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战国时期,士已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沟通、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快速发展,从而变更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气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满意统治阶级须要 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 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 D.激化已有社会冲突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见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同等,无为而治
C.避世出尘,提倡包涵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有相互融合的特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灭亡之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但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成功”。这个“成功”指的是()A.法家思想构成了新儒学的核心 B.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的原则
C.秦代的严刑峻法被历代承袭 D.儒家思想渐渐失去了“民本”的特色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听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须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值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朱熹提倡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见的“知行合一”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旨在复原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
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 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具有显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以史为鉴,以说明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留意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剧烈的社会责任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与时俱进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假如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觉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确定科学性
C.理学推动了四大独创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多数的月亮,多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说明的观点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理先气后 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格物致知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很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更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A.社会教化 B.经世致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政通人和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谋而合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化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实力的提升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开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值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头。“他们”()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复原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拓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领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丢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剧烈指责”。假如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醒悟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接着提倡天主教的价值观“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反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见()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个人自由说明《圣经》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任何形式的政府,不管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只要占支配地位的统治团体不敬重构成一个国家传统的基本法律、自然法或神圣律法,就可能变成专制。”材料主要论述了()A.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实质都是专制
B.政体形式是影响法律制定的关键因素
C.法律制度是少数统治团体统治的工具
D.各种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有人认为,犹如牛顿发觉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觉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其次,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敬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爱护人民创建财宝和享受华蜜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
C.反宗教的思想 D.法制的思想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接着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定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A.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具有显明的双重特征20世纪初,“康德的相识论受到了中国学者的重视。介绍和传播康德思想是学术理论的中心内容”。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参加其中。这表明康德思想()A.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须要
C.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发展 D.代表了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建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志向国》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一直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行思议之力”。这说明()A.文人学士更加留意诗词歌赋 B.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红楼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仙,却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据此记载推断()A.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B.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强化的体现
C.明清时期小说的写实风格盛行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字形歧异,的确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更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相互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沟通,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A.是戏曲融合演化的成果 B.已成为“百戏之祖”
C.标记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D.是古代戏曲的高峰一位科学家曾依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事实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一理论()A.成功地说明白光电效应现象 B.变更了人们相识世界的方式
C.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 D.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留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精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亲密相关
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D.全球史观应当成为当今探讨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见;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须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12分)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相互论战,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蒸蒸而上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逝,“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行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行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闻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学问”。——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静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缘由。(4分)(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的政治主见和相识论。南宋以后儒学居于怎样的地位?(4分)(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影响。(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西欧作者著作作者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薄伽丘(1313—1375)《十日谈》李贽(1527—1602)《藏书》《焚书》伊拉斯谟(1466—1536)《愚人颂》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哥白尼(1473—1543)《天体运行论》徐霞客(1587—1641)《徐霞客游记》塞万提斯(1547—1616)《堂吉诃德》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莎士比亚(1564—1616)《哈姆雷特》黄宗羲(1610—1695)《明夷待访录》伽利略(1564—1642)《两大体系的对话》顾炎武(1613—1682)《天下郡国利病书》哈维(1578—1657)《血液循环论》王夫之(1619—1692)《读通鉴论》牛顿(1643—172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简表。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对比,史论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见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提倡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见“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加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指责。……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材料二
可以确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干脆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观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详细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学问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敬重,牛顿的葬礼犹如“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非常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盂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缘由。(4分)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快速发展,从而变更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气结构”表明不利于统治阶级,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与下沟通、转换”不等于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故B项错误;
材料中“战国时期,士已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快速发展”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从而变更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气结构”表明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故C项正确;
“从而变更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气结构”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是解决而非简洁激化已有社会冲突,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老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学问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事。
本题考查了智者学派,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材料“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快速发展,从而变更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气结构”分析。
2.【答案】D
