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_第1页
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_第2页
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_第3页
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_第4页
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叙事性景观研究概述 21.1研究的背景 21.2研究的目的 21.3研究的意义 21.4国内外研究现状 22叙事性景观相关理论 42.1叙事性景观的概念 42.2景观中的叙事性设计 43城市公园景观叙事的设计方法 63.1时间叙事法 63.2空间叙事法 63.3本章小结 74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84.1项目概况 84.2现状分析 84.3叙事性景观设计的表达原则 84.4城市公园叙事性景观设计的依据 94.5总体景观设计 104.6植物设计 124.7安全性设计 124.8小结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本科论文摘要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公园的意义重大。作者认为,叙事性的景观表达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理解景观。叙事景观体现了公园的文化特色、主题和地域特色,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和新鲜感。本文希望将景观叙事理论融入到公园景观设计中,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首先分析了叙事景观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叙事性理论总结了城市公园设计中应用叙事性手法的重要作用。并且,总结出了叙事性景观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以及不同主题下的公园的设计手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发现自己的设计能力还需要提升,在参与设计中获得了经验,并且在城市公园设计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于叙事性景观设计有了很多了解,认识到了叙事性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设计依据,叙事景观还可以引起观者的内心共鸣,创造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景观空间,但是我国目前的叙事性景观设计还不是很多,还是需要继续发展。总之,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前人大师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手法、不同设计的叙事性景观,通过案例研究,相信可以对自己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提高。关键词:景观叙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AbstractInurbanconstruction,urbanparkisofgreatsignificance.Theauthorbelievesthatnarrativelandscapeexpressioncaneffectivelyhelppeopleunderstandthelandscape.Thenarrativelandscapereflectsthecultural,thematicandregionalfeaturesofthepark,andenhancestheexperienceandfreshnessofvisitors.Thispaperhopestointegratethelandscapenarrativetheoryintotheparklandscapedesignandprovidenewmethodsandideasfortheurbanparklandscapedesign.Firstanalyzesthenarrativelandscaperesearchbackgroundand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basedonthenarrativetheorysummarizestheapplicationofnarrativetechniqueoftheimportantroleinthedesignofcityparks.Inaddition,itsummarizesthedesignbasis,principlesanddesignmethodsofparksunderdifferentthemesofnarrativelandscapedesign.Throughthecaseanalysisanddesignpracticefoundtheirdesignabilitystillneedtoimprove,obtainedexperienceinparticipatinginthedesign,andinurbanparkdesignabilityhadtheverybigpromotion,atthesametimehavealotofunderstandingtonarrativelandscapedesign,realizedthenarrativelandscapedesignprinciples,methodsanddesignbasis,narrativelandscapecanalsostruckachordwiththeviewer’sheart,tocreatesomethingmeaningful,hastheconnotationoflandscapespace,butChinaisnotalotofnarrativelandscapedesign,stillneedtocontinuetodevelop.Inotherwords,theresearchinthisarticleisbasedonthetheoreticalfoundationofitspredecessor,whichexaminesthelandscapeofdifferenttechnologiesanddifferentdesignhistories.Throughcasestudies,IbelievethatIcanimprovemytheoreticalbasis.Keywords:lndscapenarrative;citypark;landscapedsign引言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公园的意义重大。