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37/5155-2019J10786-2019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2019-12-31发布2020-06-01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行日期:2020年6月1日中建材工出出极社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布,自2020年6月1日施行。其中第3.2.1、3.2.2、3.2.5、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12月31日经验,结合山东地区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对《公共建筑节能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建筑与建筑热工;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电气;6.给水排水;7.可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提高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和冷源能效限值,并对公共建筑进行了分类;2.增加了围入输出内容;3.增加了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有关规定;4.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判断及设计计算常用本标准中第3.2.1、3.2.2、3.2.5、3.3.1、研究院(济南市市中区卧龙路128号山东建设节能示范大厦,邮编250024,电话电子邮箱:sdjzjn2012@163.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参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主要起草人:朱传晟于晓明周楠楠王春堂刁乃仁姚兰芳管振忠王洪飞由明通薛一冰张方方张强李金花穆振奎李玉金郭柱道刘经菜肖艳萍吴恩远 23建筑与建筑热工 53.1一般规定 53.2建筑设计 63.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8 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1一般规定 4.3输配系统 304.4室内供暖系统 37 5.1一般规定 46 5.3照明 48 6.1一般规定 6.3生活热水系统 55 附录B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附录D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热工性能参考表 附录G暖通空调专业节能判断 93附录H电气专业节能判断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2 5 5 6 3.5BuildingEnvelopeThermal 4Heating,Ventilation 4.3TransmissionandDistri 30 374.5VentilationandAirCond 37 46 46 48 50 6.1GeneralRequ 52 1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能效提升方针政策,改善公共建筑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新建、改建和扩建4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效5通过电气系统及给水排水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物用能1.0.5当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单栋建筑地上建筑面积大于20万m²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外,还应组织专家对其节1.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2某一朝向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洞口总面积与同朝向墙面2.0.6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heatgaincoeffici2.0.8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buildingenvelopetrade-32.0.12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electricityconsump-2.0.13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R-a]设计工况下,空调、通风的风道系统输送单位风量(m³/h)2.0.16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在规定条件下,制冷(热)设备的制冷(热)量与其消耗功率4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非化石51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m²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²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的建筑群,应为甲类公2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²的建筑,应为乙类公共3.1.2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考虑降低热岛强度。建筑总平面的3.1.3建筑的主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3.1.4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措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3.1.6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平面布置应合理确定能源设备机房的3.1.8水泵房宜设置在建筑物或建筑群的中心部位6单栋建筑面积A(m²)3.2.2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均不应大于0.80。当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60;当窗墙面积比大于等于0.40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当不能满足本条规定时,4当外墙上的外窗、顶部和侧面为不透光构造的凸窗时,3西向为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西偏南小于等于60°的4东向为东偏北小于等于30°至东偏南小于等于60°的的20%,且中庭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得大于中庭部分屋顶面积71)甲类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应设置可开启窗10%;当透光幕墙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可开启窗扇2)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100m以上部分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开启受限时,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窗扇,其有效通风面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3)乙类公共建筑外窗有效通风面积不宜小于窗面积的30%;4)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开启扇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按控制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的允许范83.2.10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宜符合表oo围护结构部位东、南、西/北东、南、西/北—/——/—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变形缝(两侧墙体内保温)外门(包括非透光和非透光部分)—/——/-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3.3.2乙类建筑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70,其围护结构热工性围护结构部位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外门(包括遐光和非透光部分)变形缝(两侧墙体内保温)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1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应为包含结构性热桥在内的传热系数,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应按《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5026附录B的规定执行;2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按《建筑门窗玻璃3凸窗不透光的顶板、侧板和底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3.5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遮阳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位应设置活动外遮阳;西向和东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宜设置活动外遮阳;南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宜设置水平遮阳。