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共511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共511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共511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共511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共511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共9套)(共511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因此,本题选B。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经典著作的掌握情况。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学记》。因此,本题选C。3、“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由此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爱尔维修D、康德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洛克“白板说”的掌握情况。因此,本题选A。4、主张“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掌握情况。因此,本题选c。5、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A、《民本主义与教育》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大教学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独立时期代表著作的掌握情况。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因此,本题选B。6、在当代,在课程体系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潜在课程D、隐性课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形态课程的理解情况。在当代,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B。7、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A、综合型策略B、内容型策略C、形式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掌握情况。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方法型策略。因此,本题选D。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哪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根据这一观点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存在主义课程理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掌握情况。因此,本题选B。9、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上占主导地位的是()。A、谈话法B、讨论法C、演示法D、讲授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来源于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传统,其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因此,本题选D。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A、国家课程管理B、地方课程管理C、学校课程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掌握情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本题选D。11、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叫做()。A、实践锻炼法B、情感陶冶法C、说服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中的实践锻炼法。考生在复习中要能熟练掌握不同德育方法的特征及运用要求。因此,本题选A。12、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复式教学D、讲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知识点。考生在复习中要能熟练掌握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与运用要求。这里考查的是现场教学。因此,本题选A。13、学制规定了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掌握。本题选B。14、下列哪一项分别是西周时期天子和诸侯国所设立的大学?()A、大学小学B、乡学国学C、辟雍泮宫D、成均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期教育机构的掌握情况。《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雍,诸侯日泮宫。”因此,本题选C。15、下列属于道家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A、“深造自得”B、学思结合C、怀疑D、量力而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家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道家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所谓“闻之疑始”。在《大宗师》一篇中,庄周叙述了治学闻道的过程,告诉人们,学习固然须从书本和已有的知识、法则人手,但最终还是要对已有的书本知识本身提出疑问,甚至对事物的根本提出疑问。道家教育思想的特点是反对人为和教条。因此,本题选C。16、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经与史B、德与艺C、“三纲五常”D、“六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出身士族家庭,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他认为士大夫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德与艺两方面。德包括儒家的孝悌仁义等内容,艺既包括《五经》等经史百家之书,也包括士大夫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杂艺”。因此,本题选B。17、“太学”出现在()。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太学的产生这一史实。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前136年)废除了诸子各家博士,专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的标志。至元朔五年(前124年)丞相公孙弘奏请为五经博士设立博士弟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太学,太学博士即太学的教师。因此,本题选B。18、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是()。A、《师说》B、《论语》C、《大学》D、《学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师说》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教育论著,集中体现了韩愈尊师重道的思想。《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因此,本题选A。19、对中国古代书院讲会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A、太极书院B、岳麓书院C、东林书院D、白鹿洞书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明朝书院的内容。要求考生在众多书院中选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书院,既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也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众多明朝书院中,名声大、影响广者,莫过于东林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它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书院讲会活动产生于南宋,至明朝逐渐制度化,东林书院的讲会是明朝书院讲会制度的突出代表。因此,本题选C。20、下列不属于地主阶级改革派教育主张的是()。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人才培养的多样化C、引进西方教育制度D、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地主阶级改良派的教育主张。洋务教育活动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制约,处在以封建传统为主体的文化教育环境中,其成效有限,但是其将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施,冲击了传统封建教育体制,倡导培养“经世致用”、多样化的人才。因此,本题选C。21、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合法地位始于()。A、1902年“壬寅学制”的制定B、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C、1907年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D、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1907年,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虽离全面开放女子学校教育相差甚远,但这是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合法地位的开始。因此,本题选C。22、严复的文化教育观可以概括为()。A、中西融合B、西体中用C、体用一致D、中体西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综合掌握情况。在确立中国未来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上,严复以强调“体用一致”而独树一帜。因此,本题选C。23、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A、“博爱互助”B、“敬业乐群”C、“爱国崇实”D、“谋生济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识记和理解程度。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另一重要特色和组成部分是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职业和全社会作贡献的追求。