它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在实际建设设计中,有着无新意、无设计内涵、无文化特色等问题,综合而言,我国的公园在设计上仍然有不少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解决。叙事性设计是依据故事情节来进行景观设计的一种方法,将景观场所布置与人们的心理感受结合起来,营造出精神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将空间与世间、场地和文化结合起来,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在如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仍有许多问题。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上一味地刻画表面,照搬国外设计,没有重视自己原有文化,内涵缺失问题屡见不鲜。还有些设计师忽视了群体对于景观场所的感受,从而使景观空间单一、乏味等。现代公园景观设计需要新设计思路来满足受众群体的精神以及公共需求。本文的目的是分析研究叙事性公园,剖析叙事性公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整理出其所具有的含义。探索城市公园所处的地域特色,从而解决城市公园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单一,设计相似的问题,提升城市公园景观的独特性。设计应该是服务于人的,人作为景观的使用者,会被景观的特征所影响,而且,观众在各方面是有差异性的,对于景观故事的理解也会不同。设计师应加强对综合知识素质的提升,先与作品“沟通”,再设计出一个能被大众接受的新颖叙事景观。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研究分析城市公园所表达的文化底蕴,希望以此来保护文化传承,加深人与文化、自然的交流,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解读景观设计中的韵律,并且可以通过总结景观叙事的特点来确定景观叙事在现代具有的生存意义和价值。1叙事性景观研究概述1.1研究的背景城市公园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公园在实际设计建设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缺失、景观符号滥用的问题,影响着城市公园的建设。综合而言,我国城市公园在设计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1.2研究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案例的研究分析,使设计“以人为本,服务于生活”,塑造一个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城市公园。避免城市公园设计的趋同化,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深入认识与了解。增强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满足社会大众多方面的功能需要。1.3研究的意义通过以景观叙事为核心的城市公园设计方案,来全面、系统的检验自己大学四年来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城市公园,为以后的工作发展做好铺垫。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国外研究现状叙事性设计源于结构主义,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地使其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设计语言。在现代设计理论中,景观叙事研究是促使人的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产生共鸣的一种设计过程。叙事设计思想是在早期历史主义和语境主义总结梳理出来的,并一步一步的发展到景观中。其中,景观逐渐由形式和功能向情感转变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一书中,马修·波泰格提出,叙事设计的根本是研究提炼场地本身的文化语境,并总结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用重构联想等方式设计文化景观,将深层次的内涵赋予给景观元素[1]。总的来说,叙事景观设计体系在西方国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于发展。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叙事体系已经过时,不能再服务于现代人们的需求,景观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改革[2]。1.4.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设计者对景观叙事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叙事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影视、文学等,叙事设计也应用于历史文化景观、主题公园以及城市休闲景观中[3]。陆绍明在《景观叙事—解码海派古典园林》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山水叙事的作用及其内涵。在书中他认为,叙述景观不仅仅要用抽象的概念,还要把物质载体融入到现实中。单独的景观叙事符号会显得空洞而枯燥,应该利用物质载体强化感知,叙事景观才是一个完整的设计[4]。近年来,叙事性设计主要是在空间、主题以及功能等方面,其中,主要的叙事方法有隐喻式、宣言式、命名、说服式等[5]。

