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病原生物)_第1页
免疫系统(病原生物)_第2页
免疫系统(病原生物)_第3页
免疫系统(病原生物)_第4页
免疫系统(病原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系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T、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及分类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其它免疫细胞(1)补体(C):存在于正常人及动物血清、组织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一、概述1.定义(2)补体系统(CS):包括30多种可溶性血清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故称为补体系统。免疫器官中枢

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外周

免疫器官淋巴结

脾脏

皮肤粘膜免疫

系统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红细胞、血小板补体

细胞因子抗体

MHC分子免疫分子包括骨髓、胸腺,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各种血细胞和细胞的发源地;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1)骨髓(bonemarrow)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2)胸腺(thymus)2.外周免疫器官

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成熟T细胞、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扁桃体胸腺脾脏肠相关淋

巴组织淋巴结骨髓(1)淋巴结(lymphnode)

结构髓质实质皮质被膜浅皮质区深皮质区浅皮质区:主要含含B细胞深皮质区:主要含T细胞淋巴结淋巴结的功能: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2)脾脏(spleen)

结构红髓:实质白髓被膜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淋巴滤泡脾索、脾血窦人体最大的外周免器官脾脏的功能: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3)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中弥散的淋巴组织和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主要功能:参与局部免疫应答(SIgA),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黏附。

所有参加免疫应答和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二、免疫细胞包括1.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占白细胞的20~45%)淋巴细胞形态结构:核圆、色深,染色质粗块状。胞质少,天蓝色,有嗜天青颗粒。(T细胞75%;B细胞占10~15%;NK细胞占10%。)MHC-ⅠMHC-Ⅱ①T细胞受体(TCR)功能意义:特异性识别Ag的受体

T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1)T淋巴细胞1)表面标志:结构:α链—β链

CD3分子(传递T细胞抗原识别信号)形成TCRαβ-CD3复合受体分子,使其获得信号转导的能力。

②CD分子CD4和CD8:辅助受体CD28:协同刺激分子CD2:参与T细胞的鉴别

花环试验用于分离T细胞2)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CD4+T

和CD8+TTh、Tr、Tc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初始T、活化T、记忆T①CD4+T细胞

CD3+CD4+CD8-,主要为Th细胞亚群

Th1:分泌IL-2、IFN-γ和TNF-β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分泌IL-4、IL-5、IL-6和IL-10

辅助体液免疫应答识别MHC-Ⅱ/外源性抗原肽Th1和Th2细胞的形成与功能

②CD8+T细胞

CD3+CD4-CD8+Tc/CTL: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识别MHC-Ⅰ类分子/内源性抗原肽●本质:mIgM、mIgD●功能:特征性标志;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Igα/Igβ—获信号转导能力(CD79a/b)。①B细胞受体(BCR)(1)B淋巴细胞1)表面标志:CD19CD21CD81复合物:

B细胞特有标志,为BCR辅助受体。CD40:与配体CD40L结合→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CD80/CD86:与配体CD28结合。②B细胞受体(BCR)B1细胞B2细胞占细胞比例5%-10%90%CD5

+-mIgD-+产生Ig的类型IgM为主

IgG为主应答的抗原多糖Ag蛋白质Ag免疫记忆无有参与免疫应答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B1、B2细胞比较T细胞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复合受体CD3IgαIgβ辅助受体CD4或CD8

CD19/21/81协同刺激因子CD28CD40配体B7CD40LT、B细胞表面分子不同

NK细胞该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而直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早期抗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源与分布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表面标志

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TCR-/mIg-/CD3-/CD56+/CD16+FcγR(ADCC)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穿孔素和颗粒酶途径

TNF-α——TNFⅠR途径FasL——Fas途径②免疫调节作用活化的NK细胞可分泌IL-2、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ADCC作用:2.抗原提呈细胞(APC)

定义: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识别一类免疫细胞。种类:

(1)专职APC:树突状细胞(最强)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2)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来源:骨髓粒-单系祖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分类:游走定居(部位不同,名称不同)如:肝——枯否细胞脑——小胶质细胞骨组织——破骨细胞单核细胞形态结构:核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着色较浅。胞质弱嗜碱性,灰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①吞噬杀伤作用②加工提呈抗原③抗肿瘤、抗病毒④免疫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单核-巨噬细胞

