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资格《化学》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初中教师资格《化学》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初中教师资格《化学》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初中教师资格《化学》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初中教师资格《化学》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初中教师资格《化学》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美国学者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调断的学习材料应与下列内容间合理联系的是()。A、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B、学习者的学习方式C、学习者的前科学概念D、学习者的情感体验答案:A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故本题选A。2.人体在进行无氧运动时,体内的普通糖会转化成乳酸,乳酸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乳酸所含官能团相同B、乳酸能发生催化氧化、取代和加成反应C、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氧氧化铜悬浊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D、乳酸能和碳酸氢钠或钠反应放出气体答案:D解析:A.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含有醇羟基和醛基,乳酸中含有醇羟基、羧基,二者官能团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B.乳酸不含碳碳不饱和键、醛基、羰基、苯环等结构,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否则不生成砖红色沉淀,故C错误;D.含-COOH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含-OH、-COOH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故D正确。正确答案为D。3.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B、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1mol电子,a极质量减少32gC、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b为铜D、若a、b两极为石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氧气体积相同答案:D解析:A.因该燃料电池是在酸性电解质中工作,所以正极反应为,A项错误;B.电解精炼铜时,a极为阳极,材料是粗铜,溶解的是铜和比铜活泼的金属,若转移1mol电子,a极减少的质量不是32g,B项错误;C.铁表面镀铜时,a为铜,b为铁,C项错误;D.a、b两极均是石墨时,电解溶液时,燃料电池中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a极反应式为,转移电子数相同,则a极生成的与燃料电池中消耗的体积相等,D项正确。故选D。4.下列说的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C、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A.增大浓度,可以增加活化分子数,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不会变化,A错误;B.改变温度,平衡常数会发生变化,改变其余的条件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C.有些反应虽然熵增,但有一个活化能,需要人为提供,这种反应就不能自发,比如燃烧,必须点燃,否则不能反应,C错误;D.升高温度,会使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因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故本题选D。5.在化学平衡当中,我们常用“等、动、定、变”,用这四个字来去表示化学平衡特征。它当中体现的化学学科的思想有()。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③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相统一;④结构与性质相统一相结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在化学平衡特征中,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想、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思想,故选A。6.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列主观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的是()A、化学反应与能量B、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C、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D、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答案:D解析:答案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着重于物质结构基础及性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这一内容侧重于从微观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的范畴。而A选项“化学反应与能量”、B选项“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C选项“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均不属于模块2的内容。所以,正确答案是D。7.(过氧化铬)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对该物质的推断正确的是()。A、不稳定,易分解B、其中的Cr为+5价C、属于碱性氧化物D、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A.过氧化铬中有两个过氧键,故过氧化铬不稳定,易溶于酸并分解放出氧气,故A正确;B.CrO5中存在2个过氧键、1个Cr=O键,所以4个O原子显-1价、1个O原子显-2价,所以Cr元素显+6价,故B错误;C.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的结构式中Cr原子为10电子的结构,故D错误。8.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下列先后顺序符合化学史实的是()。①玻尔提出的量子力学模型②汤姆森提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道尔顿提出的实心球模型④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A、③②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答案:B解析:①1913年波尔提出的量子力学模型;②1904年汤姆森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③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④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根据先后顺序排序为:③②④①。故选B。9.“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结构决定性质”主要反映在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中B、常用铝作为制作电线的材料,而不用银,说明铝的导电性比银的好C、氢键对水的沸点的影响不是“结构决定性质”的表现D、金刚石是共价晶体,硬度大,可用于制作钻探机的探头答案:D解析:答案D正确。A选项,“结构决定性质”适用于所有化学物质,不只是有机化合物。B选项,常用铝作电线材料而不用银,是因为银成本高,实际上银的导电性比铝好。C选项,氢键影响水的沸点正是“结构决定性质”的表现。D选项,金刚石是共价晶体,其原子通过共价键紧密连接,形成坚固的结构,所以硬度大,这使其能够用于制作钻探机的探头,很好地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这一核心思想。因此,答案选D。10.在1,3-丁二烯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为()。A、SpB、C、D、答案:B解析:在1,3-丁二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与三个氢原子或另一个碳原子相连,同时还有一个双键上的π电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这样的碳原子有3个σ键电子对和1个π键电子对,总共是4个电子对。由于4个电子对呈四面体分布,因此碳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3$,但由于存在双键,其中一个$sp^3$杂化轨道被π键电子占据,因此实际表现为$sp^2$杂化。从选项来看,B选项代表$sp^2$杂化,因此B是正确答案。11.关于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应该将实验和推理判断相结合B、科学探究只能通过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C、科学探究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实验D、科学探究的各环节都应围绕实验展开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故A正确;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所以B错误;科学探究的问题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获得,即可来源课本也可来自实际生活,故C错误;科学探究的各环节不一定都要围绕实验展开,故D错误。故选A。12.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列化学名词书写正确的是()。A、木碳、活性炭B、法码、钳锅C、苯酚、硝基苯D、油酯、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正确的应该是木炭、砝码、油脂。故本题选C。13.化合物的名称是()。A、4-乙基-6-甲基庚烷B、2-甲基-4-乙基庚烷C、6-甲基-4-乙基癸烷D、2-甲基-4-乙基癸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首先选主链为7个碳,标序号从左向右,2号碳一个甲基、4号碳一个乙基,因此命名为2-甲基-4-乙基庚烷。1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答案:B解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故本题选B。