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_第1页
第三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_第2页
第三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_第3页
第三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_第4页
第三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心理测验及其应用CONTENTS目录心理测验概述01知识测评方法02技能测评方法03品德测评方法04第一节概述01起源与发展02心理测验的定义03测验的种类与形式第一节概述一、起源与发展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是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疗的需要,并且受到了实验心理学中对个别差异的研究兴趣的推动。第一个直接推动测验运动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F.Calton)。1884年他创设了“人类学测量实验室”,6年间测量了9337个人的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色觉等素质特征。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麦卡恩·卡特尔(J·M·Cattell)发表了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验(mentaltest)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该文报告了卡特尔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主要通过测量个体的感觉能力与反应时间来确定智力水平。1894年,卡特尔首先以他的测验测量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因此,心理测验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萌芽时期、成熟时期、昌盛时期与完善时期。IIIIIIIV萌芽时期1869-1904年,以高尔顿发表《根据自然天赋将人加以分类》为标志,心理测验进入萌芽时期。成熟时期1905-1915年,以第一版比内-西蒙智力量表的出版为标志,心理测验进入成熟时期,心理测验步入了独立发展的轨道。繁荣时期1941年至现在,可以说心理测验处于完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心理测验一方面接受教育评价运动的挑战,另一方面在测验的理论、技术与编制方法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昌盛时期1916-1940年,以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发表为标志,心理测验进入昌盛时期。心理测验在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在应用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阿纳斯塔西(Anastasi)是著名的心理测验学家,她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以下五点:第一点,心理测验是对行为的测量。这些行为主要是心理的而不是反射性的生理行为(打喷嚏、打呼噜等),是外显行为而不是内部心理活动,是一组行为而不是单个行为。第二点,心理测验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心理测验所测量的行为组是有代表性的一组行为,任何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与条件下的行为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我们所测评的行为抽样不同,则所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第一节概述

第三点,心理测验是对模拟行为的测量。心理测验的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行为,而往往是概括化了的模拟行为。如投射测验,答题行为均不是真实的行为,而是一种间接的行为反应。第四点,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标准化在这里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这是测验的内在要求,由于要使测验的最后结果具有可比性,那么测验的条件必须具有等同性或统一性。第五点,心理测验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心理测验的客观性要求是指在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解释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测验不可能完全客观化。第一节概述三、测验的种类与形式

心理测验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1、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描述性、预测性、诊断咨询性、挑选性、配置性、计划性、研究性等形式。2、根据测验的材料特点,有文字性测验与非文字性测验。3、根据测验的质量要求,有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心理测验。4、根据测验的实施对象,有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5、根据测验中是否有时间限制,有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最佳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等。6、根据测验应用的具体领域,有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研究性测验等。第一节概述

根据心理测验所测量的行为目标进行分类,可划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认知测验测评的是认知行为,而人格测验测评的是社会行为。认知测验又可以按其具体的测验对象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主要测评人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测评;智力测验主要测评认知活动中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是对认知过程或认知活动的整体测评;能力倾向测验是对人的认知潜在能力的测评,是对认知活动的深层次测评。人格测验按其具体的对象可以分成态度、兴趣与品德(包括性格)测验。第一节概述

心理测验的形式与心理测验的类别有所不同。心理测验的形式是指测验的表现形式,包括刺激与反应两个方面。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就各异。按测验目的与意图表现的程度划分,有结构明确的问卷法与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法。后者所表现的刺激为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墨迹、词语,让被测评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作出反应。从分析反应结果来推断测验的结果;前者所表现的则为一系列具体明确的问题,它们从不同方面解被测评者的素质情况,要求被测评者按实际情况作答。从问卷调查的具体对象来看,有自陈量表与非自陈量表之分。根据测验时被测评者反应的自由性来看,有限制反应型与自由反应型。从测验作答结果的评定形式来看,有主观型与客观型之分。从作答方式来看,有纸笔测验、口头测验、操作测验、文字测验以及图形、符号、实践等测验形式。从测验反应场所来看,有一般测验、情境测验与观察评定测验。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01测评的三个层次02常用题型及其编写03测验的编排组织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一、测评的三个层次(一)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事物的反映。个体经历的事物包括感知过、思维过、体验过和操作过的事物,都可以经过识记作为经验在头脑中保持下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恢复。因此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几个环节。对于知识的记忆测评,可以从记忆的广度、准确性与持久性等方面进行衡量。记忆的广度,又称记忆范围,指对某方面知识所能正确复现的数量;记忆的准确性,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记忆的持久性,指对某方面知识保持的时间长短。从记忆层次测评知识有两种基本方式:回忆法和再认法。回忆法,又称复现法,它要求被测评者把自己所具有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再现出来;再认法则要求被测评者把特定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相区别,挑选、辨认、分类等均属于再认形式。一般来说,再认的知识量要大于回忆的知识量,回忆法比再认法更难些。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一、测评的三个层次(二)理解

