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0/05/wKhkGWa6ASKAVGLJAACao3PE36o883.jpg)
![山水城市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0/05/wKhkGWa6ASKAVGLJAACao3PE36o8832.jpg)
![山水城市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0/05/wKhkGWa6ASKAVGLJAACao3PE36o8833.jpg)
![山水城市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0/05/wKhkGWa6ASKAVGLJAACao3PE36o8834.jpg)
![山水城市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0/05/wKhkGWa6ASKAVGLJAACao3PE36o88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应注意三个问题山水城市城市规划应注意三个问题下世纪的城市建设会遇到哪些新问题?我们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向高效能、智能化、小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应看其功能是否齐全,能否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能否充分发挥“以物化人”的作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却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仍给人以“拥挤”和不方便的感觉。这是除了人口多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的布局不合理,结构松散,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杂乱,多余的建筑太多,综合功能太差,整体效能不高。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城市发展空间有限,作为城市规划、建设者应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地谋划跨世纪的城市发展,不能盲目片面地搞大都市,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国际化”、“现代化”,追求巨厦高楼和迭三架四的立交桥、高架路,而应统筹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间架结构、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等摆布要科学合理,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智能化的经验,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使一座城市成为有机的高水平的综合创造,以较少的投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把知识经济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智能化、高效能的城市发展之路。二、保持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良性接触钱学森同志主张,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山水城市”,这是钱老在对中西方文化比较中提出的设想。“山水城市”,顾名思义,对一座城市而言,是还自然于城市;对全国而言,是把星罗棋布的城镇置于大自然之中,以城市来点缀祖国的秀美山河。这样,未来的城市化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使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使人类不仅享受到现代化,而且享受到传统的自然美。说到底,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动态的、逐渐发展壮大的。因此,城市发展应当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未来留有余地,不能对后代子孙的发展需要造成威胁。城市的发展应当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资源的承载力相适应,不能超越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盲目发展。这是我们应当严格遵循的原则。三、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特色危机”,求洋之风甚盛,有替代我们民族独特创造的趋势。有人说:“南方北方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确,城市建筑有许多“袭人之作”,城市风格雷同较为严重,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之所在,是城市的永久魅力之所在。城市的特色差异由这个城市多年的历史、人文、经济特色等逐渐凝聚而成,成为这个城市的文脉和“城市之根”。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看到许多城市在所谓“现代化”建设中文脉被斩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1995年4月19日,德国《商报》就刊出题为《无所顾忌的狂热建设使北京变成了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的文章,提到北京“在上世纪令来华的人着迷的魅力不见了”;又说:“中国从来没有像日本那样真正发展传统的建筑艺术”。这一意见值得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引以为戒。在现代社会中,乡土气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资本”,乡土气越浓,往往价值也越大。许多“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几十年念念不忘的、最感亲切的往往是家乡的地方味和民族味。“故土难离”,说到底,就是地方风土人情对人的熏陶与浸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乐趣来自多样化和地方特色。城市的建设者应当认识到这种资源的重要性,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发现、光大这种“地域风情”,努力寻找这种在长期的具体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神奇的历史脉络,尽力体现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角角落落,使建筑景观、道路景观、旅游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特色的载体。我们有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对大自然有独特的情趣,对城市建筑有独到的见解。我们有许多建筑精品,如西安以“古”为美,苏、杭以“秀”为美,北京以“雄”为美,桂林以“奇”为美。这些天然和人工造化出的美,是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得天独厚的永久财富。“山水城市”的研究“山水城市”的由来山水城市“山水城市”的内涵
1“山水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2“山水城市”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风格
3“山水城市”是具有深刻人民性的概念
4“山水城市”符合城市生态学原理“山水城市”与风景环境的关系小结1、“山水城市”的由来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是钱学森教授在1990年7月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信中写到。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溶合在一起,创造‘山水城市’概念。钱老提出了溶合中国古代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创造“山水城市”的问题。在1992年3月,他又提到“山水城市”的问题,指出:“在社会主义中国有没有可能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园林,把一个现代城市建成一大座园林?高楼也可以建得错落有致,并在高层用树木点缀,整个城市是“山水城市”。在这钱老针对“山水城市”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设想。1992年8月,他给美术界王仲的一封信中又说:所谓“山水城市”即将我国山水画移植到中国大区域建设中,把中国城市建成为“山水城市”。这种图画在中国从前的“金碧山水”(在大青绿山水的基础上,用勾金、染金、涂金等方法提注画面,使画面具有金碧辉煌的特点)已见端倪,我们现在更应注入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精神,开创一种新风格为“山水城市”。艺术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进现代中国的“山水城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颐和园的人民化。移植方法钱老讲到了我国传统的山水画移植到城市大区域建设的问题。他认为:“山水城市”首先要求具有中国的文化风格。其次是美,最后是要科学地组织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山水城市建设可分为4个层次在1997年钱学森先生进一步指出,山水城市建设可分为4个层次:即一般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山水城市。钱老说:“人离开了自然,又要返回自然”。2“山水城市”的内涵钱学森教授认为:“山水城市”是将中国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溶合在一起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把现代城市建成一大座超大型园林。我们可以理解为:“山水”即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即人工环境,“山水城市”即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发展的城市。