2当外窗(包括透光幕墙)设置活动外遮阳或中间遮阳装置时,可视为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SHGC符合本标准表3.3.1、表3.3.2限值的规定。3当外窗(包括透光幕墙)设置外遮阳构件时,其太阳得热系数SHGC应按下式计算:式中:SHGC——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SHGCc———外窗(包括透光幕墙)自身的太阳得热系数,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第C.7节所列公式计算确定;SC。——外遮阳构件的遮阳系数,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第9.1节所列公式计算确3.3.6建筑外门、外窗、透光幕墙气密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门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4级;10层以下建筑的外窗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10层及以上建筑的外窗气密性不应低于7级;2透光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规定的3级。其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透光幕墙开启部分为0.50<qL≤1.50[m³/(m·h)];透光幕墙整体(含开启部分)为0.50<qA≤1.20[m³/(m²·h)]。3.3.7当建筑入口等部位采用全玻幕墙时,全玻幕墙中非中空玻璃的面积不应超过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门窗和玻璃幕墙)的15%,且应按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门窗和玻璃幕墙)加权计算平均传热系数。3.4围护结构细部构造设计3.4.1外墙宜采用外墙外保温或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等技术,并应对下列部位进行细部构造设计:1外墙和屋顶宜减少混凝土出挑构件、附墙部件、屋顶突搁板、附壁柱、装饰线条、结构性水平(或垂直)遮阳构件时,2变形缝两侧墙体内做保温时,每一侧墙体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3.3.1或表3.3.2中的限值规定;当变形缝与室外接触的部位满填保温材料且填充深度不小于300mm时,可视为达到1外门窗的安装宜采用非金属材料的附框,且宜靠近外墙主体部分的外侧设置,否则外门窗洞口周边侧面应进行保温3当采用全透光幕墙时,楼板或梁柱与幕墙之间的间隙,3.5.1甲类公共建筑在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前,应对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进行核查,当满足表3.5.1限值要求时,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²·K)]3.5.2当建筑和建筑热工设计满足本标准第3章全部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时,应按附录A的要求直接判定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符合要求;当甲类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不能满足本标准第3.2.2、3.2.5、3.3.1条中的任何一条规定时,应进行权衡3.5.3权衡判断应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供暖3.5.4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空间划分和使用功于第3.3.1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外窗(包括透光幕墙)都应按某一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标准第第3.2.5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符合本3.5.5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第3.3.1条的规定。参照建筑的外建筑一致。当本标准第3.3.1条对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未做规定时,参照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3.5.6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应采用经过鉴定或评估2集中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冬季不宜高于表百货仓库图书馆中期缩微胶卷、胶片及照片特藏唱片、光盘库厨房、热加工间5588民航候机厅、办公室比赛厅、练习厅四级四级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四级医疗及消毒、污物、解剖554.1.5采用局部性供暖或空调能满足供暖、空调区域的环境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供暖或空调。建筑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m且体积大于10000m³时,宜采用辐射供暖供冷或分层空调4.1.6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1全年所需供冷、供暖时间短或采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3设有集中供冷、供暖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要求不4需增设空调系统,而难以设置机房和管道的既有公共1应根据气候特点,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确定高温冷源4.1.8对冬季或过渡季存在供冷需求的建筑,应充分利用新风或使用具有同时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空调(热泵)产品或系统。4.1.9当输送冷媒温度低于其管道外环境温度且不允许冷媒温1绝热层厚度应按《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2保冷或冷热共用时,绝热层厚度应按《设备及管道绝热3管道和设备绝热层最小厚度或空调风管绝热层最小热阻4管道和支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采取防止“热桥”或“冷桥”的措施;效率不宜低于《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3不具备本条第1、2款的条件,但有城市或区域热网时,5不具备本条第1、2、4款的条件,但城市电网夏季供电6不具备本条第1~5款的条件,但城市燃气供应充足时,可采用燃气锅炉、燃气热水机供热或燃气吸收式冷(温)水机7不具备本条第1~6款条件,当环保等允许时,可采用(温)水机组供冷、供热。需要长时间地向建筑物同时供热和供冷,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并能保证其100%同层回灌且不污染水质时,在得到相关主管部暖和(或)加湿用电量需求的建筑;3具有峰谷分时电价,利用蓄热式电热设备3当供暖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50℃时,宜采用冷凝式锅炉;1厨房、洗衣、高温消毒以及工艺性湿度控制等必须采用蒸汽的热负荷;2蒸汽热负荷在总热负荷中的比例大于70%且总热负荷不大于1.4MW。4.2.5-1~表4.2.5-3的限定值。