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_第1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_第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_第3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_第4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许多地区尝试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由于一部分的刑事案件案多人少,十分不符合社会需求,司法资源的配置不完善,诉讼效率低下。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对该制度的研究是对一项全新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跨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对其的研究,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实践中已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但尚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的主文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是阐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念,界定“认罪”、“认罚”、“从宽”的内涵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讨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坦白、自首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介绍域外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似的制度,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总结域外制度带给我们的启示。第四部分是分析现行制度存在问题。第五部分是对现行制度的完善。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完善ABSTRACTInthecontextofthecomprehensiveruleoflawandjudicialreform,theNationalPeople'sCongress(NPC)hastriedtoimplementalenientsystemofguiltyadmissionandpunishmentinmanyregions.Thisisduetothefactthatsomecriminalcaseshavefewcases,whichdonotmeettheneedsofthesociety,theimperfectallocationofjudicialresourcesandthelowefficiencyoflitigation.Inthejudicialreformofourcountry,thestudyofthissystemisth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anewsystem,whichhasthevalueandsignificanceofTheTimes.Thestudyof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judicialpractice.Althoughtheestablishmentofthelenientsystemhasbeenestablishedinpractice,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worthstudying.Themaintextofthispaperisdividedintofivechapters:thefirstpartistoexplaintheconceptoftheleniencysystem,definetheconnotationof"admissionofguilt","admissionofpunishment","leniency"and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Thesecondpartistodiscusstherelationshipbetweenconfessionandsurrender.Thethirdpartistointroducethesimilarsystemsoftheextraterritorialsystemandthelenientsystemofconfessionandpunishment,compa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m,andsummarizetheenlightenmentbroughtbytheextraterritorialsystem.Thefourthpartistoanalyzetheexistingproblemsofthecurrentsystem.Thefifthpartistheimprovementofthecurrentsystem.Keywords:confession,punishment,leniency,perfection目录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党为了发展诉讼制度、应对新形势而制定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方向标。16年全人常决定授权两高在许多地方进行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试点工作,这引领了该制度的初步建立,该制度的中心内容为:被追诉人只要自愿地如实地供诉出自身的罪行,同意检察机关对其犯罪事实的指控与相关的量刑意见,并且亲自签署了具结书,那么该被追诉人就可以得到法院的从宽处理。同年,两高同三部携手制定并对外发布了《试点办法》,更详细地规范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许多地方的司法机构也出台了详细深入的相关规定以加快该制度改革的贯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18年新修订的刑诉法所规定的内容为标准,成为新诉讼制度家庭的一份子,而刑诉法所规定的内容就是把该制度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文规定下来。19年两高与三部的联合发布会,对于该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并将这些描述写进了新发布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里面。虽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但是这一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制度,由于实施的时间短且与相关的配套制度未能衔接的很好,因此该制度在实行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为了使该项制度更好发展,许多法律人士就该项制度的发展完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而,十分有必要,在前人的工作努力下,尽我所能去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讨。