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1页
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2页
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3页
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4页
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生物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微生物的生理特点,重要的畜禽传染病病原,免疫学基础知识等内容,培养学生识别、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及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初步设计能力及科学求实、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安全防护和环保意识。(二)课程任务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具有识别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初步能力,能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技术操作及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初步设计能力,基本具备中级兽医化验员操作技能水平,能初步胜任实验室的一般工作。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由安全意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组成。1、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指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具备生物安全意识的学生,能了解生物安全对环境保护与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主动认真地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寻求恰当的方法和手段避免生物危害,对生物危害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自觉地充分利用生物学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保护环境,保护自身安全。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个体在问题求解、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生物科学领域的思想与实践方法所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生物科学思维的学生,能采用生物学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组织数据,能综合利用各种生物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能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迁移运用到职业岗位与生活情境的相关问题解决过程中。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具备科学探究素养的学生,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运用生物学基础相关知识,养成科学探究与实践创新的习惯,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4、社会责任生物学基础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对动物疫病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畜禽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相关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疫病防控、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养殖业现状开展企业实践,尝试解决养殖业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服务三农。(二)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点,了解重要的家畜传染病病原,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具有识别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初步能力,能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技术操作及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初步设计能力,基本具备中级兽医化验员操作技能水平,能初步胜任实验室的一般工作,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安全防护和环保意识。三、课程结构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一)课程模块本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设定绪论,细菌,病毒,其他微生物,消毒与灭菌,免疫防治与诊断等学习项目。(二)学时安排单元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建议学时总学时理论实践绪论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了解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任务及发展史。理解微生物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22细菌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细菌的人工培养及细菌病诊断程序。了解其化学组成,理解细菌的代谢。能进行细菌培养基配制与灭菌,能基本识别细菌并进行一般细菌病的诊断。18810病毒掌握病毒形态结构及特征,了解化学组成,病毒的诊断程序,理解病毒的增殖过程。基本具备识别各种病毒的能力,能初步进行病毒的检查,会解释病毒培养的特性。1266其他微生物掌握真菌的生理特性,了解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的生理特性。具有采集、观察并分离培养真菌的能力。22消毒与灭菌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熟悉防腐、消毒、灭菌、无菌的概念,掌握物理因素的影响,理解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影响。能利用物理因素来控制微生物,会使用化学消毒剂。844免疫防治与诊断掌握免疫的概念及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及抗体产生的规律,血清学试验的种类、特点及影响因素,了解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作用,变态反应的类型及特点。条件入手,在生产中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能将免疫学知识应用于畜牧生产、传染病的诊断及合理的防治措施。10100集中实训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能进行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1212合计643232(三)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切实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采用项目教学,以学习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技术。(3)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以专业教室、实验室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熟悉微生物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4)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际操作的容量。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鉴定,加强职业技能的实际操作项目的训练,按照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客观规律,精讲多练,做学一体。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际生产活动,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5)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对教学内容的时序安排可以作必要的前后调整。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6)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别安排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四、课程内容绪论教学目标: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了解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任务及发展史。教学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教学难点:无建议学时:2主要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2、微生物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3、学习动物微生物的目的及任务考核评价:理论教学方法建议:讲授(一)细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细菌的形态、大小。掌握细菌的基本与特殊结构及功能。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掌握细菌病诊断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了解细菌的致病作用及抵抗力。了解常见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技能目标】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能进行细菌的涂片、染色。能制备常用的细菌培养基。能基本识别细菌并进行一般细菌病的诊断。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教学难点:细菌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建议学时:18学时主要内容:任务一: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学时)1、细菌的形态与大小2、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任务二:细菌的培养技术(2学时)1、细菌的营养与代谢2、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4学时)任务三:细菌的致病性(1学时)任务四: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学时)任务五:常见的病原细菌(2学时)技能训练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2学时)技能训练二: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染色法(2学时)技能训练三: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于灭菌(2学时)技能训练四:常用培养基的制备(2学时)技能训练五: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性状的观察(2学时)考核评价:理论+技能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讲授+直观演示法+实践(二)病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病毒的概念及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殊结构及功能。掌握病毒培养方式。掌握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素、血凝现象、包涵体现象及实践应用。理解病毒的复制过程。理解病毒的致病作用。了解常见动物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技能目标】1、能进行病毒的鸡胚接种和收获。