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的叙事节奏_第1页
人物类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的叙事节奏_第2页
人物类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的叙事节奏_第3页
人物类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的叙事节奏_第4页
人物类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的叙事节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的调整需要运动镜头 41.1事、情的变换在运动镜头中强化对比 41.2运动镜头形成叙事节奏确定叙事风格 52运动镜头景别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体现 82.1大景别交待人物故事环境背景 82.2中近景推动完善情节递进节奏 82.3特写镜头呈现人物故事情节 103镜头运动方式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作用 133.1推镜头突出被摄主体 133.2拉镜头打造主体的层次关系 143.3摇镜头突破画面框架结构的空间局限 14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本科论文摘要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随着拍摄设备的更新迭代,受众对于作品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受众希望能够通过更少的画面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希望作品在叙事节奏上能够符合受众的心理。这就需要编导在前期画面的设计上要有着宏观的考量。运动镜头在人物类纪录片中的应用很广泛,运动镜头对叙事节奏的推动以及人物内心的刻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为运动镜头的存在,所以避免了全篇都是固定镜头叙事节奏的拖沓,所以作品的剧情就更加生动,增强了叙事节奏。运动镜头在刻画人物形象、铺垫场景气氛对于作品的叙事节奏具有推动作用,每一部人物类纪录片的叙事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不同运动镜头的组合能够发挥推动叙事节奏,点明编导的艺术创作理念的作用。在不同运动镜头的表现下,彰显不同的叙事节奏以及作品思想。本文主要研究运动镜头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对叙事节奏的作用,在本文中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的调整需要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对于人物类纪录片在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运动镜头景别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体现.第三部分是镜头运动方式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作用,通过不同运动镜头的组合点明编导的艺术创作理念,以及对于整体叙事节奏的推动跟调整作用。关键词:人物类纪录片;运动镜头;叙事节奏;画面景别;代入感AbstractIntoday'seraof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withtheupdateanditerationofshootingequipment,theaudience'saestheticappreciationoftheworksisalsoconstantlyimproving.Theaudiencehopestogetmoreinformationthroughfewerpictures,andhopethattheworkscanmeettheaudience'spsychologyinnarrativerhythm.Thisrequiresthedirectortohaveamacroconsiderationinthedesignoftheearlyscreen.Motionlensiswidelyusedincharacterdocumentary.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romotionofnarrativerhythmandthedepictionofcharacters'hearts.Becauseoftheexistenceofthemovinglens,itavoidstheProcrastinationofthefixedlensnarrativerhythm,sotheplotoftheworkismorevividandenhancesthenarrativerhythm.Themovementlensplaysanimportantroleindepictingthecharactersandlayingthesceneatmosphereforthenarrativerhythmoftheworks.Thenarrativeofeachcharacterdocumentaryisbasedonatheme.Thecombinationofdifferentmotionscenescanplayaroleinpromotingnarrativerhythmandclarifyingtheartisticcreationconceptofthedirector.Intheperformanceofdifferentmotionscenes,differentnarrativerhythmandworkideasarehighlighted.