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理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二单元《理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二单元《理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二单元《理想》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二单元《理想》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侧重于理想和信念。在理解课文内容

方面,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

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

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本单元,要根据课文

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朗读训练的要求有所提高,发音、

停顿、重音、速度、语调和感情诸方面,都要给以扎实有效的指导。

《理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诗歌,悟出哲理,品味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教学设计。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语言精练且形象性强。学习本诗,已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不仅要求

读的准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悟出哲理,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

言,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同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理

解哲理,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促进学生成长。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在山的那边》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在山的那边》,之后,教师引“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

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困难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

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

亮你的眼睛……”

问:“诗中的'海'指的是什么?’'[理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纪

中叶以来,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如果我们正在孕育人生的历

险,那么,读这首诗就会感到分外亲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想一想:给你留下的美好印象是什么?

三、朗读训练

a)正音

缀连船舶洗濯可望而不可即寂寥玷污蜕作

诅咒倔强怨恨扒窃

b)自由朗读

各自练读,读准字音;同桌对读,读出韵味;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明喜欢读

这一段的理由。

四、探讨主旨

小组讨论:a.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说说每一小节些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后,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

结构。

附:板书设计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12)

1、用四个比喻,说明理想能够照亮人生之路。

2、用四个判断,说明理想具有时代性。

3、用珍珠作比,说明理想推动历史发展。]

4、用四个比喻,说明理想虽指引前进,但短时间难以实现。

5、用一组排比,说明理想让人快乐、坚强,永葆青春。

6、用两个比喻,说明真正的理想牺牲个人利益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7、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会带来荣誉也会带来误解。

8、变换角度,说明理想可以让平凡的人变得伟大。

9、举两个例子,说明理想也能让罪人、浪子重新做人。

10、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说明理想可能会被玷污或丢失(需要考验和

反思)O

11、以两种人为例,说明理想一旦失去,将变得傲慢和可笑。

12、把理想比作马,鼓励读者满怀理想前进。

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

努力奋斗。

教师组织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理想

五、小结:同学们,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

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

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

个很高尚的人。

六、布置作业

a)有感情朗读课文5次,并准备朗诵比赛。

b)改换内容模仿诗歌创作:

可以从“科学”、“友谊”“忠诚”“情感”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其他内

容,模仿这首诗的形式,至少写三小节诗。

c)思考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讨论练习;诗歌朗诵。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讨论: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

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

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

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

么?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

中内涵相同的句子。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

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

你那进取的心。”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

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

次次的战胜困难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

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理想》: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三、歌朗诵比赛

1、组内预选,挑出优秀者推荐到第二轮比赛;

2、评分标准;每组另选一名同学担任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

低分,总分排名取前5位(个人),前三名的组评定为优。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10-13题;有感情朗读课文;预习《短文两篇》

诗歌朗诵比赛

一、宣布规则

1、组内预选,挑出优秀者推荐到第二轮比赛;

二、评分标准;每组另选一名同学担任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

个最低分,总分排名取前5位(个人),前三名的组评定为优

三、比赛过程

四、统计比赛结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理想》

2、预习《论语》:按格式抄写课文1次;朗读5次;疏通文意。

诗歌朗诵评分表

评委:日期:

项目与要求评分等第得分

优良中差

语音准确321.50.5

准备充分21.510.5

语气连贯10.70.50.3

语调恰当10.70.50.3

快慢适度10.70.50.3

声音有变化10.70.50.3

仪态大方10.70.50.3

总分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初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培养合作探讨的习惯;

3、感受行道树一一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并初步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注意点:

《行道树》一文教学,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

要讴歌奉献精神,赞美奉献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理解

那些默默的奉献者,更谈不上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

所以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主动地袒露奉献者的襟怀。

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是文章的语言带有很浓情感色彩,宜于诵读品味,

宜于熏陶感知。

2、原文叙述语气富有变化。通过诵读,应尝试体味叙述语气及情

感的这些变化,让学生通过篇段的整体感知,树立与把握全文思想情感

的脉络。

3、文章在构思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末段“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

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与首段“我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既互相照应,有回环顶针,点明深化了全文的主旨。对于“忧愁而又快