T细胞、B细胞

NK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三、细胞因子1.概念2.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因子CF生长因子GF(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定义:能够介导白细胞间或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种类:35种,IL-1~35作用: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名称来源功能IL-1单核-巨噬T、B细胞活化;炎症反应IL-2Th1T、B细胞增殖分化等IL-3T细胞刺激造血IL-4Th2和肥大B细胞增殖IL-10Th2/B/单核巨噬细胞抑制Th1细胞,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IL-12单核巨噬细胞促进Th1细胞;激活NK细胞(2)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病毒及干扰素诱生剂诱导产生的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α、β(Ⅰ型)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

干扰素γ(Ⅱ型)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抗病毒(主要)抗肿瘤(主要)免疫调节(次要)免疫调节(主要)抗病毒(次要)抗肿瘤(次要)病毒病毒复制抑制病毒复制信号转导IFN-aIFN-诱导蛋白诱导刺激胞核胞核干扰素抗病毒机制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能直接使肿瘤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TNF-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TNF-β(淋巴毒素):活化T细胞、NK细胞TNF的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CTL;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②抗病毒

③介导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低剂量全身效应——中等剂量感染性休克——高剂量

④免疫调节(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

定义: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多重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

定义:一类能吸引白细胞到达抗原所在部位,以清除抗原的细胞因子。主要功能:趋化中性粒细胞,介导炎症反应。(5)趋化因子(CF)

定义: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TGF-β、EGF、FGF、NGF、VEGF等。(6)生长因子(GF)

EGF-----用于人烧伤、创伤、糖尿病皮肤溃疡、褥疮、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和角膜损伤,可促进伤口愈合。

EGF又被誉为“美丽因子。

介导固有免疫应答: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参与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参与炎症反应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4.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自分泌和旁分泌、多源性、多向性、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网络性、拮抗性、协同性。

自分泌autocrine内分泌endocrine血液循环远距离作用旁分泌paracrine作用于比邻细胞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细胞因子分泌的方式免疫系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T、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及分类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其它免疫细胞(1)补体(C):存在于正常人及动物血清、组织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一、概述1.定义(2)补体系统(CS):包括30多种可溶性血清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故称为补体系统。免疫器官中枢

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外周

免疫器官淋巴结

脾脏

皮肤粘膜免疫

系统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红细胞、血小板补体

细胞因子抗体

MHC分子免疫分子包括骨髓、胸腺,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各种血细胞和细胞的发源地;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1)骨髓(bonemarrow)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2)胸腺(thymus)2.外周免疫器官

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成熟T细胞、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扁桃体胸腺脾脏肠相关淋

巴组织淋巴结骨髓(1)淋巴结(lymphnode)

结构髓质实质皮质被膜浅皮质区深皮质区浅皮质区:主要含含B细胞深皮质区:主要含T细胞淋巴结淋巴结的功能: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2)脾脏(spleen)

结构红髓:实质白髓被膜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淋巴滤泡脾索、脾血窦人体最大的外周免器官脾脏的功能: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3)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中弥散的淋巴组织和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主要功能:参与局部免疫应答(SIgA),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黏附。

所有参加免疫应答和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二、免疫细胞包括1.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占白细胞的20~45%)淋巴细胞形态结构:核圆、色深,染色质粗块状。胞质少,天蓝色,有嗜天青颗粒。(T细胞75%;B细胞占10~15%;NK细胞占10%。)MHC-ⅠMHC-Ⅱ①T细胞受体(TCR)功能意义:特异性识别Ag的受体

T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1)T淋巴细胞1)表面标志:结构:α链—β链

CD3分子(传递T细胞抗原识别信号)形成TCRαβ-CD3复合受体分子,使其获得信号转导的能力。

②CD分子CD4和CD8:辅助受体CD28:协同刺激分子CD2:参与T细胞的鉴别

花环试验用于分离T细胞2)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CD4+T

和CD8+TTh、Tr、Tc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初始T、活化T、记忆T①CD4+T细胞

CD3+CD4+CD8-,主要为Th细胞亚群

Th1:分泌IL-2、IFN-γ和TNF-β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分泌IL-4、IL-5、IL-6和IL-10

辅助体液免疫应答识别MHC-Ⅱ/外源性抗原肽Th1和Th2细胞的形成与功能

②CD8+T细胞

CD3+CD4-CD8+Tc/CTL: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识别MHC-Ⅰ类分子/内源性抗原肽●本质:mIgM、mIgD●功能:特征性标志;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Igα/Igβ—获信号转导能力(CD79a/b)。①B细胞受体(BCR)(1)B淋巴细胞1)表面标志:CD19CD21CD81复合物:

B细胞特有标志,为BCR辅助受体。CD40:与配体CD40L结合→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CD80/CD86:与配体CD28结合。②B细胞受体(BCR)B1细胞B2细胞占细胞比例5%-10%90%CD5

