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单元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2.2《昼夜交替现象》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4《谁先迎来黎明》

2.5《影长的四季变化》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017版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

的历史;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表示和经纬线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收集和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

料;2.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所学知识;3.能从地球的结构、运

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2.对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探究保持好奇心与热情。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

的关系;2.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

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表示和经纬线的作用,能够说出地球

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地球仪组件、彩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

了哪些知识呢?还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呢?可以将自己想要知道的知

识或有趣的想法写在学习任务单上。

提出问题:面对地球这样庞大的研究对象时,我们很难对它直接

进行实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科学家在面对这样的研究对象或

者问题时,他们会有什么好办法呢?

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描绘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

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今天我们也以科学家的方式一起来建造我们的地球模型吧。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课前组织学生积极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了解学生实际搜集到

了那些材料。

PPT播放视频: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发展历程。

小组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古代人类不同民族对地球的形状

有怎样不同的认识,后来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帮助人类更准确地认识地球形状的。教师巡回

指导。

小组交流汇报:古印度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大圆饼,被三只巨大的

站在神龟背上的大象驮着;古巴比伦认为大地如龟背隆起的空心山,

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

大地像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被浩渺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所环

绕;此外还有诸如地球像个钵体,地球像个圆柱体等种种假设。

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

达哥拉斯提出的.但是他的这种信念仅是因为他认为圆球在所有几何

形体中最完美,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的.以后,亚里士多德根

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

证据.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根据正午射向地球

的太阳光和两观测地的距离,第一次算出地球的周长.公元726年我国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主持了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利用北极高度和夏日日

长计算出了子午线一度之长和地球的周长.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

仑领导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球形的.17世纪末,牛顿研究了地

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认为地球应是一个赤道略为隆起,两极略为

扁平的椭球体.1733年巴黎天文台派出两个考察队,分别前往南纬2°

的秘鲁和北纬66°的拉普林进行大地测量,结果证明了牛顿的推测。

三、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纬线

分组合作,观察地球仪,看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什么?

学习认识图例,进一步了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发现

山脉、河流、胡波、沙漠都能用颜色或符号在地球仪上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重点对经线、纬线、赤道做必要的知道,使学生指导他

们的主要功用。经纬线的分布学生很容易发现,对其作用,教学时先

组织学生做一个分析猜想。

根据教师提供的北京所在地的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首

都北京的位置。然后组织学生利用经纬网找到自己家乡及自己所感兴

趣的城市的所在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用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

个地点的位置。

四、制作地球模型

制作过程:

1.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特征。

2.运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分组合作制作地球仪的模型。

3.要求要用不同颜色的彩泥表示不同的地球特征。

教师指导制作方法:

1.要有底座固定地球模型,可以用水笔芯在模型正底部插入,起

到固定地球模型的作用;

2.如果表示高山、平原比较困难,可以只表示出海洋和陆地的轮

廓。

3.提醒学生按照地图的图例用色。

五、拓展延伸

我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之后,大家心里是不是对地球还有很多问

题要问?小组归纳想要知道的问题后展示,教师做解答。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圆球状的形体,那么在地球上为什

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下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017版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2《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2.通过观察、

思考,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3.昼夜交替是与地球

自转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L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

依据的假设;2.能基于假设,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通过模拟实验,

能够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

问题、追求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但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

是有科学解释的。

教学重点:

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不同视角的观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能通

过模拟实验验证及解释。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解释。

课前准备:

PPT课件、发光灯泡1个,地球仪1台、反光纸1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练习生活实际,向同学提问白昼和黑夜的种种现象,通过课

件进行补充,并总结概括:白天与黑夜不断交替出现,就是昼夜交替

现象,引出课题。(板书:昼夜交替现象)

二、关于昼夜交替的各种观点

在科技不是很发达的古代,关于昼夜交替的天文现象有很多种说

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人们是怎样看待昼夜交替现象的。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方向是至西向东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就是自转。

分组讨论:

