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全册教案_第1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全册教案_第2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全册教案_第3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全册教案_第4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目录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1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1

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4

第三节人体概述6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9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9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12

第三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15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17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17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20

第1课时血管和心脏20

第2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23

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2£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28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31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34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34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37

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40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40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42

第1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42

第2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睡眠45

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47

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51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51

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一一从自身做起53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课题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课时

知识与(1)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目标(2)描述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

过程与(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方法目标(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启发学生认识生殖和发育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端正学习态

与价值度。

观目标(2)通过生命的形成,学会感恩父母、珍爱生命。

(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教学重点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教学难点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人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吗?

人类同被子植物的生殖一样,都经历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人的生殖过程是通过人的生殖系统来完成的,要想了解人的生殖过程,我们首先来认识人

的生殖系统。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1.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人类通过生殖使得种族一代一代地延续,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

的。下面我们来认识男女生殖系统的结陶和功能。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4页图8」和8-2,认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器官及位置。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识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名称。

课件展示男女生殖系统的图片。备注

请小组代表到前面指出男女生殖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请学生结合教材第3页第二、第三自然殁,认识男、女主要的生殖器官及功能。尤其是知

道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作用。

2.受精过程

(过渡)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子,就能形成生命吗?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新生命开始前的第一步一一受精过程。

(1)认识精子和卵子

课件展示:精子和卵子的图片。

学生看图片,说出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特征。

续表

(2)受精过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受精作用?

②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结合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一个受精卵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想一下,卵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卵子这样大有

什么好处?下面我们看一下胚胎发育的过程e

3.胚胎的发育

(1)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最初的胚胎。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受精卵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子。

教师:胚胎植入子宫后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构成系

统。

课件播放;胚胎发育过程。

从受精卵直到胎儿出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胚胎发育经历的阶段:受精卵一最初胚胎一胚胎一胎儿。

(2)课件展示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的几组图片。

让学生把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这些模糊、易混淆的知识直观、彻底地理解。

(3)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备注

教师:在母体子宫发育期间,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如何获得?

师生总结: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和营养物质,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

废物,通过胎盘排出。脐带的一端连接胎儿,一端与胎盘相连,能够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

物。

(4)课件展示女性生殖系统正剖面图,让学生从图中指出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部位,胚胎发育的

主要场所。

(5)分娩

教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母亲经历了数月的艰辛,一个新生命才得以来到这个世

界上,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多少天成熟?成熟的胎儿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学生结合教材第7页回答问题。

4.思维拓展,巩固提升

在不少公共场合都有禁止吸烟的标识,尤其是孕妇要远离烟草,这是为什么?

5.感悟升华

体验: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据资料表明一位准妈妈

在怀孕期间体重要增加14千克。让学生体验14千克挂在身上的感受,体验母亲的辛苦。

感悟升华: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每个人的成长都饱含着父母的心血和关爱。“羊有跪乳之

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界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尊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续表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男性生[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阴囊、阴茎、尿道等

生殖殖系统I主要器官:睾丸一一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系统女性生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I殖系统,主要黯官:卯巢一一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生殖

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TX1

I场所:输卵管

主要场所;子宫

过程J

时间:约280天

胚胎发育,过程:受精卵分裂胚胎分裂,分化胎儿分娩婴儿

(输卵管)(子宫)(阴道)

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四、当空演练,课时巩固

1,在人体生殖发育过程中,完成受精过程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分别是(D)

A.子宫子宫B.输卵管胎盘

C,子宫胎盘D.输卵管子宫

2.下列关于人的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B)

M新生儿的诞生是新生命的开始

B.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雄性激素

D.精子在子宫中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3.下列是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A.a器官是睾丸B.形成②的场所是输卯管

C.①是生殖细胞D.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胎儿

4.关于胚胎发育的正确顺序是(C)