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roleofmotionlensinthenarrativerhythmofcharacterdocumentary,whichisdividedintothreeparts.Thefirstpartisthattheadjustmentofnarrativerhythmofcharacterdocumentaryneedsmotionlens,andtheimportanceofmotionlensincharacterdocumentary.Thesecondpartistheembodimentofthemovementlensinthenarrativerhythmofthecharacterdocumentary.Thethirdpartisthefunctionofthemovementmodeofthelensinthenarrativerhythmofthecharacterdocumentary.Throughthecombinationofdifferentmovementlenses,theauthorpointsouttheartisticcreationconceptofthedirectorandtheperfectroleofthewholedramasituation.Keywords:Characterdocumentary;motionlens;narrativerhythm;Picturescenery;senseofsubstitution引言在人物类纪录片中需要从叙事节奏着手,通过运动镜头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及完善作品的叙事节奏。运动镜头这一摄影艺术手段不仅仅是“运动”起来的镜头这么简单,运动镜头是直接向观众表达编导对于作品的艺术创作理念以及人物的不同思想情绪的表现,不同的运动镜头在作品中表达着编导不同的艺术创作思想以及推动作品叙事节奏。在人物类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镜头来说往往会蕴含着更多的画面信息,在起镜的时候可以多停留几秒,受众可能会去猜测编导的想法,或者这个画面蕴含着怎样的含义,当摇镜头开始到被摄主体出现,受众会看到被摄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物此时的状态,这样的运动镜头赋予了人物类纪录片的主题层次感。如果在作品中一味的使用固定镜头那么受众在观看作品时,画面被受众解读时在有些方面是缺失的,所以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运动镜头,因为更多的受众希望能在有限的画面里得到更多的信息,通过有限的画面、有限的景别去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对于叙事节奏的掌控。在国内作品《二十二》中,影片开头就采用了摇镜头来将作品中的第一个主人公通过运动镜头体现出来,受众跟随着镜头的移动寻找着被摄主体的出现,编导在开场运动镜头的设计上就首先给受众留下了一个悬念,当被摄主体出现的时候受众的注意力就被主体所吸引了。国外作品《寿司之神》中使用了很多的运动镜头,来表现小野二郎在做寿司时的专注,所以受众能够将注意力放在小野二郎身上,通过小野二郎对寿司对寿司的专注,让受众感受到了匠人之心。在国外的人物类纪录片中大多数都采用了手持镜头摄影进行拍摄,比如《战地摄影师》、《不了神话宫崎骏》在影片中所有运动镜头都采取了手持的方式完成运动镜头的拍摄,手持摄像的方式让受众感受到真实感。运动镜头是叙事节奏发展的重要基础,运动镜头因为他被分配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合理的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多使用运动镜头,才能达到叙事节奏的变化。在研究人物类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的叙事节奏时我分为了以下三个大项,分别是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的调整需要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景别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体现、镜头运动方式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作用。这三项涵盖了不同类型的运动镜头对人物以及作品叙事节奏的作用。