乐”中的“忧愁”“快乐”建议探讨体会。行文中的这种反差对比,不

仅让我们体味到了奉献的可贵,更让我们对人类漠视生存环境的麻木状

态而感到无限忧虑。

4、感悟甘愿奉献的精神实质。《行道树》一文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意

念:一切神圣的事业都需要你为之承受牺牲,但市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

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

的幸福。如何让学生感悟,我们可以就“得与失”“我的追求”“人生的

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

教学《第一次真好》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问题“第一次真好”中的“好二“好”是题眼,一个“好”字

牵动着学生阅读的线,带动学生在阅读中搜集感知全文的信息。“喜悦”

“新奇”“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

激,使人回味无穷”等,说的都是“好”,何况文中更有具体的内容与

意象。

2、关于“第一次”的两端经历。

3、关于文末点题之笔。体味理解“珍重”一词;同时也要更好地感受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行道树》

教学设想:

采用“课文表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一一怎样表现人生感悟?一一

这种表达形式对你有什么启迪?”这样三步骤组织教学。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

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

读能力。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优美的音乐能给人们带来轻松与愉悦的感觉。今天上课前

我们也来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请同学们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片刻。(播

放《好大一棵树》)

提问:听完整首歌,大家来说说这首歌歌唱什么呀?[一棵树;一

类无私奉献者……]

我们发现,这首歌借大树的形象来表达对无私奉献者的崇敬之情,

这种形式挺有感染力的。如果改用文学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情感,又会是

怎样的一番风味呢?带着这份好奇,让我们一同走进著名散文大家张晓

风创作的散文《行道树》。[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学生聆听教师朗读课文,同时思考:作者借助“行道树”,要表现

怎样的人生感悟?他把这一感悟用怎样的文字表达出来?

初步交流:作者借助“行道树”,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参考:移至的事业总是用菁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浮药给予我

们。

三、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附小组活动任务:

a)小组齐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处理好语速和语调。

b)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能自行解答的疑问?摘出来在小组内讨

论;小组不能解决的,写在纸条上,在班级讨论中提出。

c)抓住“神圣”、“痛苦”、“深沉”等关键词来分析作者怎样用文字

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四、合作解疑:集中小组讨论中摘出来的疑问,逐一在实物投影仪上

显示,全班进行讨论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老师给予点拨。(附

可能性问题)

1、文中的“堕落”是什么意思?

参考:指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

条件和自身形象都大大”番了。

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参考:因为城市充满烟尘,污染严重,而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

于污浊,并不珍惜清新,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力量有限,

无力改变悲凉的局面。

五、研读品析一一解决“怎样把感悟表达出来”的问题。

从三方面研读:

1、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

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原始森林

家在山上吸露,玩凉云

行道树{选择充满车辆和烟囱,繁弦急管,

立在城市飞尘里红灯绿酒

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不被了解,孤独,苦熬

迎接太阳,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参考: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站在充满车辆与烟

囱的城市里,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里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

孤独、苦熬;此外,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选择这种命运

是因为社会需要、城市需要,行道树甘愿立在城里的飞尘里,从事神圣

的事业。

六、朗读品味

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写法特点。

参考: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助行道树的自白,

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七、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也曾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请运用形象把它表达出

来,如借岩缝中不屈的小草,抒写对生活中顽强的“弱者”的赞美之

情……把你所能想到的形象和对应的意象写出来,看哪一组写得多。

学生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八、布置作业

a)抄写词语2次(见读一读,写一写)

b)完成作业本5、11-15题

c)有感情朗读课文

d)练笔:借鉴《行道树》的写法,运用形象把某一生活感悟写下来。

《第一次真好》

教学内容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并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

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

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卢布清的第

一次,无一例外的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

一次”的奥妙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要求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2、正音:缙实累累刨大柚子十姊妹玲珑期透W

雏形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

3、速读课文,思考:

a、课文具体写了几次“第一次”?请用“谁干什么”来概括。

b、“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参考:a、我第一次看见黄绿色的柚子;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

鸟。[a、在这两件事中,作者的具体感受是怎样的?

