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道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去了丑。就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2.有学者认为“保持天下风俗纯正的重要性更有甚于维护一姓政权的稳定”。为此,他提出了“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著名论断。研究这一论断,可直接参阅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日知录》 C.《明夷待访录》 D.《船山遗书》3.某年的“双十节”,成都市昌福馆门口有一副对联,下联是:“举国若狂,表全民热烈;为问沈阳城中,山海关外,未必依然若狂?这才,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最能反映作者思想的是A.民族危机,呼吁抗战 B.喜庆节日,不忘国耻C.主张抗日,讽刺政府 D.警告国民,团结抗日4.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5.英国1701年的《嗣位法》强调未来所有的君主必须是国教徒,禁止君主用土地和头衔犒赏其偏爱的外国人,并且强令下院议员被国王授予职位后应进行重新选举。该法案内容旨在A.确保议会行使立法权 B.进一步限制王室特权C.赋予法律至高的地位 D.保障资产阶级参政权6.房龙《美国史纲》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里的“它”是指A.《独立宣言》 B.《合众国宪法》C.《宅地法》 D.《解放宣言》7.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当时是希腊各邦中经济最发达的,不仅包括奴隶在内的人口总数和工农业生产居全希腊之冠,它的产品还远销整个地中海地区和黑海地区……”,与其经济繁荣相对应的政治现象是A.荷马时代B.梭伦改革C.克里斯提尼改革D.伯里克利时代8.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强调:“(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先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他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9.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行中书省10.“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法]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上册)这个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11.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12.下图所示的疆域为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帝国 D.北宋王朝13.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A.服饰的中西合璧 B.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C.报刊杂志的创办 D.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改变14.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C.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15.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标准。这表明孟子A.系统阐发了儒学思想 B.发展了“仁”的思想C.认同社会等级,主张寡欲 D.重视社会教化和道德构建16.20世纪初,美国众议员从最初的65人逐渐增加到的435人。1929年,胡佛总统上任后要求国会制定全国议席分配法,把众议院议员席位固定为435席,最终国会通过了胡佛提出的法案。由此可知A.美国国会受行政机构控制 B.胡佛抑制了州权主义扩张C.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基石 D.胡佛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17.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苏两国分别进行了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面临内忧外患困难形势B.推动本国实现了工业化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18.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A.选拔标准客观公正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世族权门仍占优势D.摒除门第间的差距19.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达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入。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顾炎武认为:“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由此可见,顾炎武①主张逐级分权②强调“经世致用”的价值③提出“循天下之公”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第一场是儒墨之争;第二场是儒道之争;第三场是儒法之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儒家学说成为各派众矢之的 B.争鸣涉及人生和治国方面C.各家流派矛盾尖锐不能调和 D.儒法之争实质是显学之争22.某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模式:“WTO模式”,即英国与欧盟在WTO框架下进行贸易的无协议模式;“挪威模式-”,即欧洲经济区减去人员流动;“加拿大模式+”,即自贸区加上若干部门性合作。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区域合作增强B.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吸引力C.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D.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23.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这在当时产生的最具重大影响的是()A.将人们从权威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24.南京总统府旧址的一张台历上显示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5.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B.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C.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D.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26.1970~1978年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变化表(单位:%)由上表可知,英国A.经济状况制约政策实施 B.逐步向非福利国家转型C.政府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保障对象显著缩减27.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部分人士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认知人物认知材料出处王韬“乱党”、“匪贼”《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19世纪70年代)宋教仁“巴黎暴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载于《民报》(1906年6月)李达“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社会革命底商榷》,载于《共产党》第2期(1920年)综合上表信息,可知其反映了近代中国A.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 B.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C.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D.对改造社会途径的认识日益趋同28.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明确放弃反蒋口号。这表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深远 B.国内阶级矛盾已经解决C.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解放 D.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29.1979年,国家对农副产品收购牌价提高了21.19%,全国征购粮食基数减少到700亿斤,减少了55亿斤,并且规定水稻地区口粮不足400斤、杂粮地区口粮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购。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B.大力推行包产到户C.给予农民政策优惠 D.积极应对农业困境30.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随后,人民日报发表论:二战历史不容翻案。从国际法层面看,日本“国有化”钓鱼岛违反了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议》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日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新唐书百官志》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2)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2.材料一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和约》关于。战争罪行”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对欧洲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4月1日,根据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安排与部署,苏联作家协会拟定了加强反美宣传的草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保证文艺作品的出版,创作剧本、电彩脚本和小说来揭露美国生活方式。第二,从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有苏联采购委员会、贸易代表处、塔斯社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霉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第三,准备出版系列文集,包括《美国生活方式》、《俄罗斯进步活动家论美国》、《进步美国人反对战争贩子》等。第四,苏联作家出版社准备出版反美题材的剧本《注定要失败的阴谋》、《冷战》等。第五,准备再版如下书籍:《战后西欧》、《在日美国人》等。另外,“美国之音”等境外广播电台针对苏联的“恶毒”宣传报道,引起了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高度重视。1949年6月28日,中央宣传鼓动部向马林科夫呈送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要加快无短波收音机的生产速度并增加产量,1949年生产11万台,1950年要生产40万台,以作为与境外反苏广播斗争的工具。——赵玉明《文化冷战与冷战初期的苏联反美宣传》(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文化冷战”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文化冷战”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成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索,故选B;军备落后、经济凋敝、吏治腐败的根源都是制度落后,排除A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联系所学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分析解答。2、B【解析】

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体现的是顾炎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收录在《日知录》,B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虽然是顾炎武的著作,但是未收录该思想,A排除;《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作品,C排除;《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作品,D排除。故选B。3、C【解析】

