是陶弘景整理的文字;各种本草所录的别录文,也是陶弘景整理的文字。

_2.《神农本草经集注》-内容_.(1)创立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_.(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_.(2)对《神农本草经》序例条文加以注释、发挥。_.(3)补充了有关中药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

_.(4)格式:朱_.(《本经》)墨_.(《名医别录》)别书、大_.(正文)小_.(注解)结合。_.(5)有认为现行《神农本草经》的经文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_.(6)创新“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川芎等,治黄疸通用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等。

_3.原文举例_.有关科学态度:“或田舍试验之法,或殊域异识之术。如藕皮散血,起自疱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面店蒜韭,乃是下蛇之药;路边地松,而为金疮所秘。”

_.药物分类:_.“上品药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势力和厚,不为仓卒之效,然而岁月常服,必获大益;中品药性,祛患当速,而延龄为缓;下品药性,专主攻击毒烈之气,倾损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

_.药物配伍:“凡和合之体,不必偏用之,自随人患参而共行。大抵养命之药则多君,养性之药则多臣,治病之药则多佐”。_.药物炮制:“凡用蜜,皆先火煎,掠去沫,令色微黄,则丸药经久不坏。掠之多少,随蜜精粗。”

著作:《抱朴子》与化学制药_.早在东汉初,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即载有许多炼丹方法,“胡粉投炭中,色坏还为铅”描述了氧化铅还原为金属铅的过程。_.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载有许多制药化学的资料,“丹砂洗成之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___硫化汞受热成水银,水银和硫磺不断加热又变成硫化汞。

_.炼丹的目的是为炼制长生之药,但在客观上成制药化学的开始,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目前外科仍在使用的轻粉、降丹、升丹等,皆是在炼丹术的基础上研制而成。

_.另一值得提及的是《苏沈良方》和《证类本草》都载有“秋石”(尿甾体性激素)的制备方法,分阳炼、阴炼两种,其中阳炼法成功地应用了皂苷沉淀甾体这一特异反应。

_.有关阳炼法,沈括云:“小便不计多少,大约两桶为一担。先以清水挼好皂角浓汁,以布绞去滓。每小便一担,入皂角汁一盏。用竹篦急搅拌,令转千百遭乃止。直候小便澄清,白浊者皆淀底。乃徐徐撇去清者不用,只取浊脚,并作一担桶。又用竹蓖子搅百余匝,更候澄清,又撇去清者不用,十数担不过取得浓脚一二斗。其小便,须是先以布滤过,勿令有滓。取得浓汁,入净锅中煎干,刮下捣碎,再入锅,以清汤煮化,乃于筲箕内,丁淋下清汁,再入锅熬干,色未洁白,更准前滴淋,直候色如霜雪即止。乃入固济砂盒内,歇口,火煅成汁,倾出,如药未成窝,更煅一两遍,候莹白五色即止。细研入砂盒内固济,顶火四两,养七昼夜,久养火尤善,再研……”D著作:《炮炙论》_.1.概述:为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作者为南朝刘宋时期的雷敩_.(xiào,效)_.记载约有300种药物的炮炙加工方法和制药基本知识,归纳起来,主要有蒸、炒、焙、制、炮、煅、浸、酒浸、醋浸、水飞、露、曝等法。

_2.原文举例_.鹿茸:“每五两鹿茸,用羊脂三两,炙尽为度。”_.修治菖蒲“凡使……用嫩桑枝相伴蒸,出,暴干,去桑条,挫用。”修治牛膝:“凡使,去头并尘土了,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细锉,焙干用之。”

三、隋唐五代时期著作:孙思邈《千金方》_1.内容共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分。《千金翼方》中的《药录纂要》有药物采集、贮藏、栽培等内容;《本草》则载药713种,共9类,各分上、中、下品。

_2.举例_(1)治酒渣鼻疱方:栀子仁三升,川芎四两,大黄6两,豉三升,木兰皮半两,甘草4两。上6味末之,蜜和,服10丸如梧桐子,每日3次。稍加至15丸。_.(《要方•卷六下》)。_(2)治面疱方:枸杞根10斤,生地黄3斤。上2味,先捣碎枸杞根,又捣碎生地黄,合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久服颜如童子_.(《要方•卷六下》)。