不同的运动镜头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在画面构图中使画面更加富有美感,推动着叙事节奏,能够吸引受众继续往下观看,让受众感受到叙事节奏的变化以及人物内心的活动。例如在《不了神话宫崎骏》这部作品里面,在拍摄宫崎骏进行漫画创作时也是通过摇镜头从前景的墙壁跟花坛来摇到被摄主体宫崎骏,让观众在视觉上有一个平滑过渡的感觉。拍摄运动画面需要简洁而又冲击力,而这些要取决于角度、景别、构图等摄像要素的搭配。不同景别的运动镜头它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对于整体作品的叙事节奏的改变也不同。在画面中大景别(远景)跟特写镜头是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常用的景别,比如在纪录片《二十二》中开头的一个远景介绍环境,然后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字幕缓慢浮现的画面,就是远景用来交待人物跟环境之间的关系。远景在运动镜头中具有着很强的戏剧色彩,远景也同样是作为一种借景抒情的手段。特写镜头给受众带来的的强烈感受使其在表现人物内心冲突以及对于叙事节奏的推动时表现力更强,所以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对特写镜头进行合理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镜头让受众能够进入到作品的剧情中,感受人物之间与人物内心活动的冲突感、运动镜头的场面调度以及规模突出作品中关键的戏剧冲突,创造出特定的艺术氛围、改变作品的叙事节奏,造成多个戏剧元素的潜在联系不同运动镜头的视觉效果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会给影片的叙事节奏带来不同的变化。运动镜头是叙事节奏发展的重要基础,运动镜头因为他被分配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合理的在人物类纪录片中使用运动镜头才能通过运动镜头的变换来达到叙事节奏的变化,作品的叙事发展不光仅仅需要作品中角色的台词或者旁白语言完成而是依靠运动镜头不同的组合跟切换。在画面展现剧情层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完善叙事节奏的过程,在叙事节奏中不能靠着单个固定镜头画面来体现,必须依靠不同运动镜头的组合以及转换来完善跟推进叙事节奏。在本篇论文中主要围绕人物类纪录片运动镜头进行研究,从不同拍摄角度的运动方式和镜头风格两方面,阐述运动镜头对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所起到的辅助作用。从人物类纪录片故事悬念的设计与环境氛围的营造入手,分析运动镜头对受众的视觉引导作用以及运动镜头是否能完善并推进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

1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的调整需要运动镜头事、情的变换在运动镜头中强化对比固定镜头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更多的是用来强调叙事,强化单个画面在整个作品中的感染力,但是过多的固定镜头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疲劳,所以需要在作品中将运动镜头跟固定镜头穿插使用,在本篇论文中探讨的更多是运动镜头在作品中对叙事节奏的作用[1]。运动镜头相比固定镜头需要编导在前期进行作品整体节奏的确定上要进行更多设计,因为无意义的运动镜头会拖沓节奏。而当人物情感发生变化以及叙事节奏发生变化时,运动镜头对于整个作品就会强化人物情感以及叙事节奏。如图1.1所示。图1.1纪录片《二十二》在人物类纪录片中通过不同景别的运动镜头,来使受众感受到不同的叙事节奏的变化。例如在作品开头通过大景别来奠定整个作品的感情基调,铺垫整体作品的叙事节奏,在纪录片《二十二》中开场就通过一个大景别缓慢的运动镜头,通过受众对整个画面信息的解读,受众就能够了解到作品在开头叙事节奏是舒缓的,是平稳向前推动的。如图1.2所示。而在作品中穿插着其它小景别的运动镜头使叙事节奏发生了变化,通过近景以及中景这种相对于远景景别的不同穿插使用,使观众感受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在被摄主体的情绪强烈时通过运动镜头的使用来强化受众对被摄主体的认知感受,在被摄主体反应强烈的时候通过运动镜头来推动叙事节奏,使受众感受到由平稳缓慢的叙事节奏发生改变[2]。通过镜头运动方向的变化也可以使受众感受到不同情境下被摄主体以及叙事节奏的变化。图1.2纪录片《二十二》在影片中使用运动镜头可以使受众受到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在人物类纪录片中经常用到当对被摄主体进行采访时,当编导提出的问题被摄主体的反应比较强烈时大多会使用推镜头的手法,因为推镜头会使受众的视点慢慢的随着摄像机镜头的运动而集中在编导想让受众的点上[3]。他可以使整体叙事节奏从激烈舒缓下来,慢慢的向后面平稳的故事发展,他也可以使整个作品剧情突然变得激烈起来,来达到对于受众这种心理落差以及叙事节奏把控。这就要取决于编导如何在作品中进行叙事节奏的设计,通过运动镜头来把控叙事节奏的变化,以及通过运动镜头来强化被摄主体的情感编导跟整个作品叙事节奏的推动。