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一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从文本学的角度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太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辨证关系。对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的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但这些艺术中的“不写之写”,在《红楼梦》中是显著存在的。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薛宝钗作为典型的封建淑女,确实有许多的好处,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但是,这不是说这个“不写之写”无解,而是我们能够根据文本感受到、理解到薛宝钗的通晓时务、克己隐忍、善于决断等性格特点。“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可以说,薛宝钗的进来打断了对话,这符合生活里的一般情景,同时也符合艺术家匠心独运的“不写之写”修辞的运用。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为什么这些属于“不写之写?因为这些留白、空白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描写限定的,根据叙述逻辑或性格逻辑可以推演,也是作家个性和风格的延展,是属于作品的内在构成的内容,是可以通过比较、揣摩、反思意识到的内容。换言之,对这些留白、空白、“不写之写”不做引申、联想、填补,就不算是合格的阅读、欣赏、品鉴。(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雪芹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因而《红楼梦》是伟大的作品,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故事在真假、虚实之间。B.艺术作品能写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考证派和索隐派用非文学立场来研究《红楼梦》,这就忽视了其“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C.“不写之写”是指通过作品局部的内容可以关联整体,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非所有的空白。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审美意趣更加含蓄隽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B.“写”限定了读者的理解和联想,“不写”可以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兴趣,作者可以自由决定“写”“与“不写”的内容。C.“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仅受作者影响,同时也受读者理解能力的影响。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艺术手法的一项是()A.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B.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第二段的行文脉络。5.材料二是《红楼梦》中写众人笑态的经典场面,宝钗也在现场,但她的神态却“缺席”,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曹雪芹这样处理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犁铧李锐正午的太阳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火辣辣的。刚被剪过的草坪又紧又密,露着一层崭新的茬子,鼻子里满是热烘烘的草腥气。火辣辣的太阳把人们逼得尽量缩在草帽下的阴凉里。宝生又抹了一把汗水。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蹲在草地上,视线很低,只能贴着山坡朝上看,上面是镶着蓝天的坡顶,蓝绿相接的坡顶上冒出那两棵松树,像两座苍翠的宝塔,肩并肩站在蓝天里。等拔到坡顶上,就能看见整个树身了,就能看见驾着牛扶着犁铧的满金爷和柳叶儿了。他俩正在那两棵松树底下耕地撒种呢。这两棵松树是第八洞的标志树。满金爷和他手里扶着的犁铧是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的标志。草坪上拔草的人们都蹲在地上,一字排开,每人戴了一顶草帽,一只手拉着一条编织袋,眼睛紧盯着草坪,另一只手时不时伸下去,拔出一根杂草,塞进袋子里。远远看去,火辣辣的烈日下边,坦荡舒缓的草坪上,①面朝草地背朝天的人们,像一排在地毯上蠕动的蜗牛。他们的任务是拔杂草,是要把掺杂在高尔夫球场草坪里的狗尾草、水稗子、野蒿子、喇叭花、苦苦菜、蒲公英,全都拔出来,只留下草地早熟禾还有黑麦草。宝生觉得,干这活儿,有点像老家地里间谷苗,也是蹲地上,一步一挪,也是后背上驮着个大太阳。当然,北京不是五人坪,高尔夫俱乐部更不是农村,一张会员卡要缴三十万元的会费。这个数目要是放在五人坪,你得在一亩地里种两千年的玉茭。宝生现在当然明白、你不能拿北京跟农村比。草坪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尔夫球场的名声,这儿的人靠草坪吃饭,所以,在桃花潭不种庄稼,只种草。宝生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爹妈把自己生在五人坪,生在当年陈总插队的地方。宝生现在太喜欢桃花潭了。不只因为这儿工作给发衣服,能挣钱,能吃好饭,也不只因为桃花潭漂亮得像电视里的广告片儿,最主要的是因为在这儿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人。现在,十八岁的宝生终于弄明白自己为什么爱北京了——北京有这个让他无法想象的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陈总说了,②半年以后就不用再拔草了,就让自己去当球童,再过一两年,就不再当球童了,就去学技术当电工。陈总是这儿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宝生竖起耳朵等。果然,暴热的草坪上突然传过一阵清凉的泉水声,哗啦啦的泉水声里夹杂着鸡鸣和狗叫,还有孩子们忽起忽落的尖叫和女人们隐隐约约的对话……宝生知道,这些声音是草坪外边藏在树丛背后的扬声器里发出的。风声,水声,雨声,林涛声,鸡鸣;狗叫,羊群出坡声,牛群回栏声,老人们街巷里的搭话声,女人们叫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声……千姿百态,全都是五人坪的声音,全都是陈总用一套高级录音机专门从五人坪录回来的。第一次听见这些声音,宝生叫起来,宝生扭头看看身边的陈总,说:“哎呀,建国爷爷!我家黄毛儿咋也到这来啦?”陈总笑起来:“就是你家黄毛儿叫呢!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陈总又拍拍宝生的头:“宝生,记住,以后你就叫我陈总,咱们高尔夫俱乐部里没爷爷这个职务。”当年陈总在五人坪插队,宝生还没出生。宝生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陈总,是有一年的春天。那时大伙都叫他建国爷爷。那些日子里,娃娃们成天追在建国爷爷的屁股后头,盯着他手里的照相机乱喊,给我照个相吧!建国爷爷就笑,给你们照,每人照一张,谁也少不了。③照相机噼里啪啦,又闪又响;娃娃们叽里呱啦,又跳又笑。后来,就看见照片了。每个人都有,也有满金爷的。满金爷扶着犁吆着牛在前面走,他的孙女柳叶儿跟在后,胳膊肘里挂着柳条斗子,正在撒玉茭种子。又过了好多年,等到建国爷爷开着汽车再到五人坪时,满金爷已经死了,柳叶儿出嫁生下孩子了。④那时,建国爷爷指着那张照片说过好多次,我耕地就是满金爷教会的。自从来到桃花潭,宝生干活从不叫苦。宝生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的幸运和希望受苦。就像现在眼前的这群人,他们的运气和希望,好比草帽底下的阴凉,只有那么可怜的一小片。说不定什么时候刮来一阵风,头顶上的草帽就没了。宝生有几分兴奋地打量着身边的蜗牛们,宝生想,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呀。拔到坡顶,每个人都湿透了衣裳。现在终于看清楚了;矗立在草坪左边的两棵松树下,和照片上一模一样,走出来扶着犁铧的满金爷。大黄牛脖下挂着牛铃,高举特角,绷紧身子走在最前头。一脸皱纹的满金爷头扎白羊肚手巾,左手握紧扶手,把犁铧深深插进草地里,右手高扬鞭子,柳叶儿胳膊肘上挂着柳斗子,走在最后,正低头往犁沟撒种。