2叙事性景观相关理论2.1叙事性景观的概念景观叙事是将文学概念中的叙事具体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并且,运用现实的形式呈现出来[6]。设计师一般根据故事背景为基础,景观场地为框架塑造一个完整的景观场景。在景观的设计中,观者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叙事的一部分,同时,观者的内心体验也可以在景观钟体现,形成特殊的叙事手段。叙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在景观设计中也是这样。在文学中对于不同题材的作品作者通常采用命名、联想等方法进行创作,同理,景观也可以运用隐喻、暗示等手法传达内容以及思想,从而使景观元素更加丰富有趣[7]。由于时间与空间、虚构与事实的变化,景观性叙事超越了具体形式的概念,从而使景观的多样性得到了发展。2.2景观中的叙事性设计2.2.1叙事性景观设计中的结构主义叙事性景观设计中的结构主义先对作品特点进行梳理,再设计与之相应的故事结构。在景观设计中,基于结构主义的叙事学理论不断的发展,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罗兰·巴特,在他的理论中,不仅要从景观的结构意义来探索设计师、观者、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还要在景观语境、观者的行动等方面来探索。景观叙事中的结构主义,更注重各个景观元素内在的联系以及景观设计符号与其深层次内涵之间的联系,它的实质是通过景观整体框架,将故事的信息合理安排到景观设计中[8]。结构主义叙事的经典案例就是戴安娜纪念园。这个为了纪念英国王妃戴安娜的公园是著名景观设计师凯瑟琳设计而成的。该公园由水渠、小路以及几棵树组成。英国戴安娜王妃纪念园图如图2.1所示,是公园的主要叙事元素,设计成了项链的形状。图2.SEQ图2.\*ARABIC1英国戴安娜王妃纪念园2.2.2叙事性景观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景观中的解构主义,更注重景观元素与游客的互动性,这种叙事手法对设计元素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故事来引起不同类型的游客的兴趣。叙事手法并不仅仅是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故事信息,更加注重的是景观元素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城市公园的游客中各种群体都有,然而不同群体之间对景观的体验心理都有差别,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设计师本身的意图。所以,在景观叙事设计中,我们需要处理好景观元素与景观叙事的关系,将景观文本整合成不同的情节和线索,使游客能够更好的感知体验故事语境[9]。

3城市公园景观叙事的设计方法3.1时间叙事法3.1.1静态叙事静态叙事是将某一时间节点的故事锁定下来,留住当时的故事情节,从而给游客以无尽的想象空间[10]。例如拔河、奔跑、划船等动态的瞬间,这些瞬间往往在神话传说、人物传记以及文学作品中出现,题材广泛而且充满故事性。这种景观能够准确地把握故事内涵展现给人们,在公园设计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雕塑了,因为它可以把人物的瞬间表情刻画的栩栩如生,也可以通过刻画展现故事的精彩瞬间。景观也要结合场地特征和周围环境来营造氛围,使故事更具有感染力。3.1.2时序性叙事时序性叙事方法,是依据故事的时间、因果关系,将故事的整体性表达出来,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纪念性公园中,需要设计师能够准确地解读场所,处理好空间和景观元素的关系,以达到整体统一的目的[11]。景观设计要以事件的顺序编排取舍,设计出最能体现故事的某一个环节,重点表现,以避免景观符号的滥用。3.2空间叙事法3.2.1线性组合线性组织方式通过改变场地的线型结构、颜色以及形状,使观者产生更好的场所体验,它可以承载过去发生的故事,也可以记录现在和未来将要发生的故事,可以横向变化,也可以竖向变化,这种组织方式有利于记录场地发生的故事[12]。3.2.2团式组合团式组合叙事的重点是通过叙事空间的组合来塑造具有相似视觉特征或相同景观主题和内容的景观,并利用多元素空间来塑造景观场所。其一般形式是每个单元空间的包含和压边[13]。其组合模式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空间单元具有大小和体积变化的大小,但一般不存在于主题环境中,应与周围环境更好地结合,空间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强调每个组合元素对活动体验者或观者的感受。3.3本章小结根据叙事学理论,故事往往发生在某一时间或某一地点。本章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叙事场所的空间组合两个方面来塑造叙事景观。此部分从时间组织、空间组织的叙事方法出发,阐述了相关的设计理论,但是时间和空间的组织方法不应该被严格的界定,它们通常有一些内容交集。设计师不能严格限制一方,否则容易导致设计理念的偏颇,使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容易陷入常规。

