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高中)PAGE1-专题提升练1信息性阅读(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唐代更有了发展。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常言道:诗无达诂。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比,味道全无。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诗经》是庄重的、从容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纵观中外文学史,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所以,能够达到高原、高峰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深沉壮阔的笔触缔造一个内涵丰厚的东方审美王国。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某些问题和误区。匡正这方面的偏差,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但事实上,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更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获得了诸多滋养,从而创造了以中国经验为根本的文学硕果。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比如莫言的《檀香刑》讲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主义的惨烈斗争,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元素。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不但不会阻止,反而更加促进新世纪中国作家们做出集体反省,重新反思“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当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及美学精神的关系”“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这样的命题。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关涉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应当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遵循。当然,我们不仅需要用文学语言表现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且需要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革故鼎新,建立新的文学秩序,绘制新的文学版图。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应该有新的创造,从而在世界文学的洪流中创造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摘编自周思明《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B.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C.随着民族核心价值注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进而成为一种信仰。D.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文艺审美活动,当代文艺创作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重任。D〖A项,“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错误,由材料一“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可知,“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是苏轼提出的,中国古代文人中有的人追求这种美,但“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于文无据,强加因果。B项,“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诗经》持有异议”错误,由材料二“骆玉明表示……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可知,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是因为诗歌“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味道全无”,而不是“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强加因果。C项,“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错误,由材料二“‘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可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表述绝对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将绚烂与平淡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美、人格美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了我们自古以来对玉的有光彩且又含蓄的审美认定。B.材料一列举了文学史上诸多大家的美学观点,粗略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中华美学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融合的追求。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美学精神继承而走了弯路,现在需要修正偏差回归正途。D.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注重表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创造体现中国经验的文学硕果。D〖D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错误,由材料三“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可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非“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足见中华美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审美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B.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C.作家要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汲取营养,将其渗进作品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D.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间。C〖由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可知,材料三的观点是中国文学创作源于、继承并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国美学精神。A项,提及“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与中国文学创作无关,不符合题目要求。B项,只提及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及问题,与材料三观点无关。C项,“汲取”“渗进”“创作出”三个词语准确表达出作家创作的作品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符合材料三的观点。D项是说“师言心、言志,诗必传”,与材料三观点无关。故选C。〗4.请结合材料,请给中华美学精神下一个定义。(4分)〖〖解析〗〗由材料一“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源远流长,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由材料二“‘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可知,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由材料三“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的精华;由材料三“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文学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答案〗〗①中华美学精神源远流长,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③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的精华;④是中国文学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5.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美学精神对本民族作家作品的巨大影响作用时,却以公认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莫言为例来加以论证,试结合选文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6分)〖〖解析〗〗由原文“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可知,因为莫言创作对西方文学有所借鉴且个人影响力较大,所以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由原文“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可知,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由原文“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的民族骨骼与血肉”可知,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族骨骼与血肉;由原文“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可知,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由原文“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命题”可知,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答案〗〗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①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②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族骨骼与血肉;③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④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材料一: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两者产业结构不同。这一说法似乎有理。因此,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斯大林模式”就是这一特点。实际上,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都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这种政策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到了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80、90年代广为传播,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政府干预,并紧缩政府开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样才能把市场经济成功地建立起来。但是,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政策,在实践中往往不成功。比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等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都是市场经济,或转向市场经济,似乎与新自由主义强调的市场作用一致,但他们同时都有非常积极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当然,并非违背主流理论制定的政策一定成功,但我们没有看到按照主流理论制定政策取得成功的。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因此,作为知识分子,如想以我们的努力贡献于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不是照搬现成的理论,而是深入分析考察问题的本质和决定因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之路。(摘编自林毅夫《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材料二: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来自MIT经济系的两位教授AbhijitBanerjee和EstherDuflo及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MichaelKremer共同获得这一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尽管此次诺奖得主的学术背景无可挑剔,且三位也均在学术界享有着至高声誉,但对于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笔者还是颇有遗憾的。发展经济学应多多鼓励重要宏观话题、重大实践的深入研究,有时通过常识便可以辨别的结论,不应代表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方向,获得经济学最高荣誉。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田野实验提倡通过大量的微观数据与精心设计自然实验进行问题研究,虽然研究方法具有创新价值,研究者也需要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作业,十分不易,但由于其关注点过于细微,往往依靠常识判断便可得到大致结论,如是否应该通过发放蚊帐解决疟疾问题,为贫困儿童发放驱虫药物是否会帮助孩子提高上课出勤率等问题,其现实意义和政策影响都非常有限。缺席对中国、韩国乃至亚洲其他取得经济增长奇迹国家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具有天然缺陷。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对全世界脱贫工作贡献最大的国家,过去70年,中国减贫人数达到7亿人,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政策层要求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因此,中国政策实践是全世界消除贫困的绝佳案例。中国政策制定者从未通过自然实验来解决贫困问题,但在实践的道路上,却根据中国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通过渐进式的政策措施,由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慢慢积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并根据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了脱贫与经济发展目标。如此绝佳的发展经济学案例,却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方向,这是有缺陷的,很难令人信服。(摘编自沈建光《发展经济学的创新还是歧途?——评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D〖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第4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故选D。〗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单纯靠政府发展经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也会因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造成社会不公。B.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些理论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C.发展经济学理论上看是正确的,在实践中却往往不成功,说明发展经济学本土化问题很重要,不能照搬。D.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忽略了中国对全世界脱贫工作的贡献,其现实意义和政策影响是有限的。B〖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1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5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故选B。〗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B.中国中部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C.