锅炉热效率(%)重油轻油生物质锅炉热效率(%)表4.2.5-3燃煤锅炉名义工况下热效率限定值(%)锅炉热效率(%)4.2.6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水(热泵)机组台数及单机制冷量(制热量)选择,应能适应空调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机组不宜少于2台,同类型的机组不宜超过44.2.8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电动机的供电方式应按下列原则选1当单台电动机功率大于1200kW时,应选用高压供电的2当单台电动机功率大于900kW而小于等于1200kW时,3当单台电动机功率大于650kW而小于等于900kW时,4.2.9选择水冷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机型时,宜按表4.2.9的螺杆式、离心式(磁悬浮)4.2.10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4.2.10中发冷却4.2.11电驱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其值不应低于表4.2.11中规定的限定值。IPLV=1.2%×A+32.8%×B+39.7%×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5℃;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活塞式/涡旋式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3风冷机组消耗功率应包括室外机散热风机消耗的能效指标能效限定值单冷型热泵型单冷型热泵型—热运行中,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一个连续制热周期的20%;2冬季设计工况下,冷热风机组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2.0,冷热水机组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2.2;3当冬季寒冷、潮湿地区的室外设计温度低于当地平衡点4以供暖为主的建筑,宜选用低温型热泵机组;需要同时5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有效制热量,应根据室外计算温度,1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发4.2.15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水冷多联机在名义多联机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全年能源效率(APF),不应低于表4.2.15规定的限定值。2除热回收型和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型多联机系统外,4.2.17设计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时,应选择符合下列规定的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和热泵型转速可调型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分别不低于表4.2.17-2和表名义制冷量CC(kW)能效比EER(W/W)1机组应考虑冷、热负荷与机组供冷、供热1)宜按满足夏季冷负荷和冬季热负荷需求机型中的较小2)按夏季冷负荷选型,但机组供热能力不满足冬季供热负荷(同时作为生活热水热源时还包括生活热水的热负荷)要求时,可加大高压发生器和燃烧器以增加供大于所选直燃式机组型号名义供热量的50%;3)按冬季供热负荷选型,但机组供冷能力不满足夏季供2采用供冷(温)及生活热水三用型直燃机时,应满足下1)应完全满足冷(温)水及生活热水日负荷变化和季节2)应能按冷(温)水及生活热水的负荷需求进行调节;3)当生活热水负荷大、波动大或使用要求高时,应设置4.2.19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名义工况下的性性能系数COPw(W/W)冷(温)水进/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12/7(供冷)—/60(供热)4.2.20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系数应按式中:COP——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制冷或制按式(4.2.20-2)计算确定;F.1计算确定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且不应低于表冷水(热泵)4.5.9条3款的规定。录F.2。余热量的70%。4.3.2集中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为热媒,热水设计参数应与热且供水温度不宜大于85℃,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宜采用45℃/35℃,不应大于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3采用热泵作为供暖热源时,供水温度、供回水温差应综1采用冷水机组直接供冷时,供水温度不宜低于5℃,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5℃;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适当增大供二次空调热水,供水温度宜采用50℃~60℃,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15℃;3采用直燃式冷(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3全年运行过程中,供冷和供暖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同4冷水水温和供回水温差要求一致且各区域管路压力损失5系统作用半径较大、设计水流阻力较高的大型工程,空6冷源设备集中设置且用户分散的区域供冷等大规模空调冷水系统,当二级泵的输送距离较远且各用户管路阻力相差较大,或者水温(温差)要求不同时,可采用多级泵系统。4.3.6采用集中供暖和集中空调系统,选配水系统的循环水泵耗电输冷(热)比[EC(H)R-a],并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泵流量近似取值:G≤60m³/h时取0.63,60m³/h<G≤200m³/h时取0.69,G>200m³/h时取0.71;Q——设计热负荷或冷负荷(kW);△T规定的供回水温差,按表4.3.6-1取值(℃);B——与机房和用户的水阻力有关的计算系数,按表1)供暖系统从热力站出口计算至末端散热器或地面辐射设计水泵流量G(m³/h)-多级泵管网主干线长度ΣL范围空调四管制热水4.3.7集中空调、供暖冷热水系统应按流量调节的原则配置循1)冷水机组变流量运行的一级泵系统,其空调冷水循3)燃气锅炉直接供热水采用二级泵系统时,其二级循5)通过设置换热器间接供热的供暖系统,其二次侧循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计算值超过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4.3.11集中空调、供暖冷热水水质应符合《采暖空调系统水3应采取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措施,采用水冷管壳式冷凝器的冷水机组宜设置自动在线清洗4.3.13当通风系统使用时间较长且运行工况(风量、风压)机并联时,也可采用台数调节改变风量。4.3.14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风机应按下列规定设置:1变风量空调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应采用变速风机;2人员密集场所的定风量系统,单台空气处理机组风量大于10000m³/h时,应能改变系统送风量,宜采用双速或变速3空调系统对应的排风机,应能适应新风量的变化。4.3.15空调风系统和通风系统的风量大于10000m³/h时,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按公式(4.3.15)进行计算,并不宜大于表4.3.15的限值。式中:W.——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m³/h)];P——空调机组的余压或通风系统风机的风压(Pa);η——风机效率(%),按设计图中标注的效率选择。4.3.16空调风系统不应采用土建风道作为已经进行过冷、热处理的送风道(包括新风送风道)。当因条件受限,进行过冷、热处理的送风确实需要使用土建风道时,必须采取严格防止漏风和绝热的措施。4.4.1室内集中供暖系统宜按南、北向分环布置管路,分区2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不宜超过6层,水平单管跨越式系4.4.4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为公共建筑供暖时,应2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的相同管径的各环路长度宜接近,且不宜超过120m;当各环路长度差距较大时,宜采用不4.4.5单体建筑供暖工程施工图,应在热力入口处标注如下3额定流量及室内供暖系统的总压力损失(不包括静态水1当建筑物内存在余热、余湿及其他有害物质时,宜优先2当通风不能满足消除设计工况室内余热、余湿的条件,用局部排风;当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或局部排风达不到卫生要求4.5.2机电设备用房、厨房加工间等发热量较大的房间的通风4.5.6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风量应通过空气焓湿图计算确定,在同时冷却和再热过程(包括末端设备再热)。