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_第1页
2020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_第2页
2020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_第3页
2020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_第4页
2020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目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描述原核细

12O

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o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知识点一显微镜的使用

。知识梳理

1.显微镜的镜头

-------—

abed

r

标号镜头有无螺纹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a、b回目镜物无网成反比

同成正比,且镜头越

c、d砌物镜蚓亘

长,距离载玻片越画近

2.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

(1)低倍镜观察:先调节错误!粗准焦螺旋,后调节错误!细准焦螺旋,

找到清晰物像。

(2)高倍镜观察

①“找”:先在错误!低倍镜下确定错误!清晰目标;

②“移”:移动错误!装片,使目标位于错误!视野中央;

③“转”:转动错误!转换器,换上错误!高倍镜;

④“调”:转动错误!细准焦螺旋调焦(如果视野暗,可在调焦前

调错误!光圈或反光镜)o

错误!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视野和物像的比较

视野物像细胞视野物镜与玻

范围大小数目凫度片的距离

高倍镜小大回纥⑫喳画近

低倍镜大小圆多场亮画远

4.显微镜放大倍数与成像规律

⑴显微镜放大倍数=错误!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或口:目

镜为10X,物镜为40X,则放大倍数为口,0210X40=400倍。该

放大倍数指的是错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①细胞在视野中呈单行或单列排布

错误!=错误!X错误!.

②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排布

64个4个

错误!=错误!X错误!2。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方向

①成像特点:错误!放大倒立的虚像,所以,已知物体形态,推导

所成图像时,方法是错误!将物像旋转180°。

②装片移动方向: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

片,即错误!同向移动。如物像偏向左上方,则装片应向错误!左上方移

动,才能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5.视野中污物的判断

视野中污物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可能,即目镜、物镜和玻片上.

错误!错误!

②典题分析

题型一高倍镜使用过程分析及成像特点考查

[例1]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

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换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B

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③转动转

换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调节粗准焦螺旋⑥向左下方移动载

玻片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⑥

C.⑥③②④D.⑥③⑤④

解题分析由图可知,A图中的细胞比B图中的多而小,说明

A图是低倍镜下的图像,B图是A图左下方细胞在高倍镜下的图像。

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为:移动装片一转动转换器一调

节光圈或反光镜一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C

[例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

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如图

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的

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由d条件下转变为a条件下观察时,可选用平面镜调节视野

的亮度

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载玻片向左下

方移动

解题分析在目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物镜越长,放大倍

数越大,物镜离载玻片越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故图甲中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依次是a条件下>b条件下〉c条件下〉d条件下,显

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在不调节光圈及反光

镜的条件下视野越暗,所以由d条件下转变为a条件下观察时,应选

用凹面镜或大光圈,使视野变亮,A、B错误;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

镜观察时,应先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否则可能观察不到细胞,C

正确;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故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才能使图乙中的物像处于视野中央,D错误。

答案C

题后归纳

(1)在标本染色较深、透光性较差、视野相对较暗的情况下,

宜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以增大进光量。

(2)在观察没有染色的透明对象时,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视

野亮度更适宜.

知识点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知识梳理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细胞壁

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

核糖体拟核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

核糖体

细菌细胞模式图蓝藻细胞模式图

⑴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类依据:错误!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

的细月包核。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无以核膜为界画有以核膜为界限

本质区别

限的细胞核的细胞核

大小较小较大

修]植物细胞和真菌细

细胞壁有(网支原体除外)

胞都有,动物细胞无

只有愿1核糖体—■含核糖体、线粒体等

细胞质

种细胞器多种细胞器

有核膜、核仁、DNA

无核膜、核仁、染色

细胞核和蛋白质结合的染

体,有DNA、拟核

色体、成形细胞核

都有应1细胞膜、酶细胞质、网DNA和回接

相同点

糖体

2.原核生物

(1)定义:由错误!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2)蓝藻错误!

①结构:a为错误!细胞壁、b为错误!细胞膜、c为错误!细胞质、d为

错误!拟核、e为核糖体.

②生活方式:因含有错误!藻蓝素和错误!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为错误!自养生物.

③种类:错误!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3)细菌

①结构:a为错误!核糖体、b为错误!拟核、c为错误!细胞质、d为错误!

鞭毛、e为错误!细月包壁、f为错误!细月包月莫.

