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赛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B.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2.《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些论述表明,元朝的行省制①代表中央分驭地方②具有僧俗并用、军民通摄的特点③以中央集权否定了地方分权④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延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5.乾隆五十年以后,《红楼梦》开始流传,此后更有《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幻梦》等近十种《红楼梦》系列书籍被刻印,“曼衍支离,不可究诘”。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A.红学流派崛起 B.印刷技术革新 C.市民阶层壮大 D.文学形式单一6.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A.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 B.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C.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D.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7.1357年法王约翰二世被英军俘虏,王太子查理为筹巨额赎金可能采取的行动是A.强迫教会缴纳贡金 B.直接要求城市加税C.要求农奴增加地租 D.请求三级会议帮助8.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9.“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东周以后则不然,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 B.周王室力量弱化C.诸侯国力量强大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①全球化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②全球化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③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④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下列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A.联合国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世界货币基金组织12.《诗经》中的《大雅》作于西周,其开篇为赞美周文王的《文王》,其他篇幅也大多赞颂先王先祖之美德;而《小雅》主要成于春秋,其文章基本不提及先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祖先崇拜观念日渐淡薄 B.集权体制遭到侵蚀C.周人逐步摆脱神权束缚 D.政治局势发生变动13.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A.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B.全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服务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14.下边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铁路网逐渐建成背景下铁路运输成本的变化表。然而,在此情况下,农场主却对铁路和铁路公司不满。这反映出()A.铁路运输危机农业生产安全 B.交通现代化降低了农业生产利润C.铁路投资导致农业成本上升 D.农场主未适应工业化推动的大市场15.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汤姆与工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16.阅读下列国际组织的机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A.联合国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雅尔塔体制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7.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 D.“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1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维护了分封制,有利于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了宗法制度C.避免分封制崩溃,维护统治秩序 D.加速了礼崩乐坏19.古代雅典即将上任的执政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他不仅要说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姓名,还要说出他们的庭院宙斯和阿波罗的祭坛,以及他们家庭墓地的地点。这种仪式有助于()A.扩大雅典的对外贸易 B.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C.消除公民均贫富差距 D.保护氏族贵族的权威20.宋代主流舆论普遍主张女子应该学习文化,掌握一定的知识;明清时期普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文化专制逐渐加强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妇女社会地位提升 D.理学思想日益僵化21.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22.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对此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A.它写于1943年4月29日B.它反映出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C.它说明国共两党正处于敌对时期D.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说明了蒋介石的阶级属性23.女真初起时,自称为“夷”,称宋为“中国”。在攻辽中京时,曾诏令称“欲中外一统”。金熙宗(1135-1190在位)时已自称为“中国”。这反映了A.“华夏”认同逐渐发展 B.女真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权C.明华夷辨内外观念强化 D.各民族间的矛盾趋于缓和24.西方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唐代科举制是作为中国文明伟大成就之一的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作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给予肯定是因为它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考试选拔官员更为公正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垄断25.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26.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战端一开,地无论南北,人无论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年8月,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站在抗日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这表明A.国共之间的分歧已经消除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27.《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28.14—16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ofRomanLaw)。三者都A.反对封建神学 B.强调自由、平等、法治C.倡导人文主义 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29.阅读下列表格,导致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1870B.1919C.1922D.194530.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伏》中多次出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将领抢购黄金和美金的情节。当时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B.《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影响C.《联合国家宪章》的要求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刺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乾隆年间,清廷将关内、奉天、热河等处的内务府所属官庄上的壮丁16000余人“拨出为民”,准其自谋生计,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以后又一再颁布“出旗为民”的诏令,不但准许壮丁开户为民,而且准许开户的壮丁,将“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带往为业”。皖南地主有奴役“伴当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下令将部分伴当世仆”“开豁为良”;规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开户之例豁免为良”,“至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严禁”。至于其他过去被打入贱民阶层的人,雍正时期也陆续诏令削除其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陕西教坊乐籍,改业为良民”又令“除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将苏州府常熟、昭文两县旧有丐户“照乐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为编民”。粤东地区有一种名为“户”的“贱民”,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清下令“凡无力之登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良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检查,势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据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背景及意义。32.海洋既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障碍,又是近现代文明交融的媒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1)根据材料,指出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学者认为,荷兰在17世纪确立海上霸权的经验是:“贸易产生财富;如果政府能够掌握财富,财富就能转化为舰队和军队;如果装备精良、号令严明,舰队和军队就能增强国力。”(2)结合所学,分析有利于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因素。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的观点;结合所学,分别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筹划海防的背景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楺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纷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诸企业之失败....无法律之导之故也”可知张謇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故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故排除A、C两项;D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故排除D项。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时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孔子、孟子排名第一、第二,可知儒学影响深远,A项正确;孙中山排名第三,不能说明其“影响力巨大”,B项符合题意;学生崇拜人物中有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等可知国人对西方哲人有初步了解,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弱化对帝王的崇拜,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项表述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是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这三大外交成就可以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概括,选项D正确;选项A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选项B中的再次较量不符合中美关系缓和,排除;选项C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4、C【解析】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表明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地方,①正确;“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说明行省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延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④正确;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僧俗并用的信息,排除②;行省制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③错误;②③错误,故排除ABD。5、C【解析】