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乃至奉献精神。因此,本题选B。24、古埃及的以下学校类型中教学内容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是()。A、职官学校B、宫廷学校C、僧侣学校D、文士学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埃及各个学校类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古埃及的学校类型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有关宫廷学校的教学内容已无法考证;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是传授高深学识的学府;职官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数学、天文和地理之类,在诸科目中书写最受重视。因此,本题选C。25、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始于()。A、智者派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智者派教育贡献的掌握情况。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社会出现了一些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智者派。智者的出现表明,在希腊,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戏剧作家),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这对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由于职业教师的出现,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逐渐规范化,这同样有助于教育的进步。因此,本题选A。26、古罗马共和后期,儿童在接受完初等教育后,贵族和富家子弟便进入()。A、修辞学校B、文法学校C、弦琴学校D、体操学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罗马共和后期学校教育的掌握情况。古罗马共和后期,7岁至12岁的儿童人小学,学习的课程是读、写、算,儿童受完初等教育后,贵族和富家子弟便进入文法学校,教师被称为文法学家或文学家,教师的收入较高,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当时的文法,包括文学和语言。因此,本题选B。27、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教会教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性质的掌握程度。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因此,本题选C。28、拜占庭的高等学校中最具影响的是()。A、图书馆B、学馆C、君士坦丁堡大学D、贝鲁特法律学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拜占庭高等教育的掌握情况。拜占庭的高等学校中最具有影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学。5世纪时,西罗马帝国的高等学校已经绝迹,而君士坦丁堡大学却仍具有蓬勃的生机。它由30多名教授分别主持希腊文、拉丁文、罗马演说术、智者派学说、法学等31个讲座,修学年限为5年;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课,“七艺”之上有哲学、法律学。因此,本题选C。29、()的《知识论》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A、伊拉斯谟B、维夫斯C、拉伯雷D、莫尔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维夫斯教育著作的掌握情况。维夫斯主要的教育著作是《知识论》和《论灵魂与心灵》,其中《知识论》影响最大,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维夫斯的教育思想中最具光彩之处在于他提出要以新的哲学方法,要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力图把教育和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因此,本题选B。30、提倡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是英国教育家()。A、赫胥黎B、斯宾塞C、培根D、洛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赫伯特.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代表著作是《教育论》。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因此,本题选B。31、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是()。A、昆体良B、夸美纽斯C、杜威D、赫尔巴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因此,本题选D。32、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大学比喻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学校组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因此,本题选D。33、英国《1944年教育法》,又称()。A、《巴尔福教育法》B、《巴特勒法案》C、《富尔法案》D、《费舍教育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1944年教育法》(即《巴特勒法案》)的掌握情况。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法案》。因此,本题选B。34、人类学习往往是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的替代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的行为。以下行为不属于替代性学习的是()。A、观看电视娱乐节目B、观摩他人工作过程C、聆听广播中的节目D、观察细胞分裂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替代性学习概念的理解。题目陈述了其定义为“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这里的“观察”要做广义的理解。A选项符合替代性学习的定义,而有部分考生可能会误解娱乐是否是一种学习,这里必须从广义上理解学习的概念。B选项是明显的替代性学习,C选项的“聆听”也是一种广义的“观察”,只有D选项不是替代性学习。这是由于细胞分裂不是细胞的学习行为,观察这一过程并不会产生替代性的学习效果。因此正确答案为D。35、小明学习了“杠杆”的概念之后,理解了杠杆的力臂原理,之后他再次学习定滑轮知识时,进一步理解了定滑轮本质上还是一种等臂杠杆,最后明白了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这一过程发生的学习主要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归纳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关于同化学习三种类型的定义。题目中根据“杠杆”原理进行的定滑轮学习,是一种将概括程度较低的新知识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之下的过程,从而获得新概念的意义。明显符合这一定义的为A选项上位学习。B选项过程与之恰好相反,是从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来包容已有的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C选项的两个概念是平行关系。D选项则属于另一个范畴,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因此正确答案为A。36、人的长时记忆系统不包括()。A、关于概念、思想及其关系的语义记忆B、与时间序列和空间场景相联系的情景记忆C、对有可能发生情景的想象、假设和判断D、关于如何去做某件事情的程序性记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长时记忆这一考点。与短时记忆系统相比较,长时记忆系统比较突出的特征是存储时间较长、储存量较大,其组成主要为选项中A、B、D三部分。C选项所描述的并非长时记忆的组成部分,而是短时记忆或者说工作记忆的部分,是正在进行中的一种处理,而非被储存的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C。37、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业成就动机可以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种类型,关于这三种类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认知内驱力大多是从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的B、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属于内部动机C、附属内驱力是寻求长者赞许或认可所带来的派生地位,这是由他的成就水平决定的D、三种内驱力的比重主要是由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的动机分类理论。认知内驱力指的是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及解决问题的需要,一般来说主要是从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因此A选项正确。B和C的前半句表述是正确的,后半句表述是错误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因此属于外部动机。而附属内驱力主要是从他身边长者等权威人物不断给予的赞许和认可中引申出来的,并不是由成就水平所决定的。三种内驱力的比重受到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种族、人格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由年龄特征所决定的,D选项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A。38、面对海因茨偷药问题,处于习俗水平的孩子不会给出以下哪种回答?()A、应该偷药,因为做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妻子B、不应该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偷东西,社会就会变得混乱C、应该偷药,法律就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生命与安全D、不应该偷药,你偷了东西就会被社会永远看做一个窃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有多种考查方式,本题采用了给出概念、寻找例证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习俗水平”的准确含义。习俗水平包含寻求认可阶段(或好孩子阶段)和遵守法规阶段,核心问题是遵循社会所共同期望与达成一致的行为准则或法律法规条文。A选项属于诉诸社会推崇的好丈夫观念,处于寻求认可阶段。B选项属于从法律出发维护社会秩序,处于遵守法规阶段。D选项与A选项一样,从反面诉诸社会观念与准则,也处于寻求认可阶段。