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苏州高三年级上册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届江苏苏州高三年级上册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届江苏苏州高三年级上册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届江苏苏州高三年级上册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届江苏苏州高三年级上册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K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正是从《诗经》的许多具体作品中,后人归纳出了所谓"赋、比、兴"

的美学原则,影响达两千余年之久。最著名、流行最广的是朱熹对这一

原则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

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古人和今人对此又有颇

为繁多的说明。因为"赋"比较单纯和清楚,便大都集中在比兴问题的

讨论上。因为所谓"比兴"与如何表现情感才能成为艺术这一根本问题

有关。

中国文学(包括诗与散文)以抒情胜,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

能成为艺术。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

-,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

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

途径。

《文心雕龙》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起情故兴体以立,

附理故比例以生"。钟峰《诗品》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兴也;因物

喻志,比也。"实际上,"比""兴"经常连在一起,很难绝对区分。

"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

这样才能使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联系在一起,而得到客观化、对

象化,构成既有理知不自觉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使外物景

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情感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

观的情绪自身,而成为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客观形象。这样,也

就使文学形象既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模拟,也不是主观情感的任意发泄,

更不是只诉诸概念的理性认识;相反,它成为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

所能囊括,具有情感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王夫之说:"《小

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姜斋诗话》)所谓"不

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标准之一。司空图《诗品》所谓"不

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等等,都是指的这种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的艺术审美特征。

这种特征正是通过"比兴"途径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而为一的产物。

《诗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最早的范例,从而成为百代不桃之祖。明代李

东阳说:"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

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

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寄情思

而壮实也(《怀麓堂诗话》)"。

这比较集中而清楚地说明了"比兴”对诗(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正在

于它如上述是情感、想象、理解的综合统一体。“托物寓情""神爽飞

动"胜于"正言直述",因为后者易流于概念性认识而言尽意尽。即使

是对情感的"正言直述",也常常可以成为一种概念认识而并不起感染

作用,"啊,我多么悲哀哟",并不成其为诗,反而只是概念。直接表

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所以后代有所谓"以景结

情"、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等等理论,就都是沿着这条线索而来的。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中国古人讨论诗歌时常提及的"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

审美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比兴思维在审美想象的作用下实现物我交互,

四时万物在激发人的情感的同时,又成为情感的寄托,物我相照,贯通

交融。比兴思维不同于理性判断,它遵循"类"的规律和原则,实现物

与物、情与物的联结。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象都可起兴,任何一物都可

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联系到他物,起兴之物象和所咏之物象两者

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但这样的联系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必须遵循"类"

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比兴思维中有两方面的体现。

其一,主体基于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征的感知,将此物与彼物联系在

一起,此为以物喻物的基础。其二,两个事物虽然各不相同,甚至差异

巨大,但是都具有能够与主体的某种情意产生共鸣的属性。这种属性是

将物与情联系起来的关键,也是"取譬引类"与以类比逻辑为特征的理

性思维之间的重要区别。如作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在形貌上

相去甚远,并没有相似性特征。但是,由于松树岁寒不凋、翠竹经冬不

衰、梅花凌寒独放,三者共同拥有的耐寒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的情志产

生共鸣,因此使其成为人们联类讴歌、表情达意的对象。主体在审美活

动中基于比兴思维展开的类比联想,是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一种表现。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认识传统,在这个浑然为一的

系统之中,物与物、物与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强调彼此间的

互相感应、转换与影响。

(选自何琪琦《论审美意象生成的心理过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熹从《诗经》中归纳出的"比兴"原则与诗歌抒情的根本问题密切

相关,历来讨论颇多。

B.中国文学能以抒情取胜,主要归功于"比兴”手法的恰当使用,"赋"

的作用则微乎其微。

C."岁寒三友"形貌上不相类,却因耐寒的共同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的

情志产生共鸣而被联类赞美。

D.在诗歌创作中遵循"类"的原则不是对事物之间相似性的感知,而是

有情感共鸣的"取譬引类"。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情感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模拟,不是主观