【解析】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见,A项不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见,但“追求同等”则不是道家主见,故B项不正确;
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采纳如“以弱胜强”式的或缓和斗争方式,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C项也不正确;
“道法自然”,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敬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处世的理念,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着重是道家思想,了解道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见,相识其思想出现的社会缘由及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学问的运用实力,要求了解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见,并理解百家争鸣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3.【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及材料,百家争鸣在思想上虽存在相互影响,但不是理论上的求同存异,如法家对儒家的看法,出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事务,故A解除;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解除B;
C项与史实不符,如墨家代表平民手工业阶层,故解除C;
材料中“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表明诸子百家中思想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旨在考查百家争鸣中各学派之间的联系,依据所学,“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各派存在着极为错综困难的关系,他们既有思想交锋,又有相互影响。战国后期更为明显,政治上的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百家争鸣”慢慢转入了总结阶段。荀子是儒、法合流的关键人物,也是总结诸子百家的第一人。因此,理解材料信息与所学学问结合来推断选项。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精确解读实力和所学学问面运用实力,了解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见,理解其主见事实上就是对当时动荡社会找寻“治世”的主见,重点了解儒家思想的演进。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实质上是“外儒内法”,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这又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成功,据此B项正确;新儒学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C不是从本质上的相识,解除;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基本的内容并未发生变更,故D项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材料中“对正值性的信仰”,其“信仰”为思想方面的,意为“在思想上树立一个权威,使被统治者听从统治者的支配。”故B项中“君权神授”,神化了皇权,美化皇帝统治的合法性,故符合;
A项中“民贵君轻”不是强调统治者的权威性,而是强调民众的重要,故解除。
C项“格物致知”和D项“知行合一”是理学中强调自我道德养息 ,与题中听从统治者的信仰不符。故解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和宋明理学,要求驾驭儒家思想的演化过程和影响。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主流思想,一方面了解它作为正统思想的缘由,相识它的发展过程也是为迎合君主专制加强的须要而不断改造的过程,它是封建专制统治下思想专制的产物。另一面也要相识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中的主动影响。
6.【答案】A
【解析】A、依据材料中对朱熹的谥号以及周敦颐、张载和二程及朱熹的地位,可以看出当时程朱理学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
B、程朱理学是儒学吸取了佛教、道教思想的产物,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故B项错误;
C、材料未涉及理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
D、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仍以理为本,心本论是陆王心学的特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点是宋明理学,意在考查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程朱理学强化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维护了封建统治,朱熹死后,程朱理学成为正式的正宗思想。
7.【答案】A
【解析】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调;
B项不符合题意,黄宗羲并未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调,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
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项不合题意,材料只是提出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并未提出学校议政的方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有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同等,认为学校是确定是非的唯一机构、反对重农抑商,主见工商皆本.
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分析.
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留意实践和实证”可以看出是经世致用的思想主见,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是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主见;
C项是理学的主要思想主见;
D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指学问必需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了解。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说明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说明为:经国济民;”经世致用”为:尽其所用。《辞海》的说明为:明清之际主见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冲突,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学问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9.【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即不能仅仅看到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更应当看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故A项不正确,CD两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对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建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须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主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留意气节道德,自我调整,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正确评价。
10.【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多数的月亮,多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即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理和气的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获得理的方式,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穿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11.【答案】A
【解析】“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正确;
BCD不是主要缘由,解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化,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化,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吸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得有效信息的实力。材料“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强调的是加强人伦道德教化对于社会风气、政治风气和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即强调社会教化的功能,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材料不符,解除。综上,故选A。
1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该时期的作品主要呈现“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明显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化发展,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动身,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究人生,他们的思想主见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确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华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教皇的确定权威,是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同等,主见人权神圣不行侵扰,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历程的了解,考查学生材料阅读与分析的实力.
14.【答案】D
【解析】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开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值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见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拓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正确;
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错误;
文艺复兴复原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B错误;
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引导人们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思索分析去推断是非曲直,完全剥去了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宣扬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将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见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同等、法律至上等。
15.【答案】C
【解析】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也具有相对主义特征。他的闻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表现出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后来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普罗泰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学问,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因此,道德是因人而异的。综合来看题中最接近的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解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殊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相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并从这样的新方法(人文主义的方法)中得出了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相识明显合理化了。
16.【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完全世俗的、完全醒悟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解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建,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显明的时代精神。
17.【答案】B
【解析】由“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可以分析出他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只是不再认同教会和教皇的权威;C项与材料无关,因为材料无法显示他的目的是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项错误,因为材料中没有提及说明《圣经》。
故选:B。
由题意可知考查宗教改革,重点是驾驭宗教改革的新宗教思想、影响等。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学问的有效结合。
18.【答案】D
【解析】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主见: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同等。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不论任何政体,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团体都要敬重、遵守国家的全部法律,以避开走向专制,说明白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A项说法错误;B、C两项题干未体现,解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主见。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主见的理解,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理解的实力。
19.【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个人利益”应当指的是“自由”“同等”等权利,要求承认敬重个人的权利,这是启蒙思想家的主见。A项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未体现。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打算和舆论宣扬,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其次次思想解放运动。
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其次,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敬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爱护人民创建财宝和享受华蜜的自由。”分析。