理解是人认识事物的联系和关系,进而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从理解层次测评知识,应该从理解广度、深度、复杂程度等不同角度进行衡量。广度体现在对知识点相关范围的了解;深度体现在对知识点理解的系统性;复杂程度体现在对知识点与其他众多知识关系的理解。从理解层次测评知识,有简单理解与复杂理解两种。简单理解即指对单个概念的理解;复杂理解即指对两个以上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综合理解,这种综合理解如仅从单方面的角度进行则很难把握。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尚未出现过(遇到过)的例子是衡量理解的标志,因此理解有三种不同的水平:直接理解、类同理解与迁移理解。直接理解是指只要熟悉知识点就能理解;类同理解是指材料内容不同但关系结构相同的理解;迁移理解是指材料内容不同、关系结构也不同的理解。显然迁移理解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一、测评的三个层次(三)应用

应用是运用知识概念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活动。从理论上来说应用具有知觉、思维与操作三个层次。但笔试测验中的应用只涉及两个层次,这就是知觉层次上的应用与思维层次上的应用。

知觉层次上的应用方式主要是辨别与归类。思维层次上的应用则不同于知觉层次上的应用,它要求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概念,包括分析、评价与综合等思维活动才能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

从应用方面测评知识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要求被测评者机械地“套用”,把已有知识直接套用到问题上;第二种是要求被测评者正确地“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应用已有的知识;第三种则是要求被测评者创造性地“活用”,打破现有的知识模式,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一)填空题与简答题

