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2第八单元单元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角神

中国古典方形木构建筑檐下四角,或室内神佛造像的台座腰部,往往设置力士、神兽负重的形象,谓

之“角神”或“扛坐神角神姿态多作奋力托举状,有双臂并举者,有以肩扛顶者,仿佛千钧之重集于一

身。它既有支撑屋宇或台座结构的作用,又是传统建筑中少见的具象写实构件之一,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

殊有意趣。

角神表现千钧之力聚集于四隅的设计手法,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以四柱支起屋顶的最基本的结构特点,

正所谓“四隅之阿,四柱复屋同时,角神的产生又与中国古典神话不无关系。《全后汉文》言:“四岳阿

解,绩用不成。”“岳阿”即四极之山,战国铜镜多有四山的形象,可能描绘了四山对天盖的支撑。又如临

淄齐墓出土漆盘与长沙楚墓出土帛书图形的四角都绘有四棵树,当代表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对角隅支撑物

的特别关注,是促成建筑“角神”出现的重要因素。

较早的角神实例见于洛阳金村东周天子陵出土的器物中,将器脚设计为神人、神兽托举造型。秦雍城

遗址出土的一件钱瓦当上描绘了当时屋宇的简化图形,屋檐下有一托举屋盖的人形,双臂上可谓建筑

角神的直接实例。由此可知,作为承重功能的艺术化表达,神兽或力士形象的角神已出现在收囤建筑之上。

另外,角神的设置还与汉代流行的以神兽“坐镇”空间四角的习俗意蕴相通。彼时人尚席居,室中铺筵席

以坐,为避免滑动,席的四角往往以重物压住,今谓之“席镇

汉代建筑不但角部铺作设置角神,柱上或柱脚亦设有托举状的神人、神兽形象。汉末三国时期,建筑

角隅设置神兽的做法可见于南京上坊、安徽当涂两处东吴大墓。南北朝时期表现“托举”功能的力士、神

兽造型也有若干实例留存至今。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石棺床床脚部雕刻有力士形象。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一件北朝石椁则以浮雕形式表现了屋形石椁四角侍立的武士,浮雕武士本身虽游离于建筑结构之外,却

表现了建筑空间功能上的镇守意义,虽无角神之形体,却有角神之意蕴。

隋唐时期,角神逐渐定型为力士形象,其实例首推陕西唐乾陵“述圣纪碑”上所存石雕角神。宋辽以

降,木构建筑角神存留的实例逐渐增多。宋金以降,角神仍流行于山陕一带的庙宇建筑中,并且出现了一

些造型奇特的作品。有以角神骑坐于昂上者,形象多为裸身力士,宋青莲寺正殿与藏经阁即属此类。青莲

寺角神已为泥塑,头顶与角梁接触面积减小,淡化承重受力之感。明清时期的神像台座或陵墓棺床,形制

以束莲居多,扛坐神韵使用已不普遍。然而在古风犹存的晋东南一带,仍继续存在着优秀的扛坐神作品。

(选自《力擎桁梧辨角神》,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神的位置是在古代建筑的屋檐下四角、室内神佛造像的台座腰部,形象是力士、神兽等,具有功

能性和审美性的特征。

B.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结构特点是用四根柱子支起屋顶,这个特点体现在角神设计上就是角神聚集

于建筑屋檐下的四角。

C.汉代人比较崇尚的是铺席而坐,他们为了避免席的滑动,就会在四角压以重物,角神的形成就起源

于这种席镇。

D.明清时期,角神虽然已不多见,但也并没有绝迹,比如在晋东南地区,人们在建筑或神佛造像中仍

然使用角神的形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角神是建筑或造像中承重功能的艺术表达,作用是支撑屋宇或台座,姿态多是托举状态,有用双臂

