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題,每小题2分,共50分。毎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至答题卡相应的括号内。1.《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等记载,这反映了A.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B.儒家思想已经形成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都说明了民的重要性,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出现,说明我国民本思想的源远流长,故选A;西周初期儒家思想尚未形成,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排除BD;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神权的内容,排除C。2.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A.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 B.争霸战争日益频繁C.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D.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C项正确;春秋战国是王室衰微的时代,该项与题干不符合,排除A项;题干未强调战争频繁,排除B项;题干和民族融合无关,排除D项。故选C。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因为年代久远,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一定保存完好,不一定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故A项错误;不是所有史事的真实性都能靠考古的确证,故B项错误;材料阿房宫的考古发掘证明《阿房宫赋》记载的错误,成为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考古发现对印证史料的重要性,与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料·直接史料、间接史料【名师点睛】关于历史认识与研究,要注意把握到“史料”的选取。史料从来源上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等。从载体上分为实物史料(现场遗迹等)、加工史料(经过后人整理、完善的史料)等。第一手史料和实物史料最具可信度。而文学作品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当时时代的状况,但毕竟是文学作品,不是第一手史料,应该从多方面给予考辨。4.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A.诸侯势力威胁中央政权 B.王国数量快速增加C.推恩令加强对地方控 D.西汉王朝走向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图表反映出西汉初年封国控制的人口和辖郡均远远超过中央,反映出王国势力强大,对中央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王国数量情况,故排除B;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材料无法说明西汉王朝走向分裂,故排除D。5.《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上文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崇尚武力控制B.促进民族交融C.认同汉族文化D.避免政治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可知,孝文帝非常认同汉族文化,并学习汉族文化,C正确;材料反映孝文帝欣赏汉族文化,与“崇尚武力”无关,排除A;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并非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材料反映孝文帝积极学习汉族文化,无法体现“避免政治斗争”,排除D。6.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A.官僚体制的形成 B.统治集团的开放性C.科举制度完善 D.社会矛盾基本消除【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人才,抛开偏见和歧视,唯才是举,体现了统治集团治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官僚体制形成,故排除A;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用人情况,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情况,故排除D。7.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和疏注的合编。其第一编《名例》律中开宗名义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据此可知,唐朝法律A.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性 B.确立法制取代人治原则C.发展了儒家仁政思想 D.体现外儒内法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唐朝的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思想,认为德礼和刑罚是本用的关系,是对儒家仁政思想的发展,故选C;AB项由材料信息均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德礼和刑罚的关系,论述的不是治国理念,排除D。8.下表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现象一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现象二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现象三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崐起现象四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据表可知,唐代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 B.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C.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D.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接近口语,易懂实用”、“迎合市民心理”、“广泛演唱”等信息可知唐朝的文学出现通俗易懂、迎合市民需要的特点,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故选D;材料反映唐代的文艺是通俗,而非低俗,排除A;“分野消失”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是文艺的世俗化程度提高,而非佛教的世俗化程度提高,排除C。9.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可知,士大夫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体现了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故选D;宋代实行的仍是君主专制,不存在集体统治的说法,排除A;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并不能起到有效防止的作用,排除B;士大夫不等于丞相,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10.辽国真正的宰辅机关是北、南枢密院。有了北枢密院,皇帝得以把一切政令贯彻到二府以至各部族;南枢密院其下还有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及各职能部门。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这表明辽国A.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 B.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C.照搬宋朝的政治体制 D.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可知,两个枢密院各司其职,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得出辽国枢密院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皇权,体现皇帝的意志,D项正确;南北枢密院都是宰辅机关,最终军政大权都集中于皇帝一身,说明了皇权的集中,因此皇帝权力没有受到极大的限制,A项错误;根据材料南北枢密院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没有体现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B项错误;北宋的中央机构为“二府三司”,没有南北枢密院,因此不是照搬北宋的政治体制,C项错误。11.考古学家在一座代契丹族公主蔡中发现築「两例的伤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而的浮雕风格己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时期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浮雕风格的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契丹公主的墓中出现了汉族的营造方式和浮雕风格,这说明契丹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现,故选B;材料体现的是契丹族和汉民族文化的交融,ACD均不符合这一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12.“将家将”故事在北宋中叶开始流传。南宋民间艺人把它编成话本,创造出杨宗保,构想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元代又出现《吴天塔孟良盗骨》等杂剧,构想了杨六郎从吴天塔取回杨令公骨殖的情节。这反映出A.正统思想依赖文学传播 B.文艺折射时代主流思想C.文学艺术倾向于世俗化 D.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代,各民族政权之间矛盾不断激化,“杨家将”故事情节也随之不断变化,折射出当时汉民族反抗少数民族进攻是社会主流思想,故选B;正统思想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而不是依赖于文学,故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出文学艺术发展趋势,故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故排除D。13.“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 B.设立南书房 C.设置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内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政务繁忙的问题,明成祖设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故选D;枢密院在宋代就已设立,这与材料的时间限定不符,排除A;南书房设立于清朝,与材料的时间限定不符,排除B;殿阁大学士在明太祖时就已设立,与材料的时间限定不符,排除C。14.“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朝贡贸易的弊端 B.商品经济发展缓慢C.倭寇的日益猖獗 D.“海禁”政策的恶果【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宋朝时期东南沿海居民以出海贸易为生,而到了明朝这些地区的人们沦为了倭寇主体,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明朝的“海禁”政策阻断了沿海居民的生计密切相关,故选D;朝贡贸易的弊端并不是倭寇成患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倭寇的日益猖獗是对材料的解读,而不是原因,故排除C。15.下图为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示意图。它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消除群臣间隔阂 B.杜绝皇权旁落C.强化对官僚控制 D.禁锢士人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清朝的密折制度,官员单独呈报,皇帝亲手批阅,这使权力向皇帝集中,有利于强化皇帝对官僚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C;材料反映的君臣关系,没有体现群臣隔阂,故排除A;杜绝皇权旁落,说过过于绝对,故排除B;材料与禁锢士人思想无关,故排除D。16.《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旨在A.打开中国市场 B.掠夺中国劳动力C.获得政治特权 D.获取海关管理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英国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的目的是为了掠夺福州的茶叶、向广州和上海等地倾销商品,由此可见,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便于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到掠夺劳动力,故排除B;材料与政治特权、海关管理权无关,故排除CD。17.下表中外军队部分火器列装时间名称发明时间国外装备时间淮军装备时间雷明顿步枪1865年1870年美国海军订购1873年-1874年斯奈德步枪1866年1867年英国采用1873年-1874年马蒂尼字利步枪1871年1871年交付英国使用1873年-1874年这表明A.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均衡 B.洋务运动促进军事近代化C.列强支持中国发展军事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淮军装备新式武器的时间较英美等国并没有晚多少,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军事近代化,故选B;根据军事装备不能说明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AD;列强不可能支持中国发展军事,C项说法有误,排除。18.《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甲午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 B.报刊报道受到民众广泛关注C.国人对战争失败进行反思 D.中国的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答案】C【解析】【详解】《申报》对日本态度从战前的嘲讽和讥笑到战后的高度赞扬,这种态度的变化说明战争的失败给予中国人以沉重打击,国人对战争的失败进行了反思,故选C;这种变化和政府监管的变化无关,也不能说明报道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进行变革的信息,不能说明中国的制度变革是否成功或失败,排除D。19.1911年,革命党人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我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随后他投入的战斗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四川保路运动 D.护国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革命党人林觉民在《与妻书》应该是在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的,故A正确;林觉民没有参加武昌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故BC错误;护国运动是1915年到1916年,故D错误。故选A。20.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剪辫与留辫、放足与缠足、洋装与长袍、鞠躬与跪拜、科学与迷信等长期并存,一副联语在当时颇为流行:“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阴阳合历”结合所学可知,阳历是中华民国后实行的,因此材料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D符合题意;A、B、C均是清政府统治时期,A、B、C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阴阳合历”,考查的是学生对民国时期相关知识的理解。21.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提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随后,他又撰文明确强调“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这主要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界共识 B.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C.知识界深刻反思共和思想 D.欧美政治体制被国人抛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说明,当时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是最终的政治归宿,这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选B项;A项错在“共识”,说法绝对;材料中仅能体现陈独秀的观点,无法代表知识界,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国人抛弃欧美政治体制,排除D项。22.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加强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田村”“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里程碑,会议系统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选B;南昌起义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A错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故C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故排除D。2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极短时期内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这次行动A.确立了迁都重庆的战略思想 B.粉碎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C.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传的工业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这就保存了物质实力,从而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故选C;这次行动是迁移高校和工矿企业,与迁都重庆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虽然迁移了部分高校和企业,但并不能改变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排除B;这一行动是应对日本侵略、保存物质资源的举措,改变工业布局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24.下图为某一战役示意图。据图3信息判断,该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C.孟良崮战役 D.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该战役主要沿正太铁路展开,所以应该是百团大战,故选B;平型关战役发生在平型关,而非铁路沿线,排除A;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图中“八路军”、“日军”不符,排除CD。25.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这意味着()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C.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49年3月”、“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被基本消灭,农村中心革命道路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故D项正确;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故A项错误;B项不是题干主旨,应排除;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结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中心的转移的知识分析解答。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題有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泰)其因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进群朴.其声乐不流汙(注:流,淫邪。汙,污浊),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注:恶),古之吏也。——《荀子・强国篇》材料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边地区设置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元必・地理志》材料四雍正帝认为,“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統,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崛起并统一中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元朝治边政策的差异性。(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历史意义。【答案】(1)任用外来人才;地理条件优越;法治严明。

