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共90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共90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共90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共90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共9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共9套)(共90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标准答案:错误。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教育学并没有达到科学化的程度。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教育学的理解程度。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部标志性的著作:《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这部著作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赫尔巴特也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从此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但并不能说这部著作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时至今日,教育学科学化的努力一直在进行,学界对于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依然存在着争议。2、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标准答案:错误。(1)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整体转型,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不能仅仅理解为手段的现代化。(2)教育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教师素质的现代化。(3)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仅仅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指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①教育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只有具有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②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追求,它表现为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即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是一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提高至整治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民主教育本身能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民主的教育中增强民主意识,成为推动民主政治的中间力量。(3)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越能培养公民意识,认识民主价值,推崇民主措施,推动民主化进程。所以,一个国家民主程度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导的关系。标准答案: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者,受社会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学生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体制沿袭了1922年“新学制”中初、高分段的综合中学制。标准答案: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学体制最初着实是沿袭了1922年“新学制”中初、高分段的综合中学制,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在同一学校中并设。但到了1932年,教育部着手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一方而使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另一方面原本力图加强的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没能得到确实的发展,从而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废止了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本质上是要取消学校。标准答案:错误。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学校生活要引入社会生活的因素,使学校生活接近社会生活;二是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使社会具有学校的功能;三是扩大教育的对象和学习内容,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社会即学校”是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是相互独立的。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埃里克森使用了“危机”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转折点上,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的方向作出选择。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增加了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消极地解决危机,则减少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各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但是这八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埃里克森特别强调同一性形成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各个阶段的发展与同一性形成的关系。8、拜占庭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但也比较重视教育。标准答案:正确。与西欧不同,在拜占庭不存在高于王权的教会势力。拜占庭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但也比较重视教育。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远离城市的隐修院(修道院);一种是附设于主教教堂的座堂学校。隐修院是4世纪由安东尼所创,主张祈祷、读经、行善和生产劳动。座堂学校是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主要内容是神学,也有世俗学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一个分支。标准答案:正确。改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实用主义在新的社会时期的继续。但是,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不同,改造主义教育更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是对实用主义的改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技能不是习惯。标准答案:正确。技能与习惯是一对类似而又不同的概念。习惯和熟练掌握的技能一样都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它们的生理基础都是“动力定型”。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倦水平。标准答案:错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诞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标准答案:错误。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是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从而改进课程的主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标准答案:错误。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治国论者。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青年人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治国之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没有任何意义。标准答案:错误。灵魂论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发展人的理性,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决定了其成就的高低。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够产生如下的影响:第一,影响活动的选择。第二,影响努力的程度、坚持性,在困难面前的态度。第三,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第四,影响任务的完成。自效能感高的学生确信自己能够很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从而集中注意力,适当运用有关学习策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自我效能感水平只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调节作用,个体成就的高低除了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受到认知因素、行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自我效能感水平并不能决定个体成就的高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班杜拉不是一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他提出心理、行为和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交互作用论,强调心理因素对于行为的影响,行为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无限扩大的。6、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正确的。德威克根据学习者所具有的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的差异,将其划分为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两类。德威克对于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的划分是基于他对于能力观的研究提出的。有两种能力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学生在目标定向上持掌握目标定向。持能力实体观的则是成绩目标定向。因为当个体持能力增长的观点时候,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有意地监控自我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倾向于采纳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把新知识和先前知识联系起来,这是掌握目标定向的表现。当个体持能力实体观的时候,他们则会更多地使用机械复述的策略,且不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反省。他们只关注最终成绩,对学习过程则不感兴趣,这是成绩目标定向的表现。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内容。对于目标定向类别的理解要与人们对于能力的看法联系起来。