的,也有肩膀扛顶的。

B.古代建筑上角神与古代人认为天的四角有山或树的支撑关系密切,他们对角隅支撑物的关注促成了

建筑物中角神的出现。

C.战国时我国已经出现了角神,其直接证据就是秦雍城遗址出土的一件瓦当,图像中有屋檐下托举屋

盖的双臂上举的人形。

D.现存国家博物馆中的一件北朝石椁上的浮雕武士因为游离于建筑结构之外,就没有了角神的作用,

但还具有镇守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认为比较早的角神实例不是在建筑上的,而是在出土于洛阳的东周天子陵的器物上,其器脚有神

人、神兽托举器物的设计。

B.角神的位置、造型和功能因朝代不同而不同,如汉代建筑,不但角部铺作设置角神,柱上或柱脚也

有托举状的神人、神兽。

C.陕西唐乾陵“述圣纪碑”上所存石雕角神能够证明隋唐时期角神的形象特征,宋金以来山陕一带的

角神出现一些造型奇特的作品。

D.文章以角神发展为线索,按照朝代先后解说角神的起源、变化等,并用现存建筑、造像和文字记载、

出土文物等佐证观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奶奶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嫉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

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

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

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

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

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

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

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

个把月,就回来了。

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

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

表兄说:“进屋再说。”

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嘴一下:奶奶轻得像

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

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

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

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

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

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

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

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

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担心。

D.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

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

5.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

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

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

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进行方式,淡化栏

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

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

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群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

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群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

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

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

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

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

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

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

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

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

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

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

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

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

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一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央电视台播出特点为四大主体内容预期目标为达到规模化的

A.

纪录频道六大主题时段播出效应

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方式以央视自其优势为

B.---------------------------------------------->TJ目品质有保障

纪录频道制为主

美国有线电视提供节目给有线电视系统拥有并运营

C.有线电视系统

节目提供商运营商

美国国家地提供片源给节目制作后

D.---------------------------------------------------------------»>国家地理频道电视观众

理电视公司传送给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

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

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

不同。(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

等疏其奸。为饶州赴接,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

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

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

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溯思退存之上记其尝言范宾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士桧亲党宜尽罢遂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

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

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器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

之。”金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

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军康留守张庶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

发军,市人皆媒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

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田,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

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

/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

/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

/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

/擢殿中侍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

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

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

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

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H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八归

史达祖①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

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竟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汽只匆匆眺远,早觉

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注】①史达祖,曾任韩倔胄幕僚,韩败后,史受牵连被处疑刑,本词写于此时。②歌眉:代指陪自

己的歌女;舒绿:展眉。古代以黛绿画眉,故常以“绿”“黛”指代眉。

14.下列对该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人瞰”一句写词人在画阁上俯瞰空旷的景色而感到愁苦和孤独,这是全篇的主句,词人的所见所

闻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烟蓑”三句虚写江中的渔翁披着蓑衣在烟雨中撒网的情景,响声引发词人的文思,但又被乱鸥带

走,续不上美好的词句。

C.“冷眼”两句,写词人用冷静的目光看如画的景色,体现词人内心的悲凉情怀,而江的那边只能看

到隐约模糊的房屋而己。

D.上阕最后三句写词人猜想江的那边大半是渔市和樵村,人们在傍晚时烧着竹子做晚饭,这更显词人

的孤寂。

E.上阕的景物描写,由清晰到迷茫,由实到虚,景物描摹客观,不掺杂个人感受,营造了广阔、清冷、

淡远的意境。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

辞辛苦出山林”表达了同样的伟大情怀。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工作中出现些小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这些小问题而不思改变,时间久了,就可能梨田迎为,

悔之晚矣。

②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独自行走在木里县山有木低的峡谷中,艰难环境与

寂寞孤独,都不能阻止他前行的脚步。

③不好好用功,名校毕业生也可能被无情淘汰;而只要努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也可以很快在职场站

稳脚跟。请相信,用人单位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④去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终于在哈利波特迷引颈企盼中

露出庐山真面目。

⑤刘老爹死了还不到一年,刘家三兄弟就为了争房产而闹得不潮里毒,最后还是法院的工作人员介入,

才解决了纠纷。

⑥家长虽然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家长替老师上岗其实就

是整俎代愿。

A.①⑤⑥B.①②⑤

C.②③④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

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B.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中,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面格外引人注目,据说

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