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_第1页
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_第2页
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_第3页
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_第4页
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分析,《阳关三叠》的介绍十分详尽,包括其历史背景、创作故事、乐谱呈现以及音乐特点等多个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生而言,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过音乐鉴赏活动,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三、教学目标(一)艺术表现目标熟悉音乐鉴赏的基本术语,如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对《阳关三叠》进行初步分析,掌握《阳关三叠》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即深沉、悠远、抒情的艺术特色,从而感知其他中国古典音乐的风格。(二)创意实践目标运用聆听、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参与音乐鉴赏活动,提升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并利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阳关三叠》进行深入的音乐鉴赏,挖掘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习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阳关三叠》音乐作品的创新。(三)审美感知目标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带来的美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四)文化理解目标掌握《阳关三叠》的基本信息,包括历史背景、作者介绍、创作环境等,为深入理解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加强对古典音乐文化的重视,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弘扬中国古典音乐。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旋律的韵味。通过聆听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阳关三叠》旋律的起伏变化、音调的悠扬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从而理解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2.节奏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阳关三叠》中节奏的变化和特点,如快慢、强弱、松紧等,以及节奏变化如何与旋律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特定的音乐氛围进行情感表达。3.和声的丰富性。通过和声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阳关三叠》中和声的运用如何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二)教学难点1.历史背景的把握。对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历史知识缺乏会成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障碍,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是教学难点。2.文化内涵的解读。音乐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对于《阳关三叠》,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是教学的另一大难点。五、教学过程音樂教室墙上挂着各种乐器图片以及音乐家海报,教室内摆放着中国古典乐器的复制品,如古琴、箫等。学生围坐成半圆形,面前放着音乐教材和笔记本,进行一堂关于《阳关三叠》的音乐鉴赏课。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中国古典音乐的殿堂,来鉴赏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首曲子,感受它带给你的情感和氛围。(播放《阳关三叠》的录音,学生闭目聆听)教师:你们对《阳关三叠》这个名字有什么理解或联想吗?学生A:老师,我知道“阳关”是一个地名,在古代的诗词中经常出现,代表着边关或远行的地方。而“三叠”可能是指曲子有三段重复的部分吧。教师:说得很对!“阳关”确实是一个地名,而“三叠”则是指这首曲子由三段相似的旋律构成。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曲子的感染力,也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种审美追求。那么,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首曲子。在听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阳关,感受那份遥远而深沉的情感。(播放《阳关三叠》的录音,悠扬的古琴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闭目聆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教师:好了,请大家睁开眼睛。刚才我们一起沉浸在了《阳关三叠》的美妙旋律中。现在,谁能分享一下自己听这首曲子的感受?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首曲子悠扬动听,有一种古老和遥远的感觉。在听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古代人送别时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学生B: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而且我觉得这首曲子的旋律很有特点,重复的部分让人印象深刻。教师:很好,两位同学都捕捉到了曲子中的情感和旋律的特点。确实,《阳关三叠》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哀愁。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它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教师:(展示王维的原诗)大家看,这首曲子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而成的。原诗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哀愁,而这首古琴曲则通过音乐的语言,将这些情感表达得更加深沉和悠长。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情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的声音洪亮而整齐,每一个字都读得非常清晰。随着朗读的深入,师生逐渐进入诗歌的情境。我们仿佛看到了渭城的清晨,细雨如丝,轻轻洒落在尘土上,使得一切都变得清新而湿润。客舍旁的柳树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当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时,教师的语气变得略带忧伤,学生也跟着调整了自己的情感。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分别时的无奈和不舍。当读到“西出阳关无故人”时,教师和学生的声音都略带颤抖。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那份孤独和凄凉。朗读结束后,教室里沉寂了片刻。学生仍然沉浸在诗歌的情感之中,仿佛还没有完全从那个遥远的时代回到现实。教师:很好,大家读得非常有感情。我相信通过这次朗读,你们对这首诗和《阳关三叠》这首曲子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和情感,再次聆听这首曲子吧。(再次播放《阳关三叠》的录音,学生闭上眼睛,专注地聆听。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更加深刻和真挚的情感,仿佛与古代的诗人和友人产生了更加紧密的共鸣。)教师:请大家尽量放松身心,让音乐自然流淌进你们的心灵深处。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即将远行的友人,在阳关与亲朋好友依依惜别,感受那份无奈、不舍和期盼的情感。(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脸上流露出各种表情。有的眉头紧锁,仿佛在体会着离别的痛苦;有的眼神迷离,似乎看到了古代送别时的场景;还有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感受音乐带来的心灵慰藉。)音乐逐渐进入高潮部分,古琴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离别时的千言万语。学生的情感也被音乐所感染,他们不自觉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仿佛在与古代的友人共同经历着那份离别的哀愁。教师:(在音乐间隙中轻声提示)注意听,这里的旋律有什么变化?它是否与诗歌中的某些情感相呼应?學生更加专注地聆听,试图捕捉每一个音符的变化,体会其中的情感。当他们听到某个特别动人的旋律时,不禁发出轻轻的叹息声,仿佛与古代的友人产生了共鸣。音乐接近尾声,古琴声变得越来越悠扬动听。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他们仿佛穿越回了现实世界,但内心依然沉浸在那美妙的音乐体验之中。教师:(音乐结束后)好了,请大家睁开眼睛。我相信这次聆听对于大家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体验。现在,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呢?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次聆听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和诗歌之间的关系。我发现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来表达诗歌的情感,而诗歌则可以为音乐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学生B:是的,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觉得这首曲子真的很有感染力,它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亲身体验了那种离别的场景。我感受到了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也理解了古人送别时的复杂心情。学生C:我还有一个发现。我觉得这首曲子的旋律和诗歌的韵律非常契合,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和谐。这种和谐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教师:很好,大家都说得非常棒!通过这次的聆听和鉴赏,我们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阳关三叠》这首曲子的美妙之处,还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六、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阳关三叠》的音乐美,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通过情境导入、分层鉴赏等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对这首曲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准确把握其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结合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丰富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提升综合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二)教学策略运用效果本次教学采用情境导入、分层鉴赏、小组合作与探究、跨学科融合以及多元化评价等教学策略。其中,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