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_第1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_第2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_第3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_第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课题2:城市供水管网智能管理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指南说明信息化、智能化给供水行业提升管理管控水平带来了机遇。但目前我国供水行业存在数字化管理管控缺乏统1标准、各地供水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差别较大、不同管理管控系统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本课题将重点研究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管理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技术,全面优化供水系统的运营模式,通过建立具有标准化和开放架构的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集成相关技术与配套产品,开展应用与示范,为全面提高我国供水企业安全运行与智能化管理管控整体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二)指南合适的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建立具有标准化和开放架构的供水管网系统管理管控平台,集成相关技术与配套设备,制定供水企业智能化技术行业标准,建立通用性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研制与供水系统运营管理管控配套的智能水表以及其他相关仪表接入技术标准。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通过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与有偿的增值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形成新型的服务产业,为全面提高我国供水行业安全运行与智能化管理管控整体水平提供技术支撑。2、主要研究合适的内容(1)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支撑框架和数据标准化研究研究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管理管控的系统框架与行业标准,开展供水系统基础数据、监测数据的采集、编码、分类、存储的标准化和管理管控系统对外交互接口的标准化研究,为建立可扩展、可移植的智能化管理管控系统奠定统1的数据基础,为形成适合我国供水企业特点并支持行业共享的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提供技术支撑。(2)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面向供水系统业务流程的关键技术研究,结合系统框架设计要求和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开发供水系统各管理管控子系统,为后续的系统集成和平台开发奠定基础。同时,研制与供水系统运行管理管控配套的智能化配套产品,提高供水管网系统管理管控平台的执行力。(3)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根据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支撑体系的框架设计,构建供水管网系统综合数据中心,集成各管理管控子系统、数据采集设备和配套产品,重构并整合现有信息管理管控系统,选择典型城市供水系统示范建设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4)城市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管控系统的产业化研究开展供水智能化管理管控系统的产业化模式的研究,根据供水系统对水流量数据的要求,着重研究智能水表设备及智能系统的产业化,依托示范工程,提出适合我国供水行业情况的可持续性产业化实施合适的方案。3、考核指标(1)提交3个标准规范:《供水信息化体系标准(征求意见稿)》、《供水管网系统信息采集接口标准(征求意见稿)》、《智能水表行业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2)开发出供水管网系统动态水力计算引擎软件、供水管网系统专用GIS集成系统软件和基于SOA架构的通用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3)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宽量程高准确度超声电子水表和电磁电子水表样机各1台,供水系统水参数的检测与控制系统1套,智能水表成本降低15%以上,市场占有率达到8%以上,市场增长率年递增20%以上。(4)完成“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管理管控产业化集成平台”的开发并开展示范运营,智能化管理管控平台增值模块产业化应用不少于20例,综合示范应用城市2-3个,平台应能涵盖示范城市的整个管网系统,并应用于示范城市供水管网的抢修维护,缩短应急抢修响应时间50%。(5)形成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不少于6项。4、实施年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国拨经费不超过4500万元。6、其它要求无