填空题(包括完成题)和简答题特别适合于术语知识、特定事实、原理中的关键词、方法和工作程序中的特定步骤、简单数学等其他自然学科问题的答案测评。编写注意事项:第一,试题的编写以答案简洁、明确为准则;第二,注意答案的唯一性,不要让考生从逻辑上推出几个合理的答案来;第三,填空题或完成题删除或空缺的只限于个别的关键词,不要删除句子中一些次要成分来空格,也不要过多地删除句子的关键成分,以致句子的意思难以确定,句中的空格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当试题中空格只有一个时,最好放在句末,各个空格的长度要尽可能一致;第四,若试题要求用有单位的数字表示答案,则应注明该答案的单位;第五,当同一内容可以用填空题、完成题或简答题三种形式等效测评时,以完成题为最好。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二)是非判断题及其变式是非判断题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些命题,要求考生判断其真假,这种题型有许多变式。1、给出“√”与“×”两个标记,表示“是”与“非”的答案,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并填在题末的括号内。2、给出一个句子,要求考生指出其中的错误部分并改正它。3、每个试题中的关键词(4~5个)下都画有横线,要求考生指出每一个词是否有错误,若有,要求用正确的词代替下画线中的词,若没有则注明没有的符号。4、要求考生分析命题的结论与理由的正确与否。结论和理由都正确,且理由能正确说明结论记作A;结论和理由都正确,但理由不能正确说明结论记作B;结论正确而理由错误记作C;结论错误,理由本身正确记作D;结论与理由均为错误则记作E。5、判断说明题。要求考生首先进行是非判断,然后列出判断的理由。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二)是非判断题及其变式编写注意事项:第一,试题应该用一个肯定或否定性非常明确的陈述句来表达,以保持题意本身是或非的单义性,这对于增加测评的效度和信度,以及避免引起考生不正确的想法都是重要的;第二,命题的表述要尽可能简单,且用词要尽可能准确;第三,避免用包括几个主要思想的复合句或双重判断句,那样的句子可能会给考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第四,避免使用“特加限定词”,例如,“总是”“从来”“都”“没有一个”“没有”等特加限定词,就常常表明命题可能是假的,而“有时”“一般”“通常”等特加限定词则常常表明命题是真的,因此编好试题后应校对一下,把这些可能泄露答案的词删掉;第五,不要以安排试题的顺序(如正、错相间)来简化评分,那样可能导致考生发现某些正确命题有一定的固定排列方式。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三)选择题及其变式1、最佳选择题:这种题型的基本模式是在每个问题下有四五个可供选择的项,其中仅有一个是最佳的,即最符合题意的答案。2、匹配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几个问题共用一组选项,选项放在所有问题前面,问题与选项的数目可相等,也可以不相等,问题与选项之间可以单线相配,也可以多线相配。在这类选择题形式的选项中,也可以用“以上都不对”(或“以上都不是”)来作为一项选择,引导考生考虑在选项之外还可能有正确的答案。3、组合选择题:这种题型的标准模式是,在题干后面列出四个用数字标明的选项,每个选项中可以包括1~4个不等的答案,要求考生在排除错误答案或认定正确答案后,按规定组合格式选择一个字母作为答案标记。4、多解选择题: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题干后面列出多个字母标明的选项,其中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5、类推选择题:这种题型选择的依据是类推,主要用于测评知识的系统性,常用的题型是:根据前两个词的关系,从新给的五个词中找一个词,使其与第三个词的关系和前两个词的关系相同。6、此外,还有分类选择题、改错选择题、阅读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因果选择题、填空选择题、排列选择题等形式。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三)选择题及其变式编写注意事项:第一,选择题的题干或者是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不完全的句子,但它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作为选择的基础或根据,这就是题干应该包括与其相应的问答形式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包括试题的中心问题或内容,并且措辞尽可能简单,以便于阅读与理解;第二,写出正确的答案,同时确定选项的个数,一般不要少于三个,以四五个为宜;第三,诱答的编写要能吸引那些没有知识或知识不正确的考生,高质量的选择题关键在于诱答的设计,诱答要让那些不知道正确答案的考生觉得很像,让每个诱答都有较高的诱惑力,这就要求每个诱答在内容、长度、形式和语法结构上都要与正答类似,选项间的排列尽量按年月日次序、字母次序或数字大小次序安排,正确答案不要排在固定位置上,应随机出现;第四,每个选项在语法上、逻辑上应与题干保持一致和协调,使考生不容易从中找到答案线索,选项中相同的词应尽量放置到题干中,使选项与题干中相同的词尽量少一点,以免重复,每个选项相互间要具有独立性、平行性,在标点符号上要既正确又一致,在不完全句的题干结尾,不要加任何标点符号,除非句子本身需要,若题干中没有相应的标点符号,此时,与不完全句对应的每个选项后面应带有适当的标点符号。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四)搭配题及其编写搭配题也称匹配题或配对题,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解答试题的指导语,它位于试题的开头;(2)指导语下面的部分是搭配题的前提,通常由标有自然数的一系列问题或不完全的句子、短语、图形和其他有意义的符号组成;(3)搭配题的选项,通常由标有英文字母的一系列名词、短语、图形或其他有意义的符号组成,位于试题的最后部分。