C选项则从社会契约角度思考了法律存在的意义,视之为一种契约,表明已发展到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C。39、为了研究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投资与回报问题,课题组通过查阅地方教育年鉴的方式得到了其逐年教育投资的总量,得出了落后地区教育投资水平较低等结论。这一过程中,查阅年鉴的方式属于获取()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零次文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主要包括论文、专著等一手研究资料,二次文献主要为索引、题录、数据库等经过整理的文献,三次文献主要为综述、报告性质的文献。零次文献是干扰项,用来指未经加工和研究的原始文献。因此正确答案为B。40、因为要研究的人数较多,访谈时,赵教授将被访谈对象集合在一个会议室,进行了一个下午的集中访谈,这种方式的访谈最好采用哪种访谈形式?()A、结构性访谈B、非结构性访谈C、开放性访谈D、重复性访谈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访谈形式这一考点。根据访谈是否有严格的结构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而从题目可以看出,赵教授要访谈的对象是比较多的,如果采用非结构式访谈,会难以汇聚问题,无法形成有效的访谈效果。较为合理的方式是采用结构性访谈。因此正确答案为A。41、张老师对学生数学和语文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处理,在输入的时候,他选择将两者作为比率变量输入,这种做法是()。A、正确的,成绩可以比较高低和存存比率关系,应当作为比率变量输入B、正确的,成绩可以加减乘除,符合比率变量特征C、错误的,成绩没有零点,不能乘除,不能作为比率变量输人D、错误的,成绩之间距离单位不等,不能用比率变量输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种变量的区别与联系。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之间的主要难点在于分辨后两者的关系。等距变量没有零点,不存在比率关系,不能做乘除法,即不能作“A是B的X倍”这样的判断。从题中可以看出,这里的变量是成绩,成绩属于典型的等距变量,它们的单位距离相等,但是没有零点,不能做倍数运算。因此正确答案为C。42、研究者将一份试卷分送三位教师进行打分,并将打分结果平均后处理,这是为了保障研究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一般包含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四个指标。其中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题目中所表述的是其中的“评分者信度”,实质是寻找具有一致性的评分,属于信度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A。43、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外部效度的是()。A、探索研究和教学情境尽可能接近的实验情境B、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被试C、反复检查实验结果,保证结果可靠D、选择不同的条件进行重复性实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部效度的概念。外部效度是实验结果能够推广的可能性,与内部效度相对应。A、B、D选项都属于可以提高外部效度的措施,而C选项能够提高内部效度,但无助于外部效度的提高。因此正确答案为C。44、现有一组数据:8、4、1、5、8、6,其中中位数为()。A、8B、5C、6D、5.5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中位数是指数列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而如果是偶数个数字,则取中间两个数据的算数平均数作为中位数。依照定义可以将数列排序为:1、4、5、6、8、8,中位数为5、6两数的平均值5.5,因此正确答案为D。45、研究结束后,撰写报告时,应将研究中编制的问卷、访谈提纲等放置在()。A、正文B、前言C、结果D、附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研究文献的撰写规范。一般来说,撰写研究报告时,所使用的重要过程性文献资料,如问卷、访谈提纲等,需要放置在全文最后的附录部分,以便其他研究者查阅。因此正确答案为D。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6、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标准答案:正确。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包括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环境方面,其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态度、个性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较大。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2)教师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以及放任型三种。只有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才能民主、平等、融合。(3)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而且表现在教师的创造性上。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4)教师的人格因素。老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师素质的了解程度。需要从不同方面揭示出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47、卢梭倡导“消极教育”,与其自然主义教育立场是相悖的。标准答案:错误。卢梭提出的“消极教育”,即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的教育,消极教育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同时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所以,卢梭所谓的“消极教育”就是“归于自然”的教育,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贯彻遵循自然的消极教育,必然要给予儿童以充分的自由,不压制、不强迫、不灌输,否则就不可能进行。知识点解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强调的是关注儿童的天性与身心发展规律,是考研中的常考题。48、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说明了不同的人进入各阶段的时间或许有先后,但是最终都将达到最后阶段的发展水平。标准答案:错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个人的道德发展受到教育、个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水平六阶段”进入的时间先后是不同的,但是都要经历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前一阶段到后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道德发展的最后阶段。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核心要点。其中要注意的是各个发展水平和阶段之间既存在先后关系,但又不存在皮亚杰等理论中的一定会发展到最后阶段的特点,这也是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独有之处。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49、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标准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亲身活动、探险获得直接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书本等获得间接经验。两者关系主要表现在: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在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时,要同时注重系统知识教授和直接经验的积累。只重视知识传授可能导致注入式教学,只重视直接经验的积累可能导致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两者兼顾。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理解情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获取途径、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同,但这二者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可偏废其一。50、简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标准答案:(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统一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3)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这一知识点。考生在复习中要能熟练掌握德育过程的本质、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51、简述赫尔巴特有关教学的形式阶段论。标准答案: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明了(或清晰)、联合(或联想)、系统、方法。(1)明了——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联合——由于新表象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教学方法。(3)系统——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4)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知识点解析:本题涉及的内容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考生必须熟记其主要内容。52、思维定式与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标准答案:(1)思维定式。定式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式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式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式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发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思维定式和功能固着的含义并不相同。