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课件_第1页
呼吸系统课件_第2页
呼吸系统课件_第3页
呼吸系统课件_第4页
呼吸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细胞病X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夏振铎1呼吸系统3-组织细胞病X病理:

1、组织细胞病X也称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2、本病可分三类:

A、分化较明确的组织细胞增生。其代表性疾病有韩—薛—柯病和勒—雪病。

B、恶性组织细胞病。

C、反应性组织细胞病:已知由感染或代谢紊乱导致组织细胞增生;如高血病和尼曼—皮克病。

3、本病累及肺部少见,多累及骨骼。在肺部的病理特征是增生的组织细胞呈弥漫性或灶性分布于肺间质和肺泡间隔内,形成肉芽肿性病变。2呼吸系统3-组织细胞病X放射学表现

:1、

粟粒型:两肺弥漫分布粟粒样阴影,平均1-1.5mm,密度淡,边缘不清,中下肺内带更为密集。2、

小叶型:为早期粟粒病灶融合形成,小片状侵润可进一步融合成节段性侵润或团块状阴影。3、网状纤维化:弥漫的细网和粗网状,引起肺纹理扭曲或消失。严重时伴有广泛的小泡性肺气肿和小囊性改变,状如蜂窝肺。3呼吸系统3-组织细胞病X诊断:根据肺部非特异性X线表现,不能作出诊断,X线检查骨骼对诊断本症的价值较肺部更为明确,所以同时检查骨骼及肺部对本症的诊断意义更大。4呼吸系统3-胸部CT诊断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夏振铎5呼吸系统3-胸部CT检查与普通X线照片比较具有下列优点1、

能确定纵隔肿块的部位、范围、大小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2、

能分辨胸内肿块系囊性、实质性、血管性、脂肪性或混合性。3、

能较好地显示肺内肿块的形态、边缘、有无钙化、坏死和空洞,是否侵犯周围血管、心包、胸膜及胸壁。4、

能确定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5、能检出心后区、胸椎旁沟、肋膈沟区、胸膜下、奇静脉食管隐窝等胸片盲区的小病变。6呼吸系统3-检查方法1、

常规体位:仰卧位、双手上举过头。2、

常规扫描参数:层厚10mm、层距10mm,从肺尖到肺底。连续扫描:对小病灶或可疑病灶区用5mm、3mm、1.5mm薄层扫描。增强扫描:为鉴别血管与非血管病变以及区分是否为富血供肿瘤。方法:静脉快速注射60%有机碘造影剂60ml—100ml。作同层面或相邻层面增强动态扫描。3、

常规观察、摄片条件:纵隔窗(窗位50Hu,窗宽500Hu);肺窗(窗位-700Hu,窗宽1000—1500Hu)。4、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HRCT:用薄层扫描和空间分辨率计算法重建图象。时间2—3秒,暴光量120—140KV,140—170mA)、薄层(1.5—5mm),高空间分辨率算法,小显示野(20—25cm),靶成像重建及病人合作。7呼吸系统3-正常胸部CT影像解剖

已讲

8呼吸系统3-9呼吸系统3-10呼吸系统3-纵隔疾病

胸片只能显示突出于纵隔与肺交界面的大病变,而CT能检出和诊断纵隔内小病变,CT对纵隔病变诊断是在定位基础上,根据病变CT值及周围浸润生长等情况,对多数病变可作出定性诊断。

11呼吸系统3-㈠、脂肪性肿块

脂肪组织CT值在-50—-100Hu范围内,具有诊断特征性。1、

纵隔脂肪沉积(lipomatosis)常见于单纯性肥胖症或Cushing氏症候群。

CT表现:⑴纵隔内均匀低密度阴影,CT值为负值,无包膜,纵隔影增宽;⑵纵隔内结构无受压移位征象。2、

心包脂肪垫:(pericardialfatpad),患者常无症状。平片:心膈角处三角形阴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与心影不能分开。

CT:心膈区壁层心包外脂肪性肿块。

12呼吸系统3-纵隔脂肪沉积13呼吸系统3-脂肪性肿块3、

脂肪瘤:(lipoma)病理:大多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

CT:⑴多位于前纵隔,并偏向一侧,体积大小不一,CT值为脂肪密度;⑵无钙化,有包膜。4、

脂肪肉瘤:(liposarcoma)病理:未成熟的成脂肪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临床:可有疼痛、消瘦。

CT:⑴多位于后纵隔。⑵其密度较正常脂肪组织密度高,呈分叶或不规则形肿块。⑶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⑷常有浸润生长表现。

14呼吸系统3-㈡、囊性肿块

纵隔囊肿块临床症状轻或缺如。

CT一般表现:1、纵隔内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囊壁厚度一致,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0—20Hu,无强化;2、改变体位扫描囊肿可变形,有时囊壁有弧形钙化。