_(3)狐尿刺方:“诸螳螂之类,盛夏时多有孕育,著诸物上,必有精汁,其汁干久则有毒,人手触之,则成其疾,日夜碜痛,不识眠睡,百方治之不瘥,但取蒲公英径叶根中断之,取白汁涂之令厚一分,涂即瘥”。

著作:《新修本草》(唐本草)_1.概述:_.作者为苏敬等22人,并先后由长孙无忌、李勣(绩)两位高官领衔,成书于唐显庆四年(659年),为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全世界最早的药典,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其形式、内容特色明显,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_.该书写成之后,由唐政府颁行全国,作为用药的根据,流传400余年。

_2.内容:_.有本草20卷,目录1卷,又有药图25卷,图经7卷,计53卷。载药844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114种。_.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莱、米谷、有名未用11类。_.所增加的药物中,有部分外来药,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黎勒、底野迦(鸦片制品)等。_.开图文对照的先河:增加了药物图谱。_.原书已佚,内容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著作:《本草拾遗》_1.陈藏器撰,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著作。_2.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增药692种,记述有“十剂”、博物学等知识。

著作:《食疗本草》_.1.概述_.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诜(shen,同“莘”)所撰,后经张鼎增订而成,专论食物疗疾。

_2.内容:_.载药200多种,原书有条目138条,张鼎增加了89条,合为227条,共分三卷,其中卷为动物药用,内容丰富,对现实具有研究和实用价值。

_.举例:_.动物肝:牛肝治痢;羊肝治肝风、虚热;獭肝主疰病相染;雄鸡肝益阳气。_.动物胃:牛肚治消渴,风眩,补五脏。羊肚治胃虚,尿频汗出。猪肚治暴痢虚弱者。

南乡子-相见处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渔歌子-荻花秋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著作:《海药本草》_1.概述:作者李珣_.(907~965年),共6卷,载“海药”128种,多为外来药。

_2.举例_(1)产地:_.人参“出新罗国所贡”。_.金线矾“生波斯国”_.波斯白矾“出大秦国”。_.安息香、诃黎勒出波斯,_.榈木出安南,龙胆香出律国,_.落雁木、海红豆生南海。

_(2)功效:_.荜茇(bá):“味辛温,又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痢”。_.降真:“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著作:《蜀本草》_1.作者:韩保昇_2.内容包括《唐本草》、《图经》及韩氏增补部分,增补药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四、宋代图: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著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_1.概述:作者唐慎微,成书于1082~1083年。_.2.内容:_.(1)系统地集录自《神农本草经》,以下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辑“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编为30卷,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有图和炮制方法。_.(2)实用价值:药物后附出大量方剂以相印证。_.(3)文献价值:取材广泛,保存了宋以前的许多本草资料,后世有许多已经失传或散佚的古书,可从其引文中略窥梗概。_.李时珍:“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五、金元时期_.金元时期未出现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此期本草研究的特点:_(1)升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的系统化。_(2)以药物形、色、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探求药物奏效的原理,因其机械的推理方式,给本草学造成了消极影响。

著作:张元素《珍珠囊》_.李时珍:“深阐轩歧秘奥,参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_1.概述:《珍珠囊》一卷,此书又名《洁古珍珠囊》,约成书于十三世纪初叶。_2.内容与价值_(1)此书在《黄帝内经素问》基础上加以发挥,对药性气味、阴阳、厚薄等理论进行综合阐述,将性、味、臭、色等与脏府相联系,并按十二经归类药性,使归经学说首次系统化、具体化。

_(2)此书载药90味,简述各药性味、功效等,其贡献在于首次将《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原则与具体药物相结合,使中药理论更加系统,对金元医家及后世直至当代中药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_(3)首列“药象阴阳”,将时、卦、季节、用药集于一图。_.次为诸品药性阴阳论、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诸脏五欲、五苦、五臭、五行、五色、五走、五脏主禁例、引经主治例、诸药泻诸经之火邪、诸药相反例、五脏补泻主治例、用药凡例等。_3.举例“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疡须用,三也。”

_4.原书早已不存。传世虽有多种以「珍珠囊」命名的张元素著作,但多系经后人节录或改编者。但其内容,尚可见于《本草纲目》等书中。张氏弟子李果(东垣)所著之《用药法象》;再传弟子王好古所著之《汤液本草》皆渊源于本书。

