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共80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共80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共80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共80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共8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共8套)(共80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转变。标准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科举与以往的选士制度有承袭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最突出的区别是,以往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都是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作为选士的关键,所以又统称荐举;而科举则是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士的基本依据,所以考试是科举的核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标准答案:正确。教学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基本手段。任何教学都同时在完成对人的培养的任务。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关于教学的教育性问题,赫尔巴特主张教学过程必须具有教育的作用,甚至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3、“庚款兴学”是帝国主义的善意行为。标准答案: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付各国战争赔款共计白银4.5亿两,从1902年到1940年分39年还清,本息总计达9亿多两。因事出中国庚子年,史称“庚子赔款”。1906年,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提醒美国政府,应当采用一种“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美教育。美国的这一举动,后来被部分相关国家仿效,这就是所谓的“庚款兴学”或“退款兴学”。从积极的一面来看,“退款兴学”行为虽然整体层次不高,但是较广泛地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观念,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消极的一面来看,“退款必学”的目的是美国希望采用一种“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虽然其目的可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在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中,“民族的”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完全排除外国教育。标准答案:错误。“民族的”教育方针虽主张新民主主义教育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征性的教育。但它不一概排斥外国教育,也不“全盘西化”,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而与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相结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水平的六阶段理论。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科尔伯格提出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I)reconventional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②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conventional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以下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level)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以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水平是上位的概念,阶段是下位的概念。6、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就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标准答案:正确。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白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就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此后,虽然教俗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大学的控制,但是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综合化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标准答案:正确。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有:(1)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基于教育研究的独特性和教育设计需要,产生了在自然情境中、在学校现场进行研究的趋势。所谓的自然化、生态化趋势主要是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场景和情境方面来说的,强调在真实的生活和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其应用价值。(2)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研究方式出现了多类型化趋势。第二,研究工具使用的多样化;第三,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多变量设计。(3)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4)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因此,此命题正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育研究的趋势代表着教育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使教育研究者在研究理念、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为寻求更严密的研究结论,教育研究呈现出了综合化的趋势。因为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是利弊共存,因而,必须打破不同方式之间的范例,针对研究任务、目的和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类型研究方法,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和行动研究的综合等。8、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标准答案:正确。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企图以一种新的宗教(新教)去取代旧的宗教(天主教)。宗教改革与冲突的结果是导致国家世俗权利的加强,预示着政教分离原则的最后胜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国家花、世俗化、普及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能解释“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标准答案:(1)这个观点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是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家境贫寒,则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则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3)因此,“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如果按照该理论来解释,则是只有在温饱解决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人的尊严。但这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能解释为什么人能为了尊严而克制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的尊严,自我实现等是在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能完全解释生活中的一部分现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包括社会规范的遵从和社会规范的内化。标准答案:错误。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包括:(1)社会规范的遵从:社会规范的遵从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一阶段,习得社会规范,首先会体现在遵从和服从社会规范方面。个体从表面上接受了社会规范,从行为上表现出了遵从性,但是对社会规范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点。(2)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进人这一阶段,个体从心理上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约束,认为理应遵循社会规范,即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行为上试图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能够主动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但是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学习仍然还有不足之处。(3)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规范的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将它与自己的价值观一体化,此时的遵从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驱使的,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教育具有共性,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不同的社会里,由于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不同,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教育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在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所以是人类最好的教育。标准答案:错误。(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只是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进行的,教育也就没有阶级性,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题干前半部分“在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是对的。(2)但是,在原始社会,不管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还是教育形式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的,所以说这种教育并不是人类最好的教育,故题干的后半部分是错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标准答案:错误。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夸大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无视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不是起决定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是“教育万能论”。4、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标准答案:错误。西周的学校教育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其中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两个层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艾里克森把发展看成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正确的。艾里克森提出了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把发展看成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奥古斯丁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标准答案:错误。奥古斯丁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昆体良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该命题混淆了二者的主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强化总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当个体缺失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个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内容。