1.2运动镜头形成叙事节奏确定叙事风格在拍摄人物类纪录片时,运动镜头作为重要的叙事表现镜头,能够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展现出编导在作品中独特的思维跟艺术价值通过在人物类纪录片中编导对于镜头的巧妙设计,不仅仅能够使被摄主体形象更加突出,烘托气氛,还可以对叙事节奏起到推动作用[4]。在人物类纪录片中,一切的叙事都是围绕着作品的主题展开,所有的设计跟编导理念都要围绕着作品叙事展开。通过运动镜头之间的相互转换,在不同运动镜头的表现下,彰显不同的侧重点跟不同的作品主题[5]。如图1.3所示。图1.3纪录片《匠心》在人物类纪录片中,被摄主体的状态跟作品整体的叙事节奏都会受到运动镜头的影响,在运动镜头的调度中夹杂着编导的设计跟整个影片的基调。例如在一个村庄里,无数村民行走在小路上,这时通过镜头的移动,缓缓地推向一个人,镜头拉近停留在队伍中一个小孩子身上,小孩的眼神透过了长长的土路,看向了远方的虚无,这让受众不经意间去思考这个小男孩的眼神中的含义,通过运动镜头成功推动了叙事节奏,并给予了受众足够的想象空间跟心理暗示。通过在作品中使用运动镜头来达到改变作品叙事节奏。通过编导的对于运动镜头的把控,同一个故事线能够阐述出不同的思想。而形成叙事节奏,确定叙事风格,当镜头是固定的时候它的镜头表现是客观的。如图1.4所示。图1.4纪录片《寿司之神》在作品的叙事中我们经常采用运动镜头跟固定镜头的穿插使用来完成,如果想让人物类纪录片编导的艺术理念更好的发挥出来,叙事节奏更加吸引受众,那么就需要进行场面调度,也就是使用运动镜头。不同运动镜头所产生的视觉化效果是不同的,受众通过画面接受到的信息以及达到的心理效果也是不同的。编导通过不同运动镜头之间的剪辑组合使受众在画面中得到不同的信息,对人物内心进行不同深度的刻画[6]。运用不同方式运动镜头的拍摄可以让受众感受到叙事节奏的变化,人物内心的变化。运动镜头对于节奏的把握,更符合人物类纪录片主题风格的表达,可以辅助编导确定叙事风格。2运动镜头景别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体现2.1大景别交待人物故事环境背景在作品中编导的艺术创作的形式都要始于画面的景别,以及不同画面之间的排列剪辑,不同画面之间的排列组合形成了编导想要呈现的艺术理念跟画面风格。在许多人物类纪录片作品的开头都会使用大量的远景跟全景这种大景别来交待人物所处的环境,例如郭柯导演在2014年上映的《二十二》纪录片中开头就使用了远景,当作品开始时,远景画面出现的时候向受众展现的是一片肃杀的冬季,字幕慢慢浮现交待了整个作品的拍摄时间以及拍摄地点。如图2.1所示。图2.1纪录片《二十二》大景别是叙事的基础,是展现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有着定下整个作品的基调形成叙事节奏的作用。大景别(远景)在画面中呈现了大量的的信息,受众理解画面内容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通过大景别(远景)的画面能够交待人物类纪录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画面中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完美的展现了被摄主体的位置跟背景的架构,大景别(远景)可以让受众的视觉观感更加直观[7]。大景别(远景)在作品中更多的作用是交待人物所处的环境,在叙事节奏中起到的是开篇点题的作用,由此可见大景别的作用不仅仅只有交待人物所处环境这一种作用,它还能再开篇中帮助编导形成叙事节奏并引领叙事节奏[8]。2.2中近景推动完善情节递进节奏在景别中,与远景全景这种景别区分开的就是中景跟近景,中景跟近景不像大景别那么刻意弱化人物,增加空间环境在画幅中的比重,让受众感觉人物很渺小的感觉。中景与远景相比,可以呈现出更多的人物细节,所以受众在画面中受到的感染力也要比大景别更强。中景通常也被称为“叙事景别”[9]。如图2.2所示图2.2纪录片《二十二》中近景在人物类纪录片中能够完整的展现被摄主体的情绪以及人物的肢体动作,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或者人对其他事物之间的感受,有利于改变作品的叙事节奏[10]。中景相对于近景来说可以包含更多的人物信息,能够刻画出人物的神态以及动作从而推动叙事节奏的发展,能够更好的表现编导对作品中的创作意图。如图2.3所示。图2.3纪录片《寿司之神》近景将画面大部分比重放在了展现被摄主体的肢体语言跟细微表情上,所以受众能够将注意力聚焦在被摄主体。例如郭柯导演在2014年上映的《二十二》纪录片中,采访时就大量的运用了近景,受众在观看时能够把更多的视觉重心放在被采访人的身上。通过近景的画幅对被摄主体强化的这一特点,强调了被采访人的神态表情跟语言,来让受众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艰辛、被摄人物所经历的那些“难忘的”回忆,以及人物此刻内心挣扎的内心世界。如图2.4所示。图2.4纪录片《二十二》近景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更加趋向于一种强化叙事的功能,近景相对于中景更紧凑的画幅让受众与被摄主体产生一种心灵上的交汇。通过利用近景景别画幅较小的特性,编导可以在画面中将被摄主体完全的展现给受众,受众能够给到被摄主体百分之百的专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视觉关系。