4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4.1项目概况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位于沈阳市浑河岸边,紧靠二环,周围居住区众多,,且交通便利,是浑河岸边休闲娱乐场所之一。基地总面积为26万平方米,本项目的设计面积约为5.52万平方米。罗士圈生态公园区位图如图4.1所示。图4.SEQ图4.\*ARABIC1罗士圈生态公园区位图4.2现状分析图4.SEQ图4.\*ARABIC1罗士圈生态公园区位图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位于浑河河畔,有着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南邻长白岛,北距沈阳商业中心太原街4公里,交通区便利,周围商圈、居住区众多,人口密集,所以罗士圈公园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去处。4.3叙事性景观设计的表达原则4.3.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不仅仅是指公园的设计理念和整体风格,还指的是公园局部的整体感,局部元素的亮点构成了整体的多样性。叙事景观要把握好公园的整体概念,这样公园内任一景观元素的缺失都会对游客观看故事造成影响,从而遗忘场所和故事的完整性。叙事手法的景观注重空间的完整性,体现在对景观空间的组织上,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空间的整体性。罗士圈生态公园借鉴了园林画中手卷的形式,通过线性组合表达公园的叙事性,每一个景观小品都有各自的名称、内容以及故事,这些小品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4.3.2生态性原则20世纪后期,我国设计行业逐步融入了生态学的概念,设计师逐渐的重视起来了公园的生态设计。生态性原则体现在“绿色城市、绿色产业、绿色生活”三个方面[14]。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生态原则应该更加重视。“生态原则贯穿于景观环境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选择、场地评价、植物配景、景观小品等方面构成。其目的是改善环境,处理好人、景观、自然的关系[15]。”4.3.3地域性原则“景观中的地域包括自然地理及人文要素双重含义[16]。”地域性原则应该得到重视。比如,如果在南方的公园中设置冰雕景观就会显得极其不协调,给人们带来诸多疑惑。反之也是如此,景观的风格不一致便不能创造出当地的特色景观。景观叙事就是依据当地的自然元素、人文历史等来寻找灵感,叙述当地特色的人文历史[17]。罗士圈生态公园地域文化是基于辽河文化而设计的,因为辽宁位于辽河流域,是辽河文化的重要发展地。在罗士圈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辽河文化中的元素,力图把辽河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之中,借此传承发展东北的地域文化特色。4.4城市公园叙事性景观设计的依据4.4.1城市的文化底蕴人类学家艾尔弗雷德提出,“文化是包括各种显性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的使用而被学到或传授[18]。”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个城市的发展核心,而城市公园则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叙事景观设计应该立足于现有的历史文化,换言之,一个城市就像是一个舞台,城市文化就像是舞台剧本,城市公园就是演员,如何把剧本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就需要利用叙事的设计手法来表达。4.4.2游客的行为习惯叙事设计的本质要以人为本,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公共需求,服务于大众,应该从游客的心理出发。环境心理学表明,人们在景观环境中有四个层次的需求,即生理、安全、沟通和自我价值需求[19]。设计师应该从人们的心理出发,设计一种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场所体验”。4.4.3场地的形态特征在设计中场地的地形和景观都可以再利用,设计师和观者应该充分地进行交流沟通,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地貌和特征。这样就可以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突出地方特色[20]。4.5总体景观设计此次的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总体规划灵感来自于中国园林画中的手卷,又称作横幅,罗士圈生态公园又正好是带状滨水公园,所以想把打开的画卷这一形态作为这次的总体规划。公园自西向东分为四个部分,从叙事结构上表现为回忆过去、反思现在、思考未来、铭记故事。罗士圈生态公园平面图如图4.2所示。思考未来部分有主入口、石棚园景观小品组成,寓意回忆辽河流域上诞生的各种文明以及民族文化;反思现在部分由丝路廊桥、静坐廊以及中心湖组成,寓意吾辈人在回忆过去后,对现在的思考和反思;思考未来部分由东临碣石这一个景观节点以及周围绿地组成,寓意能够在反思过现在的基础上,去思考未来应该怎么做;铭记故事由奋进园、彩虹廊组成,是想能够把辽河流域的故事记载下来,让人们能够记住这一段历史、这一段文明。总体叙事方式为线性叙事,将各个景观小品用园路相关联,每个景观节点都在一级园路上,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般,自西向东走过,辽河流域文化的起源、发展、辉煌以及对后来人的影响如同电影一般鲜活的呈现在在人们的眼前,引导观众的思考与共鸣[18]。图4.SEQ图4.\*ARABIC2罗士圈生态公园平面图此次的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中,我设计了九个功能分区作为公园的主要区域,分别是入口展示区、亲水区、眺望区、科普区、儿童活动区、运动健身区、自然活动区、服务区、滨河景观带。