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必备学问基础练1.北极熊不能在热带生活,杨柳不能在沙漠生长,影响它们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分别是()A.温度、水分 B.温度、阳光C.水分、阳光 D.阳光、水分答案A解析北极熊具有保温的脂肪和毛发,因此北极熊不能在热带生活;沙漠地区水分严峻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有,而杨柳生长须要大量的水分,因此不能在沙漠生长。影响它们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分别是温度和水分。2.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答案D3.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草原→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 B.阳光C.水分 D.矿物质答案C4.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更必定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更。下图表示环境变更前(A以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状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答案C解析a、b较相宜变更前环境,c、d较相宜变更后环境,所以A→B过程a、b削减,c、d增加。5.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更状况,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1亩=1/15公顷A.每年的5—7月间,蝼蛄都呈“J”形增长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缘由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答案A解析每年的5—7月,温度相宜,农作物繁盛,蝼蛄的生存条件接近志向条件,因此种群数量会呈“J”形增长;因在作物生长期蝼蛄数量较多,对作物危害很大,在年底蝼蛄数量少的时候应进行防治;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不应仅以过冬期的数量为依据;从总体来看,每年蝼蛄的种群数量都会随季节变更而猛烈波动,因此引起种群数量变更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食物来源。6.下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相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该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假如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限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假如此种动物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后,数量不变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在D点达到K值,为500左右,所以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此种群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A项正确;B点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鱼类捕捞后的种群数量限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B项正确;限制老鼠的种群数量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环境容纳量),如削减资源和空间等,C项正确;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项错误。7.种群是生态探讨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全部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数量为K/2时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属于增长型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答案B解析种群指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A项错误;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栽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其数量不能大于K值(环境容纳量),D项错误。8.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更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刚好限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变更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限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更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形,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项正确;“S”形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是下降的,A~B段,增长率=(B点种群数量-A点种群数量)/A点种群数量×100%,其是一个常数,故与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B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变更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诞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项正确;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限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削减,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9.下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种群生活在一个志向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事实上,在自然环境中和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肯定数量后势必加剧,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在肯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等的影响。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3)此外,还有干脆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和、和。年龄结构通过影响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1)食物空间种内竞争(2)阳光、温度、水分0(3)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诞生率和死亡率解析“J”形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足够,气候相宜等志向条件下形成的,而在自然状况下,空间、食物都是有限的,当种群达到肯定数量后,必定加剧种内竞争,种群数量不会接着增加,而是在K值旁边上下波动,此时种群的增长曲线呈现“S”形。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更的干脆因素,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关键实力提升练10.据最新报道,入侵性环颈长尾小鹦鹉已经导致以色列本地戴胜鸟数量锐减,主要缘由是长尾小鹦鹉繁育季节比戴胜鸟更早,它们会在戴胜鸟之前占尽巢穴,使戴胜鸟没有地方可去。据此推断本地戴胜鸟数量锐减缘由不合理的是()A.是种间竞争的结果B.干脆缘由是诞生率降低C.可能会影响当地其他生物种群密度的变更D.会导致环颈长尾小鹦鹉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D解析从题目信息可知,环颈长尾小鹦鹉与以色列本地戴胜鸟争夺巢穴,二者是竞争关系,且长尾小鹦鹉繁育季节比戴胜鸟更早,使得前者的诞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可能会变更其他生物种群密度的变更。由于当地环境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环颈长尾小鹦鹉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11.(多选)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其次养分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更,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时间12345678黑线姬鼠种群数量

只185001920014500115009400950094009500Z的种群数量

只100120190240170160170160A.在初引入新物种的4年内,物种Z处于志向环境中B.在第3年,Z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C.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D.Z种群数量增加时,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会削减,二者肯定为种间竞争关系答案ABD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初引入新物种的4年内,物种Z每年的数量增长倍数(λ值)不相等,说明物种Z不是处于志向环境中,A项错误;在第4年,Z种群数量最多,其种内竞争最激烈,B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Z种群数量随黑线姬鼠的增多而增多,当黑线姬鼠的数量达到肯定水平常,黑线姬鼠的数量起先削减,Z也随之削减,然后两者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说明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黑线姬鼠是被捕食者,Z是捕食者,二者在捕食过程中共同进化,C项正确,D项错误。12.(多选)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更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始终呈“S”形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削减的缘由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假如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限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答案AB解析由题图可知,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依旧在增加。由此可推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此时种群数量为K/2,并且在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故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限制在K/2左右,则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复原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限制在200只(K/2)以下。13.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更状况。(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验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环境条件有限,曲线呈现出增长;最终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

(3)假如此种群是鱼类,应如何捕捞才能使效益最高?。

(4)某一地区2010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2011年比2010年增长1%。请预料依据此增长速率,2016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写出计算式即可)。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实行的对策是。

答案(1)“J”形“S”形波动(2)b(3)捕捞后种群数量限制在d点左右(4)Nt=10×(1+1%)6万限制人口数量,加大资源和环境爱护力度解析(1)种群刚迁入时的增长较快,种群数量曲线呈现出近似“J”形增长,而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数量曲线呈“S”形增长,最终种群数量呈有规律的波动。(2)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应当位于波动的中间值b点处。(3)捕捞后在K/2(d点)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大的。(4)由于此种群的λ是固定不变的,为(1+1%),代入公式Nt=N0·λt,即可得出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了避开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应限制人口数量,加大资源和环境爱护力度。14.某探讨所调查发觉: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更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t0~t3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形;若在t3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时,缘由是。

(3)在t3时期后,该鱼种群数量变更将呈现状态,主要缘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