15呼吸系统3-㈢、血管性肿块

包括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异位主动脉弓)、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纵隔血管瘤的CT表现:

1、多见于前中纵隔呈圆形肿块影,其内可有钙化。

2、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且强化消退时间延迟。

16呼吸系统3-夹层动脉瘤17呼吸系统3-肺梗塞18呼吸系统3-㈣、实质性肿块

良、恶性肿瘤、淋巴结肿大或炎性肿块。CT值30—50Hu。

19呼吸系统3-胸内甲状腺肿块

1、

胸内甲状腺肿块:胸内甲状腺肿块可以是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或囊肿。临床上可有气管压迫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CT:⑴前上纵隔肿块,与颈部甲状腺连续。⑵迷走甲状腺可见于纵隔内任何部位。⑶胸内甲状腺肿块的密度略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可有局灶性钙化。

⑷增强扫描肿块常有显著而均匀性强化。

20呼吸系统3-胸内甲状腺肿块21呼吸系统3-胸腺瘤及胸腺增生

胸腺瘤(Thymoma)多见于40—60岁,可无明显症状或重症肌无力,低球蛋白血症或顽固性贫血。

CT表现:⑴前中纵隔实质性肿块,可呈分叶状或大小不等。⑵增强无明显强化,1/4病例可见瘤内钙化,或伴有坏死、囊变区。⑶直径小于2cm的胸腺瘤,仅表现为胸腺轮廓局限性隆起。⑷恶性胸腺瘤的边缘不清,向周围有浸润征象,或肿瘤包绕血管,肿块直径大于10cm或形态极不规则者多为恶性。胸腺增生:CT上显示胸腺呈弥漫性增大,保持正常胸腺形态。30—50%胸腺增生;CT显示胸腺正常。

22呼吸系统3-胸腺瘤23呼吸系统3-实性畸胎瘤

实性畸胎瘤的发生率约占畸胎瘤的1/2,约20%的实性畸胎瘤为恶性。

CT表现:⑴前纵隔肿块,少数可位于中后纵隔。⑵肿块内常同时具有脂肪、液体、软组织和骨骼等各种不同组织的密度,具有特征性。⑶恶性畸胎瘤有向周边浸润的现象,但良性合并感染者边缘也不清晰,与恶性者有时难以区别。

24呼吸系统3-实性畸胎瘤25呼吸系统3-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多见于成人,而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大多无症状。

CT表现:⑴后纵隔,脊柱旁沟区实质性肿块,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纵隔胸膜向外推移⑵密度均匀,神经鞘瘤可钙化,邻近的肋骨可侵蚀或合并椎间孔扩大。

26呼吸系统3-神经源性肿瘤27呼吸系统3-纵隔淋巴结肿大

⑴、是常见恶性肿瘤,如支气管肺癌,头颈部癌,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⑵、淋巴瘤、白血病、淋巴结核、炎性淋巴结肿大、结节病。

⑶、胸部CT扫描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灵敏度高,但缺乏特异性。

28呼吸系统3-食管癌

食管吞钡检查或内窥镜检查仅能显示食管粘膜病变,CT可以显示食管壁病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有利于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

29呼吸系统3-食管癌检查方法:扫描时吞1—2口5%泛影葡胺,扫描范围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图象应放大2倍观察。食管癌大多为鳞癌,食管因无完整浆膜被覆,食管癌诊断时大多已有管外扩散。患者有进行性吞咽困难。

30呼吸系统3-食管癌CT表现:⑴、食管壁偏心性增厚或环状增厚且不规则。⑵、食管腔狭窄或梗阻,阻塞平面以上食管扩张。⑶、增厚食管壁与邻近结构间正常脂肪界面消失。⑷食管外结节。

⑸、病灶侵犯或压迫气管移位。⑹、食管气管瘘相成。⑺、肿块与降主动脉周围接触面大于90度弧度,提示主动脉受侵,40—90度弧度为可疑受侵。

31呼吸系统3-食管癌CT分期

I期:腔内息肉样结节或食管壁局限性增厚(3—5mm)无纵隔侵犯及转移。

II期:管壁增厚大于5mm,无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

III期:管壁增厚,直接侵犯周围组织,有或无局部的或区域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远隔转移。

IV期:任何期的肿瘤有远隔转移。

32呼吸系统3-食管癌33呼吸系统3-肺癌

胸部CT检查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有帮助。

34呼吸系统3-肺癌

㈠、病理:1、肺癌的组织学分型通常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方法:有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其他类型

2、根据肺癌的原发部位与生长方式可分:

中央型肺癌:原发灶位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上皮周围型肺癌:原发灶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及肺泡上皮。