①组织分化②受精卵分裂③形成胎儿④器官形成⑤分娩

A.®@③©⑤B.②③©⑤①C.②①©®⑤D.@@③⑤④

5.某夫妇中学阶段没有学好生物学,怀孕了却不知道孕期时间,在医院例行检皆时发现胚胎刚具人形,请你

帮其判断已怀孕的大约时间是(A)

A.8周B.16周C.24周C32周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加深

对要点知识的理解,直观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认识到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的奉献和牺牲,让学生更加珍惜

生命、尊重父母,并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课题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知识与

(2)描述青春期发育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

技能目标

(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教⑴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

学过程与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方法目标(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

标期。

情感态度(1)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发育时期的特点,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情感。

与价值(2)正辅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

观目标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1)概述青春期的性发育;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教学重点

(2)描述青春期卫生和心理变化的特点。

(1)概述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

(2)说明做好青春期P.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步入中学后,同学们身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是因为你们从儿童期发育到了青春期

阶段。你知道身体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的生长发

育和青春期”。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1.人的生长发育

教师: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生机勃勃的少年,你们的身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教材

第9页,回答下列问题。

人这一生,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才能成熟呢?每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相应的答案.

(过渡)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时叽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首先我们就

来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青春期发育

备注

请学生结合教材第10页,分析男女部分生阳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总结青春期生殖器官发

育特点。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明确:

(1)生殖器官在9岁以前处于停滞状态,10岁以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2)女孩的生殖器官发育早于男孩。

教师:随着青春期生殖器官的发育,身体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出现了除生殖器官以外,能

辨别男性和女性的•些特征。

结合教材第11页第二、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说出表8」中关于男女的第二性征。

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还体现在哪方

面?

学生结合教材第11页第三自然段,概述青春期人体各器官的发育。

(过渡)随着青春期生殖器自•的生长和发育,同学们会出现一些难以启齿的现象,下而我们再

来认识一下青春期的一些生理现象6

续我

3.青春期卫生

教师:哪位同学说一下,进入初中后出现了什么生理现象,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

题呢?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确认识青春期卫生的重要性。

(过渡)进入青春期以后,除/身体发生变化,你们的内心世界有没有发生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呢?

(2)青春期心理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讨论中的短文,想一想,大山同学的变化与青春期心理发育有什

么关系?

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应当怎样正魂处理?

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要遵守纪律,尊重老师;男女生之间要正确对待异性,合理交

往,互相尊重、互相鼓励,要关心爱护女生等。

(3)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与异性有关的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男女生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4,感悟反思

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是短暂血但有许多名人、伟人就在这个时期内取得成就。青春期对每

个人来说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勤奋努力,才能学有所

成。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人的生长发育阶段: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

青春期卫生:性生理和性心理现象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1.在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B)

A.幼儿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

2.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身体和心理上会发生显者变化,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人体器官的功能发育也很显著B.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C.内心世界逐渐变复朵且性意识开始萌动D.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睾丸和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无关

3.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表现,不正确的是(C)

A.独立意识增强B.性意识开始萌动

C.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D,遇到挫折有依赖性

4

如图是睾丸和卵巢发育趋势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C)

&

f达f

*

-

A.9岁之前果丸和卵巢的发育都很缓慢B.青春期中睾丸和卵巢的发育都很迅速

0.16岁时睾丸的质量比卵巢的轻D.睾丸比卵巢发育得晚

教学反思:本节课所讲授的敏感话题“遗精和月经”,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应该正确而对。在

学习青春期心理变化时,自学与讨论相结合,锻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冗围里大胆展示自己的风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交往观,让学生时代在每个孩子心中留下美好的

回忆。

第三节人体概述

1课

课题人体概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知识与(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系统以及各系统的主要器官.

