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14211-2019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_第1页
(高清版)GB∕T 14211-2019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_第2页
(高清版)GB∕T 14211-2019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_第3页
(高清版)GB∕T 14211-2019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_第4页
(高清版)GB∕T 14211-2019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14211—2019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4211—2010《机械密封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14211—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增加了试验介质种类(见表1、表2,2010年版的4.1);-—将试验方法按密封布置方式、输送介质细分(见第4章、第5章,2010年版的第3章);——删除了附录机械密封试验报告内容(见2010年版的附录A)。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1)归口。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GB/T14211—2019机械密封试验方法仪表等。本标准适用于离心泵及类似旋转机械的机械密封。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GB/T33509机械密封通用规范JB/T11289干气密封技术条件3试验分类4.1.1密封型式及布置方式应符合GB/T33509的规定。4.1.2对于布置方式1、布置方式2和采用隔离液的布置方式3(3CW-FB、3CW-FF、3CW-BB)密封,出4.2.1.2被试密封腔中气体体积最大为28L。4.2.1.4应对布置方式2和布置方式3双端面密封中的每个密封端面进行单独试验。2GB/T14211—20194.2.2.2当加压至规定值后,切断压力源,保压5min,记录压力值,压力降应不大于0.014MPa。4.3静压试验4.3.1试验条件4.3.1.1试验介质、隔离流体和缓冲流体试验介质、隔离流体和缓冲流体按表1的规定选用。输送介质试验介质隔离/缓冲流体液体气体非烃类水水氮气或空气非闪蒸烃类矿物油矿物油氮气闪蒸烃类水水氮气或空气4.3.1.2试验参数压力:试验介质压力为产品最高许用工作压力的1.25倍;隔离液压力高于试验介质压力0.14MPa及以上;缓冲液或缓冲气压力为0.07MPa;温度:适用于闪蒸烃类介质的机械密封试验介质温度为80℃,其他的试验介质温度为常温至80℃以下。4.3.2试验步骤4.3.2.1对于布置方式1密封,试验步骤如下:a)将模拟密封腔中充满试验介质;b)将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调至规定值后,开始记录试验时间,并收集泄漏液,保压15min,记4.3.2.2对于采用缓冲液的布置方式2(2CW-CW)密封,试验步骤如下:a)按4.3.2.1的规定对内侧密封进行单独试验(外侧密封不通入缓冲液);b)保持模拟密封腔中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不变,将缓冲密封腔中充满缓冲液;c)将缓冲液的压力调至规定值后,开始记录试验时间,并收集外侧密封泄漏液,保压15min,记4.3.2.3对于布置方式2(2CW-CS、2NC-CS)密封,试验步骤如下:a)按4.3.2.1的规定对内侧密封进行单独试验(外侧密封不通入缓冲气);b)保持模拟密封腔中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不变,将抑制密封腔中充满缓冲气;c)将缓冲气的压力调至规定值后,开始记录试验时间,保压15min,每隔5min记录一次压力、温度、气体泄漏量。4.3.2.4对于采用隔离液的布置方式3(3CW-FB、3CW-FF、3CW-BB)密封,试验步骤如下:a)将模拟密封腔中充满试验介质,隔离密封腔中充满隔离液;b)依次将隔离液压力、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调至规定值后,开始记录试验时间,并收集泄漏液,保压15min,记录压力、温度、泄漏量。3GB/T14211—2019试验介质、隔离流体和缓冲流体按表1的规定。4.4.1.2试验参数压力:试验介质压力为产品最高许用工作压力,隔离液压力为设计值,缓冲液和缓冲气压力为0.07MPa;4.4.2试验步骤a)将模拟密封腔中充满试验介质;b)启动试验装置,将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转速调至规定值后,开始记录试验时间并收集泄4.4.2.2对于采用缓冲液的布置方式2(2CW-CW)密封,试验步骤如下:时间并收集泄漏液;4.4.2.3对于布置方式2(2NC-CS)密封,试验步骤如下:b)启动试验装置,将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转速调至规定值后,开始记录试验时间并收集泄4.4.2.4对于布置方式2(2CW-CS)密封,试验步骤如下:5.1.1应用于特定输送介质和工况条件下的机械密封,选择相应的试验介质、隔离流体及缓冲流体进4GB/T14211—20195.1.2非烃类介质用机械密封型式试验包括动态试验、静态试验和启停试验。