在论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意,不能过度地引申。53、试述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标准答案: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课题选题的价值。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是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即实践价值,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课题研究,应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二是理论价值。理论价值即学术效益,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课题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相关教育理论而进行的,是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2)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即要把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即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是科学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等。(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手段及成果形式等是切实可行的,是与所研究课题相适应的。(5)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资设备及经费预算等。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课题论证是在课题选择之前进行的全方位的论证。要准确记忆论证的内容和它的具体要求。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4、材料:中午放学后,西安××区××××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部分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该校老师说,学校给学习稍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以示激励,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方争取戴上红领巾。可是有孩子表示,绿领巾并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1)以上案例中学校的做法有什么不妥?请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加以分析。(2)该案例中的做法应如何改进?标准答案:(1)该案例中的学校给学生佩戴绿领巾,实际是按考试成绩把学生区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这样做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使“差生”被贴上了低人一等的标签,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感。该学校的做法违背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我国的教育方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的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此外,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还指所有人、全体人的全面发展。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材料中的做法按考试成绩区分学生,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只关注了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2)中小学应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改变片面地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分等级,进行差别对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不能因为学生现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综合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应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对现象加以分析,指出其错误的根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55、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标准答案:《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一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做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义的。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学记》中教学原则的掌握情况。“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等都是《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五、分析论述题(选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56、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分。Ⅰ.试述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并举例说明。Ⅱ.研究者准备对六所城市的中小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并针对课后自主练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这种类型的练习主要是指在课后进行的、非教师布置的、由学生自主选择和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课业学习效果的额外练习。所涉及范围主要是自主练习的频率、主要内容和效果等。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该访谈设计3~4个问题。(2)你如何核对是否有粗心的或不诚实的回答?(3)访谈中,需要注意哪些访谈的技术?标准答案:Ⅰ.(1)首先,外部条件为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内部条件为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从客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学生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要有主动学习的倾向。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是只死记硬背。(2)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或适当观念,要想掌握这种新知识,实际也是不可能的。(3)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发生联系。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也就是使其具有个人的心理意义,把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Ⅱ.(1)访谈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该研究是采用访谈的方式对学生中的随机样本进行调查,目的是调查中小学生的自主练习情况。访谈提纲可以设计为:①你认为自主练习有什么好处?②你平时会进行自主练习吗?练习的次数如何?③你对当前练习中所选择的方式方法有哪些考虑?为何选择这种方法?(2)核对粗心或不诚实回答的方法:相对于其他调查法,访谈法具有方便易行、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研究等特点。但是,在访谈中也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粗心或不诚实的回答,这种倾向被称为“回答效应”。如果存在这种粗心与不诚实回答的倾向,那就会导致实际回答与正确回答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到访谈的效果。访谈者进行核对的方式主要是在调查过程中密切注意研究对象的所有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特别是那些容易忽视的非言语信息,如研究对象的表情、动作等流露出的相关信息。只有有效地抓住这些信息,才可以较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这需要积极地聆听对方的言语,注意对方非言语的神态、表情等信息,并抓住机会加以追问以核实问题的真实情况。(3)首先,选择访谈对象的时候应考虑到对方是否乐于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因此访问者要对被访问者的经历、职业、身份和个性特征事先有所了解。其次,访问的时间和地点应以不影响被访问者的学习为前提,最好是能够利用课余或休息时间。第三,访问者应取得被访问者的信任和合作。在访问前求得被访问者的同意;谈话前说明访问的目的,使对方感到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访问的态度要诚恳、有礼貌等。第四,要善于洞察被访问者的心理变化。要机智,随机应变。最后,要掌握发问的技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学界兴起一股反对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思潮,他们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剥削和压迫展开尖锐的抨击,从教育层面揭示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社会根源。这一教育学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科学教育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学界兴起一股反对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思潮——“批判教育学”,他们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剥削和压迫展开尖锐的抨击,从教育层面揭示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社会根源。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的鲍尔斯和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1982)和法国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1979)等等。