它一方面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融合,其内涵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理解。2.1“山水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人类生态演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第1阶段是主要靠自然生态系统谋生的游牧生活的古代城市阶段;第2阶段是主要靠农田生态系统谋生的田园生活阶段,第3阶段是主要靠城市生态系统谋生的城市化阶段。其中,前两阶段是属于顺应自然山水,尽可能利用自然山水来构筑城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阶段,后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城市山水环境(自然环境)的大规模改造(破坏),对城市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无节制开发的阶段。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威胁我们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耗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和粮食危机都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密切相关。建立生态平衡的城市环境,重新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境界。“山水城市”则是这种生态平衡的城市的具体化。从世界上来看,在19~20世纪之交时期,西欧、美国城市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当时缺乏经验、缺乏规划,城市居住条件低劣,城市环境恶化,于是美国出现了“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标志)。英国出现了“田园城市的思潮”(以霍华德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为标志)它们都反映了人们希望获得与自然相协调的良好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其中“田园城市”的设想,更带有理论性、理想色彩,并也付诸试验。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向往缔造有“城市”和“乡村”两者的优点,而又避免其各自缺点的新型城市。而当代的人们面对城市出现的种种弊端,意识到需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当与自然协调共存,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其强调有效有节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维护可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保护人类唯一的生物圈,从此城市规划建设进入真正意义的现代化阶段。“山水城市”正是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2.2“山水城市”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文化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它代表着中华文化,如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中国传统园林——自然山水园、风水术等,此外,还赋于“山水”人的品德,比德山水,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中,如北京、苏州、西安等城市规划中均追求一种“多才雅得江山助,人杰地灵”的风水思想,在城市布局中依山傍水,在建筑上也不乏文峰塔、文昌阁之类,体现了尚文精神。。钱老提出的“山水城市”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山水城市的建设应崇尚自然并溶合传统的山水文化,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表达出“诗情画意,园林情、建筑意”的中华文化风格。同时“山水城市”还包含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特色,摒除了封建历史糟粕意识,它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科学性2.3“山水城市”具有深刻人民性“山水城市”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现在,城市兴起了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象积木块,常常是没有窗户,而靠人工调节一切,即使有窗户,从房内往外望则一片灰黄(空气污染),以及一直伸长到天边的建筑物,外加一点有限的绿色而已,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远离了大自然,长期生活在繁华城市的居民已经厌恶了这种拥挤、嘈杂、繁忙的环境,追求向往大自然,这就要求我们城市规划要尽可能地师法自然,将大自然引入城市,如尽可能多留些开阔的空间和绿地,利用或改造地形以增加山林、水系、野趣的景观,把中国园林的精髓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来,把整个城市建成为一座超大型园林,满足人们生存、享乐和发展的要求。2.4“山水城市”符合城市生态学原理“山水城市”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的生态观。它是以生态平衡为理想的城市环境具体化,山水系统不仅包括传统所认为的城市内部和外围的自然生态要素,还包括城市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相对稳定的周围自然大环境山水,在现代城市规划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已十分重视城市大环境(区域)规划及绿化,并付诸实施,山、水(自然环境)、城互相渗透,更完善地结合在一起,使城市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改善,建立高层次的生态平衡。3“山水城市”与风景环境的关系风景环境严格地说是指具一定美感特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综合空间形态。我国众多的城镇中极大部分是依山傍水或有林木葱郁之地。“山水城市”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中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山可以挡风,森林为蓄水供氧之处,风景环境是建设“山水城市”最有利的基础。城市的风景环境是构成城市特色最难得的地段,是建设城市“花园”、“客厅”的用地,供旅游者留连忘返、供居民休憩活动的地方。中国传统城市常是建在风景环境优美的地方,风景环境中的山水常作为构成城市的要素,因势利导,形成各个富有特色的城市构图。如杭州。有优美的风景环境的城市但没有注意保护而被破坏的实例亦有,如广东的肇庆,虽是著名国家级“星湖风景名胜区”,很遗憾,几年来湖区中原有农舍迁不走,反而又引进不少单位,建起高楼,北岭山脚,铁路公路切断了湖与山的连系,如今又提“林中城,城中湖”的建设口号,将在北岭山腰建成几十公里长的度假村带,根据这个城市建设的情况,估计“林中城”将来很可能落空,而“城中湖”只是让大小高低的各类城市建筑密密地把湖面包围起来,这样国家级的星湖风景名胜区又遭到蚕食和割裂。为把每个城市都建设成风光秀丽的山水城市,不可忽视当我们建设、改造城市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利用起伏变化的地形和一些有利的特殊条件,如西安、济南、合肥等,利用旧城墙基和外侧的护城河建设成环城公园,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还美化了城市,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游憩场所,事实证明,在自然风景条件较差的城市也能模仿大自然造出青山绿水,花木缭绕的优美的风景环境;几年来一些城市未经精心规划、无节制的开发,造成不少地方“建设性的破坏”,不仅破坏了原本优美的风景环境,还破坏了自然生态,危及城市的存亡。以上结合实例分析表明,无论有无优美风景环境,只要以“山水城市”为指导都能建成优美的、理想的城市环境;若不以“山水城市”为指导,既使有优美风景环境也不能建成优美的、理想的城市环境。4小结“山水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态学理论及新兴的生产力有机结合;其思想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是一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目生字组词总复习
-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电影院环境设计对观众观影体验的舒适度影响分析
- 环保理念引领下的现代办公模式
- 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2小毛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ZD6型电动转辙机维护手册-保养维护手册
- Unit 6 rain or shine Section B 1a-1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6 千人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污水干管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 科雷氏骨折史密斯氏骨折培训课件
- 卫生院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
- 搬家公司简介(15个范本)
- 典范英语-2备课材料2a课件
- 抽水蓄能辅助洞室施工方案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7 Searching
- 夹套管现场施工方法
- 第三章走向混沌的道路
- 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资标准表及套改表2
-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动作目标及指导要点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