(2)唐代在边疆设置羁縻州,任用当地首领,因俗而治;元代在边疆设置行省,与内地管理一致。

(3)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得出任用外来人才;根据“(秦)其因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得出地理条件优越;根据“甚畏有司而顺”得出法治严明。(2)根据“唐所谓羁縻之州(边地区设置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得出唐代在边疆设置羁縻州,任用当地首领,因俗而治;根据“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得出元代在边疆设置行省,与内地管理一致。(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的大一统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7.阅读材料,定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与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東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湖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エ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一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編《近代中国通史》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紀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视。——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中国采取的自救运动的名称,并分析这次运动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转折点”的主要表现,概括这一转折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百年未有的大事”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最终失败。

(2)表现: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社会各阶层的拥护。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详解】(1)根据“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可知第二次灾难性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进行自救。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最终失败。(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转折点”主要表现是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功得出社会各阶层的拥护。意义主要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根据“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紀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可知材料三中的“百年未有的大事”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这场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整理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1924年版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只有4%,1931年则提高到了10%,1933年提高到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摘编自非平、雑木上编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答案】(1)特点:数量和资本额迅速增长;涉及行业众多;民生行业发展最快。原因:中华民国成立,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434500元。”可知,数量和资本额迅速增长;根据材料“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可知,涉及行业众多、民生行业发展最快。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的鼓励政策、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群众性抵制洋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回答。(2)原因:根据材料“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可知,实现了关税自主;根据材料“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可知,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钱穆先生归纳秦以后两千年来士人地位之变动——摘编自《钱穆科举观述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科举考场外的人物对语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