近景能够增加观众跟被摄主体的交流感[11]。通过对近景景别合理的使用,受众更容易走入被摄主体的内心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进一步的完善叙事节奏,把被摄人物的内心活动推到受众眼前。如图2.5所示。图2.5《寿司之神》2.3特写镜头呈现人物故事情节特写镜头是指在拍摄时画幅只展现某个物体或者被摄人物的局部细节。对于人物类纪录片中的特写来说,特写会使被摄人物有很强的表现张力,也能够传达很细节的叙事情节,推动叙事节奏,帮助编导传达给受众想要表达的信息[12]。特写镜头是用来突显被摄人物的某一个细节特征,将人物此时的内心信息传达给受众。在特写镜头中由于被摄主体填满了整个画面,所以本身就有一种对被摄主体强调跟突出的作用。如图2.6所示。编导经常用来揭示被摄人物的心理世界跟本质内容。特写镜头画面表达的比较单一,但是能够突出细节,能够透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次。图2.6纪录片《不了神话宫崎骏》特写这个景别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受众心理以及视觉感官的一个景别,特写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还能够强化受众对被摄人物的心理认同感[13]。特写在画面中因为被摄主体填满了整个画面,使受众的视觉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画面中,从而达到了编导想要的艺术效果。如图2.7所示。图2.7纪录片《不了神话宫崎骏》正是因为特写镜头的强烈视觉感受使其在表现人物内心冲突以及对于叙事节奏的推动时表现力更强,所以在作品中适当的插入特写镜头,使受众能够感受到被摄主体此时的心理状态,特写镜头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可以突出被摄主体跟物体局部的细节,呈现出编导想让受众看到的画面,所以抓住受众的视觉重心感受显得尤为重要。特写镜头给受众带来的的强烈感受使其在表现人物内心冲突以及对于叙事节奏的推动时表现力更强,所以在人物类纪录片中对特写镜头进行合理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镜头运动方式在人物类纪录片叙事节奏中的作用3.1推镜头突出被摄主体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推镜头是指将摄像机慢慢靠近被摄主体,让被摄主体慢慢变大,让观众的注意力被牢牢的锁定在镜头中的被摄主体,也可以让观众明白导演所要表达的重点。在推镜头的运动过程中,多余的画面逐渐被压缩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就会更好的展现出来。如图3.1所示。缓慢的推镜头会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吸引观众看下去,期待推近到最后的所出现的画面是什么,而快速的推镜头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观感刺激,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图3.1纪录片《二十二》推镜头通常都是针对一个被拍摄主体,对于人物类的纪录片来说,被摄主体就是人,使用推镜头更多的是让观众了解我们所拍摄的人物的特点所在,在我们想让观众了解并加深对这个人物的了解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推镜头。在推镜头的运动过程中,受众能够看到起幅画面中的被摄人物全貌和落幅画面中的被摄人物的有关细节,并能够感知到细节与事物的联系和关系,弥补了单一固定镜头的不足,同时在运动镜头的轨迹中能够突出被摄主体。如图3.2所示。图3.2纪录片《百年巨匠-聂耳》3.2拉镜头打造主体的层次关系在拍摄人物类纪录片中拉镜头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拉镜头将镜头逐步远离拍摄主体,画面的起幅从被摄主体逐渐展露出环境使受众的视线向后移,让受众逐渐看到被摄人物跟整体之间的关系。在拉镜头时受众最开始只能看到被摄主体的一部分,但是当镜头开始运动,周围的环境逐渐显露出来,被摄主体逐渐变小,画面构图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将被摄人物跟环境的关系显露出来。拉镜头在运动起幅时会给受众一种神秘感,在画面起幅时受众可能只能看到被摄主体一部分的信息,但是当落幅确定下来后,被摄主体逐渐出现,受众的好奇心理得到了解释,从而推动整个剧情的叙事节奏[14]。而拉镜头在画面中的景别由紧到松有利于编导发挥受众观看作品后感情上的余韵,受众由此会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而在作品中适当的使用拉镜头会起到减缓影片叙事节奏的作用,同时在拉镜头开始运动时也会使画面产生层次感,使被摄主体的画面更加丰满、富有层次感。3.3摇镜头突破画面框架结构的空间局限摇镜头是指在摄像机位置不动的前提下,以摄像机机位为轴转动三脚架或者摄影师自己运动来改变镜头运动轨迹的一种方法。摇镜头在人物类纪录片中的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点。