15.在“酸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教学的小结时,某化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就知识的学习过程而言,该活动属于()。A、形成观念B、进行推理C、获取证据D、得出结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教师在效果过程中写出酸的性质,属于得出结论。故本题选D。16.“电离平衡”也是种“化学平衡”,以此推测电离平衡也存在平衡的移动,这里运用的思维方式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A解析:“电离平衡”也是种“化学平衡",已知化学平衡的特点,那么可以推测“电离平衡”的特点,在这里“化学平衡”及其特点是大前提,“电离平衡也是一种化学平衡”属于小前提,“电离平衡也存在平衡的移动”属于结论。因此在这里运用的思维方式是演绎。答案为A。17.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电池研究方面做出科学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关于锂离子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普通汽车的启动电瓶完全可以用锂离子电池替代B、锂离子电池工作时,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返嵌入和脱嵌C、锂离子电池不含有毒物质,废弃时可以与普通垃圾放在一起D、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之一是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池。普通汽车的电瓶是铅蓄电池,故A错误;不能和普通垃圾一起扔,应该进行分类,故C错误;锂电池单位质量释放能量高,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是铅蓄电池的5-10倍。故D错误。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故本题选B。18.“通过实验事实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该目标属于()。A、体验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认知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答案:C解析:通过实验事实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属于知识性的目标,因此属于认知性目标。19.恒容密闭容器,1:1加入碳和水蒸气生成水煤气,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变化一定能判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A、逆反应速率减小B、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D、反应物气体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A.当降低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平衡逆向移动,A错误;B.平衡常数K减小,反应程度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故错误;C.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少说明气体分子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D.反应物气体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故选C。20.某化学教师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开展概念图策略的教学实验,教学中控制了其他变量。为了检验概念图策略的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性,在教学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平均高于对比班。下列统计结果能说明该策略教学有效的是()。A、前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B、前测成有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C、前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D、前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答案:D解析:实验班和对比班开展概念图策略的教学实验,教学中控制了其他变量,为了检验概念图的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性,前测成绩应无显著性差异,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比班即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故本题选D。21.安全气囊碰撞时发生反应:。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C、每生成16mol转移30mol电子D、中N为-3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错误;B.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还原产物是由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是由生成的,故还原产物:氧化产物=2:30=1:15,B正确;C.每生成16mol转移电子数为10mol,C错误;D.中N为-价,D错误。故本题选B。22.在教学设计当中,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不包括的是()。A、知识基础B、学习方法C、教学策略D、学习动机答案:C解析:教学设计中写学情分析就是教学对象分析,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已知(现有知识技能水平、生活经验)、未知(学习需要)、能知和想知(个性差异)以及怎么知(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等,不包括教学策略。故选C。2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分析盐酸与镁、锌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特征,并找到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不同,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该思维方法主要是()。A、演绎和比较B、归纳和比较C、直觉和比较D、直觉和归纳答案:B解析:答案解析:首先,通过分析盐酸与镁、锌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其共同特征,这是归纳的过程。然后,将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是比较的过程。综上所述,该思维方法主要是归纳和比较,所以选项B是正确答案。24.在质量守恒定律当中,下列是属于情意目标的是()。A、认识质量守恒定律B、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C、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D、培养科学探究兴趣答案:D解析:情意目标侧重内心的情感体验,因此选D。25.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的三个模块是()A、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B、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C、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D、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这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26.在化学教学当中,化学教学思想当中()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A、科学思维相统一B、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C、发展实验探究和启迪思维相关的D、掌握能力和发展双基答案:B解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教学思想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地位,清晰地反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A选项“科学思维相统一”主要侧重于思维层面;C选项“发展实验探究和启迪思维相关的”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思维培养;D选项“掌握能力和发展双基”侧重于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所以,选项B正确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27.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A、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B、呈无色透明状C、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D、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集成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根据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玻璃的性质,玻璃是会被水浸润的.(放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的一滴水,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进入水里再取出来,玻璃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现象叫做浸润)如果有水滴或股流而下,说明玻璃表面有让水不浸润的物质的存在,间接证明玻璃不干净。故本题选D。28.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由水电离,B、,C、pH=11,D、中性溶液,答案:C解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主要取决于它们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A选项中,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意味着溶液可能是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条件下,HCO3^-会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不能大量共存。