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适应反应(一)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1.分类:
⑴.生理性萎缩: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⑵.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2.举例(1)心肌褐色萎缩大体: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心脏呈褐色,心尖变锐,包膜皱缩,冠状动脉弯曲。正常脂褐素脂褐素LM:心肌细胞变细,纹理不清,间质增宽,心肌细胞核两端有脂褐素沉积。(2)脑萎缩:肉眼: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
(3)肾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所致)正常(4)睾丸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时常伴细胞的数量增多。1.分类:
⑴.以原因分类:
工作负荷↑——代偿性肥大;激素刺激——内分泌性肥大。⑵.以生理病理分类:①生理性肥大(physiologichypertrophy):②病理性肥大(pathologichypertrophy):2.病变:细胞的肥大导致由其组成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和功能增强。
LM:肥大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增大,细胞间隙变小。大体: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3.后果:
①功能增强;
②失代偿(decompensation):如肥大心肌的失代偿引发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大(三)增生(hyperplasia)
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时常伴细胞肥大。细胞增生受机体调控,引发因素去除而细胞增生停止。而肿瘤细胞是失控性增生。1.分类:
⑴.生理性增生:
⑵.病理性增生:
①内分泌性增生:
②代偿性增生:
③修复性增生:2.病变:
LM:
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数量弥漫性增多伴细胞肥大。大体:组织、器官弥漫、均匀地增大(子宫内膜)或结节性增大(前列腺、甲状腺)。mitosishyperplasiaatrophyhypertrophyORGANSIZE(四)化生(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由较幼稚的细胞通过增生转变而成)。与干细胞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属于细胞的转型性分化。这种分化上的转向常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间叶细胞向间叶细胞转化。⑴.鳞状上皮化生:⑵.肠上皮化生:⑶.结缔组织化生:1.类型:子宫颈腺体鳞状上皮的化生慢性胃炎时胃腺体的肠上皮化生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1.缺氧2.化学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素5.免疫反应一、损伤的主要原因和机理(一)原因(二)机理⒈细胞膜的破坏机械力、脂酶、缺氧、补体、感染和药物等因素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细胞的损伤。⒉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活性氧类物质(activatedoxygenspecies,AOS),主要包括超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自由基(freeradicals)具有强氧化活性基团。AOS以其对于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化作用损伤细胞。细胞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AOS生成增多,导致细胞损伤。AOS的强氧化作用,是细胞损伤发生机制的基本环节。⒊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
细胞浆内的磷脂酶和内切核酸酶的作用需要高游离钙活化。正常时,胞浆因此处于低游离钙状态,使上述酶类活性稳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以保持。缺氧、中毒等致使ATP减少,胞浆内继发游离钙增多,磷脂酶和内切核酸酶因而活化,降解磷脂、蛋白质、ATP和DNA,使细胞损伤。⒋缺氧的损伤作用(hypoxia)指细胞不能获得足够氧或是氧利用障碍。原因:
①单纯性缺氧—空气中氧分压低或气道(外呼吸)障碍;
②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的质、量异常;
③循环性缺氧—局部性缺血或心、肺功能衰竭;
④细胞中毒性缺氧—直接中毒所致线粒体内呼吸(主要是氧化磷酸化)障碍。缺氧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抑制,使ATP生成减少,造成细胞膜钠-钾泵、钙泵功能低下和胞浆内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脂肪运出胞浆)障碍等,造成无氧糖酵解过程的活化。酵解会使细胞酸中毒、溶酶体膜破裂,并损伤核染色质(DNA链)。缺氧还可使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类物质增多,膜磷脂丢失,脂质崩解,细胞骨架破坏等。⒌化学性损伤(chemicalinjury)包括化学物质和药物的毒性作用。化学性损伤的途径:
①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例如氰化物因迅速封闭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而致猝死。
②代谢产物对于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肝、肾、心肌、骨髓等是主要靶器官。
③诱发免疫性损伤:青霉素→Ⅰ型变态反应引发过敏反应,氯霉素→Ⅱ型变态反应引发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④诱发DNA损伤(见下文“遗传变异”)⒍遗传变异(geneticvariation)化学物质和药物、病毒、射线等可损伤细胞核内的DNA,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细胞发生遗传变异,可导致:
①结构蛋白合成低下:
②核分裂受阻:
③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例如转化性蛋白质等可诱发单克隆转化性细胞形成,进而形成肿瘤;
④酶合成障碍:
损伤的细胞,首先表现为代谢性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分钟至数小时),呈现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后(数小时至数日),才呈现光镜下和用肉眼可见的形态学变化,即病理变化。这种损伤性病变包括:
①在去除病因后能恢复的可逆性病变——变性;
②严重的不可逆性病变——细胞死亡。二、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指细胞受损伤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过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并伴有功能下降。(一)变性(degeneration)