《红楼梦》属于市民文学,其系列书籍广泛流传,说明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C正确;红楼系列小说不属于研究著作,不能称为红学流派,排除A;清代在印刷技术方面并未有重大突破,排除B;《红楼梦》系列书籍出现只是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据此认为清朝只有一类文学形式,排除D。6、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打破了贵族专权,促进了罗马共和制的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贵族和平民之间始终处于不平等状态,故A不正确;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D【解析】

要筹巨额赎金就必须征税,结合所学可知,法国三级会议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因此题干中王太子查理为筹巨额赎金可能采取的行动是请求三级会议帮助,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筹巨额赎金”,联系法国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没有关系的,更不能反映出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但是却能在客观上反映出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总理衙门从设立到改为外务部所反映的问题9、A【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西周时期的“天下共主”的历史,转为东周以后的“天子之国无足重轻”,这体现了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国强大,反映了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A正确;据材料“……东周以后则不然,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可知,材料不仅反映了周王室力量弱化,还体现了东周时期诸侯国强大及文化的发达,B、C不是材料主旨;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是在西周时期分封制就已确立,D错误。1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了全球化对当今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①②③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④是其积极影响的表现,所以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最为主要的趋势,而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体现世界经济发紧密联系的载体,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其中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和挑战。11、C【解析】

材料涉及关税,根据所学可知,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国家贸易中的关税问题,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选项C正确;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选项A排除;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选项B排除;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稳定国际汇率,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选项中所列国际组织宗旨和职能的掌握。12、D【解析】

《大雅》赞颂先祖,反映了西周初期宗法观念浓厚,《小雅》主要内容成于春秋,这一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政治局势发生变动,因此《小雅》中基本不提先祖,D正确;祖先崇拜挂念的淡薄是因为政局变动导致,A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现象,排除;西周不是集权体制,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13、A【解析】

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家面临海战、海防方面的重要问题和急需了解的知识,材料体现了科举制对现实的关注,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时务策试题围绕的主题局限在海战海防,无法追求人才多元化,排除C;近代教育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14、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铁路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使产地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运输成本降低,但是农场主却对铁路和铁路公司不满,说明农场主能适应工业化推动的大市场,因此D选项正确;农业生产安全、生产利润和成本的变化材料均未体现,且这些关系并不成立,排除。故选D。15、D【解析】

依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可知,伴随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火车应运而生,因此会产生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的场景。D正确;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此时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看好莱坞大片,A错误;互联网产生于1969年,此时还未产生,B错误;飞机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还未出现,C错误。故选D。16、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的金融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故B正确;联合国、雅尔塔体制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17、C【解析】

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职工和农民的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说明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选C;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反映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A;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而材料讲的主要是民众收入的提高,与所有制无关,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上急躁冒进“左”倾思想,排除D。1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会盟专门强调嫡长子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制度,B项正确;诸侯会盟和“国际公法”对家庭小事的关注,与维护周王共主的分封制不符,A项错误;诸侯会盟体现了分封制的崩溃,C项错误;强化嫡长子的家庭地位,不会加速礼崩乐坏,D项错误。19、B【解析】