人们具有不能的能力观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7、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2)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①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接受母亲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这一阶段,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②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童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这个阶段的教育虽然也是在家庭中进行,但是与一般家庭教育相差甚远,受教育者是在别人的家庭接受教育的。③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3)所以题目中认为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是正确的,但是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民的教育则是不对的,它是属于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一个分支。标准答案:正确。改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实用主义在新的社会时期的继续。但是,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不同,改造主义教育更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是对实用主义的改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起到关键作用。标准答案:正确。(1)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2)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这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就起到关键作用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使用访谈调查法容易产生偏差。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访谈调查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言语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从访谈双方来说,都可能产生偏差。例如,双方的个人特征、言语、表情、语调、经验等等,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应该批判。标准答案:错误。韩愈生活的时代,一方面是崇佛之风大盛,儒家传统受到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人们往往以标新立异为师,不肯承认自己的师传,教师地位不高。在此情况下,韩愈倡导师道尊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有着_小同种类、不同规模,因此,没有共同特点。标准答案:“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有着不同种类、不同规模”是正确的,但是与传统学校相比,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因此观点不确切。共同特点表现在:(1)在领导权上,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这些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2)从城市学校的归属来看,尽管城市学校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这就打破了教会对学校的垄断,所以说,这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一个很大的进步。(3)从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这扩大了学校教育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城市学校,尤其是程度较低的学校,一般都使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这与完全用拉丁语讲授的教会学校形成鲜明对照。(4)从培养目标上看,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手工业、商业等人才的需要。因此城市学校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总之,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利益的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尽管它曾经遭受教会的多方面反对和阻挠,但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到15世纪,几乎西欧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玄学、儒学、佛学和广文馆。标准答案:错误。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应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唐代日本来唐学习的人员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标准答案:正确。符合日本到唐留学生分类的正确表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中国最早创办的的新式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标准答案:错误。福建船政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立的陆军军官学校,而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城市学校是一所学校的名称。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型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比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称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为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其归属上看,尽管与教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从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等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一些程度低的学校,一般使用本民族语言;从培养目标上看,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些职业训练的性质。总之,这一学校是适应生产发展、市民阶层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这一学校的出现,对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起了促进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标准答案:正确。赫胥黎在其《科学与教育》中阐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犀利的反驳。他还进一步指出,科学教育首先应当包括自然科学,其次是道德伦理,再其次是历史,尤其是英国史。在竭力提倡科学教育的同时,赫胥黎对忽视人文学科的倾向提出批评。他把知识分为科学和艺术两类,认为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心智扭曲,只有受过两方面教育才能算是受过自由教育,才能从事多方面的职业。因此,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两类学科的平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赞可夫用“一般发展”概念取代“全面发展”。标准答案:错误。一般发展指的是“人的发展问题的心理和教育学方面”,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它的所有方面的发展”。“一般发展”的概念并不取代“全面发展”的概念,它既不同于特殊发展(即数学、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而言,也有别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个性特点、集体主义和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撰写教育文献综述就是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的有系统的罗列。标准答案:错误。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在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并使之条理化,最后形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作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文献综述可以先写,整理出关于研究现状的明确述评。注意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反的资料,以便为不同的研究结论提供某些说明。因此,写文献综述时,反对述而不评,不能仅仅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而是要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切忌只述不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在正式访谈调查中,只要能够控制话题,达到访谈目的就可以了。标准答案:错误。首先,正式访谈时控制话题,达到访谈目的,这是最为重要的。其次,要注意访谈礼仪,不要随意打断受访者谈话,要注意访谈技巧,做好访谈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话题,达到访谈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由教育活动内部结构决定的,它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它指向个体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里的派生的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而是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而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因此,题中认为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不正确的,最重要的是个体发展功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而且还要包括学牛的学习方法,是教授法和学习法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法,否则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农民化”和“化农民”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目标和途径。标准答案:错误。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了解农民生活的一切,努力而虚心向农民学习,因为农民有着丰富的实际生活的知识与技术,值得学习。怎样去学?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了解农民,懂得他们的需要,进而实实在在地进行乡村改造。