技能目标(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是相互统一的。

方法目标(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利用多种渠道收集

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1)关注人体健康,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扬尊老爱幼的美德e

与价值

(2)通过观察和小组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情感。

观目标

(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教学重点(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举例说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1)举例说出人体系统的功能。

教学难点

(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人: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并且也了解

了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那么,人体还有哪些系统?这些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它们各

自有什么功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体概述”。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1.人体的主要系统

教师;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人体的结构层次,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积极发言,说出人体的结构层次:细抱f组织f器官f系统f人体。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具有相关功能的器官构成了系统,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人体的主要系

统都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备注

结合教材第15~16页,认识人体的主要系统及组成器官。

教师:人体有这么多系统,它们之间是独立的还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引导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做出分析。我们在体育课上,你追我赶,尽情发挥,需要哪

些系统之间协调?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体育课上,至少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参

与。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归纳:

各系统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各个系统能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是在神

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过渡)拿出我们前几年的照片,我们又长高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会长高吗?

续衣

2.人体系统的功能

(1)人体长高的原因

教师:人的身体能够逐渐长高,与骨的哪”结构有关?

阅读教材第17页,认识长骨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

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识图,结合教材认识长骨的结构。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人体为什么成年后不再长高?

小组讨论后总结:软骨层骨化,长骨两端的软骨层不再形成新的骨细胞。人体不再长高。

②骨折后,医生做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骨的哪种结构?

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

应特别保护骨膜,因为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

③长骨为什么既坚固又轻便?

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

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所以既坚固又轻便。

教师:骨既坚固又轻便,骨的哪些成分与骨的这些特性有关?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骨的特性

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2)实验探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

①安全使用酒精灯(注意熄灯的方法)0

②盐酸对皮肤、眼等有伤害,不要直接接触。

指导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牧师巡视指导,参与实验小组活动,及时纠正实验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骨在燃烧时有什么现象产生?最后变成什么颜色?用镜子轻轻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什么成

分?

②鱼骨在稀盐酸中浸泡的过程中,你观察到有何种现象发生?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①骨在燃烧时先变成了黑色,最后变成了灰白色,同时还能闻到气味。燃烧后的骨被敲击后粉

碎,说明它含有无机物。

②鱼骨在稀盐酸中变软,同时有气泡产生。说明它含有有机物。

补充:骨中含钙的无机盐在稀盐酸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

骨柔韧e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同学们小时候一定摔过跤,可很少有人骨折:但我们却经常听说,某位老人外出时不慎摔

倒,发生了严重的骨折。这是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

变化,骨的特性也发生变化。

(3)联系实际,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①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为姿势?

②遇到蹒跚的老人过马路,你是否会扶一把?

续表

师生总结: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是骨的特

性。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如:成年人,骨内

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甘内的无机物大于

2/3,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儿章和青少年骨的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易变形,因此青少

备注

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3,思维拓展,巩固提升

马上升入中学了,小丽想买一个新书包,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有双肩包和单肩包,你觉得,她应

该买哪种书包?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人体的主要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八大系统

人’人体各种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统骨1骨的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

1、1骨的特征: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1.下列器官不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是(D)

A,肝、小肠B,鼻腔、肺

C.垂体、卵巢D.肾、睾丸

2法.医为判断一死者的年龄,称取其总质量为9g的尸骨,燃烧后,灰白色,再称其质量为6.5g,此骨为

(D)

A.儿童的骨B.青年人的骨

C.成年人的骨D.老年人的骨

3.下列关于人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胃位于人体的胸腔中

B.肝脏、肾脏、血液都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

C.从外形上看,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D.系统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4.下列结构与骨长长有关的是(D)

A.骨密质B.骨膜成骨细胞

C.骨松质D.长骨两端软骨层

5•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B)

A,骨密质的厚度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C.脊髓腔的大小D.肾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观察活动为切入点,把本节主要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去,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观察长骨结构及实验探

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时一定要做好调控,引导学生获取需要掌握的知识。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课题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D举例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对人体的作

知识与

用。

技能目标

(2)举例说出水和无机盐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过程与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

方法”标力和实验能力。

U)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培养学生

标情感态度

爱护其他生物的情感°

与价值

(2)培养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

观目标

活的科学态度。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教学重点

(2)概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观察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人类的各种食物均是由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的。食物中

哪些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并完成教材第23页表9」盒装或袋装食物调查表,

教师:食物中一般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小探究。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盒装或袋装食物的包装。每个同

学对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独立完成对5种

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调查。

合作交流:6~8人一组,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进行全班交流。备注

讨论:(1)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

(2)这些食物的生产原料是什么?