1.2研究意义“社会转型期”用来形容我国现阶段的处境最合适不过了,这个时期有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导致刑事案件发生率上升和犯罪结构变化,司法员额体制改革导致人多案少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在国家近期的司法改革之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有利于使适合社会发展现状的刑事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有利于使因为案子多工作人员少所造成的司法压力得到快速的缓解、有利于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充分且高效的利用,由此可知,该制度在整体的改革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来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实践与法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提高了案件分流工作的效率,也兼顾了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促进了刑事诉讼程序功能的升级,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高效地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和发展,为其运行提供充足的“燃料”,我们应该对国外的相关制度经验进行思考与借鉴,寻找适合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与进步的“助推器”。1.3国内外研究综述1.3.1国内研究综述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的窗口期,在2016年这期间国内就有上百篇具有论文在各大报刊和期刊上发表。从这些论文和期刊中,能发现大量精语良言,都对该制度的学习研究有所裨益,同样也对我下面论述具有引领作用。(1)“认罪认罚”是否包括承认“罪名”在《试点办法》实施前对于该问题就已经有讨论,所谓“概括认罪说”或“精确认罪说”只是对该问题的细致延伸。有学者认为应适用“概括认罪说”,由是他们认为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不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要求被告人对罪名认罪认罚太过于严刻,认罪应仅指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2)控辩协商机制的研究对于控辩协商机制,我国的学者将之作为研究的重点,正是源于他们对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的重视,也源于诉辩交易制度本身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往往会推动其后来者向较为正确的方向发展。学者们对于控辩协商机制的研究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其中,冀祥德教授所撰写的《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该文阐述了关于建立控辩协商机制的几个重要的问题,提出在中国创建相仿于辩诉交易制度的控辩协商机制的想法,对于能否构建控辩协商机制进行了深刻的论证。(3)是否应保留被追诉人的“上诉权”学者们的观点差异不大,一些学者强调限制犯非重罪的被追诉人的上诉权的依据应该是其犯罪情节的轻重程度以及其犯罪事实的恶劣与否;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无论是对轻罪的犯人还是对重罪的犯人,也不论其犯罪事实与情节是否严重,都应该对其上诉权进行全盘的限制,以此来节约本不该被浪费在二审中的司法资源,并保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际价值与作用。虽然理论界对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如今我国司法体制所采取的措施,仅仅是简化二审的程序,而没有如上述观点一样对被追诉人的上诉权利进行限制。这种做法的利弊,有待时间与实践来验证。1.3.2国外研究综述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案件的数量与人员的数量此消彼长、不相匹配,司法资源的分配也不能满足整体的工作需求,在这种大前提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运而生,所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该制度相对应,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也存在相似的制度,本文在此对其做简要的介绍:首先是在英美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为了达成降低案件审理的未知性,同时也为了减少司法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开创了诉辩双方进行庭外商洽的先河;其次是在大陆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的认罪协商程序,为了在量刑上限与降低指控方面,获得法官的承诺,为了获得对方当事人的谅解与撤诉,在被告一方作出有罪答辩的基础上,法庭三方进行协商。1.4研究的范围对该制度的概念的叙述,对认罪认罚从宽三元素内容的简要概括,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深入探讨该制度与坦白、自首之间的联系。简析国内外相关制度的差异点。概括该制度的现存的缺点并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1.5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持续的进步和增益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经能比较顺畅运用于刑事案件中。但是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需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改变。纵使该制度在经过今年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回归实际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当前实践,探索出一些解决本文提出的该制度存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这一制度在运用于实践中更完善。1.6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等文献,了解该制度目前的立法状态,整理相关文献材料,正确的研究该制度。规范分析法:对研究的内容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促进研究的内容的发展与进步。比较分析法:对域外的相关制度加以阐述,并比较域外制度与该制度的异同点,分析域外制度对该制度有何可以借鉴之处。第2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括2.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念《刑事诉讼法》中对认罪的概念有精确的阐述。