B选项中,Ba^2+与SO4^2-会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选项中,pH=11的溶液呈碱性,NH4^+在碱性条件下虽会反应,但K^+、Cl^-、NO3^-、OH^-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选项中,Fe^3+在中性条件下会水解生成Fe(OH)3沉淀,不能大量存在。因此,正确答案是C。29.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化物稳定性XY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YC、4中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D、干燥的W单质具有漂白性答案:B解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根据他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和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和W属于第三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次外层电子数是2,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则X是C元素,可推知Y是N元素,Z是S元素,W是C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故氢化物稳定性:X<Y,故A错误;B.高氯酸为无机酸中的最强酸,故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硝酸,故B正确;C.4种元素的单质中,X形成的单质金刚石的熔沸点最高,故C错误;D.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故选B。30.下列有关教学反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学反思一定是由他人帮助完成的B、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反思能力C、化学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D、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再认识的过程答案:A解析: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思考和总结。B选项,教师可通过自我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反思能力,这是合理且常见的。C选项,化学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这就需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D选项,教学反思确实是教师对教学的再次认识和思考。而A选项不正确,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自身对教学的思考和总结,不一定需要他人帮助完成。所以答案选A。31.下列属于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是()。A、认识B、评价C、解释D、模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课程基础。A.“认识”为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故A错误;B.“评价”为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故B错误;C.“解释”为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故C错误;D.“模仿”为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故D正确。故本题选D。32.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①直观性;②关联性;③学术性;④发展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故选B。33.新课标倡导多元化评价,尤其是过程表现评价。以下对于即时表现评价类型描述不正确的是()。A、课堂提问B、课堂练习C、课堂实验操作D、课后作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评价类型。即时表现评价主要体现即时,课后作业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故本题选D。34.按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验证浓硫酸的强氧化性B、图2: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C、图3:二氢化碳的喷泉实验D、图4:分离二氧化锰固体和二氯化锰溶液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A.常温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极其缓慢,不能用于实验观察,A不合理;故本题选A。35.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给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深度有机融合B、化学实验史实教学价值有限,教学中应尽量少用C、应把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到所有化学实验教学中D、原有的经典化学实验过于陈旧,应努力把它们改造为微型探究实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现代教学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深度的有机融合,A正确;化学实验史的教学价值巨大,应该在教学中合理应用,B错误;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应用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和新技术,但是要做到有机结合,不能过度强硬结合,C错误;原有的经典实验依然有可取之处,不能全盘否定其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A。36.下列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A、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B、在讲授“离子键”与“共价键”概念时,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C、在“萃取”技能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实验要点,不安排学生动手操作D、在“原电池”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答案:C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作为一种化学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化学教学认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从实践(实验活动)与认识,还是从感性认识(化学实验事实)与理性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关系来看,化学教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认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功能。所以教师不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是不恰当的。故选C。37.下列实验现象所涉及的主要原理相同的是()。A、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提纯B、氯水和二氧化硫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浓盐酸和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D、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在空气中久置均会变质答案:D解析:答案解析:A选项,氯化铵加热会分解,冷却后又化合,不能用加热法提纯,碘加热升华可提纯,原理不同。B选项,氯水使品红褪色是因其氧化性,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是生成不稳定化合物,原理不同。C选项,浓盐酸浓度降低是因为氯化氢挥发,浓硫酸浓度降低是因为吸水性,原理不同。D选项,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在空气中久置都会被氧气氧化而变质,原理相同。综上,答案为D。38.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用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的反应数据,推算的反应热答案:A解析:答案A不正确。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分子内原子间的化学键强度,而沸点主要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分子的稳定性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溶解度数据可用于判断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从而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选项,原子(离子)半径会影响其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选项,根据已知的燃烧热和相关反应数据,可以通过盖斯定律推算其他反应的反应热。综上所述,A选项的推断不正确,答案选A。39.化学教师常用“浮、熔、游、响、红”五个字概括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这五个字体现了实验观察应该()。①全面②仔细③准确④形象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浮、熔、游、响、红”五个字非常全面、仔细、准确、形象的概括了钠与水反应的全部实验现象,因此体现了实验观察应该具有全面、仔细、准确形象的特点。故本题选D。40.现在化学课程倡导的理念是()。①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④应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故选A。41.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是:①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②考试的要求和需要;③化学学科的特征;④学生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依据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化学学科的特征;学生发展的需要。故选C。