在分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时,要联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分类的内容,既看到强化对外来动机的激发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作用。8、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准确的。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元认知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他认为元认知包括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元认知的理解。元认知的英文是“metacognition”。“meta”是“在……之后”的意思,“metacognition”也被翻译成“超认知”“反省认知”和“后设认知”。9、定量分析就是由样本推论总体。标准答案:错误。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定量分析主要包括:一是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二是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三是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定量分析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定量研究的内容有三方面,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数据描述和数据推断两种。10、在教育研究多种类型的方法中,并不存在最优方法。标准答案:正确。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诸多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为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标准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教育目的带有主观性,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是客观的,按作用的对象不同分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目的是人们主观上对教育的期望,而教育功能是教育在实际中产生的客观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因此,认为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为教育功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掌握情况。应该分别论述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概念,并从两者的特点和关系加以分析。2、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活动化和选择性。标准答案:错误。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标准答案:错误。课程目标就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即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尽管在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有关学生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有关学生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以及学习发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但还应包括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以及对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逻辑架构、探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的掌控水平等的研究。因此,将课程目标的来源窄化为对学生的研究的观点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来源的知识点。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的过程中,需要交代课程目标的含义以及课程目标的来源确定的依据。4、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转变。标准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科举与以往的选士制度有承袭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最突出的区别是,以往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都是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作为选士的关键,所以又统称荐举;而科举则是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士的基本依据,所以考试是科举的核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胡瑗所创的分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史斋和艺能斋。标准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分斋教学制度确实是胡瑗教学实践的一项主要成果,但其所分设的两斋的名称并非是经史斋和艺能斋,而是经义斋和治事斋。经史斋和艺能斋则是颜元在主持漳南书院时所设置的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和帖括斋等六斋中的两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标准答案:错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主张。(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到了裴斯泰洛齐和杜威的思想的影响。(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经历了理论形成、发展、成熟的发展阶段。(3)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其中“活”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死活的活,其二是生活的活。(4)1927年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论体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因此,题中所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是错误的,混淆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在此题的回答过程中一定要分析清楚题眼,这是答好本题的关键。7、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是相互独立的。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埃里克森使用了“危机”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转折点上,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的方向作出选择。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增加了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消极地解决危机,则减少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各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但是这八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埃里克森特别强调同一性形成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各个阶段的发展与同一性形成的关系。8、德育论是凯洛夫《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准答案:错误。教学论是凯洛夫《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讨论了教学过程问题,以及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检查和评定等问题。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凯洛夫提出了五条指导教学工作的原则,即直观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凯洛夫提出的五项教学原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习教材,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与技巧,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凯洛夫的《教育学》建构了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代表了苏联教育理论建设的一个阶段。他的教育学思想体系不仅对苏联教育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教育学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9、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标准答案:正确。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企图以一种新的宗教(新教)去取代旧的宗教(天主教)。宗教改革与冲突的结果是导致国家世俗权利的加强,预示着政教分离原则的最后胜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国家花、世俗化、普及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的个体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标准答案:错误。(1)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个体从心理上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约束,认为理应遵循社会规范,即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行为上试图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能够主动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但是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学习仍然还有不足之处。(2)社会规范的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将它与自己的价值观一体化,此时的遵从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驱使的,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目的提出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标准答案:错误。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但必须明确对受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首先,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人们提出教育目的是希图引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一定个性的社会个体。这是以承认受教育者有其接受教育、获得发展的潜能为前提的。其次,人们既然希图将所提出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的个性,这就不能不考虑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和过程。再次,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级学校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在把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也不能不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经验储备。第四,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活动对象区别于其他活动对象的特点。教育目的提出不能不考虑到这个特点,为受教育者能动性的发挥与发展留下广阔的余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标准答案:正确。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证人才质量,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我国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质量就必然下降。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导致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导致我国人才培养的断层。因此,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标准答案:错误。从德育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德育过程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并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学校德育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本身。德育在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但必须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化为品德。