必须采用再热时,Y=V./VX=Vn/V式中:Y——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V——修正后的总新风量(m³/h);4.5.8设计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时,宜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同时设计相应的排风系统。4.5.9舒适性全空气空调系统设计应使新风比可调,并应符合1一般空调区域,所有全空气空调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不应低于50%;2人员密集的大空间空调区域,所有全空气空调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不应低于70%;3需全年供冷的空调区域,所有全空气空调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不应低于70%。4.5.10当采用人工冷、热源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新风系统应能关闭;当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应尽量利用新风系统进行预冷。4.5.11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新风宜直接送入各空气调节区,不宜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送出。4.5.12除下列情况外,不应采用直流式全空气空调系统:1夏季室内设计参数的比焓大于等于室外设计状态下的空2系统所服务的空调区排风量大于等于按负荷计算出的送4卫生或工艺要求采用直流式(全新风)全空气空调5风量大于等于10000m³/h、最小新风比大于等于50%,加集中新风的空调系统,其设计最小总新风量大于等于20000m³/h时,应有相当于总新风量至少40%的排风设置集中3经常运行且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³/h的全空气空调系统,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对相当于送风量至少3应对空气能量回收装置进行冬季防结露校核计算,可按气相对湿度计算值大于等于100%,应在能量回收前对新风进行5根据卫生要求新风与排风不应直接接触的系统,应采用4.5.16有人员长期停留,且不采用有组织集中新风的空调区处理机组(包括新风机组)的电动风阀应设置在机组进风口或4.5.18选配的空气过滤器阻力应满足国家标准《空气过2风管宜采用圆形、扁圆形或矩形,矩形风管长短边比不宜大于4,且不应超过10;3风管改变方向、变径及分支时,不宜使用矩形箱式管件4风管弯管应为内外同心弧形弯管,曲率半径不宜小于1.5倍的平面边长,当平面边长大于500mm且曲率半径小于1.55风管的变径管应做成渐扩或渐缩形,其每边扩大收缩角6弯头、三通、调节阀、变径管等管件之间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5~10倍风管当量直径;7风机或空调机组入口与风管连接,应有大于风口直径的直管段,当弯管与风机入口距离过近时,应在弯管内加导8风管与风机出口连接,在靠近风机出口处的转弯应和风9风管内风速宜按表4.5.19确定。风机或空调机组入口风机或空调机组风机出口4.6.1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设备或系统,2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000m²、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3不具备采用集中监控系统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宜4.6.2锅炉房、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应进行能量计量监测,能3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制冷、热泵系统的供冷量、供处(冷量、热量结算点),应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公4.6.4热(冷)量计量装置的选择、安装,数据采集、存储和2应对冷热源的供回水温度(温差)和压差进行监测和3应能进行冷水机组运行台数的控制,宜采用冷量优化控4应能进行冷水(热泵)机组、水泵、阀门、冷却塔等设7冷热源主机在3台及以上时,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当2全年运行的冷却塔供回水总管之间应设置旁通调节阀。4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宜采用热电式控制阀或恒温控制阀,3有计费需求的风机盘管系统,当需要按区域计费时,宜3应能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宜对启停时间进行7主要功能房间中人员密度较大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4.6.12采用变流量运行的水泵,其流量调节应采用自动控制,1并联运行的一组水泵应同步进行变速调节,且水泵宜变2水泵运行台数宜根据系统所需流量进行控制,并使水泵置,并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4.6.15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置自动启停控制装置。5.2.8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当功率因数较低且离配变电所较5.2.9对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谐波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应采取相应的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如较大整流设备(数据中心、电子信息机房)、医疗专用设备(医院)、变频设备(制冷机房、空调设备)及可控硅调光设备(影剧院)等。5.2.11低压(380V/220V)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00m,受条件5.2.12正常运行情况下,用电设备端子处的电压偏差(以标称系统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宜为±5%。1)单台电梯应具有集选控制、闲时停梯操作、灯光和风扇自动控制等节能控制措施;当2台及以上的电梯集2)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步道应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5长期连续运行的水泵、风机,应采取节能控制措施,负6空调冷(热)源系统应采取节能控制措施,包括根据冷(热)负荷对制冷机的控制和对循环水泵的变频控制。5.3.1室内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主要功能房间不应高5.3.2设计选用的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应低于相应能效标准5.3.3建筑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应符合现行光效较高的光源,宜选用LED灯、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4走道、楼梯间、卫生间、车库等无人长期逗留的场所宜用发光二极管(LED)灯;5.3.8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建设标准、管理要求等因素,1照明控制应结合建筑使用及天然采光状况,进行分区、2个,且每个开关所控的光源数不宜多于6盏;4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间、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分区、定时、集中开关控制或就地感应5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的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3采用自然光导光装置或反光装置时,应同时采用电气照5.4.2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用电量大于等于10kW或单台用电设备大于等于100kW时,应设置电能计量装置。公共建筑宜设置5.4.3公共建筑应按照明插座、空调、电力、特殊用电分项进5.4.5集中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2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第一级电源进线和主要出线回路上,4分项计量系统中使用的电能仪表的精度等级不宜低于1.0级;0.5级。