4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教学中需努力创造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据此,下列情境创设最为合理的是()。A、用“死狗洞”故事引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B、用烟花仓库爆炸的新闻事件映出“燃烧与灭火”的课题C、用氢氧化钠溶液腐蚀鸡爪实验引出氢氧化钠性质的学习D、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引出溶液内容导入学习答案:C解析: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死狗洞”故事不真实,不直观,故A错误;烟花仓库爆炸的新闻不真实,不直观,故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腐蚀鸡爪实验真实,直观,故选C选项;无土栽培技术不真实,不直观,故D错误。故选C。43.下列化合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A、对硝基苯酚B、邻硝基苯酚C、邻甲苯D、对甲苯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氢键的形成条件。分子内氢键的的形成一般是H与N、O、F等,且要相应官能团处于易于形成的位置,比如苯环中的邻位,对硝基苯酚官能团处于对位不能形成,故A错误;邻硝基苯酚处在存在形成氢键的原子,且处于邻位,故B正确;邻甲苯、对甲苯酚条件都不符合,故C、D错误。故本题选B。44.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不属于三维目标的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探究与合作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维目标。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本题选C。45.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和Ⅱ互为同系物B、I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C、I和Ⅱ均能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D、I和Ⅱ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I的耗氧量比Ⅱ少答案:C解析: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Ⅰ和Ⅱ两种物质相差一个—OCH,不是同系物,A项错误;B.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I和Ⅱ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Ⅰ和Ⅱ两种物质中均含有酯基,能与NaOH反应,C项正确;Ⅰ和Ⅱ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时,Ⅰ的耗氧量比Ⅱ多,D项错误。故本题选C。46.下列关于中学化学教学评价的表述正确的是()。A、期末考试是最全面的评价方式B、化学考试就是评价,分数就是评价结果C、要想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就必须运用纸笔测试D、目前纸笔测试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A.期末考试属于纸笔考试评价,并不是最全面的评价方式,A错误;B.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分数属于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质性评价,B错误;C.要想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就必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起来,C错误;D.目前纸笔测试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式,D正确;故本题选D。47.贝诺酯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可以得到3种有机物钠盐C、1mol贝诺酯与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8molD、贝诺酯既属于酯类又属于蛋白质类答案:B解析:A选项,该物质分子式为,故A选项错误。B选项,由结构可知水解后生成两种含苯环的盐和乙酸钠共三种钠盐,故B选项正确。C选项,该结构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该物质中包含两个苯环共消耗6mol,故C选项错误;D选项,由结构可知该物质属于脂类,但是不含有多个肽链结构,因此该物质不属于蛋白质,D选项错误。本题选B。48.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和Ⅱ互为同系物B、I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C、I和Ⅱ均能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D、I和Ⅱ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I的耗氧量比Ⅱ少答案:C解析: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Ⅰ和Ⅱ两种物质相差一个—OCH,不是同系物,A项错误;B.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I和Ⅱ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Ⅰ和Ⅱ两种物质中均含有酯基,能与NaOH反应,C项正确;Ⅰ和Ⅱ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时,Ⅰ的耗氧量比Ⅱ多,D项错误。故本题选C。49.对化学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化学事实知识B、有机合成与推断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属于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反应限度与平衡属于化学情意性知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属于理论性知识,有机合成与推断属于事实性知识,化学反应限度与平衡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化学技能性知识是指与化学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内容,因此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属于化学技能性知识。故本题选C。5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重视发展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条件较好的学校,要努力开展实验,鼓励多做实验B、在初中阶段,教学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选择3到4个典型实验C、鼓励开展家庭实验和微型实验D、环境保护和实验安全教育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故选B。5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的是()。A、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B、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C、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D、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答案:C解析:A选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B选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C选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选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故本题选C。52.下列关于原电池中盐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盐桥提供电子流动的通道B、盐桥维持电池反应的进行C、盐桥中的电解质一般不参与电池反应D、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以保持两个半电池中的电荷平衡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在原电池中,电子是通过导线进行流动的,而非盐桥。盐桥的作用是沟通两个半电池,消除液接电位,维持电池反应的进行。同时,盐桥中的电解质一般不参与电池反应,而是起到保持两个半电池中的电荷平衡的作用。所以选项A不正确,选项B、C、D均符合盐桥的特性。因此,答案选A。5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A、既能与HF溶液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是两性氧化物B、用大理石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的酸性比的酸性强C、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D、相同体积pH均为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HA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B的酸性比HA的酸性强答案:D解析:A项错误,两性氧化物是指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但与HF反应是因其具有还原性,与两性氧化物的定义不符。B项错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气体中混有HCl,HCl也能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的酸性比的酸性强。C项错误,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生成的是AgCl或Ag2SO4,故不能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D项正确,pH相同时,HB电离出的H+比HA少,则HB的浓度大,说明HB的酸性较弱,与足量的锌反应时,HA放出的氢气多。54.在下列叙述中,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①列举氧气的主要用途②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③增强安全意识,树立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④能独立操作,完成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⑤认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⑥在小组实验中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A、②④B、①④C、①⑤D、③⑥答案:C解析:答案解析:认知性学习目标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①“列举氧气的主要用途”是对氧气用途这一知识的记忆和表述,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⑤“认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对化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②“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侧重于技能和方法。