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以秦岭一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类型: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D.夏季服饰
公
路
石
等.
而
桥
5梁
甲
乙
冒
内
口
绿
地
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该城市市区人I」约5万。读图,完成
3~4题。
3.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河流B.气候
C.文化D.公路
4.甲、乙、丙为该城市主要功能区。丙功能区布局特点及原因是()
A.上风上水,环境优美B.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
C.靠近河流,水源优质D.位于公路两侧、过河点,交通便利
图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图为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恋
母
其他b
乐
娱-
通
交1
城市外缘0与市中心的距窗
5.图表示居住用地的是()
A.甲B.乙C.丙D.T
6.图中能正确表示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A.①B.@C.③D.④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图示意沿甲一乙线的地租变
化。据此完成7~8题。
7.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D.东风,自西向东
8.图中曲线能反映图中甲一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B.@C.③D.④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
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
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
是2017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dL15-1.16
^1.00-1.15
闪(I9&4.0C
□0.91-0.9S
冒0<.91
9.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镇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近郊区常住人口增
怅率约为26%
,
环间区常住
内人口增长率
市不到10%
口
核
心区
吕
区
环
间
区
近
■郊
内
环
二
外
环
11.该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①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②人口迁移的方向③再城镇化现象④郊区城镇化现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约为26%,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①环境质量好②交通通达度提高③土地价格高④人文环境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
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
徽宏村实景图(图),完成13-15题。
13.“背山”“面水”的区位特征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14.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春季多风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D.冬季寒冷
15.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A.收集雨水B.增强遮阴
C.防范火灾D.增加美感
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情况(含
预测)。读图,完成16~17题。
人口(IO'人)
一较发达区域城市人口一4•较发达区域农村人U
-。--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一o-^达区域农村人口
16.2007—205()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此两者之
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镇化的进行
17.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
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镇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
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二维空间内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
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
下空间。据此完成18~19题。
18.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基于
()
A.城镇化水平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水平
19.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
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力口,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
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
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甲、乙、丙、丁为四条主要道路)。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最可能与主要居住区连接的道路是()
A.甲B.乙
C.丙D.T
21.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B.地铁
C.高铁D.高架道路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13平方千米,至2013年底,海坛岛总人口约41万人。地势低平,
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
的民谣。据此回答22~23题。
22.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
23.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
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
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楼(见图2-11)为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客家人是一
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
赣边地区。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关于客家土楼建造地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25.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A.安全防卫功能B.宗教信仰功能
C.信息传递功能D.文化交流功能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
趋势示意图(含预测)。据图回答问题。
(io9A)
6r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
5-F■较发达地区城镇人口
4-T■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
1950197019902010
⑴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差异。(4分)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原因。(4分)
(3)描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4分)
27.(10分)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
皿商业区
勿居住区
目工业区
W文教区
地
耕
地
荒
速
而
路
铁
流
河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试简述其理
由。(3分)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是o(2分)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
理由。(3分)
28.(12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E阶段反映的是过程,并说明该过程的标志。(4分)
(2)图甲中E-F阶段所反映的现象为,简述其成因。(4分)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两种类型。图乙中H属于国
家,1属于国家。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的结构特点。(4分)
29.(16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1/6,
人多地少。
材料二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
区位条件。(6分)
(2)香港岛的高级居住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
的原因。(6分)
(3)从城市工业布局的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4分)
答案
l.A2.B【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
等亚热带或热带作物,北方种植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南方河网密布,山地、丘陵居多,
农业生产规模小,北方地形平坦,农业生产规模大。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
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小;城市功
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着装差别不大。
3.A4.B【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市各功能区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因此该
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河流,A项正确。第4题,丙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沿公路、