情感的任意发泄,也反对诉诸理性认识。

B.对情感的“正言直述"是一种概念性的认知,言尽意尽,所以直接表

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有审美效果。

C."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体现了"比兴”的理论,通过想象和反面理解

使情感客观化,这体现了古诗贵情思而轻事实的特点。

D.如果具有能与主体情感产生共鸣的某一属性,任何一物都能突破时空

限制和与之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联结。

3、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不宜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B."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望海潮》)

D."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

4、材料一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5、"‘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

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从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的角度给"比兴”下定义。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K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怀石投江①

曹尧德

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

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皈咬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口崩

口崩"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

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

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

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根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

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

中多撒了些数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黄脑

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

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

简牍。响动将小姿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

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婆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

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

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

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

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床前。其时小姿睡得正香,她身体微

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

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

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

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

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

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

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

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

小婆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

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

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屈

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

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

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

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

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

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

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干万

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

摇了摇手。

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

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

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

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

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

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

上顶天,下柱地,岩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

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

排空,玉笥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

天是昏濠濠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一一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秘归与乐平里的方向,

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

那么恬然自如。

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

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

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

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

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

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一一她陨落了!

(有删改)

【注】①节选自《屈原传》第36章,题目为临时所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白马不饮不食、焦躁不安甚至两眼含泪的表现,既折射出它与屈原的

深厚感情,也暗示着屈原的一场悲剧即将到来。

B.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示了他刚强背后也有一片柔情。

C.文中用"接""抖""戴""挂"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屈原出行前的

装扮过程,仪式感很强,表现其对过往政治生涯的眷恋。

D.在屈原投江的刹那,"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作

者极尽浪漫的笔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对石锁在乱草堆里已掩藏多日,说明屈原早就萌生了以死明志的想

法。

B.屈原对女儿编织了自己已受友人之邀去远方做主祭的谎言,实属无奈

之举。

C.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

上。

D.屈原最后的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

释。

8、文中两次写到屈原"面向西北"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心理?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9、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在屈原投江之前,围绕屈原”何故而至此"

的问题,重点描写了渔父和屈原的对话,突出了屈原刚正不阿、不愿与

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但是,在本文中"渔翁""老渔父"和屈原

的表现却与之有很大不同,这样处理有何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

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

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汆于

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

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

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

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已,入也烦已,饥食其汆,三施而无报,故来。

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

归必狙。一夫不可狙,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

"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日:

"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紫曰:"杀之利

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

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紫曰:"吾岂将徒

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①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日余纳

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

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

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

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

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晋又饥,秦伯又饰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

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

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上

正确的字母。(3分)

四A年B晋C饥D乞E集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彳走,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

同。

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

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

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泰

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

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紫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

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

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4分)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4分)

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明代诗歌,完成15-16题。

文士二首陶安

其—

文士甘藜蕾,林栖阅岁华。

一衾春自足,干驷我何加?

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钓槎。

今朝烟火晚,带露采松花。

其二

文士经纶学,时来志或酬。

玉堂①清不夜,金鉴②照千秋。

白发忧民瘦,丹心为国谋。

所期功业盛,富贵一浮五③。

【注】①玉堂:官署名,此处指翰林院。②金鉴:指对人进行讽喻的文

章与书籍。③浮泅:泡沫。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干驷我何加""富贵一浮讴"虽修辞手法不同,但都表现出读书人

对富贵生活的蔑视。

B."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文士的居住环境,"欺"字有"欺

负、欺侮"之意。

C."丹心为国谋”指文士一心为国谋划,其中的“丹心"运用典故,表

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D.两首诗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坚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赖外部条件,坚守

志向才能实现抱负。

16、两首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生活模式,每一种生活模式

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其艰辛和不易,请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并结