+-mIgD-+产生Ig的类型IgM为主

IgG为主应答的抗原多糖Ag蛋白质Ag免疫记忆无有参与免疫应答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B1、B2细胞比较T细胞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复合受体CD3IgαIgβ辅助受体CD4或CD8

CD19/21/81协同刺激因子CD28CD40配体B7CD40LT、B细胞表面分子不同

NK细胞该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而直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早期抗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源与分布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表面标志

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TCR-/mIg-/CD3-/CD56+/CD16+FcγR(ADCC)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穿孔素和颗粒酶途径

TNF-α——TNFⅠR途径FasL——Fas途径②免疫调节作用活化的NK细胞可分泌IL-2、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ADCC作用:2.抗原提呈细胞(APC)

定义: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识别一类免疫细胞。种类:

(1)专职APC:树突状细胞(最强)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2)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来源:骨髓粒-单系祖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分类:游走定居(部位不同,名称不同)如:肝——枯否细胞脑——小胶质细胞骨组织——破骨细胞单核细胞形态结构:核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着色较浅。胞质弱嗜碱性,灰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①吞噬杀伤作用②加工提呈抗原③抗肿瘤、抗病毒④免疫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单核-巨噬细胞

T细胞、B细胞

NK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三、细胞因子1.概念2.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因子CF生长因子GF(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定义:能够介导白细胞间或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种类:35种,IL-1~35作用: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名称来源功能IL-1单核-巨噬T、B细胞活化;炎症反应IL-2Th1T、B细胞增殖分化等IL-3T细胞刺激造血IL-4Th2和肥大B细胞增殖IL-10Th2/B/单核巨噬细胞抑制Th1细胞,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IL-12单核巨噬细胞促进Th1细胞;激活NK细胞(2)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病毒及干扰素诱生剂诱导产生的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α、β(Ⅰ型)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

干扰素γ(Ⅱ型)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抗病毒(主要)抗肿瘤(主要)免疫调节(次要)免疫调节(主要)抗病毒(次要)抗肿瘤(次要)病毒病毒复制抑制病毒复制信号转导IFN-aIFN-诱导蛋白诱导刺激胞核胞核干扰素抗病毒机制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能直接使肿瘤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TNF-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TNF-β(淋巴毒素):活化T细胞、NK细胞TNF的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CTL;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②抗病毒

③介导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低剂量全身效应——中等剂量感染性休克——高剂量

④免疫调节(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

定义: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多重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

定义:一类能吸引白细胞到达抗原所在部位,以清除抗原的细胞因子。主要功能:趋化中性粒细胞,介导炎症反应。(5)趋化因子(CF)

定义: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TGF-β、EGF、FGF、NGF、VEGF等。(6)生长因子(GF)

EGF-----用于人烧伤、创伤、糖尿病皮肤溃疡、褥疮、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和角膜损伤,可促进伤口愈合。

EGF又被誉为“美丽因子。

介导固有免疫应答: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参与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参与炎症反应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4.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自分泌和旁分泌、多源性、多向性、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网络性、拮抗性、协同性。

自分泌autocrine内分泌endocrine血液循环远距离作用旁分泌paracrine作用于比邻细胞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细胞因子分泌的方式0105040203目录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概述侵袭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滑膜炎及血管炎,最终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患病率:0.32%~0.36%高发人群:35~50岁,男:女1:3病因与发病机制一、感染因子

分枝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等和RA发病有关二、遗传倾向

HLA-DR4的人群发生RA的相对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3~4倍。提示DR4分子是本病易感的遗传基础。三、免疫紊乱

T、B淋巴细胞巨噬样滑膜细胞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细胞因子

B细胞某种抗原吞噬消化

递呈

T细胞巨噬细胞IL-1TNFIL-2r-干扰素类风湿因子激活病因与发病机制血管翳是造成关节破坏的病理基础。膜滑炎病理改变血管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关节表现关节外表现

晨僵类风湿结节痛与压痛最早关节症状类风湿血管炎关节肿胀肺脏改变关节畸形心脏受累关节功能障碍胃肠

特殊关节肾脏受累神经及血液系统

干燥综合征图关节表现

关节功能障碍分级Ⅰ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Ⅱ极:可进性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对参与其它项目活动受限。Ⅲ级:可进性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对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与其它项目活动受限。Ⅳ级:日常生活的自理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胸膜炎肺间质结节样改变Caplan综合症肺动脉高压胃肠道:上腹不适、胃痛、恶心、纳差、黑粪肾脏:少见,多为抗风湿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神经系统:脊髓受压、周围神经病变血液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Felty综和征:类风湿关节炎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少干燥综合征:30%~40%合并干燥综合征关节外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贫血血沉-活动期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活动