③“增强安全意识,树立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④“能独立操作,完成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强调的是实验操作技能。⑥“在小组实验中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侧重于情感体验。综上,①⑤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答案选C。55.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与加成反应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从属关系B、交叉关系C、对应关系D、重合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策略。有机化学的还原反应指加氢去氧,加氢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去氧的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也有很多不是加氢的加成反应,比如水化反应(羟基亲核加成),或者与卤素加成.,这些都是加成非还原;也有还原非加成的,比如有机物脱氧,就是还原反应。,因此这样的两个概念有交叉的内容。因此因此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故本题选B。56.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解析:A.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B.终结性评价也称为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一般在学期中或学期结束时进行;C.档案袋评价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有目的的从各种角度和层次收集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努力、和进步和取得成就的证明,并有组织地汇整,经由师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评价方法;D.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实施的,其作用是确定学生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起点水平。识别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并据此做出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根据题干可知为诊断性评价。故选D。教学评价5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下列属于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的是()。A、收集并测定不同水样的pHB、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D、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及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常包括基础且重要的化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选项B“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化学基础实验之一,既涉及气体的制备又包含性质的探究,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他选项如A、C、D虽然也是化学实验,但可能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范畴。因此,正确答案是B。58.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A项: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容量瓶配制,但是具体操作中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和稀释浓溶液,错误;B项:在测溶液pH值时,不能将pH试纸润湿,否则测得结果会偏小,错误;C项: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会有少量NaOH附着在铂丝上,影响焰色,错误;D项:滴定管的0刻线在最顶端,俯视读数会偏小,正确。故本题选D。59.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化学史料和一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该教学方法属于()。A、程序教学法B、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答案:B解析:发现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发现法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程序教学法是讲怎么做的方法。暗示教学法是指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该教学的教学方法属于发现教学法,因此选择B。60.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答案:A解析: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兴趣。题目中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属于感知兴趣。故选A。61.青年化学教师要得到全面快速的专业发展,下列途径不合理的是()。A、收集教案,直接使用B、了解学生,认真备课C、观摩学习,虚心求教D、参与教研,积极反思答案:A解析:青年化学教师要得到全面快速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学生,认真备课;观摩学习,虚心求教;参与教研,积极反思;等等。教案是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教学设计工作的一种书面化表述,无论教师教龄和经验如何,都有必要设计和运用教案。教案要求教师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找出课堂讲授内容的基本思想、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课堂如何进行、课程的结构、课时的分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具的准备。因此不能收集教案,直接使用。A项与题干相符,当选。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62.下列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区分硬水和软水,可加肥皂水后搅拌B、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点燃后闻气味C、除去NaOH中,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提纯粗盐答案:C解析:A项,区分硬水和软水,可加肥皂水后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A项正确;B项,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点燃后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有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故B项正确;C项,除去NaOH中的碳酸钠,不能加入稀盐酸,因为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应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故C项错误;D项,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D项正确。综上,答案为C。6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是()。A、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B、课堂提问与点评C、实验与数据记录D、单元复习与单元测评答案:C解析:化学日常学习评价通常侧重于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理解及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选项A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B的课堂提问与点评、D的单元复习与单元测评,均属于日常学习评价的一部分,它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而C项“实验与数据记录”更多关注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过程,它本身不直接构成评价,而是评价所依据的材料或过程,故不属于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因此,答案是C。6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是()。A、教师示范、学生观察B、规范操作、熟练掌握C、实际应用、解决问题D、教师指导、学生模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操作定向:这个阶段也可以叫做操作认知阶段,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通常在这阶段中,老师给学生做出准确的示范与讲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技能是什么。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学生还没有开始做动作,而是对动作的认知,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即了解动作的一个阶段。(2)操作模仿: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再现出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操作整合是学生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熟练:这个阶段里,学生对动作的控制是动觉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动作已经达到高度熟练,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动觉,动作的完成为肌肉记忆。