播放课件: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小结:食物中一般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

2.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想一想: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哪些能为我们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第23页内容,总结三大功能物质的作用。

教师;圣白质、糖类、脂肪是人体需要的有机物。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

能物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

目的:举例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续表

实验步骤按照教材第24页实验指导中的环节进行°

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步骤实现现象实验结论

1

2

3

4

讨论: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样多吗?

提问:你知道每种食物中富含哪些营养物质吗?

结合教材第25页图示,认识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哪些。

教师:维生素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它们对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命活

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教材第28页关于维生素种类和作用的列表,认识一下不同的维生素的来源和功能以及

不同维生素缺乏症的表现。

展示佝偻病、坏血病、夜盲症的图片,进行简单介绍。

(过渡)水既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为什么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下面我们再一起认识一下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3.水和无机盐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第26页,总结水和无机盐的重要作用。备注

观察:通过实验说出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种子燃烧后成为灰白色的灰e有了前面骨的成分鉴定的知识,同学们都

知道剩下的物质是无机盐。

结合教材说出几种缺乏症的表现。

巩固练习: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将自我评价T4食物与作用连线。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中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还有一种营养物质对身体也很重要,它就

是膳食纤维,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类营养物质到底有什么作用6

4.膳食纤维

教师;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人的场道内没有

消化膳食纤维的微生物,所以人无法消化赠食纤维,它是肠道里匆匆的过客,最终混在食物残

渣里,随着粪便•起排出体外。膳食纤维不为人体提供营养,是不是对我们人体来说可有可

无呢?学生结合教材第27页,说出膳食纤维的作用。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多吃一些粗粮和水果,有助于健

康。

5.思维拓展,巩固提升

(1)某同学经常补钙,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却说他缺钙,为了增加补钙效果,你给这位同学提出

哪些建议?

(2)病人几天不进食,身体为什么会明显消瘦?

续表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糖类一一主要功能物质

三大供能

物质及作用’脂肪一一备用能源物质

、蛋白质一一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有机物•'维生素A——夜盲症

维生素,维生素为——脚气病

及缺乏症’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坏.加病

、维生素D——佝偻病

f水:构成人体的丞要物质,在调节体温,排出代谢废物方面发挥作用

'缺钙:中老年一一骨质疏松症:儿童一一佝偻病

无机物无机盐及

缺乏症,缺铁:缺铁性贫血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四、当堂演练,课忖巩固

1.下列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D)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⑤水⑥无机盐

A.®@③④©⑥B,①②③®

C.@®@D.①®®

2.为了给中小学生补充营养,国家实行营养餐改善计划,每天给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1盒牛奶和I

个鸡蛋。其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B)

A,维生素A和钙B.蛋白质和钙

C.维生素A和糖类D.蛋白质和糖类

3.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他应该多摄取下列哪种食物(B)

A.新鲜蔬菜B.猪肝C.牛奶D.瘦肉

4.在观察“食物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包如果燃烧的是富含脂肪的花生种子,实验结果和原因是(B)

A.形成灰,花生种子中不含无机盐

B.形成灰,花生种子中含无机盐

C.不形成灰,花生种子中含脂肪

D.不形成灰,花生种子中不含脂肪

5,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B)

A.佝偻病一缺少维生素A

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一一缺少铁

D.夜盲症一一缺少维生素D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通过对佝偻病、坏血病和夜盲症的介绍加深

学生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的理解和记忆,既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合作交流能力。指导学生提前阅读本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顺利完成。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1课

课题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fE用。

知识与

(2)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技能目标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实验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

学过程与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方法目标

(2)尝试根据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顺序画出曲线图。

情感态度(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与价值(2)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匕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