《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等有关规定。设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6.1.3有计量要求的水加热机房、换热站室等场所6.1.4给水泵应根据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选型,并6.2.2当城镇给水条件许可,且经当地供水行政部门批准时,6.2.3二次加压泵房的数量、规模、位置和泵组供水水压应根6.2.4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及竖向分区应结合市政给水条件、6.2.7地面以上的生活污、废水宜采用重力流直接排入室外家现行标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GB/T《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热水机组》JB/T11966的有关7.1.1公共建筑的用能应通过对当地环境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7.1.2公共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7.1.3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7.1.4当环境条件允许且经济技术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风7.2.1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运用7.2.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在规划设计应用前期,应进行专7.2.3太阳能利用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系统安全、7.2.4太阳能建筑利用相关指标和综合效益,如本标准无明确7.2.6条件具备时,宜采用太阳能空气加热等其他光热利用形7.2.7光伏系统作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一部分,应进行专项7.2.8运用太阳能强化热压通风,应进行专项计算模拟,对使7.3.1基于热泵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7.3.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建筑全年动态冷热算分析,计算周期为1年,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取热量基本7.3.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在获取地下水开采证前提下,根7.3.4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前,应对系统运行海岸深井取用(海)水水质进行长期持续监测,确保地下水和2污水与江、河、湖水水源热泵。最热月平均水温宜不大于28℃;最冷月平均水温宜不小10℃。同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地7.3.5地表水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可采用开式或闭式两种形式,7.3.6地源热泵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当乙类公共建筑的热工设计符合本标准3.2.1条、3.3.2窗墙面积比大堂全玻璃幕墙中,非中空玻璃的总面积的比例中庭屋顶透光部分占中庭屋顶面积的比例围护结构部位东、南、西/北向东、南、西/北向—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围护结构部位东、南、西/北向东、南、西/北向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且中庭屋顶透光部分占外门(包括透光和非透光部分)变形缝(两侧墙体内保温)周边地面(热阻R)接触外墙(热阻R)直接判断法(),权衡判断法()设计建筑(kW·h/m²)参照建筑(kW·h/m²)全年供暖和空调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合格/不审核人设计日期体形系数S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部位(东、南、西向/北向)—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一外门(包括透光和非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变形缝(两侧墙体内保温时)供暖空调房间周边地面(热阻R)供暖空调地下室与土壤接触外墙(热阻R)审核人B.0.5参照建筑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日运行时间应与所设计建系统工作时间工作日节假日宾馆建筑医疗建筑——门诊楼工作日节假日B.0.6参照建筑空气调节和供暖区的室内温度应与所设计建筑一致。空气调节和供暖区室内温度按表B.0.6设置。下列计算时刻(h)空气调节和供暖区设定温度(℃)123456789办公建筑、工作日空调55555节假日空调555555555555宾馆建筑、空调商场建筑、门诊楼空调555555下列计算时刻(h)供暖空调区设定温度(℃)办公建筑、工作日空调5555节假日空调555555555555时段下列计算时刻(h)供暖空调区设定温度(℃)宾馆建筑、空调商场建筑、门诊楼空调555B.0.7参照建筑各个房间的照明功率应与设计建筑一致。照明功率密度值按表B.0.7-1设置,照明开关时间按表B.0.7-2表B.0.7-1照明功率密度值建筑类别照明功率密度(W/m²)医院建筑——门诊楼建筑类别下列计算时刻(h)照明开关时间(%)123456789办公建筑、工作日0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商场建筑、门诊楼续表B.0.7-2建筑类别时段下列计算时刻(h)照明开关时间(%)办公建筑、工作日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商场建筑、门诊楼B.0.8参照建筑各个房间的人表B.0.8-1不同类型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建筑类别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m²/人)宾馆建筑8医院建筑——门诊楼86表B.0.8-2房间人员逐时在室率建筑类别下列计算时刻(h)房间人员逐时在室率(%)123456789办公建筑、工作日0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商场建筑、门诊楼00000000000000建筑类别下列计算时刻(h)房间人员逐时在室率(%)办公建筑、工作日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商场建筑、门诊楼000000000B.0.9参照建筑不同类型房间的人均新风量应与所设计建筑一致。不同类型房间人均新风量可按表B.0.9-1设置,新风运行情况按表B.0.9-2设置。建筑类别新风量[m³/(h·人)]医院建筑———门诊楼建筑类别123456789办公建筑、工作日000000111111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门诊楼000000011111000000011111建筑类别办公建筑、工作日111111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商场建筑、门诊楼111111111000111111000000B.0.10参照建筑各个房间的电器设备功率应与所设计建筑一设备逐时使用率按表B.0.10-2设置。建筑类别电器设备功率(W/m²)宾馆建筑医院建筑——门诊楼5建筑类别下列计算时刻(h)电气设备逐时使用率(%)23456789办公建筑、工作日0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000000000000商场建筑、门诊楼00000000000000续表B.0.10-2建筑类别下列计算时刻(h)电气设备逐时使用率(%)办公建筑、工作日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宾馆建筑、0000000商场建筑、门诊楼000000000B.0.11计算参照建筑全年累计耗冷量和累计耗热量时,应符3建筑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运行时间、室内温度、照明B.0.12计算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总耗电式中:Qc——全年累计耗冷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式中:Qn——全年累计耗热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附录C面积和体积的计算C.0.1建筑面积(An),C.0.4建筑体积(V₀),应按与计算建筑面积所对应C.0.5外窗(包括透光幕墙)面积(Fm),应按不同朝向分别C.0.6外墙面积(F₄),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外墙面积应由该朝向立面面积减去外窗(包括透光幕墙)面积C.0.7外门面积(Fm),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1.5m时,该凸出部分的全部外墙和外窗面积应计入该朝向的外2当凸出部分的长度大于1.5m时,该凸出部分应按各自C.0.10某朝向有内凹部分时,外墙和外窗等面积的计算应符1当凹入部分的宽度(B)(平行于该朝向的尺寸)大于等入部分的深度(D)时,该凹入部分的两个侧面外墙和外窗面积北3东、西墙有凹槽时,其开口宽为B,南窗中心线距凹槽边线为D,当B/D≥1,凹槽内的南窗和墙应视同东、西向,否附录D外窗(包括透光幕墙)D.0.1外窗及透光幕墙宜优先选用具有门窗D.0.2当外窗安装采用附框时,如果附框不能被外墙外保温材D.0.3外窗安装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避免墙体材料及外墙D.0.4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时,外窗的热工性能玻璃类型65系列平开塑料窗(内开5腔)65系列平开塑料窗(内开)65系列平开塑料窗(4腔室)70系列平开塑料窗续表D.0.4-1玻璃类型70系列平开塑料窗(4腔)70系列平开塑料窗(内开)70系列平开塑料窗70系列平开塑料窗70系列平开塑料窗5双银Low-E+20Ar+570系列平开塑料窗70系列平开塑料窗(6腔室)70系列平开塑料窗(6腔室)70系列平开塑料门(5腔室)82系列平开塑料门(7腔室)窗框面积比:Fk/F.