第一点是通过摇镜头来在有限的画幅内延伸画面的空间,当镜头对准一个空间进行横向或者纵向运动时,整个画面就像一张缓缓铺开的画卷一样,逐渐的向受众交待画面内编导设计的画面。如图3.3所示。随着镜头的缓慢摇动,受众就像跟随着被摄人物的视线观察,摇镜头的使用更加贴合了被摄人物的内心世界,放慢了作品的叙事节奏[15]。图3.3纪录片《二十二》摇镜头第二个作用就是控制了作品的叙事节奏,摇镜头速度节奏的快慢也会影响到受众对作品的视觉感受,同时镜头摇的快慢也会改变叙事节奏。第三个作用是通过摇镜头来建立场景内多个被摄人物或者物体的潜在联系,在拍摄时的一个大景别画面中的被摄人物或者物体不容易引起受众对他们的注意,受众可以通过画面很容易的了解到了编导的创作意图。如图3.4所示。在表现多个主体之间有潜在联系时常常使用一组摇镜头来表现被摄主体跟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镜头的移动,周围的环境以及周围的事物也会得到展现。受众就能通过镜头得知被摄人物在怎样的环境以及人物此时的状态。图3.4纪录片《了不起的安丘人》在镜头开始运动时,环境会先出现在受众的眼前时,观众会通过运动镜头轨迹所交代出来的环境信息去猜测被摄主体的整体形象或者心理状态,当镜头继续运动,被摄主体最后出现在受众眼前的时候,受众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被摄主体的信息,同时通过运动镜头的拍摄轨迹,受众也能很自然的联想到人物跟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摇镜头来达到编导控制运动镜头的叙述节奏变化。结论通过以上分析运动镜头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是可以改变作品的叙事节奏的,如果想拍摄出一部好的人物类纪录片,那在前期分镜头脚本撰写时就要做好提前准备。在人物类纪录片里运动镜头跟固定镜头是相辅相成的,运动镜头可以在作品中一定程度上弥补全篇都是固定镜头叙事节奏的拖沓,所以作品的剧情就更加生动,增强了叙事节奏。通过不同景别的运动之间的组合,让受众看到被摄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人物不同的状态跟不一样的内心刻画,达到编导想要的艺术效果,通过不同运动镜头的拍摄角度的拍摄来控制作品整体节奏,随着镜头的缓慢摇动,受众就像跟随着被摄人物的视线观察,放慢了整体作品的叙事节奏,镜头的迅速摇动可以让受众看到人物内心的挣扎。运用不同摄像角度的拍摄可以让受众感受到叙事节奏的变化,人物内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物类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人们的审美也在逐步上升。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运动镜头,而编导赋予运动镜头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表面“运动”二字这么简单了。如果在作品中一味的使用固定镜头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疲劳,所以在作品中产生了大量的运动镜头。更多的受众渴求能够从一个画面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通过运动镜头来让受众进入作品中感受人物之间的冲突感、场面的调度以及规模、突出表现作品中关键性的戏剧冲突,创造出特定的氛围,改变作品的叙事节奏,造成多个戏剧元素的联系。通过运动镜头之间不同的组合,运动镜头不同的运动轨迹围绕着“人物类纪录片”的“人物”这个字出发,客观反应、真实表达,这就是当今中国的人物类纪录片应该做的,也是保证人物类纪录片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编导通过运动镜头不同功能跟作用的前提下发展的基本核心。参考文献[1]曾帅.电视摄影中推拉镜头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06):29-35[2]王红娜,孙祎,曾祥民.电影镜头语言下的画面运动初探[J].视听,2018(03):46-52[3]王欢.浅析纪录片的叙事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158-161[4]王汉平.电视摄像中镜头与角度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1-130[5]宋民.艺术欣赏教程:不同艺术样式的表现特性和名作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7-199[6]糜淑娥,王婷.摄影摄像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46-48[7]焦道利.电视摄像和画面编辑[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3-78[8]任金州,高波.电视摄像造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06-108[9]邵清风.视听语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49-51[10]梁明,李力.