2、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源于生物冲动或种族需要。这种观点的局限性表现在()。A、否认了教育的生物性B、否认了教育的心理化C、否认了教育的历史性D、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生物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在清末民初,政府通过了许多的新学制,而哪一个学制强调了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作为教育的宗旨()。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清末民初颁布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应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有的放矢D、抓关键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人与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5、裴斯泰洛齐曾指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是()的基本观点。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教育外在目的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认为教育目的应按照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6、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A、教育准备生活说B、个人本位目的论C、社会本位目的论D、教育适应生活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斯宾塞”,即可判断答案为教育准备生活说。7、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的文件是()。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的文件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题属于基本识记知识点考查。8、“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相似性和差异性D、现实性和潜在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理解程度。马克思的这段话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经典论述。这段话集中说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9、让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照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教学模式叫做()。A、掌握学习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程序教学模式D、暗示教学模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抓住该题的关键词“发现”与“再发现”,即可判断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教学模式强调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规定的目标。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强调刺激、强化的作用。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暗示原理进行语言教学。需要考生仔细区分几种教学模式的区别。10、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这种主张。A、各因其材B、学不躐等C、开而弗达D、人不知而不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因此,“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A选项的“各因其材”属于“因材施教”。B选项“学不躐等”的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D选项的“人不知而不愠”属于德育范畴。这类题目需要考生重点掌握。11、在相同的阶段里,个体身体的各方面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里指()。A、个体的顺序B、个体的阶段性C、个体的不均衡性D、个体的差异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点识记。身体的各部分之间发展速度的差异是不平衡,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则是差异性。12、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将()。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C、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D、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基本知识点识记。13、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为了将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标准结合在一起而设计的。其中提出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领域是()。A、认知.情感.技能B、认知.行为.实践C、目标.内容.方法D、目标.过程.方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主要划分为三大领域:认知、情感与技能。14、西周时期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学在官府,官守学业B、官学衰落,私学兴起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学在官府”;“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自西汉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春秋时期《礼记·曲礼上》,反映的是封建时代社会的特征,与教育无关。15、(1)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分别与下列观点相关的人物是()。A、荀子、孟子B、孟子、苟子C、墨子、荀子D、墨子、孟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墨子提出的“素丝说”,以染丝的过程比喻环境和教育对人品件形成的影响:“人之件恶,其善者伪也”是荀子提出的“件恶论”,在他看来,人的自然本能和感知觉都引导人向满足自身欲望的方向发展,故人性是恶的。16、宋代学者胡瑗所创的苏湖教法中实行分斋教学,设立()。A、经义斋和治事斋B、经义斋和武备斋C、理学斋和艺能斋D、经史斋和文事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胡瑷在学校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经义斋学习“六经”,治事斋学习治兵、水利、算数等。17、颜元认为,知识的本原是客观事物本身,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必须“见之事”、“征诸物”,因此主张采用()教学方法。A、习行B、知行C、行知D、穷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18、下列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开端的是()。A、京师大学堂B、福建船政学堂C、京师同文馆D、马礼逊学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同治元年(1862)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19、维新变法中,中国最高学府、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北洋水师学堂D、福建船政学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20、蔡元培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措施中,体现体育思想的是()。A、军国民教育B、实利主义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美感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熟悉蔡元培的“五育”。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21、下列不属于蔡元培改革北大所提出的措施的是()。A、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B、调整系科结构C、设立校董,确立校长负责制D、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属识记内容。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措施不包括确立校长负责制。22、下列不属于抗大的教育方针的是()。A、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B、激动灵活的战略战术C、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D、理论联系实际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此题属识记内容。抗大的教育方针不包括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项。23、在国民政府时期,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六大解放”的思想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24、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A、古典主义B、相对主义C、感觉主义D、个人主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有相对主义、感觉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包括古典主义。2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四种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理想国家所需要的四种美德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2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新教教育,而人文主义教育和耶稣会教育都带有精英主义的色彩。27、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呼吁教育应该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应当教授有价值的知识。