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_第1页
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_第2页
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_第3页
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_第4页
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学院:电控学院班级:自动化一班组员:李森森李新峰李瑞珍学院:电控学院班级:自动化一班组员:李森森李新峰李瑞珍杨北辰罗成谢磊李胤罗天郑杨杨班级号:2011320101组长:杨北辰目录(一)、摘要(二)、关键字(三)、正文:一、调查方式及范围二、问题背景三、就业态度分析四、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五、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六、国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七、总结及建议2013年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一)摘要:即将走出校门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你即将拿到学士、硕士甚至是博士的证书,怀着对未来事业与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踌躇满志,满腔热忱地准备在职场中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普及,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里压力而这种压力在各大高校中都存在。据了解仅前程无忧一家网站就有上千万的求职简历,在期待着工作机会的降临。那么在这样的压力下,现在的大学生心里状况如何呢?下面是我们的调查及分析。(二)关键字:就业心理﹑大学生﹑择业心态﹑严峻就业形势(三)正文:一:调查方式及范围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二:问题背景:1:2013年毕业生就业环境:最近,全国各主要就业市场纷纷传来消息称,今年大学生正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年”。据统计,截至3月底,南方某地毕业生签约率只有3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距离大学生毕业离校不到3个月,还有七成毕业生工作没着落。在劳动力短缺时代加快到来的今天,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却遭遇如此就业困境,值得认真思量。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去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2013年就业现状: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不断恶化的就业形势正持续不断的冲击着人们以往的观念。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从2007-2012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55%和56.37%。从调查来看:2013届大学毕业生在陕西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13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陕西省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陕西省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2010届、2011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全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2766元)比2010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1届(3051元)比2010届(2815元)增长了23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1届(2482元)比2010届(2142元)增长了340元。图2009~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变化趋势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9~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2011届本科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其月收入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621元)。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材料与能源大类,其月收入为2763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大类(2027元)。表2009~2011届主要专业门类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单位:元*个别专业门类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数据来源:中国2009~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就业态度分析①、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分析1.就业“扎堆”现象突出。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所作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1年度调查》表明,无论在校大学生还是06届毕业生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外企、国企、政府机关,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重要力量的民企、私企却受到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的冷落,仅有8.23%和6.42%的应届毕业生和6.39%、5.74%的在校大学生把民企或私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2.“公务员热”将继续升温。自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可以公开招考公务员以来,报名人数就一路攀升,“五年内从32904人涨到541552人,整整翻了十倍,最高报招比一度达到1000:1!各地也亦步亦趋出现公务员报考爆棚现象。”考公务员也就成为众多大学生的优先选择,并逐渐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据教育部门公布,2011年的公务员报考人数为127.5万人,其中通过招考部门资格审核的公务员考生约为50万人,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约为43:1。《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1年度调查报告》表明,与06届毕业生15.20%的对公务员的选择比例相比,在校大学生对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为18.18%,超过了国企的15.69%,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会继续升温。3.“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学生择业青睐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冷落中部、西部地区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难呈现出地区性差异也是大家所公认的现象。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西部建设,但成效并不很大。在《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1年度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06届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选择比例分别达到:24.69%、21.76%、10.74%和16.46%。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只有9.62%和7.39%,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仍十分严重。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则显示这种矛盾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就业地区,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与06届毕业生(24.69%)相比,还略有升高。近几年在广东、深圳、上海等地区出现的大学生招工“新盲流”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趋势。这种大都市!心态无疑加剧了职业供给的不平衡,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4.“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成为主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1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大学生的首选,有44.21%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38.10%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一点表明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日趋成熟。但如果引导不当,“先就业再择业”也可能会加剧学生选择职业时的盲目性,导致以后频繁的跳槽,给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蒙上一层阴影,并给以后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增加障碍。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不愿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与此应有一定的联系。5.