藏在铜雕里的扬声器又响起来了,水声,风声,鸡鸣,狗叫,孩子们的嬉笑声,满金爷赶牛的吆喝声……错杂缤纷地从松树下动人地传过来。这套铜雕做得真好,和真人一模一样,牛索、犁铧、鞭子、柳斗,也都按原物大小铸出来。他们正从松树下平静安详地走出来,如果没人打搅,他们会一直往前走,会在这片地毯一样的草坪上翻起土地,开出一条深深的犁沟来。每次看见他们,宝生心里都会涌起说不出的赞叹和感动,这赞叹和感动又会搅起一些让宝生更为赞叹和感动的幻觉,看见他们,听见身边那些生机勃勃的声音,宝生说不清楚到底是他们走进了自己的梦境,还是自己走进了他们的梦境。(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运用叠词“火辣辣”“热烘烘”,描写正午烈日曝晒下的草坪热气蒸腾的景象,为人物出场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背景。B.以“犁铧”作为高尔夫俱乐部标志,既暗示了陈总作为知青在乡村插队的经历,也体现了他设计标志时标新立异的心理。C.“宝生竖起耳朵等。”这个独句段,既呼应前文“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这句,义引出下文对来自乡村的声音的描写。D.小说以宝生且睹耳闻的情景触发的“赞叹和感动的幻觉”收尾,刻画了宝生复杂微妙的心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中“蠕动的蜗牛”指拔草的人们,在缓慢的动作和弯腰的姿态中凸显劳作的辛苦。B.句②中宝生对即将离开“拔草”这个简单原始的劳动感到高兴,对未来生活充满期盼。C.句③既写陈总为孩子们照相的热情,又展现出娃娃们在拍照时的兴奋,画面和谐美好。D.句④“好多次”体现陈总对满金爷的感激之情,这就是他在球场里设立铜雕的原因。8.《雷雨》中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试分析画波浪线部分心理描写的言外之意。宝生现在当然明白,你不能拿北京跟农村比。9.有评论认为这篇小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虚构的真景与真实的幻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乙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自度比至A皆亡B之C到丰西D泽中E止F饮G夜乃解H纵所送徒。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与现代汉语中“山东”的意思不同。B.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即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别起的名号。C.诚,果真、如果,与《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中“诚”,的意思相同。D.见,表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中“见”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范增揭露刘邦的野心,也力主进攻。B.高祖押送的役徒多在途中死亡,为免于牵累,他放走其余役徒,自己也准备一去不返。C.高祖怀疑镇伏东南天子气与自己有关,所以就逃到芒山、砀山一带的山泽岩石之间。D.乙文讲述的三个传奇故事,为高祖出身蒙上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1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沛公最终成功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③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万里寒光生积雪”一句,描写积雪连绵万里,反射出的寒光令人两眼生花。B.颈联中“连”“拥”二字渲染了塞上苦寒之境,暗示遭遇胡人入侵并包围的处境。C.尾联运用班超、终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要效法他们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D.全诗紧扣--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16.诗的开头写“客心惊”,“客心”为何而“惊”?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用比喻手法劝谏皇帝要有度量,不能骄傲自满;“___”劝谏皇帝要“兼听则明”,多听取臣下的意见。(2)《阿房宫赋》中,“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的宏伟气势。“_____”指出阿房宫利用自然,依山而建。(3)《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借盘庚迁都的典故,指出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______,______”这句话才是作者的行事准则,也表现了一位改革家刚决的精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论是孔子的①,还是屈原的香草美人,都有“隐”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篇,与“比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涵。有文本之“隐”,也就有研究之索“隐”。“索隐”由此②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索隐”是读者层面的思维方式和解读途径。即此而言,《红楼梦》索隐派沿袭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并试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既然作者说“真事隐去”、那就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③的,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轨道。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言简意赅理所当然孜孜不倦B.春秋笔法自然而然孜孜不倦C言简意赅理所当然孜孜以求D.春秋笔法自然而然孜孜以求19.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繁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操纵着表层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册会计师财务审计科技应用试题及答案
- 房屋交易合同额外条款协议书
- 试题及答案:培养条件的设置
-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常见误区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2025年战略财务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挑战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法规遵循试题及答案
- 逐层深入备战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心理准备技巧试题及答案
- 教学环境与氛围营造计划
- 注册会计师时间分配技巧试题及答案
- 慢性病管理与护理方法试题及答案
- 定向培养协议书模板
- 基于CRISPR-Cas9技术探索敲除RAB7A增强肺癌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 社区文化活动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汽车背户协议合同
- 碳中和目标下的公路建设策略-全面剖析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中华传统美德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渗透路径探索
- T-ZZB 3624-2024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金具
- 2025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汇编
- 形势与政策(贵州财经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