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语文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屠杀(位)演铮(yi)ihl(iu)震耳欲拿(16ng)
B.难事(ndn)敦实(dUn)单势(qQ)阳奉阴厚(w6i)
C.承缚(shfi)沟擎(hG)涯涡(xudn)三头六号(bM)
D.告诫(ji。)眺望(zhao)翡翠(fei)络绎不绝(lu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褪色穹顶海枯石烂瞬夕万变
B.纳闷犹豫不知所措如丝如缕
C横溢静穆前呼后拥相辅相承
D.豁然拙劣风云变幻多多溢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为明无木地做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
B.那些飞机冲撞到大楼上,熊熊大火吞噬一切,庞大的建筑物分期序忻的照片,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悲
痛欲绝以及无法遏制的愤怒.
C.我们到了宿营地,就在老师的指导下班师回朝,准备好好体验一下野营生活.
D.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同
时也是同时代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
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
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B.《礼记》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
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
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
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
范之作.
7.根据提示填空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3)欲济无舟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白露为霜.在水一方.(《兼葭》)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
,.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
愤慨和反感.
(6)请写出连续两句含“梅”字的古诗文:,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
8.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
活动一:征集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举办辩论赛
在文明城创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二)名著阅读
9.请写出下图故事名称,并简述该故事情节.
(三)汉字书写
10.请将下面警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1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笺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食吸尽粟一石()
(2)执策而顺之()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
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
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
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
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
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
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
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
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
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
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
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亲……子何不去?”文
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
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焉大笑道,皇帝
见我求田间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醯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
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
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
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18.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隹住大得多……
19.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④段作用.
20.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我说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箪嘴,挨过母亲的
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以示坚强,气得母亲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
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姻烟,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
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
天空飞?野花如何有蛇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读的中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算是秀才了.
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
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妇,他起
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
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
外.看到贴着的对联的内容是由我胡谄的,我便沾沾自喜.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
没有一文钱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④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得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
要威猛.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畜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
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好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目的无非是让猪
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
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⑤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它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
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
漉的感觉,这时候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
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如泉涌.
⑥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
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
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我们每时
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
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
眼昏花时达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⑦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
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
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年华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21.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我说”了“我”的
22.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
23.文章第⑤段“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
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的?
24.请谈谈你对第⑥段“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
25.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这些”指代什么?
四、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都是遇见.当温暖遇见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季,便有了岁月;当天空遇见地面,
便有了永恒:当男人遇见女人,便有了爱.生命中总有一些遇见是难以忘怀的.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等;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与解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盾杀(tU)演号(yi)山草(坨)震耳欲掌(16ng)
B.难事(ndn)篡实(dUn)尊势(qii)阳奉阴建(w6i)
C.。缚(shii)沟擎(h@)漩涡(xudn)三头六号(Ki)
D.告诚(jiG)一望(zhdo)潮翠(筐i)缉绎不绝(lub)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3选项里“难事”的“难”应读“八Wn”;C选项里“三头六臂”的“臂”应读“妹”;D选项
里“眺望”的“眺"应读'里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褪色穹顶海枯石烂瞬夕万变
8.纳闷犹豫不知所措如丝如缕
C.横溢静穆前呼后拥相辅相承
D.豁然拙劣风云变幻多多溢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里“瞬夕万变”的“夕”应写成“息”;C选项里“相辅相承”的“承”应写成“成”;P
选项里“多多溢善”的“溢”应写成“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举明正本地做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
B.那些飞机冲撞到大楼上,熊熊大火吞噬一切,庞大的建筑物分期簿析的照片,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悲
痛欲绝以及无法遏制的愤怒.
C.我们到了宿营地,就在老师的指导下班如四朝,准备好好体验一下野营生活.
I).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班师回朝”的意思是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与语境不
符,应该用“安营扎寨”.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
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5、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
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误,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去掉"”和“中”.
C.有误,语序不当,应是“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
D.有误,“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可以两种意思、:一种是飞虎队一直没赢;另一种是海燕队没赢过飞
虎队.有歧义.
故选8.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同
时也是同时代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
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做句子排序题,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文段所表现的内容,判断是哪类
文段.第二步,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文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第三步,根据文段的类型确定文段的首句.第四
步,把握关键词,逐句理清先后.关键词:句子排序文段类型过渡衔接词,此题先确定是②句还是④句开
头,结合内容可知此句是主题是“才德,9因此总起句是④,⑤是分析,③是结论,故③排在⑤之后,故选
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
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B.《礼记》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
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
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
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
范之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千里马为喻.
7.根据提示填空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3)欲济无舟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白露为霜.,在水一方.(《兼葭》)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
,.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
反感.
(6)请写出连续两句含“梅”字的古诗文:,.
【答案】(1).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可怜身上衣正单(3).端居耻圣明(4).兼葭苍苍
(5).所谓伊人(6).山光悦鸟性(7).谭影空人心(8).墙角数枝梅(9).凌寒独自开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
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
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庐”“兼葭”“苍”“凌”等字词的
书写.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
8.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
活动一:征集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举办辩论赛
在文明城创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答案】(1).(D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2).(2)示例一: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
边摊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
堵.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经济来源,盲目取
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另一点,也会给居民生活带来困难.
