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域下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_第1页
课程视域下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_第2页
课程视域下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_第3页
课程视域下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单元作业是巩固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不少教师作业设计意识不强、作业设计理论和实践缺失,导致语文单元作业质量不高。为此,教师应在课程视域下,对单元作业进行整体观照,梳理单元教学目标、单元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综合性、有效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能提升语文单元作业质量,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课程视域;单元作业;设计策略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质量不高是普遍现象。长期依赖教辅材料的教师普遍缺乏作业设计意识,缺乏先进的作业设计理论,缺乏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实践。即使有些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往往也只停留在不知所以然的浅层模仿上,至于作业目标如何制订、作业设计思路如何展开、作业结果如何评价等是模糊不清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因此,作业设计应体现这一理念。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呈现在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以供交流。一、理论构建:理清目标关系,明确定标思路课程视域作业观,通俗来讲,就是把作业和教学均看作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既一致又互补,共同实现课程目标。(一)由一致性特质,理清“四维”关系课程视域下,教学与作业共同达成课程目标,具有目标一致性的特质。从这一特性出发,可以推导出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的关系(见图1)。从图1的横向看,单元教学目标a,可以分解和具化为单元内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板块的教学目标b,并进一步具化为每个课时的目标c。这是教师熟悉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和范畴。同样的,横向的单元作业目标d,可以细化出对应的课时作业目标e。实线双箭头表示这一维度的集合是对应的、可双向验证和推导的。从图1的纵向看,单元教学目标a与单元作业目标d之间的虚线双箭头,表示从单元教学目标a出发可以制订出单元的大部分作业目标d;反之,从单元作业目标d出发也能推知单元的大部分教学目标a。同样的,根据课时教学目标c,可制订出课时的大部分作业目标e;反向推导也成立。图1纵向维度上的虚线表示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对应关系,而四个维度的对应关系是“教—学—评”一致性的保障。(二)由互补性关系,明晰学期作业目标教学与作业形成互补,共同达成课程目标,是课程视域下作业的重要特征。在上述“教—学—评”一致性作业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增加互补性的学期作业目标,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学期作业目标,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文新课标对这一学期所属学段所提出的目标;二是与该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关的目标;三是本学期学生应达成的其他重点目标;四是能充分发挥作业时空優势的该单元拓展性目标。教师须谨慎论证学期的每个作业目标,清楚知道作业目标来源。简而言之,教学和作业在落实课程目标方面各有优势与局限:一方面,教学中口语交际、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语文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大部分较难进入传统的作业体系,虽然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并不会摒弃这些内容;另一方面,在单元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目标,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要求适时适量地在作业中呈现。图2较为直观地体现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的优势和局限。(三)理清双重关系,指明定标思路明确了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的“四维”关系、互补性关系,也就理清了单元作业目标制订的线路和流程。首先,教师要统揽单元全局,制订单元教学目标a,再依据每一篇课文和各个板块内容制订课时教学目标c;接着,根据单元教学目标a制订单元作业目标d;最后,制订课时作业目标e。课时作业目标e需要两个维度的协调:横向上,从单元作业目标分解、转化;纵向上,利用课时教学目标来推导和具体化。二、实践策略:转换协调完善,形成作业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转化根据语文新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单元作业目标可由该单元教学目标转化而来。教学目标制订并不是本文要论述的内容,因此,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从具有高度指导性和权威性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以下简称“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单元教学目标(要点)出发,阐述将其转化为作业目标的方法和路径(见表1)。教学目标如何转化为作业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首先是“增”,即根据单元教学重难点或增加或具化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本单元共14项教学目标(要点)。表1中的第4项教学目标为笔者增加的。根据阅读规律,笔者增加了第4项“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目标。