搭配题是选择题的一种变形,它可以被看作选项相同、题干并列的一组选择题。这种类型的试题常用来测评考生搭配或连接相关的事物或概念的能力。搭配题能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客观的评分,如果搭配题编写良好又具有四个以上的配对时,考生猜对的机会就很少,它具有选择题的大多数优点,并能像选择题那样用于各种素质的测评。一般理想的搭配题其前提中题干的个数与选项中选择项的个数最好不要相等,否则当题干与选择项恰好一对一时,最后一对的搭配就是由排除而不是由真正的知识来决定的,这就是说最后一个配对完全是多余的。试题采取搭配题的形式是否合适,这取决于测评的内容与测评的任务。在对时间与空间的利用上,它比选择题更为有效;但在测评的效率和效度上,还取决于搭配题的编写是否保证了对每个题干提供了充分而一致的选择项。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四)搭配题及其编写编写注意事项:第一,搭配题中的各个题干与选择项(或搭配项)指的都是同一类事物,也就是说,在意义上是相类似的;第二,对每个配对,应提供充分而一致的搭配根据,否则考生可能会从逻辑上或按其他方面的关系去搭配,有关的搭配根据最好在指导语中清楚说明;第三,要使所有的选择项适合每一个前提,这就是说要使选项具有诱惑力,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一步是像第一点提出的那样,使前提与选项在含义上相类似;第四,要注意在语法、形式、长度上使各个选择项与各个题干尽量保持一致,避免泄露答题的线索;第五,限制在一个搭配题中,配对不要超过10个,太多的配对会使考生在寻找搭配项时花费过多的时间,如果现成的试题中配对很多,则可以把它缩成更小一点,或把它分成几个更小的搭配题;第六,要尽力避免“完全配对”的情况出现,所谓完全配对指的是不仅前提中的题干与选项中的选择项在数量上完全相等,而且在关系上也是一对一的,即每个选择项限制仅用一次,如前面所提到的,如果考生知道了这一点,则其最后一个搭配根本用不着半点思考,从而减少了区分力与测评的可靠性。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第七,一般把意思更完全、字数更多的一列作为前提,而把字数更少、意义更简单的短语名词或符号作为选择项,因为这样,考生对每一个题干不仅能明白其中的意义,而且可以多次浏览整个选项来寻找合适的搭配项,这就是说,这样安排可以使考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与解答试题,简洁的选项可以节约读题与寻找搭配项的时间,可以减少混乱;第八,尽量使选择项按某种有意义的方式排列,如按字母顺序或时间顺序,或根据某种逻辑顺序,这样可以使考生按某一思路顺利地找到其所想找的选择项,从而避免走弯路;第九,前提中的题干应该用自然数字标明,因为前提中每一个题干相对选项来说就是一个多项选择题,而选择项一般用字母标注,这样可以使考生在辨认和答题时更容易一些;第十,对于每个选择项不止用一次的试题,在试题中要加以说明,清楚的指导语、前提与选项结构的一致、选择项排列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将会使具备相应知识的考生很快完成搭配,而那些不知道答案的考生也不至于产生混乱;第十一,前提与选项的所有内容最好安排在试卷(测验)的同一页上,体现试题在同一视线范围内的完整性,便于全面思考与比较,因此,不能一部分在正面而另一部分却在背后。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五)论文型试题论文型试题有的也称主观型试题,在这里指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问答题、证明题、作文题等,上述论文型试题又可以分为限制型与自由型两种:限制型,就是在试题中对考生的答案作了极大的限制;自由型,就是对考生的回答形式与范围都不作限制,至多对回答的长度有所限制,作文题、学术论文、论述题等就是这种类型。与客观型试题相比,论文型试题有以下三个特征:一、要求考生自己提供答案,自己计划、自己构思,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回答的长度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短语或符号,而是少则一个句子、多则花费许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论文;二、侧重从理解与应用的角度测评考生对复杂概念、原理、知识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解答时间比较长,试题量受到限制,考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表述自己的答案。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五)论文型试题编写注意事项:第一,注意编写的程序;第二,注意提出的问题或确定的论题应该是要求考生去说明、认识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第三,问题的表述要紧紧扣住所要测评的内容或对象,精确地描述所要测评的行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决定试题的形式与措辞;第四,明确而系统地表述试题;第五,一般来说,应该出些较为具体的问题或论题,这样考生回答起来更为简要,也可以小题大做、充分发挥;第六,尽量不要在试卷上出现让考生随意选答的试题,但可以编进一些附加题来扩大测试范围或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表现其潜能;第七,让考生有充分作答的时间,并在每个试题后面用括号提示每一题作答时间的限制;第八,明确、具体、完整地制定标准答案的基本要求;第九,高质量的自由型的论文试题应该给考生提供发散性思维——表现创造性的机会;第十,与客观型试题一样,论文型试题也应该有清楚的指导语,要具体告诉考生如何答题。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五)论文型试题