著作: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_1.为李东垣所作,文字精简,便于诵读。

_2.例:_.“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图:饮膳正要著作:饮膳正要_1.价值:_.《饮膳正要》是中国第一部有关食物营养、疗效食品、食物效法的专著。_.初刻于至顺元年(1330)。载各种食物468种,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_.为元代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撰。忽思慧元仁宗年间(公元1314~133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和药物朴益。_._.李约瑟博士称之为在中国饮食治疗和保健食品领域中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D_2.内容:_.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具有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堪称我国第一部独具一格的营养学专著。_.卷一:阐述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和饮酒避忌,选录了100多种历代所用的羹、汤、面、粥等食品,并附有疗效介绍。_.卷二:精选各种中草药配制的疗效食品,有配方,也有主治功能。_.卷三:附图论述24种谷物、39种水果、46种蔬菜、31种家畜野兽、17种家禽飞鸟、17种鱼类、13种药酒及30多种调味品的味(甘、辛、苦)、性(温、平、寒)、功能、主治病症、有无毒性等。

_.以大量篇幅叙述诸饮食菜点、主副食及点心的配膳和烹制方法,并据此说明其食疗作用。即以“膳”为主,以药_.(疗)为辅;重在饮食美味,寓治疗价值于饮膳之中,食之并无药味或药味不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_.其中某些方法,如山药粥、春盘面、芙蓉鸡、羊肚羹、牛奶烧姘等,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沿用,有着现实意义。

D_.最早记载蒸馏酒_.我国金元以前的文献尚无有关蒸馏酒的记载,惟有《饮膳正要》所述阿刺吉酒,首次从制造工艺、性味、功效、主治和毒性各个方面作了比较全面地介绍,这是有关烧酒用于医疗保健的最早记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蒸馏酒论述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代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止,用器承取露”。可见李时珍之描述与《饮膳正要》记载基本一致。

_.卷三“米谷记”载:“阿刺吉酒,味辛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刺吉。”

_3.举例_(1)酒“酒,味苦甘辛,大热……主行药势,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消优愁。少饮尤佳”。_.“有毒”,“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_.饮酒七忌:不可多饮,久饮,空腹饮;饮酒当忌食甜物、猪脑。羊脑;患眼疾之人切忌醉酒、食蒜;酒浆照不见人影勿饮。_(2)山药汤:山药一斤,煮熟,粟米半升,炒为面,杏仁二斤,炒令过熟,去皮尖,切如米。每日空心白汤,调二钱入酥油少许、山药任意。

六、明代“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经,发挥民族意识”_《本草纲目》歌词著作:李时珍《本草纲目》_1.概述_.成书于公元1578年_.(万历6年)。_.“奋编摩之志”,30年间,以《证类本草》为基础,参考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百家和有关书籍约八百余种,使“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_.《本草纲目_》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_.17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与巨大影响。

_*影响至今《本草纲目》病案验方疗法《本草纲目》补益疗法》《本草纲目》单味奇方疗法》《本草纲目》附方现代研究全集-妇儿五官科卷《本草纲目》附方现代研究全集-外科卷《本草纲目》外治疗法《本草纲目特殊制药施药技术》《本草纲目万方对证治验录》《本草纲目效方今释》《本草纲目选译》《本草纲目药案探析》图:本草纲目图:本草纲目插图_.1956年郭沫若题词:“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_.李约瑟:“他在书中留下的渊博知识与才华将不受时间的影响永葆一新。”

_.2.生平简介zhì_3.内容:_.(1)载药1892种,分16纲(部)、60目(类),附药图1160幅、附方11000余首。_.(2)各论分列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禽、兽、人16部(纲),每部又分若干类,共60类(目),每类列出该类所属药物。

_.(3)序述药物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_.包括:“释名”_.注明该药的别名;“集解”_.说明药物的产地、形态和采集法;“气味”、“主治”、“修治”_.阐述炮制方法;“发明”_.分析药物的性味功用;“正讹”_.纠正旧本草的错误;“附方”__.(4)整理了历代诸家本草所载的药物,“发明”项内容就是集前人和自己对药性的论述及用药的经验。_.(5)整理了旧有药物,增加三七、山柰、半边莲、淡竹叶、紫花地丁、曼陀罗花等许多新药。_.(6)内容全面,增加了药物的炮制、鉴别、培植等知识。王世贞“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_.(7)批判地继承前人对药物功用的论述。如:_.“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著之性……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_.“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食尔,而其治病之功不可掩也。”