所以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标准答案:错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由昆体良创作,是昆体良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书中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演说家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即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他看来,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的环境,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演说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关于教学理论,在总结长期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昆体良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但称其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说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昆体良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文艺复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从积尘中被重新发现,立即光彩夺目,对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对夸美纽斯等后世思想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对于学业长期失败的学生,教师只要引导他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他就会取得成功。标准答案:错误。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种,但是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哪个因素,是由多种变量制约的。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努力归因,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也可以受人主观意志的控制。但是只做努力归因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学业成就,并提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英国公学是一种公立学校,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标准答案:观点错误。英国公学是私立寄宿学校,也接受来自教会等社会团体的资助。“公学”是相对于私人聘请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的,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较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因而总以天才教育相标榜,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昆体良认为,能够就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的演说是雄辩家最本质的特点。标准答案:错误。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在他看来,雄辩家不仅仅是擅长演说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培养良好的德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古罗马的修辞学校是以培养演说家、雄辩家为主要目的。标准答案:正确。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是按希腊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写综述只要阅读二次文献即可。标准答案:错误。文献综述是文献分析报告的重要形式,是对某一学科、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研究问题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综合概括与评论。它反映了作者对已有研究及未来研究的认识与判断,是作者利用大量文献对有关研究历史发展、现状与趋势之见解的论证。文献综述不仅是对文献的综合,还包括对文献的评价。即一是阐述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二是综述者的评价、建议、预测。因此,撰写文献综述必须直接阅读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而不应只依靠二次文献,应对各种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说明它们与研究者所研究问题的联系。因此,此命题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献综述的撰写以及对教育文献等级的理解。文献综述是就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献综述的水平。10、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家庭也是不健全的家庭。标准答案:正确。家庭中的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完整和团结一致”的家庭集体。与“完整和团结一致”对应的便是不健全的家庭。在马卡连柯看来不健全的家庭,一是指父母不和甚至离异,二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标准答案:错误。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2、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标准答案:错误。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3、智育就是教学。标准答案:错误。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社会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标准答案:错误。学制确立的依据有:(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需要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学制的制定,不仅要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人的成长是具有内在规律的,关系到人的身心成长的教育活动在规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以及确定教育的层次结构时,不可避免地要以人的身心成长的阶段性规律为依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确立的依据。学制确立的依据有四个方面:(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5、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标准答案:错误。课程目标就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即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尽管在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有关学生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有关学生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以及学习发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但还应包括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以及对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逻辑架构、探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的掌控水平等的研究。因此,将课程目标的来源窄化为对学生的研究的观点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来源的知识点。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的过程中,需要交代课程目标的含义以及课程目标的来源确定的依据。6、教师的素质高低取决于其知识的丰富程度。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和错误的。教师应该具有以下职业素养:(1)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第三,自身的道德修养。(2)现代人的素养。(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只是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方面,因此上述方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标准答案:错误。晏阳初认为“中国的经济基础在农村,改造中国就应该从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做起”。他认为,农民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农民是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的最好公民。因此,他倡导乡村教育与建设。他主张:欲“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农民化”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要“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即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农民的需要才能进行“化农民”。因此,“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而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恰恰是相反的,颠倒了、混淆了乡村建设的途径与目标。应该是“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中的目标与途径问题,即“化农民”与“农民化”的问题。考生在分析此题的时候要基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的基础来分析此问题。平民教育理论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中国的“愚、穷、弱、私”四种弊病,且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因此,“化农民”是晏阳初理论的目标,而“农民化”则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已。8、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标准答案:错误。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但是创造性活动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聚合思维,要将两种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1922年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是一部主要参考日本的学制。标准答案:错误。1922年学制即“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故又称为“六三三学制”,它是一部主要参考美国的学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包括社会规范的遵从和社会规范的内化。标准答案:错误。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包括:(1)社会规范的遵从:社会规范的遵从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一阶段,习得社会规范,首先会体现在遵从和服从社会规范方面。个体从表面上接受了社会规范,从行为上表现出了遵从性,但是对社会规范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点。(2)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个体从心理上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约束,认为理应遵循社会规范,即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行为上试图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能够主动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但是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学习仍然还有不足之处。(3)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规范的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将它与自己的价值观一体化,此时的遵从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驱使的,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6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标准答案:正确。