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水分过多。是细胞轻度损伤的早期病变。⑴.原因:缺氧、感染和中毒。⑵.脏器:好发于心、肝、肾等实质细胞。⑶.机理:缺氧→线粒体损伤→ATP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导致水潴留。1.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⑷.病理变化:光镜:
①颗粒样变性: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LM下弥漫性细胞胀大,胞浆内出现许多伊红色细颗粒。
②水样变性:肿胀的线粒体、内质网破裂,胞浆内水分越来越多,胞浆呈疏松网状。
③气球样变性:细胞重度水肿,胞浆淡染、清亮。肉眼:发生了细胞水肿的肝、肾等体积增大、颜色变淡。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肝细胞水肿HE×200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⑴.原因:感染、中毒、缺O2、营养障碍。
⑵.脏器:
心、肝、肾。⒉脂肪变性(fattydegeneration)1)肝脂肪变性
病因及发病:(1)来源增多:①食入多,消耗少
②脂库动员增加(2)去路减少数:①
-氧化障碍
②脂蛋白合成障碍
肝脂肪变:
①肝细胞胞浆内脂肪酸增多:
a.高脂饮食和皮下、大网膜等处脂肪组织大量分解;
b.缺氧致肝细胞糖酵解生成的乳酸转化为脂肪酸。
②
-磷酸甘油增多:
饮酒可致
-磷酸甘油增多而促进甘油三酯合成。
③载脂蛋白减少:缺氧、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饥饿、糖尿病等)和肝毒物质(CCl4)使载脂蛋白减少。
⑷.病理变化:
LM:HE染片,脂滴为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脂肪制片时被有机溶剂溶解);冷冻切片,胞浆内脂肪可用脂溶性的苏丹Ⅲ染料染成红色。肉眼:黄——色淡黄(肝肝脂肪变);油——切面油腻感;软——质软;大——肝体积增大、边缘钝;轻——重量轻,放入水中浮在水表面。镜下:苏丹3染色
Fattyliver
SudanⅢstainAcuteAlcoholism
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LM:心肌细胞内有大小不等近圆形脂肪的空泡。肉眼: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2.心肌脂肪变:虎斑心**
心外膜脂肪组织显著增多时,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fattyinfiltration),并非脂肪变性。
血管壁、结缔组织、细胞内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类型:
⑴.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①病因:缓进性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
②部位:弥漫累及肾、脑、脾和视网膜等处的细小动脉壁。
③机理: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内蓄积。
④病变:细动脉血管壁增厚、均质性红染,管腔狭窄,血管变硬。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hyalinedegeneration)
①病因: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生理性增生:萎缩的子宫、乳腺、睾丸等;病理性增生:瘢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小球纤维化、硅肺、心瓣膜病、浆膜粘连、血栓或坏死组织的机化等。
②部位:间质纤维结缔组织。
③机理:胶原纤维变粗,胶原蛋白交联增多,使胶原纤维大量融合、多量糖蛋白蓄积其间。
④病变: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形成均质、粉色或淡红染的索、片状结构。⑵.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蛋白质)
②浆细胞——Russell小体(免疫球蛋白)
③酒精性肝病——Mallory小体(异常中间丝—CK、VE、DE等)⑶.细胞内玻璃样变:⒋粘液样变性(mucoiddegeneration)
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
LM:间质疏松,粘液样基质呈灰蓝色。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沉积。
⑴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例如血栓、死亡的寄生虫卵)内的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⑵转移性钙化:由于钙磷代谢障碍(高血钙)所致正常肾小管、肺泡、胃粘膜等处的多发性钙化。
LM:
钙盐呈蓝色颗粒状~片块状。⒌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calcification)6.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pigmentation)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二)细胞死亡(celldeath)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此即细胞死亡。⒈坏死(Necrosis)
是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⑴基本病变:
LM:
1).胞胞核的病变:
①核固缩(pyknosis):细胞核水分脱失,染色质凝聚,核缩小呈深蓝染,提示DNA停止转录;
②核碎裂(karyorrhexis):表现为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
③核溶解(karyolysis):染色质中的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只见、甚至不见核的轮廓。2)细胞浆的病变:
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坏死,细胞进而解体、消失;3)间质的病变:
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最后坏死的细胞和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无结构的颗粒状红染物质。肉眼:“四无一降”:无光泽、无弹性、无血供、无功能和体温↓。⑵.类型:1)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necrosis)
①概念:坏死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呈灰白色、干燥的凝固块。
②原因:由于坏死局部的酸中毒使坏死细胞的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
③条件:
a.含蛋白多、水少;
b.含蛋白水解酶少。