=0.30~0.40表D.0.4-2隔热型材铝合金门窗热工性能玻璃类型5Low-E+12Ar+5+12Ar续表D.0.4-2玻璃类型65系列隔热型材铝合金门5Low-E+12Ar+5+12Ar窗框面积比:F/F。=0.25~0.30表D.0.4-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窗热工性能玻璃类型55系列平开玻璃钢窗(内开)55系列平开玻璃钢窗(内开)60系列平开玻璃钢窗(外开)窗框面积比:F/F.=0.30玻璃类型70系列铝木固定窗70系列铝木复合窗70系列铝木复合窗6+12Ar+6Low-E(暖边)+12Ar+5Low-E(暖边)窗框面积比:FkF。=0.30~0.35表D.0.4-5实木门窗热工性能玻璃类型65系列实木门窗框面积比:Fk/F。=0.35~0.40表D.0.4-6铝塑共挤门窗热工性能玻璃类型70系列平开窗60系列平开门60系列推拉门70系列平开门70系列推拉门2表内整窗的传热系数数据是根据国家及有关门窗企业检测的数据整理归1)塑料窗的传热系数与窗框的空腔数有关(从室内至室外),腔数越多性2)隔热铝合金窗传热系数与窗框隔热的材质、宽度和厚度有关,宽度和λ围护结19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190厚轻集料空心砌块240混凝土多孔砖模塑聚苯板(EPS)石墨模塑聚苯板(SEPS)挤塑聚苯板(XPS)石墨挤塑聚苯板(SXPS)喷涂/硬质聚氨酯板(PU)改性酚醛板(MPF)续表E.0.1-1λ岩棉板(用于外墙外保温,横丝)岩棉带(用于外墙外保温,纵丝)乙烯A级保温板硬质软质EPS板(模塑聚苯板)SEPS板(石墨聚苯板)XPS板(挤塑聚苯板)SXPS板(石墨挤塑板)PU板(硬泡聚氨酯板)MPF板(改性酚醛板)岩棉板(横丝)岩棉带(竖丝)无网现浇系统(保温板)有网现浇系统(保温板)(芯材)EPS板(模塑聚苯板)XPS板(挤塑聚苯板)SXPS板(石墨挤塑板)PU板(硬泡聚氨酯板)MPF板(改性酚醛板)岩棉板(横丝)岩棉带(竖丝)(保温芯材)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砌体结构体系聚氨酯喷涂EPS板、SEPS板(25kg/m³)PU板玻化微珠保温浆料/粘结浆料地下室外墙保温层(有保护墙)(XPS板、SXPS板)②此处保温材料的修正系数(按本表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各种保温附录F暖通空调专业设计计算资料F.1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计算F.1.1当制冷设备与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采用一对一配置时,每台制冷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SCOP)按下式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本标准表4.2.21规定的限值。F.1.2当多台制冷设备共用一套冷却水系统时,多台制冷设备的综合性能系数(SCOPz)按公式(F.1.2-1)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按公式(F.1.2-2)冷量加权计算得出的综合限值(SCOP)。F.1.3制冷设备冷源侧名义工况需要输入的总用电量或总用能1电制冷设备输入总电量:2溴化锂吸收型直燃机组总用能量:∑E=2Q;+ΣA/ηe+∑E,/ηe+2E₁/ηF.1.4冷却水泵设计工况耗电量(Eb),可按下式计算确定:Eb=0.003096G·H/ηE,——制冷设备对应的冷却水泵设计工况耗电量(kW),Q——名义工况直燃机组制冷热消耗量(kW),按公式q——产品技术资料提供的燃料消耗量对应的燃气热值≤60m³/h时取0.63,60m³/h<G≤200m³/h时取F.2.2冷却塔冷却特性见图F.2.2-1~图F.2.2-3。图中流量比流量比100%图F.2.2-1冷却塔特性曲线——流量比100%流量比70%流量比50%F.2.3山东部分地区全年常用冷却塔供冷时间见表F.2.3。88室外空气兖州龙口惠民县朝阳(d)(d)(d)(d)(d)(d)(d)(d)(d)(d)(d)(d)(d)(d)(d)(d)410461594019408826159143965012345678924F.3.1判断空气能量回收装置排风出口空气相对湿度业是否大于等于100%,应计算设计工况时的排风出口空气实际含湿量d₄(假设不结露),并与该工况时空气的饱和含湿量d4b进行比较,如果d₄≥d₄b,则判断241-151-15342C₄=0.41764768×10⁴×(C₅=0.14452093×10⁷×(c₆=6.5459673ln(273.15+t₄);t₄——排风出口空气干球温度(℃),通过公式(F.3.3-3)计算得出。F.3.3已知设备的温度(显热回收)效率和焓(全热回收)效率,排风出口空气含湿量d₄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i₄——排风出口空气焓值(kJ/kg干空气)根据公式t₄——排风出口空气干球温度(℃),通过公式(F.3.3-3)计算得出;η:——全热回收效率,近似按产品技术资料提供的冬季规定工况效率确定;η———温度(显热)效率(%),近似按产品技术资料提供的冬季的规定工况效率确定;i₃——排风进口空气焓值(kJ/kg干空气),根据室内空气的设计工况确定;i₁——新风进口空气焓值(kJ/kg干空气);t₃——排风进口干球温度(℃),根据室内设计工况确定;t₁——新风进口干球温度(℃);L——新风量(m³/h);Px——设计工况新风空气密度(kg/m³),可取px=F.4管道和设备绝热层最小厚度和最小热阻F.4.1管道和设备的绝热层最小厚度可按本标准第F.4.2条~室内环境温度20℃,风速0m/s;室外温度0℃,风速3m/s;热价85元/GJ(相当于燃气),还贷期6年,利息10%。冷价75元/GJ,还贷期6年,利息10%。热价85元/GJ(相当于燃气),还贷期6年,利息10%。冷价75元/GJ,热价85元/GJ。F.4.2室内供暖、空调管道绝热层最小厚度可按表F.4.2确管道类别(介质温度≥5℃)管道类别离心玻璃棉用管道(介质温度5℃~60℃)(介质温度60℃~80℃)(介质温度80℃~95℃)不适用柔性泡沫橡塑8min(mm)及对应管径DN(mm)n… >离心玻璃棉8min及对应管径DN(mm) >>> F.4.4机房空调冷水管道保冷层最小厚度可按表F.4.4确定;蓄冷设备保冷层厚度可按对应介质温度最大管径管道的保冷层厚度再增加5mm~10mm选用。介质温度≥5℃介质温度≥-10℃DN32~DM32~DM70~DM70~介质温度≥5℃介质温度≥-10℃聚氨酯发泡DM70~DM100~DN125~DVI50~F.4.5介质温度不高于70℃的室内生活热水管保温层最小厚度可按表F.4.5确定。离心玻璃棉公称管径(mm)公称管径(mm)F.4.6室内空调风管绝热层最小热阻可按表F.4.6确定。适用介质温度(℃)6附录G暖通空调专业节能判断G.1.1节能判断应提供各专业的设计说明、设备表和设计图4节能判定表和计算表(只需填写和提交工程中存在的项冷源电冷内区内区面积负荷空调系续表G.2.1水系统14.6.9量项目用户名称和结算点(燃料消水量)有□无□有口无口G.2.2直接电加热热源判定供暖当地是否电中供热条件的限制原因供暖的原因续表G.2.2供暖能源直接电热供暖、电蓄热电锅炉是否段使用电蒸汽加湿是否有其他加冬季必须保证相对湿度要求的电蒸汽加湿房间名称G.2.3冷热源设备节能判定设计日期设备/系统判定项目名义热效率(%)限定值续表G.2.3-1设备/系统判定项目电冷水机组系数COP系数SCOpl)限定值限定值电冷水机组限定值多联机名义制IPLV(C)率(m)减系数K性能系数EER(限定值限定值续表G.2.3-1判定项目组限定值能系数SCOpl)限定值名义制冷量CC(W)限定值性能系数SCOpl)限定值量量Q电力A热消(限定值能系数(限定值热消Qi(限定值0.9)供暖空调输热比EHR-h5)空调水系统耗电输冷比ECR-a6)空调水系统耗电系统1系统1系统1系统2计算值限定值计算值限定值计算值限定值计算值限定值计算值限定值计算值限定值6)空调水系统循环泵的耗电输冷比ECR-a和耗电输热比EHR-a可分别使用表G.2.3-5和G.2.3-6进行计算。电量E限值效率ηb(结论:符符合要求)同规格同规格机组制冷量总风机总单台制电量总 限值88E总用(燃油)qAGHm同规格机组合计同规格泵合计W油)热值qAAQGH台台电量总计总计ΣE限值注:1.遵照条文4.2.21。表G.2.3-4供暖水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计算表设计热负荷设计供回管网长度ZL(m)同规格水泵编号1234 一 水泵数量(台)水泵总功率(kW)表G.2.3-5空调水系统耗电输冷比ECR-a计算表负荷管网长度泵流量系统A值1234 负荷管网长度泵流量一水泵效率η—(台)注:1.