2、能正确进行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3、能根据临床病例设计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案。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教学难点:病毒的复制,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病毒的致病作用。建议学时:12学时主要内容:任务一:病毒的形态结构(1学时)任务二:病毒的培养(1学时)任务三:病毒的其他特性和致病性(2学时)任务四: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学时)任务五:常见的动物病毒(1学时)技能训练一: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4学时)技能训练二:病毒的鸡胚接种技术(2学时)考核评价:理论+技能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讲授+直观演示法+实践(三)其他微生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真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2、了解真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的致病作用。【技能目标】具有采集、观察并分离培养真菌的能力。建议学时:2学时主要内容:任务一:真菌(1学时)任务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1学时)考核评价:理论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讲授+图片演示法(四)消毒与灭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2、熟悉防腐、消毒、灭菌、无菌的概念。3、掌握物理因素的影响。4、理解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影响。【技能目标】1、能利用物理因素来控制微生物2、会使用化学消毒剂。建议学时:8学时主要内容:任务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学时)任务二: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学时)任务三: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学时)技能训练一:细菌的药敏试验(2学时)技能训练二:实验动物的接种与剖检(2学时)考核评价:理论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讲授+实训(五)免疫防治与诊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免疫的概念和功能,传染与免疫的关系。2、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及其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3、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构成抗原的条件,产生抗体的规律及影响因素。4、熟悉抗体的结构,特征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5、熟悉变态反应的基本类型,各型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了解变态反应的防治原则。6、掌握血清学试验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技能目标】1、能从传染发生的必要条件入手,在生产中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具备将免疫知识应用于指导畜禽生产、畜禽传染病的诊断,及提出合理防治传染病措施的能力。建议学时:10学时主要内容:任务一:传染与免疫(1学时)任务二:免疫系统(2学时)任务三:非特异性免疫(2学时)任务四:特异性免疫(2学时)任务五:抗感染免疫(1学时)任务六:血清学试验(1学时)任务七:变态反应(1学时)考核评价:理论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讲授+实训集中实训:(12学时)1、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2、技能考核。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具体表现为主要维度(见表5-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表5-1生物学基础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核心素养内涵具体表现安全意识了解生物安全对环境保护与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主动认真地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寻求恰当的方法和手段避免生物危害,对生物危害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自觉地充分利用生物学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保护环境,保护自身安全。●理解生物安全的意义;●掌握具体方法和手段避免生物危害;●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利用生物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解决。科学思维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思想与实践方法所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生物科学思维的学生,能采用生物学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组织数据,能综合利用各种生物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能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迁移运用到职业岗位与生活情境的相关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生物学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模式;●具备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系统化抽象能力;●能使用生物学知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运用科学思维形成生产、生活情境中的融合应用解决方案。科学探究了解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具备科学探究素养,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运用生物学基础相关知识,养成科学探究与实践创新的习惯,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进行获取知识、科学探究环境的创设;●能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创造性地运用生物学资源和相关实验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利用现代生物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实践创新社会责任基于生物学的认识,能对动物疫病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畜禽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相关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疫病防控、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养殖业现状开展企业实践,尝试解决养殖业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服务三农。●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了解伦理道德准则,规范生物学相关操作;●具备生物学安全意识和相关防护能力;●具备利用生物学相关知识,结合现代养殖业模式服务三农,解决世界问题。(二)学业质量水平高等职业学校《生物学基础》学业质量水平分为两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生物学基础中的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水平一:1、掌握细菌病诊断的一般程序与方法2、了解常见动物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掌握真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作用4、掌握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5、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构成抗原的条件,产生抗体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水平二:1、能基本识别细菌并进行一般细菌病的诊断2、能根据临床病例设计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案3、能采集、观察并分离培养真菌4、能熟练使用消毒剂5、能将免疫知识应用于指导畜禽生产、畜禽传染病的诊断,及提出合理防治传染病措施六、课程实施(一)教学要求高等职业《生物学基础》课程是提升学生兽医素养,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兽医素养和养殖场建设技术技能。(二)学业水平评价1.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应该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2.采用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自评、互评及师评等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发展学生心智和潜能。(三)教材编写要求1.必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要和产业、行业、职业岗位对接,充分体现职业性。2.教材内容应凸显实践性,不仅要充分体现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内容,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开发、模块设置。3.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保证教材先进性,充分体现教材编写要遵循“必须、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4.教材应配图文并容易理解,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四)课程资源开发一、教师资源1、应构建一支校企合作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形成校企团队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企业中的专家聘为兼职教师开展教学,学院的专业教师按生产季节进入企业锻炼和实践,将行业和企业中的专家请入学校,参与课程设置、专业指导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讲授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畜禽业发展特点,突出畜禽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授课方法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大量采用如课堂讲授、实践讲练、资料分析、绘图设计、现场测评、参观调研、问题讨论、课件演示、录像观摩、作业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现场工作情景、模拟场景及仿真环境中学习,体现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室和课外生产实践等途径,注重学习信息资源的收集,提高学习质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态度、兴趣、习惯、品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促使其职业技能达到从事相应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需的要求和标准。二、教学设施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专业教室一般配备86寸以上电子白板一体机,互联网接入且为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符合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校内应设置微生物实训室、动物手术室、显微镜实训室、饲料分析检测中心、动物标本室、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