“沈阳城中,山海关外”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作者认为国民政府在热烈庆祝“双十节”,却忘了已经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区域,可见作者在讽刺政府并主张抗日,故排除AB,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分裂抗日的态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本来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后来固定为地方的一级行政区,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故选B;材料不能表明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削弱,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和疆域变化,CD错误。5、B【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嗣位法》的内容体现了对王权的种种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限制王权,而未涉及确保议会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法律地位至高无上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限制王权,并未涉及资产阶级参政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6、B【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27-140=1787年,可知是1787年美国宪法,B正确;A是1774年;C和D是1861年,时间不符合,排除。7、D【解析】

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也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其发达的工商业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经济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荷马时代是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梭伦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初,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末,故ABC均不符合题意。8、C【解析】

“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现状”的信息说明学习历史目的是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C正确。A中“复原”说法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思想控制不符合事实。9、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及大都”即可判断出是元朝的行省制,其中中书省直辖的地区叫腹里,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内蒙的一部分,A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主要是管辖西藏地区,B选项排除;枢密院掌管的是军事,C选项排除;行中书省管辖的是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西藏地区外的地方行政制度,D选项排除。10、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依据所学,孟德斯鸠生活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故可判断:英国早在17世纪末建立了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符合题意;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标志1875年宪法的颁布,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871年宪法的颁布,俄国18世纪上半期仍然属于封建专制制度,故BCD与题意不符。【详解】1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没有关系的,更不能反映出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但是却能在客观上反映出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总理衙门从设立到改为外务部所反映的问题12、C【解析】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符合图示,故答案为C项;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排除A、B项;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图示不符,排除D项。13、D【解析】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改变缩短了时间和距离,影响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故选D;服饰、建筑和时间关系较远,排除AB;报刊杂志的创办与时间观念的精准度都要低于交通和通讯工具,排除C。14、D【解析】

根据“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服从于君权,故选D;内阁无决策权,排除A;内阁首辅不是宰相,排除B;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权力受到制约,排除C。15、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注重道德的教化,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系统”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孟子对社会等级的认同,“寡欲”的信息也没有涉及到,排除C项。16、D【解析】

胡佛关于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的方案需要国会制定法案通过,体现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制衡,这是符合美国宪法的规定的,D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A错误;材料与州权主义扩张无关,B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17、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调整后推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此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美国则是实施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这两者都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模式,故D项正确。A项,美苏两国的经济调整更多是依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状况的调整,并不是内忧外患的困难形势,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旨在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而非完成工业化,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推行国家福利,一定程度改善了人民生活;而苏联推行的“斯大林模式”过分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这导致消费品生产不足,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故排除。18、C【解析】

根据材料“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豪门世族把持科举考试,说明世族权门仍占优势,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出现的世族权门持科举考试的现象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级流动,而是强调世故权门在唐代科举中仍占优势,故B项排除;材料“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说明没有摒除门第间的差距,排除D。【点睛】“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是关键信息。19、D【解析】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20、B【解析】

从“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等可知,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逐级分权,①④正确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经世致用”的价值,提出“循天下之公”的是王夫之,②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21、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儒墨道法的争论实质反映了不同流派基于本阶层的利益,对宇宙人生、社会现实,阐述自己的主张,故B项正确;“各派”一说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各派思想不能调和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儒法之争实质上是治国策略之争,排除D项。故选B。22、B【解析】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导致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会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是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有吸引力,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促使区域合作增强,与英国脱欧及以后可能出现“挪威模式-”等预测不符,A项错误;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不是解释英欧经济关系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D项错误。23、B【解析】

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弱化了教会的地位,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B正确;马丁·路德的主张依然提倡宗教信仰,A排除;马丁·路德认为上帝是最高的权威,排除C;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是经济因素,而非信仰因素,排除D。2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指的是1949年4月23日,结合“南京总统府旧址”的信息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故D正确;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37年12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故ABC错误。25、D【解析】

材料中“佩戴OLF空气清新呼吸器”,“免受粉尘的侵害”等内容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故D正确。成为焦点过于绝对,而且材料中是广告并未出现媒体关注环境的信息.故A错误。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中“化解了”过于绝对。故B错误。材料里未出现英国与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无法体现环境污染比他国更严重。故C错误。26、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影响了政府的福利支出,故才有材料各项福利开支大体呈缩减的态势,故选A项;各项福利开支的缩减,是迫于无奈的现实,而非向非福利国家转型,排除B项;政府缩小福利开支,并不代表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排除;支出的缩减有可能是福利额度的缩减,不一定是对象的减少,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27、A【解析】

材料中三人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不同是由于三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想要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同,是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A正确;李达一人对巴黎公社的接受不代表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对巴黎公社的不同认识,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中的三人代表不同的阶级,不能说明其认识趋同,D错误。故选A。28、C【解析】

1936年5月5日,中共明确放弃反蒋口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明确放弃反蒋。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解放,故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正式建立,排除A;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但并未解决,故排除B;此时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未建立,故排除D。29、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牌价,同时降低了征购粮食基数,又对口粮和杂粮不足地区进行了免购的规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农民政策的优惠,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是对农民优惠,不是应对农业困境,D项错误。故选C。3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宣布钓鱼岛等为中国领土,日本将其国有化违背了这些国际法,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协议》没有专门明确钓鱼岛等是中国领土,①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职责: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特点: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意图: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巩固唐王朝统治。(2)调整:官员任职多任用低级官员或他职兼宰相权职;三省长官不轻易授人;选用文人学士参与军政;宦官执掌枢密,参与决策。(影响:三省地位不断下降;逐渐名存实亡。(3)关系:前期三省制分工合作,对唐朝盛世有积极推动作用;后期不断被削弱和架空,对唐朝中后期的社会动乱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认识:社会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稳定执行(围绕制度执行、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职责: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回答即可。特点:根据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