观目标价值观。

(1)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教学重点

(2)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慢头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是北方人的主食。掰一小块馒头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你就

能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慢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美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

能解开其中的谜团。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的细胞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自学找答案,

(1)课件展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端,口腔中有牙齿,牙齿的形态是不同的,下面我们来认识牙

齿。

(2)牙齿的结构

教师:牙齿有助于食物的消化,牙齿分为几类?每个牙齿由几部分组成?牙齿很白与牙齿外面

的那种物质有关?备注

学生结合教材第29页找出相关答案。

教师: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一下对方牙齿,你看到对方哪类牙齿?牙的哪部分结构?绪合教材,看

谁说得最准确。

学生:首先看到了对方切牙和尖牙,牙齿外面覆盖着牙釉质。

教师:牙是我们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生、冷、软、硬等食物都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进入消

化道内,牙齿既然这样重要,我们如何保护牙齿呢?

学生:饭后及时漱口,睡前要刷牙,不吃过硬的食物等。

教师:牙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你能说出牙疼的原因吗?

学生结合教材第30页找出牙疼的原因,并了解保护牙齿的一些做法。

教师:消化系统除消化道外还包括消化腺,人体的消化腺有哪些?分泌哪些消化液?指导学生

结合教材找出答案,

2.食物的消化

教师: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干水的营养

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续表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通过阅读教材,说一说食物的消化过程6

回答:牙齿将食物嚼碎,食物进入白,甘的端动有助于食物和消化液混合,食物在小肠最终被消

化。

教师:刚才同学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食物的两种消化方式一一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

性消化是指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料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中消化IW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

质。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消化方式是密切配合,同时进行的。下面,我们按照食物中的各种营

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进行消化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

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实验来观察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I然后各注入2亳升淀粉糊,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

毫升,向2号试管里滴入已准备好的唾液2毫升。振荡这两支试管。

提问:为什么要振荡这两支试管?

回答:使试管中的淀粉糊与后加的水或唾液充分混合。

实验:同时把这两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的烧杯里恒温保存。约过10分钟后,同时取出这

两支试管。

提问:为什么要将这两支试管放在37°C的水中恒温保存?

回答:37C时酶的活性最强。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不起作用;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酶的催化作

用,从而影响实验的效果。

实验:向两支试管里,各滴入两滴碘液。

提问: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这两支试管里的淀粉糊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回答:1号试管里的淀粉糊变成了蓝色:2号试管里的淀粉糊没有变成蓝色。

讲述;1号试管里的淀粉糊经过实验没有发生变化,仍是淀粉,所以它遇到碘就变成了蓝色。而

在2号试管里,由于睡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已经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它遇碘没有变

成蓝色。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也就是说,淀粉是在唾液淀粉

前的作用下被消化的。

当淀粉和麦芽糖到达小肠后,由于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消化它们的消化酒,因此,它们

又进一步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是从哪里开始的?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什么物质?结合教材第33页,

找出相关答案6

提问: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不是对食物的消化来说可有可无?学生结合教材第

33页第二自然段回答,

教师:关于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在教材第33页图9_14做了总结,请大

家仔细阅读6

(过渡)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消化道中的哪些器官对营养物质有吸收功能?下面我们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

3,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师: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通过阅读

教材,哪位同学能够说出在消化道内哪些器官对营养物质有吸收作用?

学生总结: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胃和大肠也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

续表

提问: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那么小肠的哪些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小肠很长,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襄和绒毛,小肠绒毛壁、毛细血

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追问:那么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小肠很长,小肠内表而具有皱裳和绒毛,使小肠的消化面积增大,小肠内有

多种消化液,能消化多种食物。备注

4.思维拓展,巩固提升

(1)胆囊患者应该减少哪类食物的摄入?

(2)有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为什么做成胶囊?

(3)某人做检查,从消化道内取出了脂肪、淀粉、象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是从消化道内的哪个

器官取出的?