课题3:饮用水特殊污染物去除原创性技术研究与应用(1)概述本课题指南提出了1批开放式的原创性技术类的研究任务,原则上以任务为单元进行招标,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类:第1类是国外已取得显著成果,国内尚未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技术,例如地下水氯代烃类污染物去除技术,基于纳滤膜、反渗透膜的水质净化技术,结晶法高硬度水软化技术,河岸过滤技术等;第二类是国外已开展广泛研究,国内尚未或较少涉及的技术,例如基于正向渗透法、膜蒸馏的水质净化技术,地下水硝酸盐生物去除技术,低成本高效的重金属去除技术等;第三类是可应用于本领域的其他学科的创新性技术,例如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去除技术、微鼻高效吸附材料等,基于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水处理技术等。本指南仅以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净化技术和地下水氯代烃类污染物深度去除技术研究与示范两个任务作为申报模板,其他选题每个任务经费支持强度1般控制在500-1000万元之间。(二)指南合适的内容任务1: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净化技术研究1.指南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核能开发利用和国防安全等对核材料需求量日益增加,由此可能导致的饮用水源放射性污染将会给饮用水安全保障带来新的问题,而核事故等突发的放射性水污染事件更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1大隐患,影响社会稳定。为此,设置“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净化技术研究”任务。2.指南合适的内容(1)研究目标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我国典型区域放射性水源水质化学特征分析报告》;针对放射性事故等可能导致的低放射性水污染问题,研发与水源中主要核素形态相匹配的调控机制与技术,强化集中式水厂工艺去除放射性污染的能力,形成放射性核素去除组合工艺和应急处理装置,并编制《饮用水放射性核素污染净化处理技术指南》,为解决因放射性污染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2)主要研究合适的内容①典型放射性核素污染水源水质化学特征研究选择重点流域/区域潜在的具有天然或人为放射性核素污染风险的饮用水源开展水质调查,对水中放射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其存在形态、污染水平、变化规律和共存污染物,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典型区域饮用水放射性污染状况分析报告。②低放射性污染水源水厂强化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针对受持续性低水平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集中式给水厂,以去除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为目标,研制适用于集中式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高效水处理药剂,形成适应集中式给水厂的低放射性污染强化去除关键技术。③突发性核素污染应急供水技术研究针对突发性放射性污染事故,根据放射性核素种类研发相关药剂,开发以混凝沉淀-吸附-膜过滤为主体的低水平放射性污染应急净化技术;探索膜浓缩液、废弃吸附剂等物质的安全处置技术和合适的方案;根据水源放射性污染特征和供水规模,进行净化设备的模块化、成套化设计,并研制出相应的样机。(3)考核指标①编制《我国典型区域放射性水源水质化学特征分析报告》和《饮用水放射性核素污染净化处理技术指南》各1部;②开发用于持续放射性污染水源和突发性核事故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专用水处理药剂,使出厂水的放射性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放射性指标(总α和总β)的要求;③研制达到中试或小型工程应用规模的样机1套,实现对污染水源中铀等典型核素的有效净化,出水放射性指标(总α和总β)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样机处理规模不小于50m3/d;④形成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4)实施年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经费来源及构成国拨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1倍。(6)其它要求无。

任务二:地下水氯代烃类污染物去除技术研究与示范1.指南说明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而产生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调查显示,在全国31个省69个城市地下水检测中有64个城市至少能够检出1项有机污染物,其中氯代烃类污染物检出率较高;黄淮海、辽河、太湖重点流域工业密集,地下水氯代烃类污染有加重趋势,近年来经成为影响这些地区饮用水安全的1个新问题。我国目前尚缺乏地下水厂氯代烃污染物适用性去除技术,还没有可供推广的规模化工程案例。为此,设置“地下水氯代烃类污染物去除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2.指南合适的内容(1)研究目标针对黄淮海地区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来源复杂、浓度变化大等现状,开展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源分析及分布特征研究,研发高效实用的氯代烃去除技术,优选建立地下水厂氯代烃净化处理集成技术体系和示范工程,保障示范区地下水氯代烃类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与饮用水安全。(2)主要研究合适的内容①氯代烃污染物源分析与分布特征研究针对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物来源复杂的污染现状,以实现准确判断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来源为目标,开展氯代烃污染物源分析与分布特征研究。在调查区内石油、冶炼、化工等工业企业的点源地理位置、工艺流程及产排环节的基础上,开展源解析技术研究,查明地下水中氯代烃类污染物的污染源,明确其分布迁移特性。②氯代烃水厂高效去除技术研究针对调研区氯代烃污染特性,研发曝气吹脱、活性炭吸附、膜过滤、高级氧化以及零价铁还原等创新性去除技术,综合比选去除氯代烃技术的效率和成本,提出高效实用、经济合理的氯代烃去除工艺,建立最优化的工艺运行条件。③氯代烃去除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氯代烃去除工艺中试验证研究,并应用于受氯代烃污染的地下水厂技术改造,建立氯代烃去除技术示范工程,为受类似污染的地下水厂水质稳定达标提供技术支持。(3)考核指标①编制研究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现状报告1部,研究区面积不小于50平方公里,明确污染物分布特征和污染源。②形成地下水厂氯代烃去除技术及工艺组合合适的方案,明确不同技术的最佳运行条件。③在黄淮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