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航海家写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的小西班牙……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B.1492年航行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C.市场扩大刺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航路开辟带有殖民扩张色彩2.“(汉惠帝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B.重商政策推动经济繁荣C.政府放弃盐铁官营制度 D.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3.19世纪4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整个50年代白银净流入达1.5亿元左右,扭转了白银的流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 B.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C.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 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4.韩非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了()A.世卿世禄制度渐趋崩溃瓦解 B.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法家思想成为战国主流思想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5.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一l901年)被英国人视为大英帝国的“巅峰时代”。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英国的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成为殖民帝国 B.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D.现实主义文学走向兴盛6.如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冲击 B.商业革命的影响C.政治分裂的阻碍 D.罗马教廷的束缚7.“社会蜕化之际,争乱频仍,民生困苦,……深思远虑之士,对此巨变之原因与影响,自不免加以疑问批评,而提出抗议或补救之方”,由此出现了A.百家争鸣 B.文景之治 C.独尊儒术 D.贞观之治8.以下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属于宋代的是A.“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B.“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C.“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D.“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9.下图为法国巴黎先贤祠中卢梭的棺椁。棺木外形设计成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这一设计寓意最贴切的理解是A.卢梭批判了封建教会 B.卢梭指引了大革命道路C.卢梭思想照亮了法国 D.卢梭背叛了天主教10.费正清在分析1939年初中国战区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日军越来越深的陷入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由此推知A.国民党的战略是“以空间换时间” B.中共日益积聚力量优势C.日军对华采取持久战战略 D.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11.明代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A.具有小农的私有观念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C.认为天理就是“本心”D.对社会现实进行大胆批评12.20世纪初某思想家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32~1854年,俄、法、英、美、波等国先后研制和开发了石油产品、设备与油田。1859年,美国钻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1861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兴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极大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年至1945年,美国16个州发现油田,美国石油发明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材料二中国近代石油业起步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多年发展,基础仍极其薄弱。1904—1948年,旧中国累计生产原油仅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被西方讽为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石油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努力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50年代末,我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1960年春,数万石油大军在大庆展开了一场石油大会战,依靠“铁人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仅用三年半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石油已可以基本自给。此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相继建成,炼油工业也得到发展。到70年代,我国原油产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出口石油。——摘编自申力生《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第二、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石油业薄弱的主要原因,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业发生的巨变。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材料二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信息未涉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C叙述符合题意,故选C;通过“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海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是指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发现美洲,故AB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带有殖民色彩,故D叙述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2、D【解析】

根据“复弛商贾之律”“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说明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故选D;“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抑商政策侧重于抑制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汉惠帝时、孝文皇帝时复弛商贾之律,但是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也是实现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复弛商贾之律”“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50年代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入主要得益于丝、茶等出口的激增,这反映了当时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与出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有关,不是进口关税,A选项错误;近代鸦片走私活动并未减少,C选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选项错误。故选B。4、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韩非认为君臣之间只是一种利益关系,臣子为君主效力,君主为臣子提供爵禄,这反映了原来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渐趋崩溃瓦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C选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没有单独一种思想能够占据主流;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臣关系演变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A【解析】

16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对外进行了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殖民帝国。A符合题意;BC项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利用其优势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暴露,现实主义文学出现并走向兴盛,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6、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560年后意大利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不断下降,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贸中心转移有关,B正确;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上半叶,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7、A【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答案为A项;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是封建盛世,与材料中的“抗议或补救之方”无关,排除B、D项;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适应汉武帝时期巩固统一的需要,排除C项。8、C【解析】

材料“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反映北宋初期分化事权,枢密院和三衙互相牵制,故C符合题意;A出自《诗·鲁颂·閟宫》,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分封制,故A不符合题意;B出自《论语》,反映孔子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的不满,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反映清朝创立的军机处,故D不符合题意。9、B【解析】

根据所学,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便是对其思想指引了大革命道路的最好的理解,故B正确;批判教会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照亮法国表述的并不准确,排除C项;卢梭背叛了天主教的说法并不成立,排除D项。10、B【解析】

“同时中国共产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反映出中共通过走群众路线,正在日益积聚力量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战略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困局,而不是其策略,排除C项;1938年抗战就进行到相扶阶段,排除D项。11、B【解析】

由题干信息“人皆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等信息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而“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压抑人的私欲,故答案为B项。李贽所说的私心是指人的真实想法,和小农的私有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认为天理就是“本心”的是陆王心学,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对现实的批评,排除D项。【点睛】李贽主张“童心说”,认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是“一念之本心”,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12、A【解析】

根据“20世纪初”宁可“国粹消亡”,也要争取民族的生存与未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彻底批判正统思想的活动是新文化运动,A项正确;材料不是要重建儒家信仰,当时康梁的变法已经失败,中国人要抗争要生存而不是等自然来选择,BCD三项是错误的。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①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石油产量迅速增长,石油贸易日益兴盛;②石油资源开发及产业分布由欧美扩展到南美、中东等更多地区;③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③世界市场的扩大及垄断组织的形成;④美国的崛起与扩张。(2)原因: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与科技落后;③“洋油”倾销(外国经济侵略)。巨变:①由依赖“洋油”到实现石油自给;②从“贫油国”变为产油大国。【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一“先后研制和开发了石油产品、设备与油田,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等信息可知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以及石油贸易日益兴盛;依据材料一“美国石油发明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可知石油资源开发及产业分布由欧美扩展到南美、中东等更多地区;依据材料一“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可知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原因:依据材料一“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可知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及垄断组织的形成和美国的崛起与扩张回答。(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国近代石油业起步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多年发展,基础仍极其薄弱”“进口‘洋油’2800万吨”的信息和所学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经济与科技落后以及外国经济侵略回答。巨变:依据材料二“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油国’”“50年代末,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可知由依赖“洋油”到实现石油自给;依据材料二“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油国’”“到70年代,我国原油产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出口石油。”可知从“贫油国”变为产油大国。14、(1)特点: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与文化因素联系密切;形式(类型)功能多样;有较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支撑);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立足本身,但也借鉴学习。积极作用:逐渐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改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进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创建和谐社会。(2)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