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质量,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我国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质量就必然下降。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导致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导致我国人才培养的断层。因此,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导的关系。标准答案: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得是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者,受社会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学生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3、《论语.子路》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说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后行。标准答案:正确。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有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此段论述中包含了人口、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从孔子的论述看,人口、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人口、经济发展良好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教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三种,即先行、并行、后行。“庶、富、教”的论述反映了孔子关于教育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的思想。在发展生产以满足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一定要抓好教育,这是国家安定的前提。因此,在三者关系中,教育在人口、经济发展之后,是教育后行。因此,命题正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庶富教的思想反映了孔子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关系的认识。孔子认为,在发展生产以满足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一定要抓好教育,这是国家安定的前提。因此,在三者关系中,教育在人口、经济发展之后。是教育后行。4、稷下学宫是官学组织。标准答案:错误。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由于它设立于齐国的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故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桓公当政时期,历时150年左右,直到齐被秦所灭时才停办。稷下学宫由齐国提供教学活动经费,因此,具有官学的性质,被称之为官家举办。但它基本上是私学,由私家主持。凡是到齐国来游学的私学大师和聚集在大师周围的弟子,齐王都给他们提供活动经费,听任其在稷下学宫自由讲学。如果私学先生另有抱负,齐王挽留无效,则听其自由,不加限制。稷下学宫的讲学具有学术自由的特点。因此,稷下学宫是官学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基本上属于私学。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私学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中齐国的稷下学宫的知识点的考查。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稷下学宫的性质,即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基本属于私学。5、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是线性发展过程。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子过程构成。第一个子过程是注意过程。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的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那些信息。第二个子过程是保持过程。观察者想要在以后再现榜样行为,就必须把这种反应模式以符号的形式保存在记忆系统中。第三个子过程是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决定那些已经习得的动作转变为行为表现的范围和程度。第四个子过程是动机过程。任何人都无法复演所学过的所有动作,因此,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班杜拉虽然按照上述顺序介绍四个子过程,但是,它们不一定是线性发展过程,更多的时候,第四个子过程发生在第三个子过程的前面。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理论部分的内容。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要注意与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进行区分。班杜拉并不是一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他强调认知因素在行为获得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强调期待影响行为的发生,因此,动机过程并不像斯金纳论述的那样一定是在动作再现过程之后发生的。6、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标准答案:错误。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治国论者。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青年人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治国之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教育实验研究重视内在效度。标准答案:错误。教育实验研究不管其研究的形式如何,我们都期望实验研究是有效的。这就是研究的效度,即基于事实或证据,实验是“能够被证明的”。效度并非是“全有”或“全无”的概念,而是程度高低之分。效度包括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实验的内在效度愈高,其结果愈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而实验的外在效度愈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愈大。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因此,实验设计必须重视这两种效度。但是,在实际情境中,要同时兼顾两者是很难做到的。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8、新行为主义把人类的学习仅仅归结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忽视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标准答案:正确。新行为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提倡程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它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把人类学习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具有机械主义的特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适应智能差异的教学方法就是掌握学习。标准答案:错误。适应智能差异的教学方法包括:①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既是一种教育观,又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掌握学习的程序是,将精选的、结构化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根据这些小目标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就进行诊断性测验,测验成绩符合要求者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否则应当重新学习这一单元,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供矫正学习或深入学习的程序。②个别指示教学(IPI):个别指示教学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开发中心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根据学习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习情况准备教材及教学媒体,经常详细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其学习结果设计个别指导的内容和程度,保证每一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③个人化教学系统(PSI):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于1968年提出的,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呆板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同时保证对教材的掌握水准。一般较适合于年级较高、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小学生和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实行起来比较困难。④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功能上具有一般教学机器无法媲美的优点,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这个技术,不仅可以进行个别指导、组织讨论、测验及评价等,还可以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该系统根据程序教学原理,将教材的全部内容按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成教学程序,输入计算机内储存。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定速度,在计算机终端上进行学习。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无关。标准答案:错误。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的效果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元认知调节,二者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7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标准答案:错误。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越来越充分地受到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教育平等首先指教育机会的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还包括教育自上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等。综上所述,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方面,认为教育民主化就是教育机会均等是不对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标准答案:正确。(1)教育尊重人的天性,也就是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天性即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以及不平衡性,这些特点对教育的发展都有制约性,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顺应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应有所不同;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顺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标准答案:错误。