遵照条文4.3.6。2.表中涂灰单元格为采用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可采用电子计算表自动计算填入。表G.2.3-6空调水系统耗电输热比EHR-a计算表负荷Q管网长度泵流量同规格水1234 (台)空注:1.遵照条文4.3.6。G.2.4全空气系统节能判定空调区域类型风量(%)一般房间12人员密集大空间12--—一内区全多个房间共用12同一大空间有1m—-2G.2.5集中新风系统、全空气直流系统、热回收双向换气机节能判定表G.2.5-1集中新风系统、全空气直流系统、热回收双向换气机节能判定表新(送)是否进行冬季空气出口相对新(送)新风1——限值-0.75~直流1限值0.75~风量G。(m³/h)表G.2.5-2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冬季防结露校核计算表ηL口焓值口温度₁排风进口口温度₃℃%℃排风出口温度水蒸气分压力P₄b排风出口℃一注:1.遵照条文4.5.16,计算方法见附录F.3。附录H电气专业节能判断H.2.1变压器技术参数指标注:变压器编号和数量按具体工程项目实际增减和编制。H.2.2照明、机电设备节能控制技术措施表日期设备类型设计采取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中能照明室内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于目标值。照明(节能控制技术措施)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电梯操作、灯光和风扇自动控制等节能控制措施。当2台及以上的电梯集中布置时,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步道应具有节能感应装置。设备类型设计采取的节能控制措施,负荷变化较大的电动机空调冷(热)源系统应采取节能控制的控制和对循环水泵的变频控制。H.2.3主要场所照明节能设计123456注:房间或场所名称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减。配电变压器的能效等级分为3级,其中1级损耗最低,各级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值和负载损耗值均应不高于表J.1中3级的规定,干式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值和负载损耗值均应不高于表J.2中3级的规定。1级短路阻抗电工钢带(W)(W)电工非晶/续表J.11级电工钢带(W)(W)电工非晶//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值和负载损耗值均应不高于表J.1中2级的规定,干式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值和负载损耗值均应不高于表J.2中2级的规定。I级阻抗(%)电工钢带空载损耗(W)负载损耗(W)(W)负载损耗(W)(W)负载损耗(W)负载损耗(W)BFHBFH电工BFHBFH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3《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12《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18《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25127.119《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25127.220《空气源单元式空调(热泵)热水机组》GB/T29031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2术语 3建筑与建筑热工 3.1一般规定 3.4围护结构细部构造设计 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4室内供暖系统 4.6监控和计量 2035电气 218 218 5.4电能监测与计量 2276.2给水排水系统 2276.3生活热水系统 2297可再生能源利用 7.1一般规定 2317.2太阳能 服务网点),其建筑面积大于地上总面积的20%,且大于1.0.3节能设计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包括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都应有建筑节能设计专项说1.0.6公共建筑节能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计标准。因而,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2.0.2本标准中的窗墙面积比均是以单一立面为对象,与居住2.0.6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成为室内的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本次标准修订与系数SHGG”作为衡量门窗、玻璃幕墙等建筑物透光部位光学性能的参数。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由两部分组成:直接热得热量。2.0.7参照建筑是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2.0.8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是一种性能化的设计方法。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设计参数并计算能3.1.1本条中所指单栋建筑面积包括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判类公共建筑的能耗特性不同。这类建筑的总量不大,能耗也较3.1.2热岛强度是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和郊区气温的差别,3.1.3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量少开门窗或其他孔洞,减少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冷风渗1浅色光滑饰面(如浅色粉刷、涂层和面砖等);3.1.5合理地确定建筑形状,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冬、1合理控制建筑面宽,采用适宜的面宽与进深比例;3.1.6本条是对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通风空调设备机房的位置的尽可能缩短空调冷热)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输送距离是实现本标准中对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R-a]、发商(或业主)对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以及用户缴纳空调使(能源中心)。对于不同的用户和区域,可通过设置各自的冷热集中设置冷热源机房后,可选用单台容量较大的冷热源设3.2.1强制性条文。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供暖能耗的大小。建筑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面积越800m²,其体形系数一般不会超过0.50。研究表明,2层~4层的低层建筑的体形系数基本在0.40左右,5层~8层的多层建筑的体形系数在0.30左右,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体形系数一般小300m²<单栋建筑面积≤800m²时,其体形系数应≤0.该强制性条文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传热;二是窗和幕墙的透光材料(如玻璃)受太阳辐射影响而辐射的变化很复杂,墙面日辐射强度和峰值出现的时间是不同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均不应超过0.80。与非透光的外墙相比,在宜提倡在建筑立面上大面积应用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幕墙。到0.40以上。最新公布的建筑常用的低辐射镀膜隔热玻璃的光银还是三银镀膜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均可以保持可见光透射比:当窗墙面积比较大时,不应小于0.40;当窗墙光透射比的大小对改善室内采光条件以及建筑能耗也有重要影该强制性条文与原省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第3.1.4条的强制性条文一致,国家标准中不是强制3.2.5强制性条文。屋顶水平面夏季受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因的微气候和人工生态环境的公共空间。但从目前建成的工程来热过大。1998年8月深圳建筑科学研究所对深圳某公共建筑中庭进行现场测试,中庭四层走廊气温达到40℃以上,平均热舒适值PMV≥2.63,即便采用空调,室内也无法达到人们所要求限值,就需要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权衡判断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如果建筑有中庭,则中庭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得大于中庭部分屋顶面积的70%。