2.免疫学检查

(1)类风湿因子(RF)IgM型类风湿因子,约80%阳性数量与活动性呈正比(2)抗角蛋白抗体谱:

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特异性诊断价值达90%以上3.关节腔滑液检查

常超过3.5ml,滑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达2000~75000×106/L4.关节X线检查-手指和腕关节

1期—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阴影,关节端的骨质稀疏

Ⅱ期—关节间隙变狭窄

Ⅲ期—关节面出现虫凿样破坏性改变

Ⅳ期—晚期关节半脱位、强直5.类风湿结节的活检典型的病理改变有助于诊断6、影像学检查CT:可以显示在X线片上看不出的骨破坏MRI:可以显示关节软组织早期病变辅助检查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晨僵持续1小时(≥6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关节关节肿胀(≥6周)腕、掌指和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对称性关节肿(≥6周)有皮下结节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类风湿因子阳性符合4项者即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见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外周关节受累多以下肢不对称关节受累为主90%~95%患者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骶髂关节及脊柱的X线改变对诊断极有帮助鉴别诊断银屑病关节炎

多发生皮肤银屑病变30%~50%的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累及远端指关节处更明显,且表现为该关节的附着端炎和手指炎同时有骶髂关节炎及脊柱炎

类风湿因子阴性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负重关节骨关节炎通常无游走性疼痛大多数患者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或低滴度阳性X线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疣形成鉴别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青少年其关节炎的特点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很少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外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心脏炎、皮下结节、环性红斑等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RF阴性鉴别诊断1.病人教育2.早期治疗3.联合用药4.方案个体化5.功能活动治疗原则迅速给予NSAIDs缓解疼痛和炎症尽早使用DMARDs,以减少或延缓骨破坏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最高目标治疗原则非甾体类抗炎药:传统NSAIDs、倾向性COX-2抑制剂、选择性抑制剂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甲氨蝶呤等环磷酰胺、爱诺华糖皮质激素--仅适用于有关节外症状或关节炎急性发作者。

免疫及生物治疗

1.靶分子免疫治疗(HLA、TCR疫苗及基因治疗)2.免疫净化疗法(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3.外周血干细胞抑制植物药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机制:环氧化酶抑制剂具有

退热、止痛、抗炎、消肿

作用不良反应:胃肠反应、外周血细胞减少、出血、肾、肝损害、哮喘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传统NSAIDs比,能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对症治疗不能更改病程和预防关节破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较NSAIDs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药(SAARD)目前控制RA的主要药物,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作用(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I)

改善症状,阻止关节结构破坏起效慢(4~12周),诊断明确尽早用本类药至少2种与NSAID联合1)甲氨蝶呤(MTX,首选)免疫抑制与抗炎,修复骨破坏2)金制剂机制不清,减轻急慢性炎症早期患者疗效较好,副作用比注射剂少副作用皮炎、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肾、造血系统的损害3)柳氮磺吡啶4)羟氯喹、氯喹5)来佛米特6)青霉胺副作用骨髓抑制、肾脏损害、胃肠道反应、皮疹等7)环孢素糖皮质激素抗炎迅速减轻关节肿痛,不能阻止病情进展。适应证1.改善生活质量(小剂量泼尼松每日10-15mg)2.严重血管炎3.高热、大量关节腔或心包积液等桥梁可作为DMARDs起效前的“桥梁”作用,或疗效不满意时的短期措施重视副作用须纠正单用激素的倾向,不能长期大量应用

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MTX用于所有联合用药方案

MTX+SASP+羟氯喹、MTX+SASP、MTX+羟氯喹得到肯定

MTX+生物制剂联合前景可喜DMARDs联合用药方案MTX+柳氮磺吡啶MTX+羟氯喹(或氯喹)MTX+青霉胺MTX+金诺芬MTX+硫唑嘌呤MTX+植物药MTX+生物制剂生物制剂TNF抑制剂:

Infliximab英夫利西单抗(人/鼠嵌合抗TNF单抗)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人抗TNF单抗)Etamercept依那西普(TNF受体与IgG-Fc区的融合蛋白)Il-1受体拮抗剂阿达那白滞素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植物制剂青藤碱雷公藤

白芍总甙手术治疗

腕管松解术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他软组织手术关节融合术0105040203目录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多系统损伤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患病率为70/10万,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