④部位: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⑤病变:a.肾贫血性梗死:大体:坏死灶因蛋白质凝固呈灰白色、干燥,质地较硬,周围有充血出血带,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LM:坏死细胞结构消失,但细胞的外形和组织轮廓仍然保存。b.心肌梗死:①概念: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②原因: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③条件:
a.含蛋白少、水和脂质多;
b.嗜中性白细胞渗出
。④部位:脑、脊髓、胰腺和皮下脂肪组织等。⑤类型:2)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necrosis)a.脑梗死:脑组织中水和脂质多而含蛋白少,脑组织坏死后形成半流体状,称为脑软化。
LM:
坏死灶见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泡沫细胞和坏死组织。大体:坏死灶呈蜂窝状。脑液化性坏死HE×100b.脓肿:化脓菌感染,引起组织坏死,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渗出,释放水解酶,坏死组织溶解形成脓肿。c.脂肪坏死:包括创伤性和酶解性两大类。肝脓肿a.干酪样坏死(caseousnecrosis)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LM:
原有组织结构完全崩解破坏,呈现一片无定形、颗粒状的伊红物质。大体: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而得名。3)特殊类型的坏死:肺干酪样坏死HE×100概念:组织大块坏死+腐败菌感染
H2S+Fe++→FeS(黑色)类型:①干性坏疽部位:多发于肢体,特别是下肢。条件:动脉受阻而静脉回流通畅。病变:坏死肢端干燥呈黑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影响:由于坏死组织干燥,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b.坏疽(gangrene)②湿性坏疽
部位:肠管、胆囊、子宫、肺等。条件:动脉受阻同时有静脉淤血。病变:坏死肢端肿胀呈褐黑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影响: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腐败菌感染严重。③气性坏疽(gasgangrene)部位:深部软组织的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战伤。条件:合并厌氧的产气荚膜杆菌感染。病变:细菌分解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影响:坏死分解产物和毒素大量吸收,可致机体迅速中毒死亡。4)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的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纤维素样坏死可能是胶原纤维肿胀、崩解(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
LM:
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⑶.坏死的结局
①溶解吸收:
②分离排除:溃疡、窦道、瘘管、空洞
③机化(oranization):
④包裹,钙化(calcification):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②坏死细胞的数量③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再生能力④发生坏死器官的储备代偿能力(4).坏死的后果
概念: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2.凋亡(apoptosis)形态:
EM:
①细胞皱缩,质膜完整,胞浆致密,细胞器密集、不同程度退变;
②核染色质致密,形成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团块边集于核膜处,进而胞核裂解、胞浆多发性芽突;
③胞浆芽突迅速脱落,形成许多凋亡小体。凋亡小体外被以胞膜,其胞浆中含有细胞器,核碎片可有可无。MechanismsofapoptosisMorphologyofApoptosisNecrosisApoptosiscontrolapoptnecrosis
LM: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有称之为嗜酸性小体。
**病毒性肝炎中所见的嗜酸性小体实为肝细胞的凋亡。凋亡小体
机体对部分细胞和组织损伤后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repair)。第三节组织的修复一、再生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过程。1.生理性再生:是指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如表皮的表层角化细胞经常脱落,而表皮的基底细胞不断地增生、分化,予以补充;消化道粘膜上皮约1~2天就更新一次;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又由基底部细胞增生加以恢复。
2.病理性再生: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1.完全再生(regeneration)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2.不完全再生
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有多种组织发生损伤,故上述两种修复过程常同时存在。1.不稳定细胞(labilecells)又称持续分裂细胞。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包括上皮细胞(表皮、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一)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2.稳定细胞(stablecells)又称静止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处于G0期,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
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平滑肌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cells)又称非分裂细胞。属于这类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不论中枢神经细胞及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在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
***注意:在神经细胞存活的前提下,受损的神经纤维有着活跃的再生能力。(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体皮H.E染色10×10表皮真皮真皮(手掌皮)H.E染色10×10乳头层网织层汗腺导管手掌皮H.E染色10×10汗孔表皮真皮乳头头皮H.E染色10×4毛囊皮脂腺立毛肌汗腺表皮体皮H.E染色10×10皮脂腺头皮H.E染色10×10毛根上皮性毛囊结缔组织性毛囊皮脂腺立毛肌头皮H.E染色10×10皮脂腺导管皮脂腺立毛肌头皮H.E染色10×10立毛肌皮脂腺真皮的结缔组织头皮H.E染色10×10毛乳头毛球1.上皮组织的再生
⑴.被复上皮:
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以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粘膜如胃肠粘膜的上皮缺损后,同样也由邻近的基底部细胞分裂增生来修补。新生的上皮细胞起初为立方形,以后增高变为柱状细胞。⑵.腺上皮再生
①基底膜未破坏:
腺上皮的缺损而腺体的基底膜未被破坏,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
②基底膜破坏:
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被完全破坏,则难以再生。
③构造比较简单的腺体如子宫内膜腺、肠腺等可从残留部细胞再生。④肝细胞再生:
a.肝在部分切除后,通过肝细胞分裂增生,短期内就能使肝脏恢复原来的大小;
b.肝细胞坏死时,不论范围大小,只要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从肝小叶周边区再生的肝细胞可沿支架延伸,恢复正常结构;
c.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网状纤维转化为胶原纤维,或者炎症刺激,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小叶内间隔,再生肝细胞难以恢复原来小叶结构,成为结构紊乱的肝细胞团(如肝硬化时的肝再生结节)。
2.纤维组织的再生:损伤①受损处静止状态的纤维母细胞刺激②原始间叶细胞分化的纤维母细胞进行分裂、增生。幼稚的纤维母细胞胞体大,两端常有突起,突可呈星状,胞浆染色淡略呈嗜硷性,有1-2个核仁。纤维母细胞停止分裂后,开始合成并分泌前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细胞逐渐变成长梭形,胞浆越来越少,核越来越深染,成为纤维细胞。图3-4成纤维细胞光镜图图3-5成纤维细胞(左)和纤维细胞(右)超微结构模式图3.软骨和骨组织的再生:⑴.软骨的再生
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幼稚软骨细胞形似纤维母细胞,以后逐渐变为软骨母细胞,并形成软骨基质,细胞被埋在软骨陷窝内而变为静止的软骨细胞。软骨再生力弱,软骨组织缺损较大时由纤维组织参与修补。
⑵.骨组织的再生骨组织再生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a.血肿形成骨组织和骨髓都有丰富的血管,在骨折的两端及其周围伴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数小时后血肿发生凝固。b.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后的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肉眼及X线检查见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约1周左右,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c.骨性骨痂形成上述纤维性骨痂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以后出现钙盐沉积,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也经软骨化骨过程演变为骨组织,至此形成骨性骨痂。d.骨痂改建或再塑为了适应骨活动时所受应力,编织骨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也重新恢复。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和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4.血管的再生⑴.毛细血管的再生:蛋白分解酶作用下,损伤处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突起的幼芽,随着内皮细胞向前移动、增生而形成一条细胞索,在血流的冲击下出现管腔,吻合构成毛细血管网。增生的内皮细胞分化成熟时还分泌Ⅳ型胶原、周边的纤维母细胞分泌Ⅲ型胶原及基质,组成基底膜。⑵.大血管的修复:大血管离断后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但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而由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5.肌组织的再生肌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弱。
⑴横纹肌的再生
①肌膜未被破坏时,肌原纤维仅部分发生坏死,可完全恢复正常横纹肌的结构;
②肌纤维完全断开,而靠纤维瘢痕愈合。愈合后的肌纤维仍可以收缩,加强锻练后可以恢复功能;
③整个肌纤维(包括肌膜)均被破坏,则难以再生,需由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骨骼肌纵切面
(膈肌,HE,x40)肌束膜骨骼肌纤维骨骼肌纵切面(膈肌,HE,x400)横纹骨骼肌细胞核肌原纤维束肌束膜肌内膜
⑵平滑肌的再生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⑶心肌的再生心肌再生能力极弱,破坏后一般都是瘢痕修复。6.神经组织的再生
⑴神经细胞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
⑵神经胶质细胞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
⑶外周神经纤维
外周神经受损时,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外周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
①断处远侧段的神经纤维髓鞘及轴突崩解,并被吸收;②两端的神经鞘细胞增生形成带状的合体细胞,将断端连接,近端轴突逐渐向远端呈多分支状生长;③其中一再生轴突穿过神经鞘细胞带,最后达到末梢鞘细胞,鞘细胞产生髓磷脂将轴索包绕形成髓鞘。整个再生过程常需数月以上才能完成。***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者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它组织阻隔,或者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轴突均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成为创伤性神经瘤,可发生顽固性疼痛。(三)细胞的生长和调控受损组织修复的完好程度不仅取决于受损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同时也受许多细胞因子及其他因素的调控。目前已知影响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长因子(growthfactors)细胞受到损伤因素的刺激后,释放一些生长因子,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促进修复过程。
⑴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⑵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主要作用于内皮细胞及所有间叶细胞增生。
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胶质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
⑷转化生长因子(TGF)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
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正常胚胎的发育、创伤愈合及慢性炎症时的血管增生和肿瘤血管的形成。