薪酬期望与现实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尽管当前大学生的薪酬要求已经降到了月薪1000-3000元之间,但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仅有约5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比较合适,而高达37.18%的企业则表示大学毕业生对企业的薪酬福利要求仍然偏高。这说明在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有业不就的局面。6.择职无计划,盲目性较强。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不是很强,多数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在择业时盲目应聘的现象较多。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方面没有任何要求或设想,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还没弄清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就四处赶场,到处投简历。更有一部分大学生草率地离开家乡,拥到了东南沿海。如内蒙古包头财经学院的两位同学,甚至连简历都还没做好,就冒失地闯到了上海滩;毕业于山东工商学院的陈示富,在上海浦东新区最繁华的陆家嘴地段所谓的“求职村”1204房间整整住了一个月,面试24次,参加了13场招聘会,简历递出不计其数,结局还是空手而归。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仍存在很多不合适的地方,“调整就业心态”也成为企业开出的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首选药方,企业对大学生“调整心态”的期望甚至超过了对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的要求。四、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问卷调查背景问卷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各种方面的压力下,其心理状况正走向不良的方面发展。问卷调查目的问卷调查时间、地点问卷调查方法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障碍。时间:2013-5-1日到2010-5-16地点:长安大学和全国其他高校方法1:书面文本(发放100份)方法2:电子稿(发放100份)②调查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学习,感情,就业,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状况正走向不良的方面发展,表现出孤独、苦闷、迷茫和焦虑等现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这种现象颇受家长,老师及教育各界人士所高度关注和重视,毕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人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健康成长。在这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长安大学全体同学以及其他高校的同学,调查的年级对象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我们的问卷共发出200份调查问卷,其中100份是以电子版的发出,另外100份以纸质版发出,从发出问卷到收回问卷共花费时间两个星期,回收到200份,收回率为100%。调查显示,所调查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基本趋于正常水平。一、通过这次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对自己较有自信。1、在对大学生面对就业难问题的态度时,4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后择业,15%的同学选择先择业后就业,20%的同学选择考研,5%的同学选择待业,5%的同学选择出国继续深造,8%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3%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3%的同学选择其他。2、在对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一问题调查中,25%的同学首先考虑工作薪酬和福利;15%的同学考虑工作单位性质和发展前景;10%的同学考虑专业对口;15%的同学考虑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10%的同学考虑社会需要;3%的同学考虑社会地位;23%的同学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1%和3%的同学分别考虑家庭原因和地域因素。3、在对你理想中的就业单位是这一问题调查中,30%的同学选择国有企业;25%的同学选择政府机构/事业单位;20%的同学选择三资企业;13%同学选择民营企业/个体;10%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2%的同学选择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4、在对你理想中的就业领域这一问题调查中,30%的同学选择发展潜力大,竞争较小的二线城市;25%的同学选择自己的家乡;15%的同学选择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25%的同学选择无所谓,只要找到工作就行;3%的同学选择中西部落后地区;2%的同学选择其他。5、在对你认为最理想的职业这一问题调查中;25%的同学选择经济收入高的职业;20%的同学选择能继续深造并且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职业;20%的同学选择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职业;13%的同学选择工作条件好的职业;9%的同学选择工作轻松的职位;3%的同学选择其他。6、在对你愿意去基层工作吗这一调查问题中,45%的同学选择看条件,可以考虑;25%的同学选择愿意;21%的同学选择非常愿意;9%的同学选择不考虑。7、在对你认为对就业帮助最大的是这一调查问题中,35%的同学选择掌握良好的专业技巧;20%的同学选择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10%的同学选择拥有良好的人脉资源和家庭背景;12%的同学选择学生自身综合实力;15%的同学选择考取各类资格证书;8%的同学选择拥有名牌大学的文凭。8、在对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因素这一调查问题中,20%的同学选择就业期望值过高;19%的同学选择自身能力不足;4%的同学选择教育体制的弊端;5%的同学选择学校就业指导的不足;8%的同学选择大学人才培养方式落后;15%的同学选择用人单位要求高;15%的同学选择就业制度不完善;10%选择不公平竞争;11%的同学选择扩招后就业人数多;3%的同学选择其他。9、在对通过哪些渠道实现就业这一调查问题中,有29%的同学选择主动向用人单位寄发简历;20%的同学选择参加各种现场招聘会;11%的同学选择通过熟人的关系介绍;15%的同学选择报刊的方式;20%的同学选择在就业网站投放简历的方式;5%的同学选择其他。10、在对你对现行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调查中,17%的同学选择非常了解;40%的同学选择比较了解;33%的同学选择了解一点;10%的同学选择完全不了解。11、在对如何可以保证自己良好的就业心态这一问题调查中,有30%的同学选择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24%的同学选择充分了解社会就业方向;36%的同学选择依靠高校就业指导和招聘会;10%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进一步武装自己。12、在对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这一问题调查中,有15%的同学选择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5%的同学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5%的同学选择承受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的同学选择相关工作和实践经验;12%的同学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3%的同学选择其他。13、在对自己的心理因素对就业有影响吗这一调查问题中,有25%的同学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45%的同学选择有一定的影响;25%的同学选择没影响;5%的同学选择不清楚。14、在对在大学几年级时开始确立就业意识这一调查问题中,有9%的同学选择大一;有14%的同学选择大二;31%的同学选择大三;41%的同学选择大四;5%的同学选择不清楚。15、在对就业的严峻形势对自己有影响吗这一调查问题中,有25%的同学认为是积极的;37%的同学认为是中性的;35%的同学认为是消极的;3%的同学认为是不清楚的。16、在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这一调查问题中,有40%的同学认为很有前途;20%认为较有前途;15%的同学认为较无前途;15%的同学认为很无前途;5%的同学不清楚。17、在对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自己的主要因素这一调查问题中,有16%的同学认为是学习就业指导不够;12%的同学认为是就业信息不畅,不充分;8%的同学认为是自身能力不足;24%的同学认为是缺乏实践经验;16%的同学认为是社会需求总量减少;8%的同学认为是自己的优势难以发挥;13%的同学认为是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之间缺乏沟通;3%的同学认为是其他。18、在对现在自己的就业心态如何这一调查问题中,有45%的同学认为是乐观;15%的同学认为是悲观;30%的同学认为是一般;10%的同学认为是不清楚。19、在对在就业过程中,就业指导的意义这一调查问题中,有40%的同学认为是必不可少;31%的同学认为是比较重要;20%的同学认为是一般;7%的同学认为是可有可无;2%的同学认为是完全没必要;20、在对对就业不成功,有心理准备吗这一调查问题中,有55%的同学认为是有比较充分的准备;30%的同学认为是没有什么心理准备;15%的同学认为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21、在对求职结果与自己的期望值不相符这一调查问题中,有27%的同学认为是调整心态,愉快地接受;35%的同学认为是凑活着先干;13%的同学认为是不理想就不委屈自己;22%的同学认为是暂时不就业,继续求学以待发展;3%的同学认为是其他。22、在对面对激烈的竞争,你的心态这一调查问题中,有45%的同学认为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25%的同学认为是对自己没有把握;13%的同学认为是想竞争,但害怕失败;15%的同学认为是害怕竞争;3%其他;23、在对你对未来就业形势的看法这一调查问题中,有45%的同学认为是前景乐观,不必担心;27%的同学认为是形势严峻,比较担忧;13%的同学认为是前景乐观,找工作很难;15%的同学认为是不太了解,没什么感觉.