参考: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惊喜、吃不下饭。]

b、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三)研读课文

小组讨论练习一(2),形成共识:第一次的经验又得愉快有的并不愉快,

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

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

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

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四)体验反思

小组完成练习二:

1、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见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

彩。

2、说说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五)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抄写词语2次;(预习)《论语》。

课外阅读(一)

教学内容:阅读《串白杨》和《中国牛》。

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课内自渎两篇短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自渎《串白杨》,解决文字障碍,讨论完成课后附录练习。

难以解决的,班级讨论,老师点拨。

三、同上方法,完成《中国牛》阅读

四、布置作业

1、国庆征文1篇

2、收集成语、广告语、新词等,详见《漫游语文世界》

3、走入自然,感受自然

4、读一本好书,做读书笔记,详见124页名著导读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初步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想:

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介绍寓言;解读寓意;引导学生自我自相对

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着我们今生今世。

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

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事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

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

ZE面透亮的镜子。[板书课题]

二、简介寓言

主人公往往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扬善惩恶,

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自民间传说。西方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

索寓言》;我国春秋时期就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正音咳洁嬉戏心旷神怡风韵瞰嶙闲适缈

险象厚生得失之隼慧心未不

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

复述课文: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研讨问题

围绕“这则寓言蕴寓一个什么道理”展开自主讨论:[拟定一下思

考题:]

a)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b)白兔得到一把青草,它会不会有失之患?

参考: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占有,如果存在一种功利关系,他实在不

配拥有而拥有时,就不能泰然占有,这种占有反而会成为心头的负担和

累赘。

五、齐读课文,领会寓意。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两次;朗读课文两次;预习《落难的王子》。

《落难的王子》

教学内容

复习旧课,学习《落难的王子》: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与《白兔

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兔和月亮》,知道了大凡做事,就

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

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

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他可

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整体感知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b)思考讨论:

1、则寓言写了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

2、诉我们什么道理?[可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

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

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提

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

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的落难而言;第三次是

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

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

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它在现实中的普遍

性。]

六、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备案]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提示:

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被厄运

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提示: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

上,这一情节说明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一一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

而遇,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心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

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的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

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

住。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提示;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

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

人的。]

七、比较阅读

比较:两篇文章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

有什么异同。

1、在主题上,两篇都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写人在获利之

后的心境;《落难》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两篇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写“好事”变为坏事,》

《落难》写“坏事”变为好事。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

以小见大的说明深刻的道理。但《白》的寓言成分浓一点,《落难》写

得更像真实的故事。

4、在表达方式上,都以叙事为主。而《白》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

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重在叙事。

八、体验反思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

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九、布置作业作业本;朗读课文

《论语》十则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语汇。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则。

二、教学设计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

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

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相同。但有些词,古今意思发生了变

化。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

就讲不通了。此外,一些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等,意思比

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要联系上下文,正

确理解。

b、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的重点词语;如果开始不理解的,试着

再读几遍,实在不理解的,可以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出示幻灯

片)

1、学而町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限,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与隹吾身。

4、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用,思而不学则希

6、诲玄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朗读、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前5贝IJ;预习后5则。

2、抄写课文1次[音、形、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后5段;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背诵课文;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5则内容

按第一课时的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重点讲解:1、见贤思齐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3、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四、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学习体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默写。

教学设计:

一、朗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三、默写课文

四、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士不可以不弘毅

学而不思则用强人不倦

2、翻译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不亦说乎是知也

诲女知之乎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短文两篇》

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

2、感受并学习居里夫人对事业的执著态度与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查找居里夫人的照片,相关vcd;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相关信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张贴居里夫人的画像]《白兔和月亮》中慧心未泯的白兔让我们深

受启发:面对巨大的利益,我们可以选择放弃。可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

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少而又少,而这如凤毛麟角般的人群中就有一位著名

的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千辛万苦发现了镭的存在,却没有申请镭的专

利,这就意味着他们抛弃了一笔财富。她就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

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请看画面。阅读课前导语。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

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酬解呵责懊恼沉醉羿然长

逝问心无愧获益匪浅

2、梳理信息

默读课文,划出每段的关键性词句,归纳段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

论,最后形成板书:

3、坚忍不拔的精神、有信心

4、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5、致力于科学研究,对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