在满足景观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叙事性的内涵。公园的游园路线有一条主要的游园路线和次要的游园环线以及滨河慢道和自行车道组成,滨河慢道是围绕浑河的一条集慢走、慢跑为一体的滨河道路,人们可以在茶余饭后围绕浑河走上一圈,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欣赏浑河的大好风光。入口区是由曲线形状的景观墙以及景观墙上的罗士圈生态公园几个字组成,地面用了青砖铺装,有一种清雅肃静之感。浑河晚渡是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所以把它保留了下来,作为罗士圈公园的亲水区,人们可以在浑河晚渡岸边进行观河景、钓鱼等活动。石棚园是在公园东部,公园自入口向西,有一排连续式的小品建筑,紧靠园路,这组小品由两部分构成,一组为室外展示设施,一组为在小品内的休息设施。展示设施灵感来源于古籍中的承载物——竹简,设计中以古典园林为载体,将竹简放大以记载辽河文化的起源、发展及辉煌;另一组小品建筑是参照辽宁石棚山石棚的形态来设计的,我提取了石棚的几何形态,作为一个可以休憩的景观节点,内部供人休息的同时还会结合墙面讲述辽河流域的发展,促使人们认识、理解辽河文化。丝路廊桥是可以眺望浑河的一个景观游桥,丝路廊桥的灵感来自于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它依靠辽河这一条河流诞生的,是西去欧洲的陆路商道。所以我提取飘动的丝绸作为景观游桥的主要形态,有着一种飘逸之感。主体二层局部三层,紧邻滨河慢道,90米凌空飞动的桥体作为罗士圈生态公园独特的标识物。桥体承重采用Y型结构,呈现灵动之势,桥面由木板、木柱以及承重梁组成,人们可以静心凝望公园内部以及浑河景色。近可观满园春色,远可望浑河的波光潋滟。自然、城市和内心的“畅神”融为一体。在公园的尽头,是呈拱形结构的休息廊架,弯曲的廊架寓意飞翔,在游览结束之余激励吾辈要像古人先辈一样奋发图强,展翅飞翔。静坐廊是从丝路廊桥出来向西望去,一个由圆形石笼围合成的空间,中间有一座鹿型雕塑,取自辽河文化中的萨满教图腾“天神下凡”。此处的景观节点取名为“静坐廊”,灵感来自辽河流域上诞生的满族文化中的说部。它不是娱乐,而是被全家人视为家规和祖传戒律,具有神圣的宗教色彩,与满族崇拜的萨满教密切相关。满族说部是对萨满教祖先崇拜的促进和发展,是对宗族英雄和神灵的赞美,这是源于萨满教英雄崇拜的主题。因此,在讲、唱、说的时候,宗族成员经常在盛大的场合,特别是在祭祀、庆典、生日、宗族联姻等重要的家庭节日里,围坐在一起,相互倾听。所以取自“静坐廊”的意义在于想让来到这个景观节点的人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现在,思考自己的未来,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东临碣石景观节点取自辽宁葫芦岛的碣石秦汉遗址群,希望吾辈人也能像魏武帝曹操一样看到此处的景观节点有一种心胸宽阔、志向远大的感觉,以此激励自己。最后就是公园的奋进园和次入口节点,奋进园里记录着辽河流域所发生的大事件,是对辽河流域上的文明做的历史纪实,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这一段文明、这一段历史。4.6植物设计在罗士圈生态公园的植物设计中,依据“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原则。使用常绿和落叶树木结合,乔灌木结合,果树、花树结合,地被、花卉与树木灵活搭配。在具体植物配置中,有春景:白玉兰、油松、西府海棠;垂柳、女贞、丁香、榆叶梅、太平花、鸢尾、二月兰。夏景:圆柏、国槐、合欢、紫叶李、卫矛、蜀葵、玉簪;云杉、毛白杨、栾树、小叶女贞、木槿、月季、半枝莲。秋景:银杏、火炬树、白扦、金银木、大丽花、麦冬;油松、五角枫、山楂、紫叶小劈。冬景:腊梅、白桦、矮紫杉、枸骨、书带草。植物造景材料的选择遵循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主要类型为无毒、无害、絮少,抗践踏、成本低、适宜粗放经营和节水的植物品种为首选。乔木的选择上。为了节约用水、生态效益,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易成活、低维护、低成本和高观赏价值的地方树种;选择地被植物。应优先选用抗践踏品种,因为它们具有践踏性强、维护性低等特点,既满足了园林的需要,又扩大了游人的活动范围,缓解了游人践踏草坪对植被造成的破坏问题,满足生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完整城市公园的建设。4.7安全性设计公园内设置了多个水体景观,考虑到景观的亲水性以及水景的安全性,公园内水景常水位水深均小于0.5m。公园内各种安全防护性、装饰性栏杆均采用没有尖角、利刺的构造形式,且栏杆高度高于1.1m。开放式城市公园的景观安全设计是对整个公园系统的综合性、多元素的设计,而不是景观元素的孤立设计。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设计应巧妙地将安全性融入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最终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全新完整系统,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即整体优化。4.8小结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通过线性的叙事结构,将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叙述辽河流域上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辉煌的历史,引导人们反思现在、思考未来,铭记故事,以画卷的形式在景观设计中展现,将辽河文化以故事的形态鲜活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不仅完成公园基本功能需求,满足公园的生态多样性及可持续性发展,并且赋予公园精神层面上的升华,作为辽河流域景观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引导着辽河文化的未来发展。