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_第1页
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_第2页
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_第3页
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_第4页
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中国经济史》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中国经济史》读书笔记【1】对于钱穆先生的著作,自此之前,可以说是从未读过。但为了让自己对于从古至今中国经济有一些了解,才决定读这本书。这本《中国经济史》是由其弟子叶龙后续整理出来的。由于我自身对于经济,历史,文化理解的相当浅薄,不会有什么新颖的创新见解,只是针对这本书的内容,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就我自身阅历而言,要完全看懂这本书,并不易。因为文中大多是用文言文,要精细,透彻的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每读一章都简单的做了简单的笔记,可是对于加深其文章的理解似乎没什么太大作用,当读完之后,准备写些感想时,总觉得自己还是欠缺太多,很多细节理解的不够到位。因此,在着手写感想之前又从网上寻了一篇更为精细透彻的笔记,然后从头开始整理了一遍。更是加深了多本书的理解程度。《中国经济史》这本书探讨的就是历朝历代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货币制度,税收政策,也包括政府还有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历朝历代的兴衰背后的原因也不断有新的理解。本书中将中国上下五千年各个王朝的兴衰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体现了出来。从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度的实行到崩溃。继而又引出从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称霸四方,周天子的名存实亡,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实行的一系列制度的从兴盛到灭亡;楚汉争霸,刘邦建立两汉,从汉高祖的“文景之治”到最终走向衰亡;然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繁盛到衰落,最终走向灭亡;隋朝的盛衰也犹如昙花一现,就步入了下一个王朝——“唐代”,唐太宗君臣齐心创下贞观盛世,但最终也没逃脱衰落的命运。一个王朝的衰亡,必然有一个王朝兴起。宋元的崛起兴亡,明清的崛起兴亡等。。。这将近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当中,无不与其经济挂钩,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便是它的命脉,国家经济的繁盛,衰退,便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盛,衰亡。而且经济又是与道德,文化,制度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几个的发展。比如说秦代经济,秦代经济工农商并重,对于工农商发展好的,给予嘉奖。这种制度的确是有利于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秦代后期苛捐重役,役使民力过多,最终致使秦走上灭亡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其统治者文化、道德水平没有达到与其制度相符合的层面,导致经济水平下降,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再比如说唐代经济,唐代经济制度可谓是相当利民。唐国公李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赋薄役,创立租庸调制利民之德政。唐太宗又君臣齐心,共创贞观盛世,但是最终也难逃灭亡的下场。深究其最终原因,也是制度与其文化道德水平没有达到一致,使国民经济下跌。尤其安史之乱后,利民的租庸调制变为两税制,认田不认民,相当于资产税。这对百姓并没什么益处,从而使经济下降,灭国也是毋庸置疑的。总体来说,不论是秦或是唐,建国之初的想法都是好的,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但是他们到中后期随着自身得到的越多,欲望也越膨胀的越来越厉害。逐渐忘记了最初的想法,使文化,道德,制度没法达到相符合的层面。经济下降,国家灭亡,我想也是必然吧。因此,说“经济”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命脉所在,是一点也不为过。而当今中国的经济路又在何方。个人认为,我们既需要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制度,道德,文化的营养,又需要利用好西方国家新颖的制度以充分证明的市场活力。重建生态文明,道德文明,文化文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文明。对于“仁义礼智信”也需要重新拾起,在国民的素质,文化,道德层面上提高,相信国民经济必然也会提升。对于本书就这些浅薄的看法,或许有人认为,我这都是谬论。其实也不为过,本身的阅历,见识就比较狭小,但是却也从没停止过努力。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2】中国经济史著者,大多为“历史的经济”,而非“经济的历史”。这在马克思主义一元统治的大陆思想界,尤是如此。经济学擅长提取一般规律,历史学固然也有此愿望,但头绪繁多,人性论,阶级论,地域论,不一而足,很难达到化简的结果。台湾已故学者侯家驹先生所著《中国经济史》,是罕有的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中国历史的著作。全书上迄三皇五帝,下至清末。既有细节展示,又能一般归纳。从学术上讲,是认真而有诚意的作品。说理清晰,对于略微生僻一点的概念都有普及化的解释。文字则是台湾学者固有的娓娓道来的传统气质。作者“最费心思”十一年着成此书,自信“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可作为通史与断代史学者的参考”。有所成果,才能有所恃。对于中国经济史的争议,历来说法芜杂。立场不同,就会有大相径庭的阐释甚至结论。而且任何试图阐释全局的作者,都难免挂一漏万。本书作者作为典型的市场经济者,但亦承认政府失灵存在。如同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支持相对小的区域更有经济活力,但并不反对大一统,身在台岛,仍歌颂大一统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一般均衡经济,更没有太多政治情绪,这是一位独立学者的良知。某些地方,难脱书生气的主观臆断,一厢情愿,但较之业内受盛赞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中“FairPlay”甚至“国家机会主义”的批评,不知强去多少。整体而言,虽有“以论写史”的倾向,但全书能够自我圆善,形成系统,所持观点一以贯之,亦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功力。在选材的特点上,本书显得巨细无遗,以致于连续数页累积史料。个别材料的使用,也证明经济学家治史的疏漏。个别观点硬作解释,难免底气不足。但单就书后所附参考文献之多为笔者罕见来看,既能博览而后整合,就是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书中颇多新鲜见解,诸如仿西方的历史分期;对经济史学科的自我认同;以作者提出的“制度成本”定义衡量历代经济得失,并用现代经济视角与术语阐述;例:教育较为普及、士商不分、怀疑精神之提倡三个基本贡献连同科技水平的提升,将可降低转换成本。对外贸易的扩张有规模经济,故亦将降低此类成本。坊制崩溃与新市制出现,以及信用工具之提供,将可降低交易成本。至于社会互助,则是降低不明显制度成本。p581-582人地比例与统一分裂的关系;通过区分工业资本主义与商业资本主义解决了中国古代何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判断;通过库兹涅茨世俗主义、平等主义、国家主义的原则考查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程度,并得出了汉代文景时期、南宋、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认定司马迁时代出现了零利润的均衡市场;摘录:出现人类第一个市场经济第一套自由经济理论p227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国富论》:1人是理性而自利2对于私人营利活动采自由放任态度3政府任务小支出少故赋税轻4以私有财产激发工作诱因5以价格既能调节供需《史记》货殖列传平准书: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3“网疏而民富”4“礼始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5“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6“富贵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之”7“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司马迁亦可能以此人类第一套自由经济理论而自豪,其于《报任少卿书》中所云:“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很可能是指蕴涵于《货殖列传》及《平准书》中这套思想体系p227以及对汉武帝、唐太宗这样雄主经济领域的过分干预甚至谬错的严厉指斥;对于元清野蛮民族的批评,则少见于大陆史学界;多赞扬理学使人自立,认识本我,进而维我权利,促进平等主义的贡献;作者还特别着眼于历代人民生活水平,有专章分析物价工资。讨论财经得失,也多从民生考量;作为台湾学者,自然亦有受台湾学界观点的影响。诸如:真正融化西方文化思想者厥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民族主义即是顾志耐所说的国家主义民权主义的基础就是平等主义而民生主义正是世俗主义p760书中对政治统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惜篇幅,这种矛盾也必然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