其主要的内容是:犯罪嫌疑人不但要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所做的罪行,还要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与罪行的前提下,经过与对方细致的磋议,同意对方对自身的指控表述,签署指控协议,同时也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分流部分刑事案件、提升司法效率和推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照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协助司法机关依法调查案件,从而取得轻缓处理。2.2“认罪”、“认罚”、“从宽”的涵义2.2.1认罪在规范的大前提下,就其罪行的性质而言,被告人可以在接受司法机关所给意见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辩解意见;就其罪行本身而言,被告人可以在承认整体罪行的情况下,对局部的情节或细节处提出自己的异议。以上两种做法,都属于认罪这个概念所能涵射的有效范围。在此有一个特殊点,即被告人所犯罪行非单个罪行,但是被告人仅仅是对其中的某个罪行进行如实的供诉,这个时候,就不能将案件全体都做“认罪案件”来处理。2.2.2认罚认罚是认罪后的行为,是在认罪的基础上做出的,对检察院的量刑意见表示接受,并认可法院作出的审判和对犯罪事实作出的有罪处罚。具体内容如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实体上的刑罚无异议,同时,在程序上,放弃普通程序审判、无罪辩护、当面质证、交叉询问等法定诉讼权利,并签署具结书。将退赃退赔、赔礼道歉等处罚形式囊括在认罚的范围内,这是由认罚制度施行的主要目的决定的,它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获知被告人主观上对自身罪行的悔过态度以及客观上的具体表现。如果犯罪嫌疑人坚决不退赃退赔、不赔礼道歉,就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追诉人若是转移或隐匿了他主要的财产,即使其认可了公诉机关的意见与处罚措施,也不能适用该制度;对于被追诉人的罪行所造成的对方的损失的赔偿事宜,若其能为而不为之,或者有毁灭及伪造证据、阻挠证人作证、串供的不法行为时,亦不可适用该制度。我们知道,对于不同的诉讼程序,被告一方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这并不会影响认罚制度产生其应有的作用。2.2.3从宽从宽的内涵是司法机关会对已经承认自己罪行并接受处罚结果的被追诉人,在实体上可以做出作出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处理,在程序上可以做出简化诉讼程序的处理。减轻、从轻或免除处罚,在整个制度体系中是对认罪与认罚的有效的承接,而将诉讼程序化繁为简,对于整个诉讼程序而言,则有降低程序“能耗”、节约程序资源、缩短程序时长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从宽,不是一概而论的,要在具体处、细节处,体现对不同刑事案件的不同处理,比如说,当一个犯罪嫌疑人他的罪行极为严重、情节极为恶劣时,或者手段特别残忍、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与重大深远的社会影响时,那么依据前文所述的认罪与认罚规定,不能获得司法审判机关的从宽处理,由此,就不能适用本段关于从宽的相关规定。2.2.4“认罪”、“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并列,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这里所说的并列,主要是指三者缺一不可,而非强调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三者缺一不可体现在,无论是认罪不认罚还是认罚不认罪,都不可能适用本制度的规定,而获得审判机关的大度从宽。三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因为它们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正如该制度的名称所描述的那样,先认罪后认罚在从宽。不仅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如此,从承接的关系上看亦是如此,以认罪为树根、以认罚为树干,而从宽则为最末端的绿叶,犯罪嫌疑人自愿地承认自己的罪行正如树根先积累养分,在认罪的基础上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与审判机关的判决结果,则是树干在为绿叶传递根部积累的养料,最终犯罪嫌疑人能够获从宽从简处理正是对其认罪认罚最好的反馈,如同绿叶般,彰显出司法机关给予一个悔过且自省的犯人的尊重与“新生”。当然若将认罪认罚与从宽分开来讨论也是可以的,在尊重整体联系的基础上,将认罪与认罚同等地看作从宽的前提,以从宽为目标进行认罪与认罚。2.3认罪认罚从宽与坦白、自首的关系在同一个法律规范的作用下,从正当化的角度来看,认罪认罚从宽与坦白、自首有许多相同点,它们在认定标准上存在重合之处,三者都是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依据通过自认其罪自认其罚的方式,来达到双方的妥协,从而获得法院对其进行从轻减轻处罚的目的。自首、坦白从宽处罚的正当化根据是犯罪嫌疑人基于与认罪认罚从宽同样的目的,主动去投案,主动地如实地向办案部门供诉自己所犯的罪行,从客观角度降低办案机关对其人身危险性的评价,同时让办案机关认为其已可能不再重犯其罪。其次,认罪认罚中蕴含坦白情节,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能完全包涵自首。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认罪”是指被追诉人以自愿为条件,承认其罪行,该承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现实发生的多数事实和盘托出,二是对追诉人所指控的内容予以承认。而坦白则是指被追诉人照实供述并配合司法机关对其的犯罪事实查清和确认。从确认与查清事实的角度看,对自身罪行的真实陈述与对他人所认为的罪行的承认,有着同样的效果和价值,所以从此角度,可以认为两者只是坦白的不同的体现形式。犯罪嫌疑人只要作出了认罪认罚的行为,那么该行为里必然包含着坦白着做法,言以至此,我可以认为,坦白只是认罪认罚总体行为中的一个的个体情节。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能完全涵盖自首,因为构成自首不但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还要求其主动投案,将实际罪行和盘托出乃认罪认罚的主要要求。所以,若是犯罪嫌疑人不仅主动地将自己置于办案机关的控制之下,而且将罪行如实地陈述,那么自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需一起适用。最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坦白、自首虽然在量刑情节上存在重叠,不可以在宏观层面将坦白、自首、认罪认罚完全等同。站在制度所发挥的价值的立场看,以从宽为其目标的认罪认罚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是坦白与自首所不能体现的,这些价值就是保障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自由选择权、有效遏制司法资源的盲目使用与浪费以及契合实际地分配诉讼压力。另一方面,唯对认罪认罚独立评价,给予一定幅度的从宽,才能更好地鼓励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而显示出制度功能和价值。我国认罪认罚制度的现状在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首先,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持续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了当严则严、该宽则宽。