三、总结收获,形成彳本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7苫流,互杆1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消化道:匚1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消化蛋白质

消化系统的组成,匕腺(肝:分泌胆汁,乳化脂肪

胰;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与士性消化;唾液淀粉梅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一麦芽糖一葡萄糖

三大营养物.

质的消化'蛋白质一多肽f虱基酸

食物的、脂肪f脂肪微粒r甘油+脂肪酸

消化’

'有大量的环形皱裳和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1.下列结构中哪些是消化腺(A)

①肝脏②肠腺③胃④小肠⑤胃探⑥咽

A.⑤B.①®@C.©©⑤D.@@®

2.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是(B)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3.下列有关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颔基酸B.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

能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勒于动手,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被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1课

课题膳食指南与食物安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⑴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

知识与

(2)说出青少年对营养物质的需求6

技能目标

教(3)关注食品安全及购买食品时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

学过程与(1)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6

目方法目标(2)通过调杳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情感态度

(D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关注合理鹏食和食品安全的意识。

与价值

(2)自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观目标

(1)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重点

(2)增强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

(1)尝试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难点

(2)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据统计我国儿童体重超标的比例逐年上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有挑食和偏

食习惯?如何才能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1.我国居民膳食指南

(1)合理膳食的意义

课件展示:肥胖和瘦弱的学生图片。

质疑: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观察图片总结:肥胖是因为营养过剩,瘦弱是因为营养不良。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说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如何指导人们饮食的。

教师:通过膳食指南建议,你还存在哪些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备注

学生:不吃早餐、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饮食过咸等。

教师讲述:早餐必须要吃好,主食为主,国食次之,不能偏食。长期偏食、挑食,会造成体内某

种营养素的缺乏,不能保持身体健康;吃盐太多,容易使血压升高、加快骨钙丢失:饮料含糖较

多,甜饮料喝得多了,会影响正餐营养的吸收;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

教师:除了这些不良习惯外,你还存在哪些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学生纷纷根据自身情况找出一系列的不良习惯,深刻认识到不良习惯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师展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设计的瞒食宝塔,让学生将相关食物填写在合适的位

置。

(3)青少年对营养的需求

教师:一日三餐的合理能量比例是多少?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些什么?我

们的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

续表

学生讨论、交流,结合教材第38页,回答相关问题。

(过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我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食谱,要先去市

场买菜,这就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关注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

(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根据课前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发布搜集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

教师听取学生的资料收集,引导学生对当前某些相关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论,使学生整体感知

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第38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要保证食品安全,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生活经验教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师生总结,课件展示答案°

(2)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你还有哪些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从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角度深层次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强调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预防食物中毒和防止食品污染的内容。

3.了解绿色食品

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小资料,认识食品的安全标志。

4.思维拓展,巩固提升

(1)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农药含量少。请你对这种说法做出科学评价。

(2)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膳食青少年膳食计划:食用足够的糖类,适量的蛋白质,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

膈食指南与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品安全早、午、晚餐的热量比例为3;4;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

食品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I.“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人们的健康理念,下列生活习惯与此不相符的是(B)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B.夜晚时间长,晚餐应多吃肉少吃菜

C.三餐分配要合理,切忌暴饮暴食D.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但食不过量

2•为了晓明更健康,妈妈设计了四份午餐食谱,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

A.米饭、黄瓜炒鸡蛋、水果沙拉、鳄鱼豆腐B.可乐鸡翅、炸薯条、可乐、汉堡

C.牛肉热干面、蒜香牛端筋、新疆大盘鸡、腌黄瓜D.烤面筋、烤羊肉串、烤鸡翅、烤实蛋

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购买食品首先应考虑的是(A)

A.食品的保质期B.食品的营养价值

C.食品含热量的高低D.食品含维生素的种类

教学反思: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学生的配合程度也很好。但是在制节的处理上还有待提高,

比如对于学生设计的食谱的评价,对于学生反馈的调整。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1课

课题血液和血型课里新授课课时安排

(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主要功能。

知识与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技能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