A属于操纵定向;B属于操作熟练;D属于操作模仿。故本题选C。65.下列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l、m、)中中,不合理的一组是()。A、(2、0、1、-)B、(4、3、1、-)C、(4、0、0、+)D、(3、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四大量子数。l取值是0-(n-1),m取值是0,。取值为+、-顾本题选A。66.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右图,R表示烷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分子中有三个苯环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5mol完全反应C、若R为甲基则该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D、1mol该化合物与NaOH溶液作用最多可消耗NaOH4mol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综合。A.只有2个苯环,故A错误;B.酚-OH的邻对位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6mol完全反应,故B错误;C.若R为甲基则该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故A错误;,故C错误;D.只有酚-OH与NaOH反应,则1mol该化合物与NaOH溶液作用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4mol、8mol,故D正确;故本题选D。67.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教学重点是由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方式决定的B、教学重点是由化学知识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C、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相同D、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不同答案:B解析:A项:教学难点指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或者容易混淆、产生错误的内容,它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教学难点的确定主观性更强。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而非教学重点。A项错误。B项: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且篇幅较大的内容。主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主次、教材的难易程度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因此教学重点是由化学知识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B项正确。C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可能是统一的,但不是绝对的,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定是教学重点。C项错误。D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可能是统一的,但不是绝对的,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是教学重点。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68.推理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和结论正确的是()。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CO和组成元素相同,与CuO反应的产物也相同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D、HCl、都是强酸,它们和FeO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A项错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虽然CO和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与CuO反应的产物也不同,CO还原CuO得到Cu和CO₂,而与CuO反应得到Cu和。C项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D项错误,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HCl、与FeO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因此,正确答案是C。69.在和CuO混合物ag,与足量CO反应,生成金属4.16g,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9g沉淀,则a为()。A、4gB、5.6gC、6.4gD、8.0g答案:B解析:根据、CuO和CO的反应特点可知,CO转化为了,分子中其中的一个氧原子来自于金属氧化物中,根据反应计算,可知n()=9÷100=0.09mol,则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质量为0.09mol×16g/mol=1.44g,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1.44g+4.16g=5.6g,故选B。70.下列物质的沸点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物质的沸点取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一般来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在这四个选项中,通过对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判断出各物质沸点的相对高低。选项D中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特点使得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从而沸点相对较高。综上所述,答案为D。71.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元素周期表将会加入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一个周期表的一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B、113号、115号、117号元素都是主族元素C、如果再发现119号、120号元素,它们将加入周期表第7周期D、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都是人造元素答案:C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推断119号、120号元素应该放入第8周期,故C错误。7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可用金属在溶液中失去电子的难易来衡量其金属性强弱D、可用金属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其金属活动性顺序答案:D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B错误;可以用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能力来判断金属性的强弱,C错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主要判断依据为该金属在中性溶液中的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大小,D正确。故本题选D。73.室温下,某弱酸HA的Ka=1.0×10-⁵,则其0.10mol·L-¹溶液的pH约为()。A、3.00B、4.00C、5.00D、6.00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对于弱酸HA,其电离平衡为HA⇌H⁺+A⁻,Ka=[H⁺][A⁻]/[HA]。因为c(HA)=0.10mol·L⁻¹,设电离出的[H⁺]=xmol·L⁻¹,则[A⁻]=xmol·L⁻¹,[HA]=0.10-xmol·L⁻¹。由于Ka较小,0.10-x≈0.10,所以Ka=x²/0.10=1.0×10⁻⁵,解得x=1.0×10⁻³mol·L⁻¹,pH=-lg[H⁺]=-lg(1.0×10⁻³)=3.00。因此,答案选A。7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B、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8的原子符号C、氯化铵的电子式D、硫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答案:A解析:答案A正确,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其原子之间通过双键相连。B选项错误,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8的原子符号应为。C选项错误,氯化铵的电子式应为。D选项错误,硫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应为。综上,正确答案是A。75.下列属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终结性评价的是()。A、初三学生的化学单元测试B、切三学生的化学毕业考试C、初三学生的化学课堂测试D、初三学生的化学摸底考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评价的类型。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一般在学期中或学期结束时进行。大家比较熟悉的期中、期末考试、毕业会考及升学考试等均属此类。故本题选B。76.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铁矿石炼成铁是化学变化,由生铁炼成钢是物理变化B、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容器易被腐蚀C、它们都能完全溶解在盐酸中D、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它们在性能和用途上差别不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合金的概念以及相关性质。A项,铁矿石炼铁和生铁炼钢都是化学变化,A错误;B项,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要消耗铁,所以容器易被腐蚀,B正确;C项,因生铁和钢中碳常温下稳定性好,不与稀盐酸反应,故生铁和钢不能全部溶于稀盐酸中,C错误;D项,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它们含碳量不同,在机械性能和用途上存在很大的差异,D错误。故本题选B。77.煤的电化学脱硫是借助煤在电(解槽阳极发生的反应将煤中的黄铁矿(Fe)S₂)或有机硫化物氧化成可溶于水的含硫化合物,进而达到脱硫的目的,其机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锰充当了电解脱硫过程的催化剂B、电极a应与电源负极相连C、D、答案:D78.