因此,他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A、科学知识B、社会知识C、生活知识D、生产知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英国哲学家,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制定了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28、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A、初级学院B、社区学院C、赠地学院D、技术学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莫雷尔法》,即可判断答案为“赠地学院”或“农工学院”。29、在法国教育历史上,曾经颁布过这样的法案,其中规定:“对于擅自不送子女上学读书,也不在家中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家长,届时按违反国家法律处治,情节严重者将受到起诉,甚至被投进监狱。”这部法案应该是()。A、《课程宪章》B、《阿斯蒂埃法》C、《费里教育法》D、《哈比改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费里教育法确立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大原则。题干体现的是义务原则。30、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下列属于“自然人”特征的是()。A、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人B、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人C、能力一般的文明人D、人人平等的自由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卢梭认为,自然人是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人。31、20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A、自然后果B、作业的作用C、感官教育D、游戏的作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32、在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中,学校教学中采用二部制,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又称为“双校制”的是()。A、文纳特卡制B、葛雷制C、昆西教学法D、道尔顿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抓住关键词“二部制”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葛雷制是美国教育家沃特创立的,又称“双校制”。33、以下哪一项不是新托马斯主义的观点()。A、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C、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D、教育权由国家掌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内容有:(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4)教育应该属于教会。D选项“教育由国家控制”显然不符合该流派的基本观点。34、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掌握情况。根据班杜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中,榜样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强调的则是通过奖惩来养成行为习惯,不重视榜样的作用。35、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导人”,应用的学习原理是()。A、同化B、先行组织者C、顺应D、平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属于基本识记内容。新课导人运用的基本原理为“先行组织者”。36、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教师角色是()。A、学生的指导者B、学习的设计者C、学生的合作者D、教学的决策者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这些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是作为主导者、组织者、中介者和发现者,教师角色是学习的设计者。37、我国古人有“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之说。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学习迁移属于()。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是学习一个东西就能够解决一类问题,属于一种原理性的学习迁移,即一般迁移。38、有位地理老师,在教《中国地理》的地形部分时,引导学生以地形的特征为线索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一张中国地形图表。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A、注意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编码与组织策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归纳整理”、“列图标”即可判断正确答案为编码与组织策略。39、下雨天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这是()A、条件反射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顿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重要区别是厌恶的刺激是否已经发生,如果厌恶的刺激已经发生了,如小王淋到雨,这是逃避条件作用,如果厌恶的刺激没有发生,当事者回避了这个厌恶的刺激,这是回避条件刺激。40、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通过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教育文献,以其附录的引用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相关主体的文献。这种文献检索的方法是()A、顺序法B、跟踪法C、逆查法D、综合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教育文献检索中,跟踪法,也称为引文查找法是通过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教育文献,以其附录的引用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相关主体的文献。41、在教育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做传记式记录的方法属于()。A、日记描述法B、轶事记录法C、连续记录法D、取样记录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传记式记录的方法属于日记记录法。42、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A、前实验B、准实验C、真实验D、验证实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准实验,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43、在二战时期,“行动研究”的提出者是()。A、勒温B、斯滕豪斯C、考瑞D、艾里奥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战期间勒温提出“行动研究”,而斯滕豪斯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44、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A、审核B、分类C、归纳分析D、演绎分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基本知识点识记。45、()是衡量测量工具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表明测量结果和所要达到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A、难度B、信度C、区分度D、效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效度是衡量测量工具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衡量测量结果和所要达到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6、班级授课制禁锢个性的发展,所以应该在学校里取消班级授课。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错误。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班级授课制可以高效率的整体化的传授知识,受众人数多,教授知识体系性强,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好的办法。尽管,班级授课制由于人数众多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难以系统照顾每个个体,但是我们目前却没有比班级授课制更加优良的办法组织教学,且全面的、高效的向众多的学生施加教育影响。(2)曾经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取消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改革,也都因为教学质景的下滑而官告失败,所以,班级授课制是各国目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如缩小班额、分组教学等办法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取消班级授课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标准答案:(1)该观点正确。(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3)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使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行动;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5)因此,该观点正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研究假设就是对研究结果的推测和假定。标准答案:(1)该观点错误。(2)研究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主要包括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3)研究结果是研究者对某一问题或课题,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总结、分析等,进行实证研究或逻辑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认识和结果。