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化与职业道德》-2.2算盘_第1页
《会计文化与职业道德》-2.2算盘_第2页
《会计文化与职业道德》-2.2算盘_第3页
《会计文化与职业道德》-2.2算盘_第4页
《会计文化与职业道德》-2.2算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会计文化与职业道德CHINAACCOUNTINGCULTURE

2013年12月4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珠算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而中国珠算的历史起点,就是1800年前东汉时期著名学者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中国古老的神秘力量一、“数”与“数术”

《礼记·内侧》记载“六年教之数与方名”,西周贵族子弟从六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的方法,“数”是六艺之一,是青少年学习的必修课程。二、《数述记遗》与珠算

“数”的计算离不开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智者先贤发明的算学方法,而最早提出“珠算”概念的就是《数术记遗》一书。

南宋嘉定五年(1212),学者鲍翰之在杭州发现了一本《数术记遗》的手抄本,“既就录之,以补算经之缺”,于是刊印发行,这就是《数术记遗》的初刻本,现存鲍翰之所刻《数术记遗》唯一孤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徐岳在《数术记遗》开篇中告诉人们:为了逃避世事的纷扰,他曾“负帙游山,趾迹志道,备历丘岳,林壑必过”,并于泰山谒拜了“博识多闻、偏于数术”的刘会稽(名洪)。

《数术记遗》中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珠当一,至下四珠所领,古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分之中,古云‘经纬三才’也”。这就是最早记录的珠算及算盘,遗憾的是《数术记遗》中并没有相应的图示。李培业推想图(

)是中国古代算学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最早记录珠算计算工具的重要文献。数术记遗九章算术内容周鹘算经容天元术内容ABCD提交单选题1分

筹算的工具叫做筹,

也叫“策”、“算策”、“算筹”“算”、“算子”等等,用筹进行记数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等运算叫做筹算。如果国宝会说话唐宋之际,是筹算发展的巅峰时期,算筹能够熟练地解决“四则运算”问题。

算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迅猛发展。

算筹和算盘都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但是算盘胜在计算迅速、结果直观等环节上。

唐宋之际,是筹算发展的巅峰时期,算筹能够熟练地解决“四则运算”问题。南宋时期,珠算乘除法开始流行,宋末元初,人们已经发明多种珠算乘除法,到明代已经极盛。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商人将其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商人在解决记账、计算利息、计算酬劳、缴纳税赋等实际问题中促进了算学的发展。三、程大位与王文素

明朝科举盛行“八股文”,明算科遭到冷遇。明朝中后叶,海禁渐开,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中华文明开始于世界有了交流。

明朝的算学领域达到一个巅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简称《算学宝鉴》)和《直指算法统宗》就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

《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的作者是明朝算学大师王文素,出身晋商。

他曾写诗道:“六艺科中算数尊,三才万物总经纶。乘除升降千般用,量度权衡五品分。天下钱粮凭是掌,时间交易赖斯均。若无先圣传流此,自古模糊直到今。”他以毕生精力完成了《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的撰写。王文素

《直指算法统宗》的作者是程大位,他被称为“珠算之父”,徽商出身。

他经过刻苦钻研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出了《直指算法统宗》(《算法统宗》)。程大位

王文素和程大位两位算学大师都是商人出身的特性也说明当时算学与商业的紧密关系。

打算盘是传统会计人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会计和珠算一直在形影不离的关系中与时俱进、比翼双飞。(

)和(

)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珠算界的双子星。”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直指算法统宗》《数术记遗》容《九章算术》容ABCD提交多选题1分四、计算工具