同时,相较于简单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自首和坦白制度而言,它还建立了在被追诉人认罪的情况下的繁简分流体系,提升了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缓解了刑事案件案多人少的情形,也使司法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繁简分流机制主要适用于案件的审判阶段,所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案件的繁简分流还不够彻底,还未真正实现该制度设计初衷所追求的从宽原则。其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赋予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并签署具结书的权利,兼顾了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也使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和完善,同时,该制度通过控辩双方协商量刑,促进控辩双方的平等。但是该制度的设计初衷主要为了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对于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未进行明确的规定,使被害人在诉讼中无法充分参与,诉讼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最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定其适用范围是:被追诉人自愿如实供述其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愿意接受处罚,则可依法从宽处理。该制度明确规定可从宽处理的条件,同时根据近期出台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认罪认罚案件的从宽要依据被追诉人的认罪认罚的阶段、是否有悔罪的表现、罪行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从宽的幅度。以上规定便于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认罪认罚从案件时对被追诉人的从宽程度有更明确的考量,也鼓励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好的认罪认罚。但是该制度对从具体的从宽幅度和标准未有规定,这使司法机关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对于被追诉人的从宽幅度的考量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到被追诉人的权利。第4章域外相关制度及其启示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制度在实际运用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该制度与域外相关制度的异同点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许多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制度规定,与我国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不少的共同之处,能够与我们的制度形成共鸣,能够给我们制度的发展建设提供前车之鉴。本章主要介绍德国的刑事协商制度、日本的决裁判制度和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以上这些制度均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相似之处,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都以被追诉人的自愿选择为基础。第二,目的都是建立繁简分流的刑事司法程序,缓解案多人少、诉讼效率低下的问题。第三,强调控辩双方之间的协商。第四,法官对量刑都有裁量权,追求程序和实体上的公平正义。域外制度虽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共同点,但是它们的实施要适应其本国的国情,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同,因而这些制度也有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不同之处,下面本文将比较分析它们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不同并得出域外制度给予我国制度的启示。4.1美国诉辩交易制度与启示4.1.1诉辩交易制度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的涵义:于定罪量刑方面,检察人员与辩方律师进行庭外协商,以保证司法资源被高效利用、保证判决结果能被诉辩双方最大程度地接受,被追诉人做出有罪答辩以换取检察官撤销部分指控罪名或降低部分罪名的量刑起点。4.1.2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区别辩诉交易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不同点是:第一,这个是在庭审之前进行的,在时间维度上,它可以省略很多步骤,只要控诉方与辩论方能够达成一致,无论是审理过程、还是审查起诉的过程,都是可以被跳过的,而直接地对被追诉人进行量刑。相反的是,在我国,即使适用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不能缺少上述程序中的任何一种,除非最高检认为却无必要并批准不予审查起诉。第二,该制度赋予检察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是我国制度在实践运行中所不能比拟的。第三,该制度是以检察官与辩方律师为主角在庭前统一认识为前提,再由律师与被追诉人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律师扮演的是说客的角色。而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辩护律师的工作只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及监督检察官行使职权。第四,诉辩交易制度中被害人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交易达成要得到被害人的同意,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并未规定要考虑到被害人的意见,对其权益的保障也没有相关规定。4.1.3启示首先,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最突出的地方是高度重视被害人的意见,由于当事人的利益和诉讼的结果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同时,更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权益着想,以提高其对制度的信任与依赖,保障社会秩序平稳运转。其中我们要重点保护的,是被害人的参与权、知情权、以及对程序的自由选择权。再者,在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中辩护律师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我国的辩护律师无法取得与美国的辩护律师同等的诉讼待遇,但是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我们可以细化值班律师的职能,使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去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最后,美国的诉辨交易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健全和完备,它充分体现了美国追求诉讼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司法理念,同时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值得我国去借鉴,但是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和国情,不能照搬。