烃类介质用机械密封型式试验包括动态试验、静态试验和循环试验。5.1.3对于采用隔离气的布置方式3(3NC-FB、3NC-FF、3NC-BB)密封,应符合JB/T11289的规定。输送介质和工况条件试验介质隔离/缓冲流体液体气体非烃类水(>80℃)水(80℃)水氮气或空气其他介质水(常温~<80℃)水氮气或空气非闪蒸烃类矿物油(常温~90℃)柴油氮气176℃~400℃矿物油(150℃~260℃)矿物油氮气闪蒸烃类水(80℃)水氮气或空气丙烷柴油缓冲气:丙烷隔离气:氮气176℃~400℃矿物油(150℃~260℃)矿物油氮气5.2非烃类介质用机械密封型式试验压力:试验介质压力为产品最高许用工作压力,隔离液压力为设计值,缓冲液和缓冲气压力为0.07MPa;转速:静态试验为0r/min,动态试验为产品的设计转速;温度:按表2的规定。5.2.2.1对于布置方式1密封,按照5.2.3.2~5.2.3.4所述步骤进行试验。5.2.2.2对于采用缓冲液的布置方式2(2CW-CW)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5.2.2.3对于布置方式2(2NC-CS)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b)保持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不变,向抑制密封腔中通入0.07MPa的缓冲气,连续运转2h,每5.2.2.4对于布置方式2(2CW-CS)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b)按JB/T112895.2.2.5对于采用隔离液的布置方式3(3CW-BB、3CW-FF)密封,按5.2.3.2~5.2.3.4的规定,测试该布置方式密封的性能,有外侧密封和隔离液。5.2.2.6对于采用隔离液的布置方式3(3CW-FB)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5GB/T14211—20195.2.3.2动态试验:a)将模拟密封腔中充满试验介质;b)启动试验装置,将试验介质的压力和温度、转速调至规定值后,开始记录试验时间并收集泄c)连续运转100h,每隔4h测量并记录一次试验压力、温度、转速、泄漏量和功率消耗。5.2.3.3静态试验:在5.2.1规定的条件下保持4h,每隔1h测量并记录一次试验压力、温度和泄漏量。5.2.3.4启停试验:在停机状态下将试验压力降至0MPa,启动试验装置,转速增至设计转速,试验压力增至最高许用工作压力,运转10min后再停机2min。如此连续完成5次启停,记录泄漏量。5.2.3.5试验结束后,测量密封环磨损量,密封端面的磨损量应根据测量前后端面高度差的平均值来计算。测量应在密封端面周围上4个大致均布的点上进行。5.3烃类介质用机械密封型式试验试验介质参数见表3,隔离液压力高于试验介质基点压力0.14MPa及以上,缓冲液和缓冲气压力试验介质基点条件循环试验动态和静态试验压力MPa温度℃压力MPa温度℃矿物油(20℃~90℃)常温0~1.6(补偿元件为焊接金属波纹管)0~3.4(补偿元件为弹簧)常温~90矿物油(150℃~260℃)0~1.6(补偿元件为焊接金属波纹管)0~3.4(补偿元件为弹簧)水(80℃)0~0.3丙烷5.3.2.2对于采用缓冲液的布置方式2(2CW-CW)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5.3.2.3对于布置方式2(2NC-CS)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a)按5.3.3.2~5.3.3.4的规定,测试该布置方式的性能,有抑制密封,用150℃~260℃矿物油进6GB/T14211—2019b)按5.3.3.5的规定测试抑制密封的性能。5.3.2.4对于布置方式2(2CW-CS)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b)按5.3.3.5的规定测试抑制密封的性能。5.3.2.5对于采用隔离液的布置方式3(3CW-FF、3CW-BB)密封,按5.3.3.2~5.3.3.4的规定,测试该布置方式密封的性能,有外侧密封和隔离液。5.3.2.6对于采用隔离液的布置方式3(3CW-FB)密封,按如下进行试验:33fffmin≥10min≥10min≥101minx≥10min≥100h≥4h≥10ff说明:2——静态试验;各点为5.3.3.4中对应试验步骤。5.3.3.2动态试验应在表3规定的基点条件和3000r/min转速下连续运转100h,每隔4h测量并记5.3.3.3静态试验应在表3规定的基点条件和零转速下保持4h,每隔1h测量并记录一次试验压力、温度和泄漏量。5.3.3.4循环试验应在表3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按如下步骤进行:a)密封在基点温度和压力下,以3000r/min的转速运行,直至平稳。b)将密封腔里的液体压力降至表3规定的循环试验最低压力,然后重新建立基点压力。c)将密封腔里的液体温度降到表3规定的循环试验最低温度,平稳运行至少10min,重新建立基点条件。d)将密封腔里的液体温度提高到表3规定的循环试验最高温度,平稳运行至少10min,重新建立基点条件。试验介质为矿物油时,当达到基点条件后,把将密封腔压力提高至表3规定的循环试验最高压力,平稳运行至少10min,重新建立基点条件。f)试验停止运行(0r/min)至少10min,记录泄漏量。g)重复a)~f)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