本单元习作目标为“写出动物的特点”,基于从读学写的语文学习规律,笔者将原来第5项修改为“了解动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怎样把动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教学目标。增加了教学目标,也意味着作业目标的增加。有些课后练习需要明确相应的作业目标。例如,《猫》课后练习第3题是小练笔,要求学生“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中的“这段话”指课文第2自然段的前3句话:“说它老实吧……它也不肯回来。”练习的意图是让学生把动物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点融于事实描述中,并使用恰当的语气词,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很有必要将它列为作业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认真观察、练习,并为习作做铺垫。其次是“拆”。当一项教学目标描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教学内容时,作业目标就要进行拆分。例如,表1的教学目标6就拆分为两项作业目标“说明对动物感情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说出课文趣味性语言的表达效果”。再如,表1的教学目标9拆分为两项作业目标,即“说出明贬实褒的表达效果”“用明贬实褒的方式写句子,表达对动物的喜爱”。拆分后的第9、第10两项作业的学习水平分别为“理解”“运用”。这样的拆分,为的是理清每一项作业目标的指向和学习水平,提升作业目标对作业设计的指导性。再次是“删”。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之间并非一一对应。有些无法通过作业进行检测的教学目标,如大部分的语文学习习惯、兴趣、态度以及某些语文学习方法等,无须或无法在一般性作业中进行练习,就不纳入作业目标系统中,如表1中的第3项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表1第7项单元教学目标目标“有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观察动物的兴趣”则融入观察动物的活动中,即第11项单元作业目标。最后是“扩”。解读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作业目标。例如,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后都有比较阅读的练习,涉及本单元重点教学目标“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教师可将课后练习及重点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转化、扩展为作业目标(见表2)。要强调的是,即使教师教学用书上没有这方面的教学目标描述,也应该把课后练习的教学目标、作业目标增补进去,因为学生使用的是课本,课本直接体现教材编者的意图。表1、表2中的作业目标体现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拓展、延伸的理念。基于作业目标设计的作业,能够与教学形成对应关系,有力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二)学期教学目标转化无论是从统编语文教材训练目标的序列化特点来看,还是从作业对学生学习的固有优势来看,都有必要在单元作业目标里设计由学期教学目标转化而来的适量的作业目标。这是从另一个层面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诉求。对这样的学期作业目标,教师要明确它们的来源和依据。对本单元,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语文要素、单元文本特点等,确定以下两个语文要素(见表3)作为学期作业开发的来源和依据,并制订出作业目标融入单元作业目标中。(三)单元作业目标完善单元作业目标制订后,教师还要进行全局审视、分析。如,从表1发现作业目标6“说明对动物感情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与目标7“说出课文趣味性语言的表达效果”、目标8“能说出语气词的表达效果”、目标9“说出明贬实褒的表达效果”等目标是“属”和“种”的关系,需要继续深究这4项目标的具体内涵。回到源头来探寻语文要素“表达对动物感情的方法”。分析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等方面,发现作者在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时有如下特点。先说语言风格。《猫》《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语言平实、风趣和口语化;《白鹅》的语言诙谐、风趣。结合“交流平台”、课后思考练习题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对三篇经典课文的趣味性语言,特别是语气词、明贬实褒的词句进行深入品味,理解其表达效果,还要尝试运用,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再说写作方法与情感表达。三篇课文都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或具体的小事,生动地表达情感。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场景、叙写具体的事例把动物特点写清楚,并表达对动物的情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这也是学生习作面临的难题。最后是文章结构。三篇文章都采用了总分结构,使用过渡句,有详有略地对动物进行描写、抒发感情。这方面的学习不是本学段、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基于以上分析,作业目标6“说明对动物感情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包含了目标7、8、9以及目标“概括表现作者喜爱动物的事例,并说出阅读这些事例的感受”,表1中的作业目标就要留下更加具体化的后4项目标,而删除具有综合性的作业目标6。这样,有利于将作业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作业内容和题型,使作业目标更清晰,避免重复、模糊和混乱现象的产生。此外,单元作业目标制订时还要通盘考虑长作业与短作业、个人作业与合作作业等多种形式的穿插安排。至此,理清本单元作业目标,按照学习水平由低到高排列(见表4)。(四)课时作业目标制订单元作业目标制订的外显行为是转化和完善的过程,课时作业目标的制订则是分解和协调的过程。由图1可知,e课时作业目标与d单元作业目标存在对应关系,同时与c课时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对应关系。因此,在e课时作业目标制订时,可以依据d、c这两个维度的目标来协调、分解,即思考d目标如何落实到哪一篇课文的哪个课时,而c课时教学目标是e课时作业目标的主要依据。以此为基础再综合考量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