河流分布,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和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应为工业区。在城市边缘布局,是
为了降低地价,节约成本,B项正确。
5.C6.A【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乙在市中心附近所占比重最大,为商业用地;丁在
城市边缘地区所占比重最大,为工业用地;丙在市中心和城市边缘的中间地带所占比重最
大,为居住用地,这样既方便购物,又方便工人上下班。第6题,乙功能区为商业区,在市中心
附近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
7.A8.D【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指向标、轻工业区和重化工业区的位置,可以判断
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第8题,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离
城市中心区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图中甲一乙一线依次经过铁路、河流和两条主要公
路,郊外铁路两侧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地租低;乙附近远离市区,且没有交通线路,地租最低;
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其中左边公路贯穿整个城市,交通便捷程度高,地租高。
9.C10.B【解析】第9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越接近1,其越平衡。读图
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范围内,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10
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
市中心与外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使得就业人群白天在市内工作,晚上回外围休息,使得出
勤距离增加。
H.D12.A【解析】第11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
向了近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所给信息并没有反映出不
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第12题,近郊区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交通通达度提高,
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13.C14.B15.A【解析】第13题,根据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可以判断,该村
北部受山地阻挡,不利于冬季通风;由于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气流下沉增温,不利于冬
季降水,A、B两项错。该村南部“面水”减小了夏季风的阻力,使该村更易受夏季风影响;
水域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可减小温差,C项对,D项错。第14题,宏村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村庄内水道密布,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通风、透气和排水,而白
墙黑瓦带给人清凉的感觉,B项对。第15题,“马头墙”高于房屋其他建筑,不可能用于收
集雨水,故选A项;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马头墙”可起到遮阴效果;古代房屋多用木
材建造,加上房屋修建密集,着火时火势容易蔓延,高高的“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起到
隔断火源的作用;''马头墙”的设计使房屋高低错落,增加了美感。
16.B17.D【解析】第16题,2007—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世界人口增加得多,主要
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第17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
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2010年前后世
界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18.B19.D【解析】第18题,“外延式”城镇化扩容模式占地面积大,故主要分布在
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相对小的国家,故选B项。第19题,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模式,会使城市建设占用太多土地,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项正确;
与城市中心萎缩加剧、失业人数增多关系不大,A、B两项错误;城市面积扩大,会改善交
通和居住条件,C项错误。
20.A21.C【解析】第20题,读图可知,在高峰时间段,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
交通最为拥堵;高峰期居住区与中心商务区连接的道路上行人及车辆最为密集,最为拥堵。
故选A项。第21题,高铁一般为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内部交通影响不大,故
选C项。
22.B23.D【解析】第22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岛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很大。第23题,“风沙满地跑,
房子像碉堡”,碉堡似的房子应是低矮、屋顶缓、窗小,有利于防风。东南沿海岛屿受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多大风;同时,夏秋季节,常受到台风的袭扰。民居在建设时一般比
较低矮,屋顶和缓(减小对风的阻力,不容易被掀掉),且窗户小(不易吹破),有的甚至建成半
地下、半地上的形式。
24.D25.A【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当地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地少;福建主要为红壤,酸性较强,土质黏重;福建位于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客家人修建土楼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需
要。
26.(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2010年之前一直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总体上
缓慢减少。
(2)2010年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原因: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
力过剩;城镇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迁往城镇。
(3)城镇化水平低,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曲线,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2010年之前一直增加,2010年之后
呈递减趋势。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总体上缓慢减少。第(2)题,结合图中数值,2010年后欠
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原因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大量的剩余
劳动力;城镇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条件好,吸引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第(3)
题,读图,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低,近年来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数量超过较发达地区城
镇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远低于较发达地区,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27.(1)文教居住
(2)①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3)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
小
(4)支持东北部方案。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
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或支持西南部方案。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
荒地,占用耕地少。
(以上两种方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
市中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垂直传播微生物的检测及管理及试题及答案
- 全面提升行政管理知识的试题及答案
- 国际微生物检测标准的演变试题及答案
- 中学省级课题申报书
-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数的顺序-人教新课标
- 注册会计师考试2025年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解题思路试题及答案
- 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汉语拼音 11 ie üe er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学习与工作结合的试题与答案
- 课题申报书有错误
- 移动业务代办协议书
- 解除租赁合同的协议
- 2025年0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单位公开招聘24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毕业联考(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DB44-T 2623-2025 道路工程高韧超薄磨耗层技术规范
- 2025-2030中国机器人码垛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产品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招聘特聘专干一般专干7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广东省高三一模生物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化学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