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十答司马谏议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33/wKhkFma2yy6AP9pfAABfmUgS7nU601.jpg)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十答司马谏议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33/wKhkFma2yy6AP9pfAABfmUgS7nU6012.jpg)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十答司马谏议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33/wKhkFma2yy6AP9pfAABfmUgS7nU6013.jpg)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十答司马谏议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33/wKhkFma2yy6AP9pfAABfmUgS7nU6014.jpg)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十答司马谏议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33/wKhkFma2yy6AP9pfAABfmUgS7nU6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司马谏议书阅读课文,完成相关题目。某启①: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②相好③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④之术⑤多异故也。虽欲强聒⑥,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⑦。重念蒙君实视遇⑧厚,于反覆不宜卤莽⑨,故今具道所以⑩,冀⑪君实或见⑫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⑬矣。今君实所以⑭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⑮天下怨谤⑯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⑰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⑱邪说,难壬人⑲,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⑳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㉑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㉒国事、同俗㉓自媚㉔于众为善㉕,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㉖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㉘者民也,非特㉙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㉚,度㉛义㉜而后动,是而不见可㉝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㉞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㉟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㊱知。无由会晤,不任㊲区区向往之至!一、解释文中加点词①启[
]
②游处[
]③相好[
]
④操[
]⑤术[
]
⑥聒[
]⑦辨[
]
⑧视遇[
]⑨卤莽[
]⑩具道所以[
]陈述,启奏,禀告同游共处,交往彼此友善,彼此交好持方法、主张吵扰,烦扰,频繁地称说同“辩”,分辩看待,对待粗鲁,鲁莽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⑪冀[
]
⑫见[
]⑬得[
]
⑭所以[
]⑮致[
]
⑯怨谤[
]⑰举[
]
⑱辟[
]⑲难壬人[
]
⑳前[
]希望用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明白,清楚用以,用来招引,招致怨恨,指责施行批驳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预先㉑苟且[
]
㉒恤[
]㉓同俗[
]
㉔自媚[
]㉕善[
]
㉖量[
]㉗抗[
]
㉘胥怨[
]㉙特[
]
㉚度[
]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顾念,忧虑附和世俗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美好的品德、行为、好人、好事思虑,考虑抵御,抗拒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仅,只计划㉛度[
]
㉜义[
]㉝可[
]
㉞膏泽[
]㉟守[
]
㊱敢[
]㊲不任[
]揣测,估量适宜值得给予恩惠,施加恩泽保持,维持肯,愿意不胜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文:句式特点:(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译文:句式特点:(3)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译文:句式特点:但议论商讨政事(意见)常常不一致,是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大多不同的缘故。判断句。“也”表判断。虽然想要(跟您)频繁地解说,终究一定不能被(您)理解。被动句。“见”表被动。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不是侵夺官吏的职权。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为”表判断;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人主”“于朝廷”分别置于动宾结构“受命”“修之”之后。(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译文:句式特点:(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译文:句式特点:(6)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译文:句式特点:(7)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译文:句式特点: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判断句。“非”表判断。士大夫们多数把不忧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并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众”置于动宾结构“同俗自媚”之后。盘庚迁都,抱怨的是百姓。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如果您是因为我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有大的作为,来施恩惠给人民而责备我,那么我知道(自己的)罪过了。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置于动宾结构“责我”之后。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蒙①某启:昨日蒙教(
)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③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具①故今具道所以(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③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承蒙遮蔽,覆盖蒙受详细具有,具备工具,用具(3)征①生事,征利,拒谏(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于①于反覆不宜卤莽(
)②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③以授之于有司(
)④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⑤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求征召显示介词,在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对,对于介词,向(5)以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①故今具道所以(
)②以致天下怨谤也(
)③以授之于有司(
)④以兴利除弊(
)⑤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理由连词,同“而”,表示结果连词,同“而”,表顺承连词,同“而”,表目的,相当于“来,以便”介词,把介词,拿,用,凭借以为,认为四、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B.王安石,字临川,谥号“文”,人称“临川先生”“王文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C.谏议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隋唐时有左、右谏议大夫,唐代规定,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D.士大夫,中国古代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在古时,士大夫既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答案:B解析:B项,“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不是字,王安石字“介甫”。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书信,本文正文开头称“某启”,“启”表写信人向对方表白启告。B.“上报”在文中指“向上级汇报”,“故略上报”意思是“所以只简单地向您汇报一下工作”。C.“所以”在古文中往往指原因,“具道所以”意为“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是书信结尾表示敬重之意的常用语。答案:B解析:B项,“上报”指“回信”,“故略上报”意思是“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五、文言翻译(1)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案: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解决了。答案: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适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而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六、名句默写1.《答司马谏议书》中“
”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王安石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
”,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
”,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
”,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4《因式分解法》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4-3实数(1)》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2.2证明1
-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听课评课记录2
-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二课时网上交友新时空听课评课记录
- 创业糕点店创业计划书
- 专利技术许可证合同范本
- 厂房出租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范本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项目人员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派对用品行业供需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