论文型试题的缺点是答题花费时间多,评分欠客观,覆盖面小,测评内容狭窄。但是,可以通过以下对策加以改进:1、论文型试题的“客观化”2、论文型试题的“活化”3、评判给分的“合理化”三、测验的编排组织(一)依据试卷蓝图审题

审题主要是从微观与宏观上进行核查:一是看每个试题是否符合各项指标要求(难度、区分度、诱惑力、测评点、表述、语法等);二是看所写(所选)试题总体上是否符合蓝图要求。

试卷在正式印刷前一定要仔细地审查一遍,尽量把所有的错误都消灭在印刷前,指导语一定要醒目、明确。(二)试题编排

试题编排是组卷中关键性的工作,目前试题编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难度编排,先易后难;二是按题型编排,同类试题放在一起,先客观型试题后主观型试题;三是按内容编排,同类内容放在一起,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编排,先基本概念后方法原理(三)准备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的准备,主要是确定选择题正确答案的位置与论文型试题的解答要点,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同一试题所有可能的答案与解题方法,同一个空格也许有多种不同的内容可以填入。第二节知识测评方法(四)审查试卷并给出指导语第三节技能测评方法01智力测验的应用02其他能力倾向测验的应用03

研究发现,在同一职业中,聪明的人比愚笨的人学得快,做得好;在不同职业中,对人的智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某些工作需要较高的智商,如律师、工程师、会计等职务,而有些工作对智商要求并不高,如营业员与办事员。这就是说,智力测验分数与工种和工作绩效有相关现象。(一)应用依据44%56%第三节技能测评方法(二)测验方法