因此,不能说学校德育过程等同于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过程要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起作用,还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将德育过程等同于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错误的。4、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训练上,而不应该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标准答案:错误。这种观点割裂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将知识和能力割裂开来。(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一系列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而一味地追求解决问题一般方法的训练,想达到效果只能是徒劳。(2)知识的掌握是能力提高的前提,而能力的提高又为知识的掌握提供良好的基础,二者互为前提,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迭到熟能生巧即可。标准答案:错误。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练习是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活动方式为目标进行的反复搡作。心智技能的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应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在心智技能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将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践,并随练习促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和自动化。而反复练习只捉供了促进这种基本的熟悉以致自动化的机会,并不能自动解决心智技能的灵活运用,因此练习并不能真正地获得与掌握心智技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两面学校是抗日游击区创办的一种办学形式。标准答案: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区创办了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如“游击小学”、“两面小学”、“联合小学”等。两面学校即处在敌人监视下的时候,表面上按敌伪规定的教学内容来应付敌人,只要敌人不在,就教抗日的教学内容,所以称为两面学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优于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场独立型认知方式是指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部动机为主,场独立型的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适合结构不严谨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比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依存者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成分,他们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的内容。认知方式是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认知方式体现了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方式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但无优劣之分。8、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知识的过程。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对所学原理的简单运用,对已有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具有如下特点:(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3)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问题解决绝不是简单提取记忆系统中知识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实质的内容。要了解“问题解决”的实质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含义。问题是一种在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存在障碍的情境,这种情境是面对情境的个体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因此,解决问题必须对所拥有经验进行重组,而不是对拥有的经验进行简单提取。9、过度学习就是不断重复的机械学习。标准答案:错误。过度学习是当学习材料达到识记以后,再继续进行额外的或附加的学习。当过度学习量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50%~100%时,学习效果最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社会规范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标准答案:错误。(1)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与技能学习的特殊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形成对人对是对己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经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实现的。(2)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是《学记》总结出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之一。《学记》的原文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其多,或失其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过于庞杂,贪多则不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缺点,但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各异。老师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掌握得法,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又是可贵的长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本命题提示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为教育者应该了解这个原则和方法,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也是所谓的扬长补短,也是“长善救失”的意义所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标准答案:正确。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文化的承传和创新,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文化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教育是传递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人类文化的保存不是靠种族遗传的,而是靠教育这个社会“遗传基因”的作用。3、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标准答案:错误。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是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从而改进课程的主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书院是学术研究之所。标准答案:错误。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构。早期的书院均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目的,而以研究、传播学问和道德践行为宗旨。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鸿学。他们在担任主讲时,一般都是讲自己的学术心得,不少研究成果也是在讲学的过程中完成并取得社会承认的。清代以前的书院活动主要是讲学、供祀、藏书三方面,到了清代以后,书院对藏书和刊印书籍尤为重视。有的书院还把师生的读书心得,记在日记册上,然后汇编刊印成书。教学、研究和出版三者的结合,对推动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命题说书院是学术研究之所,窄化了书院的职能,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书院的特点的掌握情况。(1)书院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机构。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5)师生关系融洽。5、惩罚就是负强化。标准答案:错误。斯金纳认为,行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强化。所谓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刺激增强行为反应频率。而惩罚是指在有机体做出一个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抑制或消除此类反应的过程。因此,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消除厌恶刺激增强反应频率,而惩罚是指施加厌恶刺激以降低反应频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维新变法失败后,所有新设学堂均被顽固派废除。标准答案:错误。维新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旨在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五个领域的研究:一是学生发展心理,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是学生差异心理,关注同龄学生之间存在的对于学习与教学产生影响的个体心理差异和群体心理差异。学生发展心理和学生差异心理统称学生心理。三是学习心理,关注作为活动的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如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规律、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等。四是教学心理,关注的是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展开教学,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五是学业评估,关注的是如何对学生学习进行测量和评价。因此,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知识点解析:要注意区分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咨询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里的学习必然是有意义学习。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奥苏伯尔强调学校里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但是有意义学习必具备一些前提条件。(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人类知识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他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使原有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即具有了心理意义。在奥苏伯尔看来教师应尽力使学校里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说的内容。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为学校里学习应该以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同时又要使这种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因此他强调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意义学习便无从发生。9、柏拉图在学校教育制度方面构建了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标准答案:正确。柏拉图提出了一个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的完整的金字塔式的学校制度体系。少数理性健全、天资聪颖的人,享受特殊的哲人教育,居于塔之顶端;为数较多的理性不全但意志坚强者,接受不完备的教育,处于塔之中部;而缺乏理性,情欲强烈的广大劳动群众,则在塔的底层,接受最不充分的初等教育。这个学校制度明显地表现了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贵族性,它是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德国实科中等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标准答案:正确。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6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农民化”和“化农民”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目标和途径。标准答案:错误。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了解农民生活的一切,努力而虚心向农民学习,因为农民有着丰富的实际生活的知识与技术,值得学习。怎样去学?