35呼吸系统3-肺癌

㈡、临床表现:1、最多见于男性55—60岁,40岁以下占10%;2、咳嗽、咯痰、咯血;3、胸痛、胸闷、气短,(胸痛表明已侵犯胸膜;胸闷、气短表明有支气管阻塞)。4、全身症状及内分泌紊乱(发热、消瘦、贫血、食欲不振。少数肺癌有异位内分泌作用如类癌);

5、肺癌外侵及转移症状(喉返神经麻痹、膈神经麻痹,上腔静脉综合症;脑转移、骨转移等)。

36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中央型肺癌

⑴原发灶

:

管壁型

管外型

管内型

37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中央型肺癌⑵肺内阻塞性变化:a: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实变、肺不张,叶间裂向心性移位。b:阻塞性肺气肿:多为一叶肺气肿,表现为局部肺过度充气,肺透明度增加,易漏诊。C: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树枝状高密度阴影。

38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中央型肺癌⑶转移征象:中央型肺癌常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在上腔静脉与气管之间隙,支气管分歧部、主动脉弓旁、肺门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5cm有意义,小于1.5cm可疑。

39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周围型肺癌CT对肺内癌灶的诊断价值主要有四方面:⑴病灶存在的诊断⑵病灶定性诊断⑶病灶定位诊断⑷病变定量诊断:即肿瘤分期诊断

40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周围型肺癌

病变大小和倍增时间:a:病灶直径等于或小于3cm者称结节,大于3cm者称肿块。b:肿块直径大于3cm多考虑恶性。c:肺癌的倍增时间为1.8—10个月,肺内结节在30天内体积加倍多为炎症,而490天以上无变化可考虑良性。

41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周围型肺癌病变外形和境界:a:分叶征或脐样切迹:为恶性的可靠征象。(生长速度不均;支气管、血管阻挡;结核球可有浅分叶)。b:毛刺:癌组织沿支气管,血管或小叶间隔浸润生长围绕肿块周围呈放射状,近端略粗,远端细,此征象几乎可作为肺癌的特异表现。c:棘状突起:表现为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的尖角状软组织密度阴影。

42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周围型肺癌

空洞:空洞多见于鳞癌,一般壁厚,内壁凹凸不平,可见壁结节,壁厚大于16mm,绝大多数为恶性,小于4mm者多为良性。

43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周围型肺癌D:支气管气相、肺泡气相:小肺癌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癌可于瘤体内显示支气管气相、肺泡气相。

支气管气相-表现为瘤体内管状或分支状低密度影,系癌组织在细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生长,不充填管腔。肺泡气相-表现为瘤体内低密度小点状阴影,系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或癌细胞呈覆壁生长而使部分肺泡呈充气状态。

44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周围型肺癌CT值与钙化

:1、

周围型肺癌CT值一般为40—50Hu,有人认为CT大于200Hu多为良性。2、良、恶性肿瘤均可钙化,肺癌钙化多呈点状;而同心圆形、包壳状或爆米花样钙化为良性结节较可靠征象。

45呼吸系统3-肺癌的CT表现---周围型肺癌转移征象:

肺癌可发生肺内、胸膜、肋骨、纵隔淋巴结及心包、脊柱等转移

46呼吸系统3-肺结核

肺结核一般X线平片容易作出诊断,但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需作进一步检查,因此结核病患者的CT检查也逐渐增多。

47呼吸系统3-原发型肺结核

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于儿童,近年来原发性肺结核成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加。CT表现:⑴、原发灶好发于中叶、下叶或上叶前段。⑵、原发灶多呈小斑片状阴影,可以单发多发,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病灶可融合成片甚至全叶。⑶、原发灶愈合可完全吸收,32%原发灶或留下不同程度纤维化或钙化灶。

48呼吸系统3-浸润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是原发性肺结核的再活动或第二次感染,最好发部位事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多见于成人,其CT表现呈多样性。

49呼吸系统3-浸润性肺结核

⑴肺腺泡结节影:上肺多发小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部分较清晰,阴影中可有小空洞。它的特点是伴有肺容积的缩小和支扩(浸润性病变和纤维化并存)。⑵结核球:结核球是浸润性肺结核的一种表现,是干酪性病灶被纤维包绕所致。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阴影,边缘清楚,较大结核球可有浅分叶,长毛刺。胸膜凹陷征也不少。一般直径2—4cm,可大于4cm,多数可见钙化或中央较低密度,卫星灶多见。50呼吸系统3-浸润性肺结核

⑶干酪性肺炎:

由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干酪性肺炎的病例已不多见。CT表现为上叶的大叶性实变,其内可见多个小空洞。体积缩小,下肺常可见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