20.【答案】A
【解析】由“使人权……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康德强调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即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故A项正确;
B项是对“要在人权和神权接着斗争的同时”的错误理解,而且也不是康德强调的主旨,解除;
早在理性主义思潮出现之前,人性就已经得到解放,C项拔高了理性的作用,解除;
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均是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见,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使人权……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当自己独立思索,理性推断。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实力。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依据这一原理,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而西方殖民者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殖民扩张找借口,认为欧洲白人是先进的人群,理应统治落后的亚非拉地区,这也是优胜劣汰。综上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C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信息并不涉及西方民主政治问题,解除AB;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选C。
2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相关学问,旨在考查运用所学学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参加其中”可知,康德思想被近代中国学问分子广泛宣扬,这适应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须要,B项正确;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C项不符合梁启超、严复、王国维等人的主见,解除。D项说法错误,解除。故选B。
23.【答案】B
【解析】大秦是指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万有引力定律为牛顿在17世纪创立,故解除A项。
《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罗马法是古罗马时期的代表性政治成果,因此选B。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但是提出日心说的是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故解除C项。
《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所著,《志向国》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著,故解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罗马法。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东汉”“大秦”,再结合所学学问即可。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小说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主要考查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梁启超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需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化制度;主见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院、提倡新学、变法图存的主见。文人学士更加留意诗词歌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只能说明小说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入流,故B项错误;小说在维新思潮之前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梁启超认为小说“有不行思议之力”,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说的,故D项正确,故选D。
2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贾敬热衷追仙”、“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等可知A正确。
B与军机处设立有关,故解除。
C说法确定,故解除。
D材料不能体现,故解除。
故选:A。
本题依托明清小说的相关学问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化状况。关键信息有“贾敬热衷追仙”、“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
本题实际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化状况,旨在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实力。本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用解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6.【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字有多种写法,说明当时字没有统一,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可知,这是因为政治分裂影响的,故D项正确。
书写材料发生变更是在汉代,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B项错误。
百家争鸣在材料也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汉字的形成演化。须要驾驭战国时期汉字的特点及其缘由。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战国时期汉字的特点及其缘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27.【答案】A
【解析】A.依据材料“另一方面又彼此沟通,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故A项正确;
B.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故B项错误;
C.元杂剧标记着古代戏曲的成熟,故C项错误。
D.材料中只是叙述了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的京剧,京剧艺术比其他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表演时具有显明的色调和剧烈的节奏感。
本题考查中国的京剧,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精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学问的实力。留意把握京剧形成的过程和影响。
2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确定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变更了人们相识世界的方式,故B项正确。
材料不是光电效应现象,故A项错误。
伽利略的成就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故C项错误。
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相对论。须要驾驭相对论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推断出是相对论,结合相对论的意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相对论的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29.【答案】C
【解析】A、材料中强调的重心强调的是全球史观看待历史更加先进,该项的叙述不是最贴切的,故解除;
B、材料中并未涉及史学发展片面的学问点信息,故错误;
C、材料强调的是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比独立分开看待历史更加先进,故正确;
D、材料中未涉及探讨世界历史的科学方法的观点,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以美国学者的论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相对论学问点的驾驭,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实力。
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学问点的驾驭,在解答问题时,应当首先解除BD两项,比较AC项,C项在叙述上比A项更加精确。
3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学问,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运动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状况,依据这一原理,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而西方殖民者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殖民扩张找借口,认为欧洲白人是先进的人群,理应统治落后的亚非拉地区,这说明白近代自然科学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故A项正确;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是在19世纪,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是17,18世纪,故解除B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共产党宣言》,故解除C项;“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不符合题意,故解除D项。故选A。
31.【答案】(1)核心特征:学术自由。缘由:政治社会环境自由宽松;私学发展,讲学盛行;拥有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自由读书、著书之风盛行等。
(2)主见:存天理,灭人欲。相识论:格物致知。地位:官方哲学。
(3)观点: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或“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影响: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朝气。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学问,旨在考查学生精确提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归纳总结的实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相互论战,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蒸蒸而上景象”可概括为:学术自由。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可概括缘由为:政治社会环境自由宽松;私学发展,讲学盛行;拥有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自由读书、著书之风盛行等。
(2)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思想及地位,旨在考查学生精确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概括的实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可概括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其次小问,结合所学概括为:官方哲学。
(3)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的主见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精确概括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概括的实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可概括为: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可概括为:对传统儒学批判的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朝气。
32.【答案】示例一:
论题:15-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新思想,但二者有本质不同。阐述:15-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推动了新思想的产生。黄宗羲、顾炎武等批判儒家思想,否定君主专制,提倡法治、民权,主见工商皆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批判基督教神学,宣扬人文主义,确定人性。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明清之际的新思潮本质上仍是封建儒家思想,也未形成思想潮流;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出现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思想潮流。综合所述,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推动新思想的产生,而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影响着新思想的性质和水平。
示例二:
论题:15-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阐述: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近代科技发展。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快速发展,对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路的开拓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防晒霜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铍铜合金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速凝剂市场运行态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茶黄素产业运行趋势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辽宁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辽宁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附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羟乙基皂荚胶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硫酸氧钒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凯里学院《创业经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改良经皮经肝胆道镜术New
- 2万吨马铃薯深加工(淀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服饰品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颅脑横断层解剖09课件
-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真题
- 2023年04月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可审查中心招考聘用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员(员额)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安捷伦N9020A频谱仪操作说明
-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
- 我的妹妹-教学设计教案
- 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