②生活方式:绝大多数错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为错误!异养生物。

③实例:菌字前是球、>螺旋、弧、细的都为细菌,例如肺

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硝化细菌等。

(4)其他原核生物:支原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3.真核生物

(1)定义:由错误!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

(2)种类:错误!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O

4.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多样性: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2)统一性

①基本结构相似:不同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错误!组

胞膜、细胞质、错误!核糖体和与遗传有关的物质DNA。

②化学成分相似:不同细胞有基本相同的错误!化学元素和化合

物。

③细胞来源相同:同一个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一般都由同一个

错误!受精卵分裂而来。

?问题思考〕1.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

生物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单细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

单细胞植物(如绿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

2.病毒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

提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膜、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一般内部为核酸、外部为蛋白质,它们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

真核生物。

3.(实践应用)细菌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吗?

提示:不全对人体有害.有害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是胃

炎和胃癌的元凶,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与人类某些感染

性疾病有关;有益菌:人体消化道的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是两类重要

菌群,两种细菌能够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4.(实践应用)您知道细菌与抗生素的关系吗?

提示:抗生素是人工生产的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

生物的化学药物。它们可以是内服的,或外用的,通过抑制细菌细

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干扰蛋白质或DNA的合成(如新霉素、氯

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影响细胞膜的透性(如多黏菌素)来阻

止特定细菌的生长.

②典题分析

题型二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结构的比较

[例3]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解题分析甲、乙都有细胞壁,A错误;丙和丁的主要区别是

丙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乙和丁的主要区别是乙没有以核膜为界

限的细胞核,D错误。

答案C

题型三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病毒的判断

[例4]对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①颤藻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HIV

⑦大肠杆菌⑧甲型H1N1流感病毒⑨肺炎双球菌

A.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

B.具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

C.①⑦⑨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

D.①④⑤是自养型生物

解题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病毒无核糖体,

⑥⑧为病毒,A正确;真核生物有核膜,②③④⑤都是真核生物,B

错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①⑦⑨为原核生物,C正

确;①颤藻属于蓝藻,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为自养生物,④⑤是植物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

物,D正确。

答案B

题后归纳

易混淆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细菌:细菌常带有“杆、球、螺旋或酵母菌、霉菌(如青霉

弧“字菌、根霉、曲霉等)、食

放线菌、链霉菌用菌

蓝藻:念珠藻、发菜、蓝球藻、颤藻衣藻、轮藻、黑藻、水

(藻类中只有蓝藻为原核生物)绵等

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原生动物:草履虫、

克次氏体变形虫、疟原虫等

知识点三细胞学说

。知识梳理

10建立者:德国的错误!施莱登和错误!施旺。

2.建立过程

-----------

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

比利时的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画圈宣

1543年

和法国的比夏和解组四层次的结构

1665年英国的虎克发现并命名了圆幽

德国的圆施莱登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

19世纪

和画]施旺的基本单位

细胞通过咽功遛产生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

新细胞

3.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错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错误!细胞发育而

来,并由四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错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

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口,05老细胞中产生.

4.意义:揭示了错误!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O

?问题思lo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改为“一切生物”吗?

提示: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不能修改为“一切生物”,

因为一切生物包括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细胞学说中已经被修正的是哪一项?

提示: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②典题分析

题型四对细胞学说的考查

[例5]以下关于细胞学说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

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

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题分析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

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但不能扩展到一切生

物,例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需要彼此配合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B错

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动植物细胞的

多样性,C错误;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

确O

答案D

课堂小结

一、知识结构

[使用方法)

(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卜

r-[成像规律)

,原核细胞和(分类依据)

[真核细胞:几结构比较)

’细胞的多样原核细胞和、

■[原核生物H定义、种类、结构)

性而统一桂真核细胞

-[真核生物H定义、种类)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厂(建立过程)

4细胞学说卜的为

一]意义)

二、重要术语

1.原核细胞2.真核细胞3O原核生物4O真核生物5O细

胞学说

三、重要概念

1.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

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所在

的区域叫拟核;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为原核生物,例如蓝藻和细菌;由真

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为真核生物,例如动物、植物。

3.施莱登、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切动

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

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细胞之后,欲换用高倍显微镜进一

步观察,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

B.将小光圈调整为大光圈

C.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后使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整清晰

答案D

解析高倍镜的使用过程为:①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物

像;②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④增大

光圈或者用凹面镜聚光,增加视野亮度;⑤转动细准焦螺旋,注意只

需要调整细准焦螺旋即可.

2.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