通过本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结果表明:(1)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现行的分配制度以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所接受,,并且他们希望国家进一步打破毕业生分配中的条条框框;(2)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对社会用人制度进行改革,用人单位应注重应聘者的专业能力;(3)影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的因素很多,学生在校表现及父母的社会关系在大学生择业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4)文凭与水平不一致、个人期望值过高是导致大学生择业难的重要内在原因。五、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六、国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深受各国政府关注,在金融危机蔓延,各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飙升的大背景下,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备受考验。面对如此艰巨的考验,各国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就业心态。据《广州日报》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深受各国政府关注,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尤为如此。在此大背景下,来看看国外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法国:兴趣先行大学毕业生找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视的是什么?在法国大学生们的答案中,“工资收入”这一因素的排名相对靠后,不过,他们最重视的是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法国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按照重视程度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工作令自己感兴趣、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在公司发展的前景、工作中有自主权、个人生活与工作达到平衡。工资收入在大学生们考虑就业时排名第六位。俄国:不介意改行俄罗斯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国家,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入学率很高,跨入大学校门只是被看作成年生活的起步。在俄罗斯,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他们往往在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再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瑞典:不求高薪面对劳动力“买方市场”,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过去,一些著名企业上门求才,大学毕业生则待价而沽。现在形势变了,一个招聘岗位往往引起两三百人前来应聘,竞争异常激烈。瑞典大学毕业生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印度:甘心低就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只有10%的人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其余除了部分人决定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调整心理预期。些学生甚至放弃专长去做一些根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售货员、大学生司机。巴西:先就业后择业巴西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迅猛,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虽然小企业和服务行业这些单位收入低,工作流动性大,但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聘者却只增不减。七、总结及建议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并不仅仅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在它背后需要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制度的保障,需要大学生、高校、社会三方的紧密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完成这一转变。(一)大学生要转变观念,从容应对挑战1.调整心态,树立大众化就业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型,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所提供的所谓精岗位毕竟是金字塔的顶端,数量有限,大学生不可能都到精英岗位就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岗位和新兴的产业、行业所产生的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大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是普通劳动者,摈弃精英心态,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敢于从基层做起,到相对更大众化的就业岗位层面上就业。2.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信心,勇于面对挑战大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薪酬,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那也是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但作为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人的价值并不仅从挣钱多少上表现出来,而应更多地看自己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兴旺联系在一起,要勇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青春。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是金子,总会闪光的,不管大学生在什么行业中工作,只要用心去做,总会获得成功的。3.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理性选择第一份工作上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出现,与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理性分析,职业意识淡漠有相当大的关系。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潜力如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都了解甚少,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也缺乏思考和规划。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极易出现求职时的盲目性以及跟风现象。因此,大学生应有就业危机感,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通过心理咨询等途径学会理智地分析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己的职业锚,找准自己的求职方向,为成功求职做好知识、能力、智慧、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力争找好、找对第一份工作,为自己将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第一块基石。(二)高校要进行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的不良就业心态1.改革高校培养模式,向市场需求靠拢我国目前的高校培养模式仍是扩招之前的精英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仍集中于社会的精英,这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职业需求也就集中在所谓的精英位置上。但随着制造业的大发展,我国近几年社会急需的人才却集中在技术人员身上,而且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处于社会职业构成金字塔顶端的精英岗位的数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尽快转变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和课程的调整和设置,使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意识和方向,从而避免盲目追求精英岗位的不良心态的产生。2.多与企业、用人单位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状况,降低就业期望值就目前报道来看,很多大学生根本不了解社会职业发展现状,所提出的就业期望和薪酬要求只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出现过高的期望也就在所难免。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力度,帮助他们了解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各种职业薪酬的现状,对于他们合理降低就业期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3.改革就业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学生健康的择业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健康择业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并不大。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1年度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1.20%,表示“满意”的比例也仅为6.43%,而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却分别达到了29.41%、13.51%;对于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大学生是最不感兴趣的。这个调查结果也与笔者在与诸多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