常见的测验形式是分别从对常识、算术、理解、词汇解释、译码、图画补缺、图片排列、字句重组、增补数字序列、对比、类推、完成句子、立体图形分析、平面几何图形分析等内容的测量进行测评。目前,在人员测评中使用最广泛的团体智力测验是翁德里克人事测验(WonderlicPersonnalTest),翁德里克人事测验是一个简式的(2~3分钟阅读指导语,12分钟完成测验)包括50道题目的工具。其题目包括类比、定义、逻辑、算术问题、空间关系、词语比较和方向估计。研究表明,对于多种工作而言,它是一个公平有效的选拔工具,据报告,它的信度系数和其他智力量表分数的相关性都达到了0.9以上。一、智力测验的应用第三节技能测评方法二、其他能力倾向测验的应用(一)应用依据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与特殊的能力,是一些对不同职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贡献的心理因素。它对某些职业的成功具有某种预见性或潜在可能性,在个体身上具有稳定性和恒常性,它与经过学习训练而获得的才能是有区别的,它本身是一种尚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而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它与普通智力之间无必然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特殊能力与智商的相关性很小,具有美术、音乐才能的人,其智商可能在一般人之上,也可能在一般人之下,反之智商很高的人可能一事无成。第三节技能测评方法二、其他能力倾向测验的应用(一)应用依据普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是由美国劳工部从1934年起用了十多年时间研制而成的,它是对许多职业群同时检查各自的不适合者的一种成套测验。这套测验风行世界各国,后来日本劳动省将GATB进行了日本版的标准化,制定了一般职业适应性检查(1969年)。这套测验主要是对多种职业领域中工作所必需的几种能力倾向的测评。它由15种分测验构成,其中11种为纸笔测验,4种为操作测验。15种分测验分别是:(1)工具匹配;(2)名词比较;(3)计算;(4)画纵线;(5)平面图判断;(6)打点速度;(7)立体图判断;(8)算术应用;(9)语义;(10)打记号;(11)形状匹配;(12)插入;(13)调换;(14)组装;(15)分解。其中最后4个为操作测验。以上15种分测验可以测评智能(一般学习能力)、语言、数理、书写知觉、空间判断、形状知觉、运动协调、手指灵活、手腕灵巧度9种能力。二、其他能力倾向测验的应用(二)其他能力倾向测验1、文书倾向测验文书倾向测验包括以下各项:阅读理解的速度、文件整理的速度与准确性、物品与人名的速记、文字校对的正确性、计算的迅速与准确性、必要的管理知识与社会适应性。2、运动技能倾向测验运动技能倾向测验主要用于测评一个人运动反应的速度、灵活性、协调性和其他身体动作方面的特征。这种测验大都是典型的仪器操作性测验,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的人员选拔。它们通常是为某些特殊的工种专门编制,测验要求部分或全部地再现工作本身所需要的运动。3、机械倾向测验机械倾向测验是对个体做各种机械工作潜能的一种测验。机械倾向表现为空间想象、知觉速度与敏锐度以及机械知识的综合。被证明为有效的机械倾向测验包括机械理解能力测验和改进的明尼苏达卡纸格式测验。第三节技能测评方法第三节技能测评方法二、其他能力倾向测验的应用(三)技能技巧测验技能技巧测验是一种对应聘人员技能技巧实际水平的测验,而不再是潜在可能水平的测验。实际上它属于成就测验。这种测验在雇用、委派、调动、提升、训练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有用。测验的方式大多数是作业实例测验,属于这类测验范畴的包括SRA听写技巧测验、西沙尔·宾纳特速记熟练测验、业务打字测验、DAT语言使用测验、普度电工测验、普度机械师和机械员测验、明尼苏达工程类推测验。第四节品德测评方法01品德概念及其结构02问卷测评方法03投射技术第四节品德测评方法一、品德概念及其结构品德,一般的心理学辞典都把它解释为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在这里,我们将品德概括为个体身上那些与社会有关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总和。实际上它是一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表现出的由独特的动作、思维和情感方式构成的一套社会行为习惯。品德结构,从心理学维度来看,有思维、情感、动作三个层次,对应着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领域,教育学中的目标分类也是按照这三个层次划分的;从内容维度来看,品德是社会要求的个体内化,包括政治、思想与道德三个方面,对应着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三种因素;从表征维度来看,品德结构包括态度型、意志型、情绪型、理智型四种类型。以上各种品德特征都以独特的方式结合起来,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品德存在差异。品德测评的任务一要确定每种品德结构成分的有无与多寡;二要测评品德表现的特色。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

16PF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迫选人格问卷,现在一共有5个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由描述性的题干组成,对于每个题干,被测评者需要根据特定的情境从两个选项(版本E)或3个选项(版本A、B、C、D)中进行选择。16PF是基于卡特尔提出的人格的因素分析概念编制的。根据这个模型,表面特质(人格更明显的方面)是由简单聚类分析得到的。相反,源特质(更稳定、更长期但是更难看出来的行为根源)是由对表面特质的因素分析得到的。在一系列研究中,卡特尔发现需要16种人格特质来解释测验结果,量表名称由此产生。16PF包含20种人格特质指标,除基本的16种人格特质指标外,还有4个人格的二阶指标。它们是由先前的16种人格特质指标加权线性求和得到的,所以该量表包含20个双极维度。经过很多的积累,双极维度在两个方向上的极端分数解释见表3-2。16PF主要应用于职业生涯指导、职业探寻和职业测试中,这个量表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是,其答卷可以被寄回并进行快速的机器计分,计算机生成的描述性结果报告包含了概括性的人格描述、分数描述、临床现象的总结、认知因素和需求模式。16PF的弊端在于每个人格特质只是基于10~13个条目得到的,这样简短的问卷不可避免地会使信度比较低。二、问卷测评方法第四节品德测评方法第四节品德测评方法三、投射技术投射技术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区分。广义的投射技术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的投射技术是指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了什么。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作为诱出被测评者内心思想情感的一个手段,每当不宜直接提问或研究的真正目的不宜暴露时,便会采用投射技术。三、投射技术(一)特点1、测评目的的隐蔽性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3、解释的整体性(二)理论依据

被测评者在模糊不清的刺激面前的反应行为很少受到认识方面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