孔雀石绿可用作染料和杀菌剂,具有较高毒性,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孔雀石绿的说法正确的是()。A、孔雀石绿属于芳香烃B、孔雀石绿有毒是因为其含有大量重金属C、孔雀石绿所有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共有5种D、1mol孔雀石绿最多可以和6mol发生加成反应答案:C解析:孔雀石绿结构式中除了C、H元素外还含有N,属于烃的衍生物,故A错误;孔雀石绿有毒,是因为属于芳香类化合物,不是因为重金属,故B错误;苯环上一共有5种等效氢,因此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五种,C正确;1mol孔雀石绿做多可以和9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本题选C。79.H2S废气利用可获得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右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b为电池的负极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C、电路中每流过2mol电子,电池内部释放632KJ热能D、每34g参与反应,有2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A.电极a处H2S反应生成S2,化合价上升,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为负极,电极b处反应生成,化合价下降,发生还原反应,电极b为正极,故A错误;B.电极b为正极,氧气在电极b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故B错误;C.电路中每通过4mol电子,电池内部释放632kJ能量,部分以电能的形式放出,部分以其他形式的能量放出,故C错误;D.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若有34g参与反应,则会有2mol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D正确;故本题选D。80.“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A、可回收垃圾:易拉罐B、不可回收垃级:废报纸C、有害垃圾:废旧电池D、厨余垃圾:剩余饭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本题选B。8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接近80万辆,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充电时,电极a与电源负极连接,电极b与电源正极连接B、电池驱动汽车前进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电池驱动汽车后退时,负极材料减重1.4g,转移0.4mol电子D、电池进水将会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放电时Li向电极b移动,则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为负极,充电时,电极a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电极b与电源正极连接;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负极材料减重1.4g,转移0.2mol电子;因为Li的金属性很强,容易与水发生反应,所以电池进水将会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故本题选C。8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1mol(氨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B、常温下,1L0.1mol/L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和Na+总数为0.2C、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D、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内容。A项:一个中有9个电子,所以0.1mol(氨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9,错误;B项:部分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所以和总数小于0.2,错误;C项:在标准状况下的水为液态,因此22.4L不是1mol,错误;D项:16g混合气体中氧原子共有1mol,其个数为1,正确。故本题选D。8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消除散落在地上的汞珠的方法是用土掩埋B、铜丝擦亮后,伸入到硫蒸气中,得到的产物是CuS。C、可用铜制器皿盛盛放冷的浓硫酸D、可用热的浓NaOH溶液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答案:D解析:A选项,消除散落在地上的汞珠应当使用方法是撒上硫粉,生成无毒硫化汞,故A选项错误;B选项,硫具有弱氧化性,铜丝擦亮后与硫蒸气反应产物为硫化亚铜,故B选项错误;C选项,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发生反应,铜制品会被缓慢腐蚀,故C选项错误;加热时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则可用热的浓氢氧化钠清晰试管壁上的硫,故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84.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对其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概念图策略答案:A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和概念图策略,不包括概念探究策略,故选A。85.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规定,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因此选D。86.在讲授“铁的治练”时,教师将学生带到某钢铁公司参观炼铁高炉。从直观教学的角度来看,该教学活动属于()。A、实验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模具直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直观教学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②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③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的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在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故本题选B。87.对于“溶液浓度”,初中化学以“质量分数”表达,高中化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这种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方式属于()。A、螺旋上升式B、交叉融合式C、线性上升式D、平行递进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的编排形式。教材的编排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直线排列式、螺旋排列式、分支平行武排列和综合式排列。直线式即一门学科的内容按一定的系统排列,后面不重复前面的内容。直线式编排可以减少重复,节约时间和经历。螺旋式即一门学科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出现,逐步扩大、加深,学生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上升。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分支平行式,是把内容分为若干个平行的单元,针对这些平行单位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逐一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总结。综合式是上述几个方式的综合。故本题选A。88.室温下,在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的溶液中:B、溶液:C、溶液中:D、pH=12的溶液中:答案:A解析:答案A中,给定的条件下,各种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等,能够稳定共存。B选项中,在给定溶液条件下,某些离子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形成沉淀等而不能共存。C选项中,溶液环境可能导致某些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或其他相互作用而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中,pH=12的碱性条件会使某些离子发生反应而不能共存。综上所述,选项A是正确的。89.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红棕色晶体B、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氯气C、和不能反应D、与KSCN试剂反应产生红色沉淀答案:B解析:A项:$Fe_2O_3$为红棕色粉末,而非晶体,因此A项错误。B项:除去$FeCl_2$溶液中的$FeCl_3$杂质,可以通过通入氯气来实现,因为氯气会与$FeCl_2$反应生成$FeCl_3$,从而除去杂质,B项正确。C项:$Fe$和$FeCl_3$能发生反应,生成$FeCl_2$,因此C项错误。D项:$Fe_3O_4$与KSCN试剂不反应,即使存在$Fe^{3+}$,与KSCN反应也生成血红色溶液而非沉淀,因此D项错误。综上,正确答案为B。90.用如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腐蚀,下列说法借误的是()。A、X是碳棒,将K与M连接,X棒电极反应式是B、X是锌棒,将K与N连接,X棒电极反应式是C、X是锌棒,将K与M连接,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减缓铁的腐蚀D、X是碳棒,将K与N连接,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可减缓铁的腐蚀答案:A解析: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金属铁是负极,碳棒是正极,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A错误;B.若X是锌棒,将K与N相连,则锌棒作阳极,阳极上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C.若X是锌棒,将K与M相连,则锌棒作负极,铁棒作正极被保护起来,此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D.