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了解农民,懂得他们的需要,进而实实在在地进行乡村改造。所以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标准答案:正确。殿试虽然由武则天开创,但其作为制度则是在宋代确立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标准答案:错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由昆体良创作,是昆体良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书中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演说家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即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他看来,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的环境,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演说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关于教学理论,在总结长期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昆体良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但称其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说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昆体良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文艺复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从积尘中被重新发现,立即光彩夺目,对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对夸美纽斯等后世思想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民国初期教育部在蔡元培的领导下,虽然机构简单,但建树颇多。标准答案: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在他的领导主持下,教育部制定了资产阶级教育方针、颁布壬子学制和课程标准,突出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对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在数学上,最早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古希腊。标准答案:错误。在数学上,最早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古埃及,而非古希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演说家和政治家。标准答案:错误。罗马帝国时期,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训练顺民和培养官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标准答案:正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主张学校应该形成最佳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和实现人的各种潜能;但是,它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简单地把个体的潜能实现与个体的社会价值划上等号,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学习策略的实质是陈述性知识。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学习策略是一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方法。学习策略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因此学习策略不是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的知识。认识到学习策略的实质才能找到适合于学习策略教学的教学策略。9、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马卡连柯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指导下,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主要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和实践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与过去片面强调学习间接知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和教育理论是完全不同的。而马卡连柯主要是在集体主义教育上有独特的阐发和理论论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在教育研究多种类型的方法中,并不存在最优方法。标准答案:正确。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诸多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为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7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标准答案:错误。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要致力于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并不反对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培养学生的特长依然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为了特长而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正在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其精髓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对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2、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标准答案: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所以简单地把德育等同于道德教育的观点是片面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标准答案:错误。癸卯学制是近代第一个正式由国家公布且在全国实施的学制,壬寅学制虽由中央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但并未施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标准答案:错误。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情况。结构主义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5、简要评价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标准答案:主要从积极方面评价,教会学校促进了中国从传统教育过渡为近代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促进了西学的传播。②传递了先进教育理念、制度、方法。③扩大了国人的教育视野,如女学、幼稚园等。④培养了新式学堂急需的教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加德纳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是完全独立的。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它们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关于自然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但这些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行为。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各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我们完成一项任务往往需要多种智能,这就会体现出多种智能共同起作用。7、婆罗门教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在这种学校中,学习内容主要是《吠陀经》。标准答案:正确。是符合史实的正确表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一个好的选题应该是应用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标准答案:错误。问题的意义是确定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衡量选题有无意义或意义大小,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选题是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二是选题是否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如是否有利于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创新教育理论等。教育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或二者兼而有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撰写教育文献综述就是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的有系统的罗列。标准答案:错误。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在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并使之条理化,最后形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作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文献综述可以先写,整理出关于研究现状的明确述评。注意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反的资料,以便为不同的研究结论提某说明。因此,写文献综述时,反对述而不评,不能仅仅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而是要说明研究者对究状况的见解,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切忌只述不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真实验是相对于假实验而来的。标准答案:错误。真实验是与前实验、准实验相对应的。前实验是一种规范性不够强的实验。实验前缺乏清晰的假设,实验中往往不设对照组,对实验环境控制不够严格,干扰实验的因素很多,结论一般只具或然性。但是前实验的实践意义很大,一些优秀教师在自己岗位上所作的探索性尝试均属于前实验。准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库克和坎贝尔于1979年在其著作《准实验法》中提出来的。准实验是一种接近实验法而又不十分合格的实验,从其要完成的任务和目的来看,接近于实验法;但从控制要求上看,由于控制过程不是十分严格,又不足以称为实验法。真实验是一种对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控制的实验。如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等组分配;对实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彻底排除与抵消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8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标准答案:错误。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反射活动。人类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生。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他们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生物起源说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了。2、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标准答案:错误。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英语课程等,而教学内容仅仅是课程的一个方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美育就是艺术教育。标准答案:错误。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并不能等同于美育。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美育的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对于这五育的划分,只是为了学习与研究或者表述上的方便,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在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常常将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某一要素对应起来,如认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是智育课,音乐、美术等是美育课,政治是德育课等,这种把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同全面发展的五育一一对应的做法是错误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可能与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有关,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