4.2德国的刑事协商制度与启示4.2.1德国的刑事协商制度以英美法的制度为背景、以德国实际情况为前提,刑事协商制度被创立并发展了起来。其具体体现有二。一者:控辩协商,其含义就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占主导地位,辩护律师会在检察官的安排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对于该讨论结果,被追诉人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是审辨协商,其适用于法庭阶段,法官在这个阶段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会在三个方面,与辩护律师进行商讨,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实体上的定罪名量刑罚,程序上的被追诉方的选择。4.2.2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区分首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认罪协商制度最显著的差异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对认罪认罚的阶段问题未有有明确规定。其次,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控审辨三方处于相互独立平等的地位,没有谁处于主导地位之说。4.2.3启示首先,在德国的认罪协商制度中,主体是检察官、辩护律师和法官,被追诉人虽为案件的当事人却不是协商的主体,其在诉讼中只对协商的结果选择是否接受,不参与协商的过程,这种做法对于被追诉人的权利而言是不利的,因为被追诉人在诉讼中具有不可或缺的诉讼地位,无论采取何种诉讼结构模式,被追诉人的诉讼地位都是不能被取代的。其次,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其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活动,有权利表达意见和参与协商。所以,我们在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过程中应借鉴德国认罪协商制度,充分保护被害人和被告人的的诉讼权利,让其真正参与到诉讼的全过程中。4.3日本的即决裁判制度与启示4.3.1即决裁判制度对即决裁判制度内含的概括:关注的重点还是审查起诉期间所发生的事。对于案清事明情节轻、证据有效且充分、一年以下监禁刑的案件,检察官应着手撰写请求书,与起诉书一同移交法院,请求的内容则是,请求法院通过采用简易程序,使案件在短时间之内得到解决。同时,检察官向法院提出申请适用该制度需取得被追诉人的书面同意。法院适用即决裁判制度做出判决时,则案件宣告终结,当事人对判决必须服从,值得注意的是,“事实认定错误”是一个诉讼中的特殊点,它既不能成为已受案法院撤案的原因、也不能成为旧案当事人对已作出判决的法院以外的法院另行提起诉讼的根据。4.3.2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区别法院适用即决裁判制度审理案件时即使案件出现事实错误等情况被告人也不能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因为适用即决裁判程序的案件限制了被告人的申请再审的权利。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此问题则无相关要求。4.3.3启示通过对即决裁判制度的解读以及其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对比分析,其制度优势如下:一、为了更好地明晰操作流程与简化操作程序,对各类案件进行清晰明确的分门别类;二、多渠道多方位地了解当事人签署书面同意书的主观心态,检查当时当事人有无受到被他人有意隐藏起来的客观压力,以确实保障其权益。第三,完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参与权和辩护权。第5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问题5.1程序繁简分流不明确我认为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整体案件里,不明确者为其一,合议制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好区分,只要看其羁押期限有无超过三年之期即可。可是,独任制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就不好区别了,因为其没有上述的标准。在独任制的简易程序的适用后果中,羁押期限本就小于三年之期。不完善者为其二,只将程序的简化仅作用在庭审貌似收效甚微,在宏观上,若是能在实体上简化,在微观上,若是能够简短庭前的羁押期间,则更能将从宽中带给悔过者的实际意义扩到最大。5.2从宽幅度和标准规定不明确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适用认罪认罚制度的案件如何从宽问题存在着严重的量刑不一致的现象。无论是现行法律还是指导意见都未对认罪认罚案件的从宽问提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导致认罪认罚案件从宽的量刑幅度缺乏精准性和统一性,司法机关对于从宽问题只能根据主观感受和经验来评价,这无形中也对司法公正产生不利影响。5.3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主要是给予了被追诉人更多的程序选择权,从而使被追诉人人的权利得到保障,这导致司法机关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上,从而忽略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此外,人们大多数都认为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机关承担着对被追诉人的指控职能,公诉机关足以代表着被害人的利益诉求。综上所述,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害人的参与度不高,其权利也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5.4未限制被告人上诉权赋予被告人上诉权是为了维护权利,提高其对判决的接受度,若是被告人同意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法院也认可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并据此做出判决,则说明被告人已对判决结果有了预期的判断。此时再允许被告人上诉则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无法促进司法程序繁简分流和提高诉讼效率。其次,被告人在自愿情况下认罪认罚并签署具结书,则具结书便是双方协商的结果,具有契约的性质。若被告人在法院依据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作出判决后又上诉,则是违反了之前的契约,。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未对被告人的上诉权进行相应的限制,这不失为一种缺陷。第6章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措施6.1强化诉前分流与简化第一,在诉讼源头进行繁简分流。