若X是碳棒,将K与N相连,铁连接电源的负极,则铁作阴极被保护起来,可减缓铁的腐蚀,此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本题选A。91.下列化合物按沸点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是()。A、丙醇>丙胺>甲乙胺>甲乙醚B、丙胺>丙醇>甲乙胺>甲乙醚C、丙胺>丙醇>甲乙醚>甲乙胺D、丙醇>丙胺〉甲乙醚>甲乙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沸点与氢键的关系。考虑氢键的形成的强弱,H与O产生的氢键比H与N产生的氢键强,故丙醇的沸点最高,伯氨的氢键强于仲氨,所以丙胺高于甲乙胺,甲乙醚不能够产生氢键,所以沸点最低。故本题选A。92.下列教学活动中,不属于“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是()。A、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B、在进行酸和碱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C、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D、在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展示用毛笔绘制的古代名画答案:B解析:答案解析:A选项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创设了真实的数据情境。C选项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创设了直观的视觉情境。D选项展示用毛笔绘制的古代名画来进行碳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创设了独特而有趣的情境。而B选项组织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只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并非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新情境。所以,答案选B。93.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有()。A、加适量6mol/LHCl溶液B、加数滴溶液C、加适量醋酸钠固体D、加适量溶液答案:C解析:答案解析:减慢反应速率可以通过降低反应物浓度来实现,同时不影响生成H₂的总量则要求氢离子的总量不变。A选项,加入6mol/LHCl溶液会增大氢离子浓度,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要求。B选项,加数滴CuCl₂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要求。C选项,加适量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弱电解质醋酸,降低了氢离子浓度,减慢反应速率,随着反应进行,醋酸又会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符合要求。D选项,加适量NaNO₃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会减少氢气的总量,不符合要求。因此,答案选C。94.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常会出现“注释”,下列内容不适合放在注释中的是()。A、新科学名词解释B、拓展性化学史素材C、教科书中引用统计数据的来源D、实验安全操作提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编写。新科学名词解释、教科书中引用统计数据的来源、实验安全操作事项均可以作为“注释”出现,扩展材料常出现在教材中正文旁的小方框内当作延伸用,或者是单独作为小的栏目出现,因此不适合放在注释中的是B。95.下列国内化学教育类期刊中,属于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是()。A、《中学化学》B、《化学教育(中英文)》C、《化学教学》D、《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化学教育(中英文)》主要是由我国的科学技术协会进行主管,中国化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期刊;《化学教学》由国家教育部主办;《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故本题选B。96.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希望学生获得的发展包括()。①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②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③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④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希望学生获得的发展包括: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故本题选D。97.下列关于Claisen重排叙述错误的是()。A、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下可以转化为邻烯丙基酚的重排属于邻位Claisen重排B、邻烯丙基酚进一步重排得到对烯丙基酚,属于对位Claisen重排C、酚酯与Lewis酸一起加热发生的酰基重排,属于Claisen重排D、邻位Claisen重排和对位Claisen重排都属于Claisen重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Claisen重排。酚酯与Lewis酸一起加热发生的酰基重排,属于Fries重排反应(弗莱斯重排;弗赖斯重排;福莱斯重排)。故本题选C。98.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化学题,刘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错题笔记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A、最近发展区理论B、尝试错误理论C、图式理论D、感知规律答案:D解析:答案解析: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不同类型的错题进行区分记录,利用了差异律来增强对题目的感知和记忆。这种通过色彩差异来提高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符合感知规律的应用。所以,答案选D。99.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作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答案:D解析:A.个体内差异评价也称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做出的判断。因此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A正确;B.由于个体内差异评价很难体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没有与教育常模进行评价,因此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B正确;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结合个体内差异评价,即可说明该生已有进步,因此C正确;D.个体内差异评价并不是说一种“自我鉴定”的方式,因此D错误。故本道题选择D。100.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则乙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转化。A项:不能由氧化铝和水化合生成,错误;B项:不能由二氧化硅和水化合生成,错误;C项:可由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属于化合反应,正确;D项:可由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但是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错误。故本题选C。101.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组合是()。A、结构示意图:B、含18个中子的氯原子的核素符号:C、的电子式:D、四氯化碳分子球棍模型:答案:A解析:A项:给出的结构示意图为氮原子(N)的结构示意图,氮原子有7个电子,其中2个为内层电子,5个为外层电子,该示意图正确表示了氮原子的电子结构,故A项正确。B项:含18个中子的氯原子的质量数应为35(氯的质子数为17),核素符号应表示为^35Cl,而非^18Cl,故B项错误。C项:电子式表示的是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给出的电子式实际上是过氧化氢(H₂O₂)的电子式,而非题目中提到的物质,故C项错误。D项:四氯化碳(CCl₄)的分子球棍模型应显示出碳原子与四个氯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但给出的模型未明确显示这些特征,故D项错误。综上,正确答案为A。102.下列化肥和硝酸铵混合施用会使肥效降低的是()。A、硝酸钙B、碳酸钾C、过磷酸钙D、硫酸铵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化学与生活。过磷酸钙是酸性肥料,与硝酸铵同时使用时,硝酸根在酸性环境中有强的氧化性,与铵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氮素损失。故本题选C。10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B、含大量的溶液中: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D、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答案:C解析: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中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的共存性。A选项: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其中可能含有如硝酸根等强氧化性离子,这些离子会与亚铁离子(Fe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B选项:含大量铝离子的溶液中,铝离子(Al³⁺)与碳酸氢根离子(HCO₃⁻)在溶液中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C选项: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所给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选项:水电离产生的c(H⁺)=10⁻¹³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条件下,氢氧根离子(OH⁻)与氢离子(H⁺)不能共存;在碱性条件下,铜离子(Cu²⁺)与氢氧根离子(OH⁻)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综上,正确答案是C。104.下列表示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B、亚硫酸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