主要表现形式为: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4)对于一个研究假设,一般说来它应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作出了明确的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5)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49、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标准答案:德育过程的规律,简称德育规律,是德育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稳定的联系。具体包括:(1)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标准答案:(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以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三,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第四,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第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六,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3)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第一,难以因材施教;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缺乏灵活性。(4)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的作用,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标准答案: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是:(1)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规律性。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和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应该遵守自然规律的观点。(2)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他说,各级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教学。(3)夸美纽斯关于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它包括: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守这些规律;既然教育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发现、探明这些规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简述罗杰斯的学习观,并比较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标准答案:(1)罗杰斯把学习分成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学习方式也分成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是一致的,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一致的。所谓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还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四个特征:全神贯注、主动自发、全面发展和自我评估。(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一是学习者要具有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实质性联系的意向;二是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3)罗杰斯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3、简述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个量数并解释其含义。标准答案:(1)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量数。(2)差异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量数。(3)地位量数。又称相对位置量数,是描述某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位置的量数。(4)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运用教育教学的民主化、学生观、教学评价观等理论论述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改革问题。某些地区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为主,在教学评价中仍然单纯地以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以升学率决定教师教学的成败:注重对学生分层、分等,学生为分数而学,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发展受到压抑。注重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分数和升学率俨然成为某些教学与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标准答案:(1)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2)这则材料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映了教育教学评价指导思想的错误,忽视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只重视选拔、甄别的功能;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狭隘等。(3)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育教学上的不民主,缺乏对学生评价权利的尊重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有关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还没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所以,要想改革教学评价,根本上首先要转变观念:落实教育教学民主化,改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4)教学评价改革的具体措施:第一,加强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第二,转变教学评价的功能观,教学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重视鉴定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转向重视诊断、反馈、激励、改进,即强调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不是为了揭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展示个性、追求卓越、谋求发展。评价的实质是“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第三,评价指标多元化,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创新意识等,把分数、评语、档案袋评价等方式结合起来,实现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的结合。第四,丰富评价形式,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第五,扩大评价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5)总之,教学评价要向综合性、多元化、发展性方向发展,以使教学评价真正发挥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等功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5、试比较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与严复“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标准答案:(1)1898年,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详细阐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已开风气”。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即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科技。中西学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在《循序》篇中论证了中学之体对西学之用的主导和导向作用。中学着重的是人品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在《会通》篇中论证了二者的结合和共存:“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2)甲午战争后,严复发表了《论事变之亟》、《原理》、《救亡决论》等文章,明确肯定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其中充满了颂扬民族、自由、平等的文字,并指出西方社会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隐含有“体”、“用”不可割裂的观念,间接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加以否定。他倡导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要一体学习。严复的“体用一致”还包括对西学的整体性和发展性的认识。他认为,“西学”中思维方法科学、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是联成一体,相资为用,交叉发明的,又是不断运用考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创造新知和验证学理、不断更新、改进和发展的。据此,他批评洋务教育只是急功近利地孤立学习西方的某些技术,或仅是抄袭西学的现成结论,忽视了西学的整体性和发展性。1902年,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更鲜明地表达了“体用一致”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学术,犹如一个有机体,“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分析论述题(选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