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一句勾勒出西湖的概貌,

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中则用一句,表现扬州"城春草木

深”的荒凉景象。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飞瀑,冲击山崖,更显蜀

道之艰险。

(3)《蜀相》中一句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一句写出了诸葛亮的

宏伟业绩和忠心报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K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中国航天备受世界关注。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A,托举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在万众嘱目中飞向太空。

②神舟十六号乘组有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

桂海潮等3名航天员而组成。其中景海鹏是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航天

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是"首秀",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B、后继有人。

新人才的涌现,为航天事业不断注入新动能。

载人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发射只在一瞬,

③背后则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我国逐梦太空的过程,实

际上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C的过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1992年开

始研制,④它经过几代人持续攻关,自主创新,以100%的成功率圆满

完成了所有载人航天任务,以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打造出中国航天的亮

丽名片。

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显示出中华儿女不畏技术封锁、自强自立的民

族气节,⑤凝固着中国科学家协同攻关的智慧力量,蕴藏着中国航天人

都越自我的精神密码。⑥丰富了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标有序号的画线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加色画线的语句富有表现力,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K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①。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

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和成,相得益彰。

《红楼梦》人物命名②,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

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

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楼中

翠黛含春怨。闲倚阑干见。远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

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

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

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

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诗》中有“闺人

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

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多隐寓人物的命运结局。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

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

终"金钗雪里埋"相关;③,为她们姐妹四人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

名正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

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

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

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加点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是()(3分)

A.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

B.老李说话这快,跟开机关枪似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听的份儿。

C.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

D.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

则。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石榴图,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熟的标志就是:我想开了

这幅图画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有启示意义。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并非朱熹归纳;B于文无据,中国文学能以抒情取胜的原因原

文并无交代;D类的原则体现在两方面,也包括相似性的感知。)

2D(A"反对诉诸理性"错,反对的是只诉诸概念的理性认识;B过于

绝对,原文是"易流于""常常可以成为";C贵情思轻事实,原文无

据。)

3C(非"比兴",赋笔。)

4、引用论证(1分);引用《文心雕龙》、《诗品》阐述古人往往注重

"比"、"兴"之区别(1分);引用王夫之、司空图、严羽,论证中

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类的中国艺术审美特征与比兴关系密切(1

分);引用李东阳证明了"比兴”对诗(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正在于

它是情感、想象、理解的综合统一体(1分)。(答案笼统最多得2分)

5、①"比兴”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

(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而为一)从而使文学形象具有非概念所能穷

尽、非认识所能囊括的艺术审美特征(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审美效果)

的诗歌创作手法。②"比兴"是遵循"类"的规律和原则,实现物与物、

情与物的联结的一种审美思维方式。

6C("表现其对过往政治生涯的眷恋"错误。屈原整理装束是要以有

尊严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统治者。)

7D("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错误。屈原只是在无力挽救国运的情

况下,无奈做出投江的选择,并非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8、①第一次面向西北,想象秦兵入侵下的楚国,战火不断,生灵涂炭,

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为无力挽救国家的命运而感到痛心不已。②第二

次面向西北,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对国都与故土,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

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每点2分)

9、①从"渔翁""老渔父"的角度看,他们的问询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

状况和百姓的前途命运,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

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②从屈原的角度看,

面对"渔翁""老渔父"的问询,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

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

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每点3分)10、BDH(四年,

晋饥,乞汆于秦。缪公问百里奚)(评分细则: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

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D("官衙"错误。"官"是官员,"司"是

管理。)

12.D("为了不被诸侯嘲笑”错误,应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河东郡"

错误。)

13、(1)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

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评分细则:"御"、状语

后置"师少于我"各1分,句意2分。)(2)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

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评分细则:“临女"、

"无乃……乎"各1分,句意2分。)

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

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评分细

则:答对任意1点1分,满分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

分。)

15.D("时来志或酬"表明文人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