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对沈阳罗士圈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的研究,同时对于叙事性景观设计有了很多了解,认识到了叙事性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设计依据,叙事景观还可以引起观者的内心共鸣,创造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景观空间,但是我国目前的叙事性景观设计还不是很多,还是需要继续发展。将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相结合,使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对运用设计规范、电脑制图的专业能力。提升了对整体设计方案的掌握和对设计细节的处理能力。毕业设计的过程使我收获了很多,各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都在不断地熟悉和运用,在和指导教师沟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也对设计有了新的感受,对自己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过程对我来说都是很珍贵的。这次毕业设计虽然说工作量很大,但是这段时间很充实,使我积累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各种经验。使得头脑真正的被知识武装起来,我相信这种经验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表现出更好的应变能力,更好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参考文献[1]MatthewPotteiger,JamiePurinton.LandscapeNarratives:DesignPracticesforTellingStories[M].Wiley&Sons,INC,2015.9:102-121[2]鲍诗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85-94[3]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02):116-118[4]陆邵明.景观叙事——解码海派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6:109-120[5]程锡麟.叙事理论概述[J].外语研究,2002,(03):12[6]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0:112-201[7]鲁开宏.大区域景观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2:45-112[8]NaciyeDoratil.AnanalyticalmethodologyforrevitalizationstrategiesinhistoricurbanquartersacasestudyoftheWalledCityofNicsia[J].Cities,2004,24(4):248-329[9]曹磊.中国当代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9:46-83[10]周婷.英国伦敦当代城市公园案例简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6,(03):20-22[11]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10):61-72[12]汤影梅.纽约中央公园[J].中国园林,1994,20(4):36-39[13]俞孔坚,刘向军,李鸿.田—人民景观叙事南北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32-56[14]李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23-35[15]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9:12-52[16](日)槙文彦.场所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113-158[17]庄晨辉.城市公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8:56-91[18](美)坎贝尔.20世纪景观设计标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56-85[19]蔡雄彬,谢宗添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78-96[20]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26-157

致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自始至终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到论文思路的引导、文字的组织、结构的安排、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再到论文的修改,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才得以顺利地完成本文的写作。在此我由衷地感谢老师在我学业、生活和工作的上的指导和关怀。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论述的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她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