《刑事诉讼法》规定,以“情节轻微,依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处罚或免除处罚的”为依据、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为根本,公安可撤案、检院可不起诉处理。该规定已经为案件的分流问题建立了基础性框架,我们可以对此规定再进行细化,构建完善的案件源头分流模式。第二,将程序简化端口向前推移至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以此调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积极性,从而使案件各个阶段都能实现程序分流。第三,完善司法机关之间的衔接缩短审前羁押期限。可以借鉴海淀人民法院的做法,为促进信息的高效交流沟通、为提高案件的通勤效率、为畅通案件流转的途径渠道,建立速裁程序办公点十分有必要。6.2明确规定从宽的幅度和标准首先,将从宽幅度依据从大到小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侦查阶段认罪并认罚的,第二层次是起诉阶段认罪认罚的,第三层是审判阶段认罪认罚的。其次,阶梯式量刑体系,制定了不同的层次。若是认罪认罚,在侦查阶段的基准刑,减少20%~30%;审查起诉阶段基准刑,减少的10%~20%;审判阶段基准刑,减少10%以下。最后,将犯罪侵害的法益以主体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作国家、社会与个人,侵害个人者,据被害人对侵害人。最后,将犯罪侵害的法益分为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个人法益,对于侵害个人法益的,可以根据被侵害人对被追诉人的谅解程度去选择从宽幅度的大小,而对于国家法益和社会法益,则依据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行为去考虑其从宽的幅度。6.3健全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机制首先,完善被害人的知情权,赋予被害人在案件的不同阶段行使其知情权的权利,规定司法机关对被害人具有告知的义务,并将告知的内容以书面形式让被害人确认,同时将告知内容留存附卷。其次,保障被害人获得法律帮助权利。将法律援助的对象扩大到那些法律知识水平低下且经济水平不高的被害人,促进被害人对案件办理过程的程序问题和案件处理结果的理解。最后,提高被害人对程序的参预度,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应认真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将被害人的意见作为量刑建议的参考,在法庭审理阶段,创设听取被害人意见的环节。6.4合理限制上诉权当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并签署具结书后,法院也认可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并以此作出判决时,除非有了新证据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形,被告人不得再以“量刑过重”为由上诉,因为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后则说明其对判决结果有预期,若再允许其以“量刑过重”上诉,则会破坏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违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初衷。

第七章总结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一项新的刑事诉讼制度,其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本文主要从实践出发,分析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最终实现该制度设计的初衷。

参考文献赵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8.1-5.欧阳文用.刑事司法改革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9.1-6.周新.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类型体系化探究——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J].法商研究,2018(1).104-115.王翔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从宽适用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基于C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实践的考察[N].湖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1).78-83.刘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自首、坦白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9(29).24-25.刘莹莹.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9.7-9.管晞羽杨莹莹.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比较与辩诉交易制度的异同及启示[J].时代报告,2018(7).128.陶云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浅析[N].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5).12-14.徐培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疑难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8(12).74-75.李佳臻.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研究--基于三个角度的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2).48-54.

致谢时光如梭,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几年的生活虽然也经历过曲折和坎坷,但是我对法学这个专业的热情仍然如最初选择这个专业时一样,以后仍然会在法学这个领域积极探索。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包容,感谢师兄师姐们对我的照顾,感谢家人的陪伴,感谢指导老师吴老师对我的指导。论文撰写中也参考了许多专家的著作,对此我也表示十分的感谢。由于本人知识储备匮乏,导致本文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和指正,在此深表谢意!写于2020年2月10号

论文的综合研究法介绍1.什么是综合研究法所谓综合研究法就是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的方法。姜亮夫说:"最近,我写《楚辞通故自序》说到了一-些治学方法,我综合了一切社会科学来写'屈原赋,颇有游刃自如之乐。综合研究,不正是现代科学成就的主要方法吗?社会科学也得综合研究。"其实我们写学术论文,哪怕是分析一首诗,往往都需要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譬如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