⑹细胞因子(cytokines)白介素I(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能刺激纤维母细胞的增殖,TNF还能刺激血管再生。2.抑素和接触抑制
⑴抑素(chalon)抑素具有组织特异性,何组织都可以产生一种抑素抑制本身的增殖。
•表皮抑素,抑制基底细胞增殖;
•TGF-β抑制上皮细胞增殖;
•干扰素-α,前列腺素E2和肝素抑制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⑵接触抑制(contactinhibition)皮肤创伤,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3.细胞外基质对细胞再生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ECM)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粘连糖蛋白。主要作用是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损伤修复过程中,ECM代谢调整,其成分也会有所改变,如Ⅲ型胶原减少而Ⅰ型胶原增多,使修复组织能力增强;实质脏器慢性炎症时,该脏器的某些间叶来源细胞(如肝脏的贮脂细胞,肺泡隔间叶细胞)可增生、激活、转化为纤维母细胞,最终引起ECM过度增多和沉积,器官发生纤维化、硬化。
纤维性修复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以后肉芽组织转化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修复完成。二、纤维性修复
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肉眼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1.肉芽组织的结构:
LM:新生薄壁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周围有许多新生的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炎性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肉芽组织中一些纤维母细胞的胞浆中含有肌细丝,除有纤维母细胞的功能外,尚有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因此称其为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
Gross: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一)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2.肉芽组织的功能:
①抗感染保护创面;
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3.肉芽组织的结局:随着时间的推移,肉芽组织逐渐成熟。表现为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按功能的需要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纤维母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最后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且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
瘢痕(scar)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1.病变:
LM: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伴玻璃样变。纤维细胞很稀少,血管减少。大体: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二)瘢痕组织2.瘢痕组织的作用及对机体的影响:⑴.对机体有利的一面:①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并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
②瘢痕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抗拉力强,使填补及连接相当牢固,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⑵.对机体不利的一面:①瘢痕收缩:
a.发生于关节附近时,常常引起关节挛缩或活动受限;
b.发生于胃肠道、泌尿道等腔室器官时,则可引起管腔狭窄,如胃溃疡瘢痕可引起幽门梗阻。瘢痕收缩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大量肌纤维母细胞收缩所致。②瘢痕性粘连:特别是在各器官之间或器官与体腔壁之间发生的纤维性粘连,常常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功能。③器官硬化: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广泛纤维化玻璃样变,可发生器官硬化。④瘢痕疙瘩: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机制:a.认为与体质有关;b.与瘢痕中缺血缺氧,促使其中的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使肉芽组织增长过度。
创伤愈合(wound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实际上是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合同
- 2025年粗纺混纺纱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29年中国微电声器件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 全电子时控开关钟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个人教育培训贷款延期合同4篇
- 2025年山西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海洋冷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门卫劳务与城市安全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辽宁鞍山市台安县城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2025年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每日一练30天
-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大全 (每日一套共26套)
- 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植施工方案
- 应收账款最高额质押担保合同模版
- 基于新型光弹性实验技术的力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 诉前车辆保全申请书(5篇)
- 医院后勤保障管理组织架构图
- 课件:TTT职业培训师课程
-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八九年级全部单词汇总.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