_.(8)采取了“析族区类”的方法。如大戟、甘遂、泽漆、草茼茹、续随子的茎中都有白汁的_.(植物分类都属大戟科)排列在一起,这与现代植物学是符合的。本书比西方植物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_.(1707~1778年,瑞典博物学家)在1735年出版的、仅有12页的《自然系统》;要早出半个世纪,内容也丰富得多。99图:本草品汇精要著作:《本草品汇精要》内容:_1.刘文泰等49人编纂,明代唯一官修本草,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部大型官修本草。_2.记载药物1815种,分10部,又各分上、中、下品;绘有精美药图1358幅。但本书未印行。

图:《救荒本草》著作:《救荒本草》内容:为朱橚(朱元璋五子,周王)编;

图:神农本草经疏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内容:_1《神农本草经疏》(公元1625年,明天启5年),简称(本草经疏》。是缪希雍编著。_2.本书是以注疏《本经》为主的著作。其特点,正如缪氏在本书自序中说:“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详,简误以防其失”,是有其独到之处的,直到清代才被医家重视。_3.缪氏在《梓行体草经疏)题辞》中说:“药性之道,具在本草,虽代有哲匠演其奥义,然去古弥远,寝失其旨”,因此,以《本经》为主,参以《别录》以后诸家本草以作注疏。计30卷,其中有论文30余首,“备列七方十剂及古人用药之要”。载药490味,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类。每味药列有“疏”。“主治参互”、“简误”等项。

图:本草蒙筌著作:《本草蒙筌》内容:_.为陈嘉谟所著。_.李时珍:“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

图:滇南本草著作:《滇南本草》_1.内容:_.作者兰茂,云南嵩明杨林人,生于洪武三十年_.(1397年),卒于成化六年_.(1470年)。_.该书载药500多种,其中云南地方性的民族药或民间草药占一半以上。如灯盏花、还阳参、大红袍、兰花双叶草、草血褐、苦龙胆草、金铁锁、地不容等,为云南各族人民所喜用、常用之品。_.该书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明以前云南地区防治疾病的用药经验,如用无花果治疗无名肿毒,白果治疗咽喉十八症,野姜治疗九种胃痛,臭灵丹截疟,田螺除腋臭等。

D_2.举例:_(1)马齿苋赤白痢,以之捣汁和鸡白服;多年恶疮,以之捣烂外敷;秃疮湿癣,以之烧灰,煎膏涂之;小儿丹毒,以之捣汁饮,渣涂之。

_(2)菠萝蜜_.用其果仁煮炒食之,“久服乌须黑发,延年固齿。老人服之,步履如少;妇人服之,生血,和血,退骨蒸之烧,百病不生。”_(3)山胡椒(毕澄茄)“兴阳道,治阳痿。”_(4)淫羊藿:“主治凡阳事不举,痿缩不升,久无子嗣者,服之可以兴阳治痿,其应如响。”DD七、清代_.研究的特色:_(1)重辑注释《神农本草经》:重辑: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神农本草经》辑本;注释:张璐《本经逢原》、邹澍《本经疏证》等。_(2)修订补充《本草纲目》:赵学敏《拾遗》。_(3)临床实用: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

著作:《本草纲目拾遗》_1.内容:_.作者赵学敏,完稿于19世纪初叶,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_.《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的;_.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绝大部分是民间药,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还包括部分外来药品,如金鸡勒(奎林)、月精油、香草、臭草等。

_2.指出主治禁忌的记载失误_如:南瓜:“《纲目》即云_.(南瓜)多食发脚气黄疸,不可同羊肉食,令人气壅。其性滞气助湿可知,何又言补中益气耶?前后不相应如此!……南瓜本补气,即与羊肉同食,脾健者何碍?惟不宜于脾虚之人。”著作:《本草求真》_1.内容:_.作者黄宫绣_.(约公元1736~1795年),字锦芳,清代江西抚州宜黄人,出身于儒医世家。为较有社会影响的中医临证参考用药物著作。_.《本草求真》凡例“本草药味,他氏多以草木、昆虫、金石类为编次,以便披阅。然形质虽同,而气味不就一处合编,则诸药诸性,又已分散各部而不可以共束矣。”将全书520种药分为补、涩、散、泻、血、杂、食物7类。补类又分温中、平补、补火、滋水、温肾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