【解析】
(1)试题分析:前一句来自“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
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
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
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下联的第二小句应紧密结合题目中“我市创建全
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对出“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2)试题分析:首
先明确观点,然后阐明理由.
(二)名著阅读
9.请写出下图故事名称,并简述该故事情节.
【答案】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先打死了白骨精变成的女孩,然后白骨精变成了老婆婆,说孙悟空杀了她的女
儿,又叫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随即变成了老公公,装作寻找老伴和女儿,叫孙悟空彻底打死了,于是孙
悟空被唐僧训斥,回到了花果山.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进而推断
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的内容和名著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
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
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
(三)汉字书写
10.请将下面警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答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解析】
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不写
繁体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1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答案】11.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他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
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
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12.C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欣赏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联是诗的中心意思所在:四海之内到处可以有知
心朋友,真正的知己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因此我们今天分别,一定不要学那些没
出息的儿女,哭哭啼啼弄湿了巾袖.这样的祝词,无疑是有助于壮行色、鼓勇气的.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不衰.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对这首诗赏析有误.诗人的朋友杜少府要去
外地做官.不是“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杨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食吸尽粟一石()
⑵执策而胞之()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S.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答案】13.(1).有时(2).面对
14.(1)只是在奴役的手中受到耻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著称.(2)鞭打马不按照(驱
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吃,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5.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16.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
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
词,如“或”:有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
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
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祗”“奴隶”“骈""策”“食"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
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介宾短语后
置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
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此题不能仅仅抓住“呜呼”不放,要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本文采用
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
愚妄、无知,痛斥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
了对人才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人才能被发现和重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的愤
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答出成为“千里马”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要结合
文本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主观条件可从
作为人才自己来说要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是指环境来谈的.首先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还要有识
才爱才用才的伯乐.从这两个角度来答,答案才完整.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
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
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
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
马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
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赘叹:对,
就是这-----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
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
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
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
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
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
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
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
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
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亲……子何不去?”文种
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
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
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
“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
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
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佳彳丰大得多……
19.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20.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案】17.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18.不能去掉.“往往”是每每、时常的意思,在句中表示“话多了半句,后果时常大得多”,如果去掉过于
绝对,不严密.“往往”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19.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内容方面:承接上文论证写文章、说话对“够”的把握是困难的,困难有
个量化,自然引出下文对物质(权位、名誉)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的论述.
20.事例论证、对比论证.主要论证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的观点(或对物质、权位、名誉攫取的
态度,“够”更难掌握的观点).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够”字展开论述.从写文章、说话逐渐深入到物质、权势和名誉方面
论述什么是“够”,最后,在第⑦段总结全文: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
那个“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的特点.“往往”是指每每,时常.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
大,胆子越来越大,时常要犯事的”.如果去掉,该句意思则变成了“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
要犯事”.这样句子表达的意思就太过绝对,意思不严密,也不实事求是了.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
答.内容上:论证写文章、说话对“够”的把握是困难的,引出下文“够”更难掌握的论述.结构上:承上启
下,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论证写文章、说话对“够”的把握是困难的,引出下文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
更难掌握的论述.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分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及论证了什么观点.在学习议论文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论
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⑥段”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明显运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范蠡
功成身退”,而“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这明显是使用的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的观点:在物质、权位、
名誉方面什么是“够”.
点睛: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
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
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
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
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
我说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箪嘴,挨过母亲的
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以示坚强,气得母亲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
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蛔蛔,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
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
天空飞?野花如何有婢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读的中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算是秀才了.
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
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妇,他起
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
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
外.看到贴着的对联的内容是由我胡谄的,我便沾沾自喜.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
没有一文钱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④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得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
要威猛.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畜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
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好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目的无非是让猪
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
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⑤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它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
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
漉的感觉,这时候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
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如泉涌.
⑥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
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
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我们每时
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
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赘白莲花”,能够在老
眼昏花时达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⑦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
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
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学华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21.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我说”了“我”的
22.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
23.文章第⑤段“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
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的?
24.请谈谈你对第⑥段“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
25.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这些”指代什么?
【答案】21.(1).叙述(记叙)(2).写作经历和感悟
22.第③段作者写了父亲的才气对“我”的熏陶、父亲给“我”起的名字中蕴含的期吩、父亲鼓励“我”编
写对联,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我”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23.用光滑的丝绸涌动生动形象地描绘满月之夜轻柔的月光不断移动照着山林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怦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西南宁三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 湖南女子学院《微积分B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夷学院《中国舞蹈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医学院《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2025届普通高中第一次联考高三英语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2024-2025学年4月高三阶段性检测试题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25年高考前模拟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二模)吕梁市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详解)
- 等保2.0-测评方法手册-excel版
-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分子模拟与药物设计
- 2023年江苏吉尔多肽杯化学竞赛试题WORD版有答案
- 兵团精神讲座-课件
- 《生化工程设备》配套教学课件
- 红十字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
- 建设工程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模板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上 Toby and the Eagle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