从材料中要求说出父母的名字和家族的坟地可以看出,是为了考察其父母是不是城邦的公民,这是为了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故选B;材料这种仪式与扩大雅典的对外贸易、消除公民均贫富差距无关,排除AC;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削弱氏族贵族的特权,排除D。20、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由宋朝女子可以学习文化到明清时期否定女子掌握文化,这主要和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有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D正确;文化专制不光针对女子,是相对整个封建社会而言的,A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会促进思想解放,而不是束缚,B排除;妇女地位提升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21、A【解析】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判断A项正确,排除D。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考点定位】必修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2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此时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C项;ABD项表述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23、A【解析】

女真人从自称“夷”到自称为“中国”,反映出了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华夏”认同逐渐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女真才完成全国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夷观的淡化,而不是强化,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体现矛盾的缓和,“在攻辽中京时”反映出矛盾尖锐,排除D项。24、B【解析】

根据题干“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可知学者费正清强调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体现人才选拔公平公正性,故B项正确;题干未强调科举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科举制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及打破贵族特权垄断的影响,排除CD两项。故选B。25、A【解析】

由图可知,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模式开始寻求突破,其执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选A。赫鲁晓夫实行的依然是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排除B;降低生产积极性的说法显然不符合苏联1953年到1958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排除C;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的是勃列日涅夫,排除D。26、D【解析】

材料中蒋介石、毛泽东的讲话都体现了抗战时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都应该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表明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针对抗战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二者的共识,‘分歧消除’的说法以偏概全,A错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错误;依据时间“1937”年并结合抗战过程可知,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C错误。故选D。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选A。B项说法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维护贵族利益的,但是由于有了成文法就可以按律量刑,在客观上也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项正确,但是说法太笼统;D项材料未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原则28、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内容;宗教改革和罗马法复兴其实质是宣言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三者都倡导人文主义,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2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经公民同意,将大量德国的领土和人口,强行割让给波兰的现象出现在一战结束后,也就是1919年英法操纵的巴黎和会上,B项正确;1870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取得了胜利,A项错误;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稳定下来,德国没有割让土地和人口,C项错误;1945年二战结束后,东普鲁士为苏联强占,D项错误。30、B【解析】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因此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故答案为B项;《联合国家宣言》主张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排除A项;《联合国家宪章》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排除C项;《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致力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排除D项。【点睛】《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按照这种规定,美元等同于黄金,从而美元有了“美金”的说法。根据这种制度,与美元比起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从属地位,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政策涉及范围广,覆盖人群多;主要针对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奴婢的人身自由);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政策实施具有灵活性。(2)背景:清廷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清廷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凋敝;缓解满汉矛盾的需要。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自由农民增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打击了大地主的势力;利于推动满汉融合。【解析】

(1)特点:据材料“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可知政策涉及范围广泛,仔细阅读第二段材料可知当时改革的对象主要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也说明了改革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而且第二段材料信息还显示当时清政府在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说明政策的灵活性。(2)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展开分析。从政治上讲,雍正、乾隆年间为清初,清廷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从经济上讲,主要是因为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凋敝,清廷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就必须要改变现状,故进行了相应的社会改革;从社会的角度看,清初满汉矛盾较为突出,有必要通过社会改革来缓解民族矛盾。意义:意义可从背景的内容推到而出,也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从政治上看,对农奴的释放有力地打击了大地主的势力,巩固了统治;从经济角度看,对农奴的释放使自由农民增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改革有利于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利于推动满汉融合。32、(1)变化:海路贸易越来越重要(或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向海路转移)。原因:宋代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代统治者重视发展海外贸易;海运具有明显的优势;宋代航海技术发达。(2)荷兰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大西洋沿岸有利位置,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推行殖民扩张;依托强大的海军作为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的保障。(3)观点:中:消极防御,力保和局。日:主动进攻,争夺制海权。背景: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均被列强从海上打开大门,被迫开展洋务运动;日本遭遇“黑船事件”,被迫向西方开放,并进行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政策。影响: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日胜中败。(4)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日、俄、中均侧身其中。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太平洋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可以得出海路贸易越来越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