巴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D〖D项,“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D项“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故选D。〗9.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答案〗〗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10.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案〗〗①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②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③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专题提升练1信息性阅读(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唐代更有了发展。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常言道:诗无达诂。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比,味道全无。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诗经》是庄重的、从容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纵观中外文学史,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所以,能够达到高原、高峰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深沉壮阔的笔触缔造一个内涵丰厚的东方审美王国。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某些问题和误区。匡正这方面的偏差,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但事实上,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更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获得了诸多滋养,从而创造了以中国经验为根本的文学硕果。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比如莫言的《檀香刑》讲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主义的惨烈斗争,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元素。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不但不会阻止,反而更加促进新世纪中国作家们做出集体反省,重新反思“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当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及美学精神的关系”“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这样的命题。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关涉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应当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遵循。当然,我们不仅需要用文学语言表现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且需要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革故鼎新,建立新的文学秩序,绘制新的文学版图。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应该有新的创造,从而在世界文学的洪流中创造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摘编自周思明《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B.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C.随着民族核心价值注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进而成为一种信仰。D.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文艺审美活动,当代文艺创作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重任。D〖A项,“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错误,由材料一“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可知,“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是苏轼提出的,中国古代文人中有的人追求这种美,但“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于文无据,强加因果。B项,“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诗经》持有异议”错误,由材料二“骆玉明表示……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可知,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是因为诗歌“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味道全无”,而不是“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强加因果。C项,“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错误,由材料二“‘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可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表述绝对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将绚烂与平淡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美、人格美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了我们自古以来对玉的有光彩且又含蓄的审美认定。B.材料一列举了文学史上诸多大家的美学观点,粗略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中华美学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融合的追求。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美学精神继承而走了弯路,现在需要修正偏差回归正途。D.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注重表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创造体现中国经验的文学硕果。D〖D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错误,由材料三“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可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非“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足见中华美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审美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B.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C.作家要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汲取营养,将其渗进作品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D.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间。C〖由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可知,材料三的观点是中国文学创作源于、继承并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国美学精神。A项,提及“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与中国文学创作无关,不符合题目要求。B项,只提及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及问题,与材料三观点无关。C项,“汲取”“渗进”“创作出”三个词语准确表达出作家创作的作品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符合材料三的观点。D项是说“师言心、言志,诗必传”,与材料三观点无关。故选C。〗4.请结合材料,请给中华美学精神下一个定义。(4分)〖〖解析〗〗由材料一“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源远流长,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由材料二“‘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可知,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由材料三“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的精华;由材料三“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文学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答案〗〗①中华美学精神源远流长,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③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的精华;④是中国文学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5.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美学精神对本民族作家作品的巨大影响作用时,却以公认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莫言为例来加以论证,试结合选文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6分)〖〖解析〗〗由原文“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可知,因为莫言创作对西方文学有所借鉴且个人影响力较大,所以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由原文“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可知,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由原文“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的民族骨骼与血肉”可知,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族骨骼与血肉;由原文“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可知,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由原文“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命题”可知,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答案〗〗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①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②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族骨骼与血肉;③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④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材料一: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两者产业结构不同。这一说法似乎有理。因此,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斯大林模式”就是这一特点。实际上,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都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这种政策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到了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80、90年代广为传播,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政府干预,并紧缩政府开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样才能把市场经济成功地建立起来。但是,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政策,在实践中往往不成功。比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等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都是市场经济,或转向市场经济,似乎与新自由主义强调的市场作用一致,但他们同时都有非常积极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当然,并非违背主流理论制定的政策一定成功,但我们没有看到按照主流理论制定政策取得成功的。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因此,作为知识分子,如想以我们的努力贡献于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不是照搬现成的理论,而是深入分析考察问题的本质和决定因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之路。(摘编自林毅夫《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材料二: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来自MIT经济系的两位教授AbhijitBanerjee和EstherDuflo及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MichaelKremer共同获得这一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尽管此次诺奖得主的学术背景无可挑剔,且三位也均在学术界享有着至高声誉,但对于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笔者还是颇有遗憾的。发展经济学应多多鼓励重要宏观话题、重大实践的深入研究,有时通过常识便可以辨别的结论,不应代表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方向,获得经济学最高荣誉。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田野实验提倡通过大量的微观数据与精心设计自然实验进行问题研究,虽然研究方法具有创新价值,研究者也需要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作业,十分不易,但由于其关注点过于细微,往往依靠常识判断便可得到大致结论,如是否应该通过发放蚊帐解决疟疾问题,为贫困儿童发放驱虫药物是否会帮助孩子提高上课出勤率等问题,其现实意义和政策影响都非常有限。缺席对中国、韩国乃至亚洲其他取得经济增长奇迹国家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具有天然缺陷。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对全世界脱贫工作贡献最大的国家,过去70年,中国减贫人数达到7亿人,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政策层要求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因此,中国政策实践是全世界消除贫困的绝佳案例。中国政策制定者从未通过自然实验来解决贫困问题,但在实践的道路上,却根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基米德原理
- 掘进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 岗位职责班组管理规章制度
- 客户答谢会讲义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精美课件
-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成都客运资格证技巧
- 2024年银川客运从业资格证考题
- 2024年新疆客运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解析
- 2024年武汉道路旅客运输资格证从业考试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课程标准
- 好的六堡茶知识讲座
- 火车站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 《养老护理员》-课件为老年人布置睡眠环境
- 职业生涯规划医学生
- 医学课件指骨骨折
- 拜占庭历史与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反应釜验证方案样本
- S2-旋挖桩机安装拆卸专项方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作文指导:13-通知(23张PPT) 部编版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