明朝中期,算盘已经完全取代算筹称为算具界的“江湖第一”。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这个庞然大物标志着从此以后人类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数述记遗》是一部永恒的经典,《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和《直指算法统综》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里程碑式的著作,算学对规律总结概括抽象的本质是不变的,其对客观规律无限的追求是永恒的。计算机的原理同珠算、筹算一样,都遵循了客观的、永恒的数学规律。会计也是这样,不论会计理论如何发展,会计记账方法如何先进,会计计量工具如何精巧,会计人所秉持的谨慎、诚信的态度是亘古不变的。珠算与中药的不解之缘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画卷收尾的地方有一家开放式铺面——“赵太丞家”,这是一家药店。诊所柜台上画有几样模模糊糊的东西。这是几样什么东西呢?《清明上河图》与中药铺、算盘余介石生于1901年,安徽省黟县人,与明代著名算学家程大位是邻县老乡,是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和珠算教育家。1956年3月,余介石与好友、著名珠算史家殷长生教授于故宫博物院古画馆,用高倍放大镜隔着玻璃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在该图卷末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他们惊讶地发现摆放在柜台左边那件颜色发黑的物件很可能是一架算盘。华印椿,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国珠算协会筹备会主任委员、顾问,江苏省珠算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务,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恩师,被誉为“珠坛泰斗”。1981年1月,殷长生受中国珠算协会委托约请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在故宫博物院的协助下,实地拍摄了《清明上河图》,并将赵太丞家药铺柜台局部放大,放大后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柜台左边是一架15档位的算盘,右边为商家用于留言、记事的粉漆水牌。结论:至少在张择端所在的北宋时期,我国商界就已经使用算盘。算盘与中药铺算盘是医院药房或药品专营店必备的计算工具,特别是一些中药店。形而上的中医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中医讲究辨证、整体治疗、系统诊断。中药处方讲究君臣佐使,系统配合,协同发力。空出三格用以计算第一味药材的乘法,再往后三格计算第二味的乘法,最后三格计算几味药材的合计,如果一次计算不完所有药材,可将第一轮计算的几味药材合计数留下,再行从前面开始计算剩余药材,只需最后全部加总。形而下的算盘在计算器及计算机普及前,算盘为一些店铺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出现了计算器这些比算盘更便捷的计算工具,但是与熟练掌握算盘技巧的人相比,加减法运算计算器未必能够快过算盘。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店铺已经普遍使用计算器等现代化计算工具了,中药铺却仍然坚持使用算盘的主要原因。珠算的文化透视与科学思考

要不要算盘?如何认识珠算的地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较大争议,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一句“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使人们对珠算取舍的争议更趋激烈。算盘作为珠算文化的承载形式,它从诞生发展到现代,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框距越来越窄是为了缩短手指拨珠的跨度,算珠数量减少(由上二下五减少为上一下四或上一下五)是为了节约进位步骤,算珠由鼓形变为菱形是为了更方便拨珠。不管它们怎么变化,算盘的发展规律是越来越方便人们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效率。我国从算盘的尺寸来看,算盘有大到丈余可供十几人同时使用的“巨无霸”级算盘,也有小不到一寸算珠依然拨动自如的袖珍算盘。从算盘的制作材料看木质算盘极品金属算盘玉算盘铜算盘从算盘的造型看八卦算盘圆形算盘方形算盘柱形算盘

指法与算法珠算的魅力除了算盘制作工艺本身的价值以外,更多的来自珠算的运算技巧。从运算技巧的角度分析,珠算讲究指法和算法。“珠算之用,指法为先”。认识算盘珠算的指法与各地的习惯及传承有很大的关系,也与算盘的大小、档位的疏密、算珠的多少、算珠的形状有一定的联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指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等不同风格的指法。珠算技巧除了指法外,重点在运算方法。珠算的运算主要是通过运算口诀来进行,运算者必须先背会口诀,然后按照口诀要领在算盘上进行实践。加减法

口诀成十诀破五诀破十诀退法诀上法诀起五诀算盘加法前乘法九盘清七盘清打百子后乘法商除法归除法基本方法技术与文化当我们看到手指快似飞梭,算珠上下翻飞,珠声疾如骤雨,无不感到小小算盘是那么玄妙无穷。是什么使算盘这么一个简单的计算工具具有了神奇的魅力?这应当归功于珠算文化。长期以来,珠算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珠算技术、写字水平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好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在中国古代,一手好字、一副好算盘是账房先生的看家本领,是衡量一个记账人员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准。算盘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一种主要的技术工具。珠算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的成分渐渐渗透到了珠算技术中,珠算技法中逐渐积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有形的算盘不断演化为无形的珠算文化。作为计算手段,珠算经过祖先们不断的探索、创新、浸润和锤炼,逐渐演化出了文化品位。从运算的技法上看,一些运算口诀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算盘墙作为计算手段的珠算技术属于物质技术层面,而作为珠算文化则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珠算文化是通过算盘和运算技术所透视出的珠算内在的精神魂魄。不同时期的算盘形式也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水准。物质与精神文化层面讲究社会整体利益、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把文化活动和文化行为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国内的一些珠算博物馆和珠算收藏家,一些珠算培训机构,一些与珠算打交道的人,其动机和出发点不是为了传承珠算文化,而是为了经济利益。要想把珠算文化传承下去,必须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所有珠算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否则就谈不上珠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问题。继承与发扬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珠算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什么人们感觉传承和弘扬珠算文化困难重重?主要是人们对珠算的技术特性和文化特性混淆不清。在现代电子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算盘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是否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不是取决于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人说它如何如何重要,而在于它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作为文化传承,珠算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俗话说“算盘要常拨拉,功夫要常踢打”。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