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广东省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广东省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广东省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广东省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广东省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知识概览】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背景意识形态(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2)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_________尖锐对立。项目美国苏联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这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实施__________,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2.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项目美国苏联军事上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民主德国等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_____”地缘政治上第一次__________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续表)华约柏林危机冷战兴起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状态。——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解读: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1958年11月,爆发了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年10月,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古巴导弹危机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______________的成立和发展,使西欧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日本经济“起飞”,要求成为“政治大国”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__________访华等2.多极力量的成长欧洲共同体尼克松(续表)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兴起①1955年,亚非国家和地区召开万隆会议,诞生了“____________”②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_____________兴起③万隆会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阿富汗

(1)1979年,苏联入侵________,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______”攻势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影响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随之结束②世界________趋势不可逆转2.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平演变多极化【易错辨析】1.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答案:√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针对的都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3.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答案:×4.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答案:√5.“和平演变”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重)要战略之一。(

答案:√6.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答案:√【构图解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争夺欧洲二战后,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进行争夺,结果在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被苏联控制争夺取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美苏两国积极争夺对取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中间地带)的控制权,不结盟运动兴起【制表明史】美苏冷战的表现争夺经济主导权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苏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这也是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因素争夺科技领先地位二战后,美苏两国在航天、航海、生物、计算机等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一系列的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续表)

主题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史料实证】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史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状态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史料一列举了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解读第一段史料注意按句号划分层意,第二段史料注意省略号后的信息。第一段史料的关键信息表明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第二段史料的关键信息体现了冷战对科技发展的客观影响【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的特点由史料二中“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可以看出美苏争霸是一个紧张与缓和交替的过程,与当时的世界形势存在很大关系(续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1)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主要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主要因素:美苏势均力敌(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历史解释】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影响①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续表)消极影响①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擅划国界、分裂他国的做法,埋下了世界不稳定的祸根,导致了日后世界的纷争③美苏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点提升】

1.(2024届广东湛江调研)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出现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1980年代的金融泡沫化危机;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也在1990年代突然失速。这些危机()A.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B.源于凯恩斯主义的弊端C.促使新自由主义的诞生D.威胁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重大经济危机,均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依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则,世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必然对国际政治秩序产生巨大影响,故选D项。

2.(2023年湖南常德一模)1952年,法国学者提道:“我们常说有两个对抗世界,却常常忘记还有一个第三世界。这两个世界)感兴趣的是如何征服第三世界。”据此可知( A.美苏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B.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新兴国家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初露端倪

解析:选A。据材料“这两个世界感兴趣的是如何征服第三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对第三世界抱有强烈的兴趣,说明第三世界是美苏争取的对象,故选A项。

1.(2023年河北卷)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

B.西方阵营的分化D.第三世界的合作

解析:选C。据材料“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潮流空前高涨,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巴拿马人民的反美斗争迫使美国妥协,故选C项。

2.(2023年山东卷)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解析:选D。据题干折线图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投资的占比一直居高不下,这与冷战有着密切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占比出现下降趋势,并且自1965年开始,该占比相对比较稳定,在这一时期,由于在与苏联的对抗中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占比则相对比较稳定;自20世纪70年代起,该占比又呈现上升趋势,这是与苏联对抗的实际需要,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影响该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故选D项。国别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伊朗卢森堡墨西哥波兰巴西申请额5.05.355.00.43.50.52.50.22.096.01.0批准额2.51.9500.1600.400.120.34100.75

3.(2023年湖北卷)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单位:亿美元)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国家有限,且批准的基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贷款,结合世界银行成立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说明世界银行的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故选C项。

4.(2022年广东卷)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解析:选C。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壮大,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材料中尼克松认为“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意在强调调整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需求的,故选C项。时间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1948年3975821949年1457651950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