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A卷基础夯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A卷基础夯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A卷基础夯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A卷基础夯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A卷基础夯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其次章官员的选拔与管理A卷基础夯实1.春秋时期,诸侯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育,这表明()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C.察举制起先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2.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史籍记述《礼记•射义》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后汉书•左雄传》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周礼•地官》记载有乡大夫具乡饮酒之礼,考察其乡人士的德行、道艺,三年举贤能者贡于周王,以备选用A.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 B.德才兼备成为世宫制的主要标准C.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 D.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须要3.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心集权4.《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朝,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干脆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 B.汉朝对秦朝官制进行了变革C.汉朝中心集权较秦有所加强 D.中心监察满意了皇权的须要5.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凹凸,吏部尚书依据门第凹凸作任用与否的标准。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A.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 B.使士族操纵地方经济C.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 D.弱化了中心对人才的选拔6.17、18世纪,欧美内阁制、政党制形成以后,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需更换几乎全部的政府官僚。由于政党更迭频繁,这就导致政府官僚频繁更换,政府腐败泛滥。这说明,欧美国家()A.资本主义民主遇到瓶颈 B.实行多党制不合实际C.急需进行官员制度改革 D.政治制度尚不完善7.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缘由是()A.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政府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8.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后,确立了以考核录用、文官政治中立和职位常任等作为现代文官制度的核心原则,并为建立廉洁高效的制度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20世纪80年头的新形势下,撒切尔夫人又进行了朝向市场化的改革,精简高级文官,推行绩效功绩制等。据此推断,“新形势”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急需改革 B.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 D.英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9.日本在1885年制定文部省官制,并于1887年到1893年,颁布了《文官任用令》《文官考试规则》等,强调文官任用必需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对一般文官和高级文官进行严格要求。据此推知,日本文官改革()A.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由下而上逐步推动C.是列强殖民侵略的产物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0.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受党派限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该法案()A.使美国彻底摆脱了政党制 B.推动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C.进一步完善了文官政治 D.旨在加强对文官的监督限制11.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年至1912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供应了物质基础12.下表为《1901—1905年清末新政措施一览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清末新政()类别主要措施政治改革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设商部、学部、巡警部,裁撤冗衙冗员军事改革废武科,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设练兵处教化改革废除科举考试,选派留学生等经济改革制定商律,设立商部,力行保商之政社会改革允许满汉通婚,解除妇女缠足,禁止鸦片A.对官制进行改革 B.对选官制度的改革 C.注意留学生教化 D.成为洋人的朝廷13.“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这一讲话的意义在于()A.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D.表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4.习近平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此,要坚决落实()A.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建设 C.民主选举原则 D.公允竞争原则15.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绽开,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沟通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探讨试点。这表明我国()A.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C.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 D.公务员素养得到提高16.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A.教化近代化起先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化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化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此时,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调深厚的“赏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政党分肥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实行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详细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撤职处分,可始终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一般科学、协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据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整理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探讨部内的长期政策和安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其次期探讨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运用等课程。第三,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驾驭养老金的发放,嘉奖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唐代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改变,有经学基础学问、文采辞章、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特地学问,如律令、算学等。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心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始终有改变。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和誊录制。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纳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和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马上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纳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详细方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一般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其次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果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改变。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BCD2.答案:C解析:据材料“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三年举贤能者贡于周王,以备选用”可知一些有才能的人被荐举,步入仕途,故选C项;察举制是汉武帝时起先实行的选官制度,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举荐人才,不能说明《礼记》《周礼》的选官记述,解除A项;世官制的标准是出身、血缘而BD3.答案:D解析:上计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心集权,故选D项;上计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解除A项;上计制度是地方定期向中心汇报工作,有利于中心加强对地方管理状况的了解,而不是增加财政收入,解除B项;上计制度是关于中心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干脆推动中心权力增加,解除C项。4.答案:D解析:干脆受命于皇帝”可知,秦朝御史大夫的设置满意了皇权的须要,故选D项;A项与秦朝史实不符,解除;材料介绍的是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和职责,与汉朝无关,解除B、C两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选官只依据门第不重才德,这就弱化了中心对人才的选拔,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故选D项;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门第成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有利于士族操纵地方政治,但从材料中不能干脆推断士族操纵地方经济,解除B项;九品中正制只注意门第选官,便于门阀士族垄断地方政权,但不能说“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解除C项。6.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政党分肥制导致了政府腐败泛滥、政府官僚更换频繁等问题,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稳定,因此须要进行官员制度的改革,故C项正确;A、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说法错误。7.答案:C解析: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与此事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英国政府的推动是缘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缘由,故B项错误;主要缘由应从经济角度思索,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对政府行政提出了要求,故C项正确;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不是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撒切尔夫人针对文官政治进行改革,使文官制度市场化,依据所学学问,这说明国家干预经济问题重重,故A项正确;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只是推行文官改革的前提,并非主要的新形势,解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之无关,解除C项;英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解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日本的文官改革逐步深化,不断规范,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故A项正确;由“制定文部省官制”“颁布……”等可知,文官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解除B项;日本文官制度改革是近代日本受到列强侵略后,主动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产物,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的君主立宪制,解除D项。10.答案:C解析:文官政治改革有利于改善文官随着党派更迭而变换所产生的动荡,但并未使美国彻底摆脱了政党制,解除A项;材料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无关,解除B项;《彭德尔顿法》进一步完善了文官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强化了以考绩为核心的文官制度,并非单方面加强对文官的监督限制,解除D项。11.答案:B解析: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新式学堂兴起,这是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增加的主要缘由,故B项正确。民族危机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民主革命浪潮推动思想解放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故A、C两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教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设商部、学部、巡警部”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对官制进行了改革,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选官制度的变革,B项错误;注意留学生教化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记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材料“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解除。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好干部“更是管出来的”可知,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A项正确。B、C、D三项均体现不出“管”的含义,解除。15.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我国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B项正确。A、C两项均与材料无关,解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16.答案:D解析:由材料“留学生”“进士、举人出身”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教化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D项正确。中国教化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A项错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化方针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B项错误;中国正式废除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C项错误。17.答案:(1)19世纪改革的社会背景历史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传统文官制度的弊端,滋生了贪腐现象,行政效率低下。现实因素: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政府职能扩大;政治方面,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思想上,民主观念渐渐深化人心。20世纪改革的社会背景历史因素:原有文官制度出现弊端,忽视专业人才、内部流淌性差、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建性。现实因素: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一方面使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新技术手段,另一方面,科技成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政治上,政府干预扩及社会各个方面,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思想上,社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2)19世纪特点:公开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