当不能满足本条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的比值是否不大于70%,以及选用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的传热该强制性条文与原省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第3.1.6条的强制性条文一致,且比国家标准提出更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100m以上部分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设开启扇有困难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100m以下部分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仍要求能够自然通风,主要是考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开启扇的有效通风面积,指窗开启最大时的垂直或水平投影面积,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具体图示可见《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3.53)当采用推拉窗时,其面积应按开启的最大窗口面积4)当采用百叶窗时,其面积应按窗的有效开口面积技术措施。采用自然通风能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转变为建筑内部(如中庭、内天井)及周围区域的风速是否会(或管道)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的风压,热压往3.2.7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是体现建筑和围护结构在夏季室外环境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实施方便、增加投资不多,因此推荐3经分析论证:钢结构等体系的外墙采用轻体结构,其东人员出入频繁外门的空间不与垂直通道(楼、电梯间)直3.2.9建筑设计应优先利用天然采光。当天然采光不能满足照较,合理选择导光或反光装置。可采用主动式或被动式导光系方式主要是关闭部分轿厢照明。高速电梯可考虑采用能量再生工作意义重大。参照GB50189的规定,第3.3.1条对量大面广非透明围护结构(外墙、屋顶)的热工性能主要以传热系数来衡量;对于非透明幕墙,如金属幕墙、石材幕墙等幕墙,没有透明玻璃幕墙所要求的自然采光、视觉通透等功能要求,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该作为实墙对待,此类幕墙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也较容易实现。对于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系数SHGG是衡量外窗、透光幕墙热工性能的两个主要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热桥”的影响,以保证建筑在冬季据窗墙面积比选择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使幕墙的传热系数和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的热工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当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更大。因此,在正常情况空间之间的楼板和隔墙、变形缝、外门(包括透光和非透光部分)的构造和传热系数,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屋顶第3.3.1条、第3.3.2条两条强制性条文对应于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中第3.3.1-3条、第3.3.2条,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比国家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036-2006第3.2.1条的强制性条文和国家标准GB50189第所列限值指标是不允许调整的,而国家标准中是允许权衡判2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热工性能,主要是指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受到玻璃系统的性能、窗框(或框架)的性能以及窗框(或框架)和玻璃系统的面积比例等影响,计算时须予以保证,否则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容易出现结露、淌3.3.5通过外窗透光部分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温过热1活动式建筑遮阳可根据一年中季节的变化、一天中时间动式外遮阳,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能耗;西向和东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采用活动外遮阳,可以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夏季太阳辐射能通过南向外窗(包括透明玻璃幕墙)进入3外遮阳构件是改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的重要技术措施。有外遮阳时,本标准中3.3.1条和3.3.2条中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应为由外遮阳构件和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组成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系统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外遮阳构件的遮阳系数计算应符合《民用建筑3.3.6公共建筑一般对室内的环境要求较节能,以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要求外同一立面透光面积的15%,且需要与同一立面的其他透光门窗如不符合规定,则应按第3.4节的规定进行热工性能的权衡K——同一立面各透光部位(不包括外门)的传热系数F₂——同一立面各透光部位面积的总和(不包括外门)3.4.1局部部位的保温设计在建筑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中占特别慎重。原则上应将这些构件减少到最小程度,也可将面接也要尽可能采用轻质保温材料。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隔断热桥或保温的措施,出挑构件的上下及端头部位保温应与外墙外保温层连续,女儿墙部位的外墙保温应与屋面保温连续,以减少附3.4.2本条是对外门窗(包括透光幕墙)安装的细部设计的相关1随着外窗(门)本身保温性能的不断提高,外窗附框,外门、窗框或附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都成了保温的一个薄弱环3.5.1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牙釉质粘结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塑料用群青紫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健康饮食膳食计划应用程序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大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螯合锌钾硼尿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化学镀化学品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危险区域轨道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磁性长度和角度测量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食用菌灭菌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军用航空平视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DBJT 13-460-2024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
- 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证券公司接口规范
- 2025届天津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八校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