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又是有区别的。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因素,除了德育过程以外,学生品德的形成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标准答案:正确。《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总之,《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了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是十分全面、严整的教育专著,值得我们不断研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很长,很早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标准答案: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却未曾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唐代虽有礼部和国子监之设,但礼部并非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机构,国子监也非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宋代虽在地方设有提举学事司,但也是仅具行政管理之雏形。真正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清末建立起来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民国初期教育部在蔡元培的领导下,虽然机构简单,但建树颇多。标准答案: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在他的领导主持下,教育部制定了资产阶级教育方针、颁布壬子学制和课程标准,突出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对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标准答案:错误。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情况。结构主义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8、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由外向内转化的内化过程。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皮亚杰提出图式的概念作为认知发展的结果。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儿童最初的图式是先天的,即皮亚杰所说的“遗传性图式”;它只有少量的几种,如“吸吮图式”、“抓握图式”等,正是依靠这种“遗传性图式”,婴儿作出了最初的反应,开始了构造图式的漫长历程。个体后天建构的图式最初源于动作,这种乇体和他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构成了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具体来说,主体主动地组织图式去同化环境中新的信息,如同化成功,图式得到丰富;如同化失败,则原有图式得到改造或建构新的图式。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进行,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内向外逐渐展开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皮亚杰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些固有的先天图式,这些图式经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强大,因此,他强调智慧发展由内向外的过程。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能解释“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标准答案:(1)这个观点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是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家境贫寒,则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则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3)因此,“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如果按照该理论来解释,则是只有在温饱解决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人的尊严。但这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能解释为什么人能为了尊严而克制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的尊严,自我实现等是在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能完全解释生活中的一部分现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包括酝酿和终止判断。标准答案:错误。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不仅包括酝酿和终止判断,还包括以下几点:①适当的气氛:松弛、甚至玩乐的环境能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使他们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接受,因此建立适当的气氛是重要的一步;②分析:分析和列出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具体的要素,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思维技能: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如,考虑不平常的想法,做计划,列出所有可能性,综合许多事实,在头脑中理清问题等;④反馈: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许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不同的实践,并给实践提供反馈。不仅要对解答的正确性给予反馈,而且要对解答的过程提供反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8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标准答案:错误。(1)这是一种教育心理起源说的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这种观点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无意识模仿。虽然这种观点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2)对于教育起源的争论,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生物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因此“教育是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片面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标准答案:错误。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德育等同于道德教育,不仅窄化了德育,也必然会导致德育的中性化。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简言之,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3、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五学三馆。标准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二馆,而非五学三馆。其中的“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京师大学堂既是实行教育的机构,也是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标准答案:正确。符合京师大学堂性质的正确表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洛克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培养绅士。标准答案:正确。洛克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既要有健壮的身体,又要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绅士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体育,主要属于健康教育的范畴,健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基本要素,并把它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洛克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和绅士教育的灵魂。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榜样、练习对行为习惯的作用,强调说理的作用。认为学问只有辅佐品德的职能,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辅助品。洛克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育、智育、体育三育的教育思想体系。由于对当时英国学校教育中重视古典内容、轻视实际知识学习的不满,他对学校采取了否定态度。因此,洛克认为绅士教育的培养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能通过家庭教育。因此,此命题正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洛克的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6、两面学校是抗日游击区创办的一种办学形式。标准答案: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区创办了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如“游击小学”、“两面小学”、“联合小学”等。两面学校即处在敌人监视下的时候,表面上按敌伪规定的教学内容来应付敌人,只要敌人不在,就教抗日的教学内容,所以称为两面学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欧洲中世纪骑士教育重点学习的“骑士七技”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种科目。标准答案:错误。骑士教育重点学习的“骑士七技”有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等,而非中世纪学校科目的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类型之一。标准答案:正确。品德不良分为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两种类型。过错行为是指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具有情绪性和不经常性的特点,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的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混淆了负强化和惩罚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惩罚的概念: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作“惩罚”。其次,看看负强化的定义: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积极强化)。比如,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里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一种积极强化。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消极强化。可见,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