女:男为7~9:1概述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1.紫外线

2.药物、微生物病原体

3.食物病因与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不明

抑制性T淋巴减少、功能下降

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高度活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释放细胞因子凋亡的细胞导致自身抗体产生病因与发病机理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性血管炎结缔组织的基质发生黏液样水肿病理苏木紫小体洋葱皮样病变病理一、全身症状

发热(低、中度热)、疲倦、乏力、体重下降等二、皮肤与黏膜

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网状青斑、脱发、雷诺现象

临床表现三1.关节痛常见于指、腕、膝关节

2.对称性小关节肿痛

3.肌痛、肌炎

4.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四、肾脏---狼疮性肾炎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氮质血症、水肿、肾性高血压;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病理分型病理表现Ⅰ型系膜轻微病变性LN,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Ⅱ型系膜增殖性LN,系膜细胞增生伴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Ⅲ型局灶性LNⅣ型弥漫性LNⅤ型膜性LNⅥ型终末性硬化性LNLN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五、心血管

心包炎

心肌炎

心内膜炎

心律失常

动脉和静脉炎

六、呼吸系统

1.胸腔积液为中小量双侧性

2.狼疮肺炎发热、干咳、气促,X线可见片状浸润阴影,多见于双下肺

3.肺间质病变

4.肺动脉高压多出现在有肺血管炎或有雷诺现象的患者临床表现七、神经系统

1.神经精神狼疮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1)头痛、呕吐、偏瘫、癫痫、意识障碍;(2)幻觉、妄想、猜疑等精神障碍症状。

2.脊髓损伤截瘫、大小便失禁

3.外周神经病变(较少见)

临床表现

八、消化系统

1.食欲不振、腹痛、呕吐、腹泻、腹水

2.血清转氨酶升高

3.急腹症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

九、血液系统

贫血

2.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

3.血小板减少

4.无痛性、轻或中度淋巴结肿大

5.脾大

临床表现十、眼部受累

1.视网膜血管炎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物

2.血管炎累及视神经十一、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十二、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

一、一般检查

血、尿常规异常代表血液系统和肾受损血沉增快表示疾病控制尚不满意

活动期IgG、IgA、IgM均升高,尤以IgG为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三、自身抗体

1.抗核抗体谱

(1)ANA:CTD的筛选试验

(2)抗dsDNA抗体:SLE的标记抗体之一,多出现在SLE的活动期,抗dsDNA的量与活动性密切相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抗核抗体谱(3)抗ENA抗体谱抗Sm抗体: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有助于早期不典型患者或回顾性诊断,不代表疾病的活动性抗RNP抗体:多与SLE的雷诺现象和肌炎有关,对SLE诊断特异性不高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抗SSA抗体:多出现SCLE、SLE合并干燥综合征及新生儿红斑狼疮的母亲抗SSB抗体:其临床意义与抗SSA抗体相同,但阳性率低于抗SSA抗体抗rRNP抗体:代表SLE活动,同时往往指示神经精神狼疮或其他重要内脏的损害

2.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

3.抗组织细胞抗体抗红细胞膜抗体:以Coombs试验测得抗血小板相关抗体:致血小板减少抗神经元抗体:多见于神经精神狼疮

4.其他少数患者出现RF和p-ANCA。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四、补体常用的有总补体(CH50)、C3、C4的检测

C3:SLE活动的指标之一

C4:SLE活动,尚可能是SLE易感性的表现五、狼疮带试验阳性代表SLE的活动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六、肾活检病理对狼疮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价值,尤其对指导狼疮肾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七、X线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器官损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皮肤狼疮带ACR1982年的SLE分类诊断标准(11项):

颧部红斑:平的或高于皮肤的固定红斑。盘状红斑:面部的隆起性红斑,上附有鳞屑。光过敏:日晒后皮肤过敏。口腔溃疡:经医生检查证实。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关节炎:非侵袭性关节炎≥2个外周关节。肾病变:蛋白尿>0.5g/d或细胞管型。神经系统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或血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抗核抗体阳性。

≥4项阳性(包括病程中任何时候发生的)SLE诊断及鉴别诊断

皮肤黏膜表现:新发红斑,脱发,黏膜溃疡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癫痫、精神异常、器质性脑病、狼疮性头痛、脑血管意外血液系统受累: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肾脏受累:管型尿、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其他:如发热、关节肿痛、肌炎、胸膜炎、心包炎、血管炎、补体下降、血沉增快病情活动性判断

诊断明确后要判断患者的病情以采取相应治疗。根据以下三方面判断。疾病活动性或有急性发作疾病的严重性依据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