影视摄影艺术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3-15[11]力涛盈.人物纪录片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8:27-29[12]晁红秀.新世纪以来人物纪录片叙事特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48-55[13]刘紫薇.人物纪录片中的叙事策略与真实性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8:68-72[14]李燕临.纪录片编创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0:42-66[15]张亚平.中国人物纪录片的主观表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16-20致谢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让我深刻的了解到自己不足,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学习魅力,当我将自己四年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进去的时候,这种成就感是与众不同的。当我们申报选题时指导教师总能在第一时间给到我们反馈,告诉我们修改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挑选跟自己毕业论文合适的参考书籍以及参考影片,对我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近毕业的期间,指导教师在我们的毕业论文中也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意见,以保证我们顺利毕业。还要在这里感谢学校的所有老师在大学四年中对我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生活中的督促跟照顾。感谢学校老师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都使我的大学生活能够充满乐趣与意义。同时也要感谢学院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课程建设以及课程安排,正是因为学院的合理的课程安排,以及老师的敬业才使得我们在大四选择出去实习的时候能够不费力气的找到自己的心仪的工作。在外面找工作的时候当公司听到我是沈阳城市学院的编导学生时对我们学院也充满了期待。正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认真的付出,坚守岗位的这种敬业精神才使得我们能够在大四实习的时候不费力的找到工作。同时也感谢老师,是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答疑解惑,帮助我们树立起了这个行业的标杆,是老师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明白了身为一个专业的编导是什么样的,站在工作岗位时的编导怎么做才是一个敬业的编导。是老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有了前进的学习的方向。在课堂上,学校安排的课程从前期稿件的撰写到后期新闻片的剪辑事无俱细,把能想到的一切课程都安排到了我们的学习进程中。在这里感谢老师这段时间对我的帮助,感谢老师们大学四年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对我的人生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同样我也要感谢和我在一起学习四年的同学们,身为四班的班长,在大学四年中跟大家一起做过许多活动,干过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是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才有了先在这个团结的集体,尽管平时可能有时候跟大家会有一些摩擦,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我们是对事不对人,在我有时候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总能提供给我帮助。感谢我大学的三个室友,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什么是朋友之间那种真挚的感情,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总能给到我的解决的办法,只要回到寝室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四个人一起生活了四年,感谢他们在这四年对我的帮助,对我的鼓励。最后在这里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跟同学们,未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生活我都会努力,不辜负学校的培养以及老师的期望。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