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学生交流汇报,提出猜想。

三、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

由于我们无法将太阳和地球拿到教室里来做实验,所以我们要找

与太阳、地球有相似特征的物体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就称为“模拟实

验”。

“太阳”我们用“手电筒”来代替,因为它们一样都能发光。

“地球”我们用“乒乓球”来代替,因为它们都不会发光也不

透明。

请学生回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教师做总结。

(1)确定乒乓球上的一个点来观察。(在乒乓球上用记号笔画

一个小圆点)

(2)调节手电筒与乒乓球的距离,差不多能照亮半个乒乓球。

(3)严格按照示意图上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进行操作。

(4)两名同学负责实验操作,另外两名同学负责观察实验结果,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实验结果”一

栏上。

小组分享实验结果,确定哪些假说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我们小组的观点是……,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是能(不能)产

生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记录单

班级第()组组员

我们的观点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

1、

能否产生昼夜交

替现象?

能()不能()

2、

能否产生昼夜交

替现象?

能()不能()

四、观点提炼

1.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

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

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与我

们看到的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情况不相符。

2.“太阳不懂,地球围绕要养活公转但不自转”这种情况下,也

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也

就是说需要一年的时间,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3.“地球自转,不公转”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

象。如果是这样,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就天天一样,不

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司机变化,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4.只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才会既有昼夜变化,又

有四季变化,才符合真实的情况。

五、昼夜交替的意义

1.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也制约着一些生物的生物钟。

太阳日被人类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

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六、扩展延伸

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可能会有很多解释,但要找到符合真实情

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

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

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关地球运动的新证据,看

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并把查到的资料带来和大家一起分

享。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017版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

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

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2.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实事求是,用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乐

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

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

济发展的动力;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来之不易的。

教学重点: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地球仪、蜡烛、手电筒、兵乓球;学生课前收集相关

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上节课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哪几种情况下地球上会出现昼

夜交替现象?

要解释昼夜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

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从古至今,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天圆地方说、

盖天说、浑天说等等。

你们赞同这些观点吗?

后来又出现了两个著名的观点和学说,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吗?

二、“地心说”与“日心说”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托勒密“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和哥白尼

“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学生思考:1.“地球是球体”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哥白尼的证

据是什么?

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托勒密的证据是什

么?”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哥白尼的证据是什么?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

动”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太阳是不动,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哥

白尼的证据是什么?

4.“地心说”和“日心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小组讨论这两种观点。

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和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三、实验验证

提出问题:如果按照“地心说”和“日心说”着两种观点来做模

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根据上面两种学说的分析和讨论,你要排除哪一种解释?保留哪

一种解释?为什么?

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四、总结延伸

大家对“地心说”和“日心说”这两种观点进行对比总结,知道

各自的主要观点和证据,以及这两种观点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同时我

们也认识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不断补充和

修正。因此课外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内容,看看那

些科学家对地球运动的观点和证据。

2017版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

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2.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

来黎明;3.知道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及其意义。

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地球仪”模拟实验的体验,并结合生

活实践来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2.运用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

方向;3.知道地球上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对探寻自然现象,解密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和探

究性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生活处处是科学。

教学重点:

自求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

升西落的现象。

教学难点:

1.推理地球的自转方向;2.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课前准备:

PPT课件、地球仪、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听谜题,猜城市。

(1)她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日光城”的美誉,她

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她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她就是拉萨

(2)她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举办过2008年奥林匹克

运动会,她有着恢弘的宫殿群一一故宫。

----北京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

昼夜交替的现象。太阳照到的一边是白天,太阳没有照到的另一边是

黑夜。黑夜和白天交替的时候,就是黎明。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

个问题,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一样吗?比如刚

才我们猜的两个地区一一拉萨和北京,谁会先迎来黎明呢?

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

不同。

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真实面目,可以用做

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观察谁先迎来黎明。

小组讨论做这个模拟实验需要什么?怎么做?

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手电筒发出的光代

表太阳光,地球仪模拟地球,地球自转来观察光束照射在地球上的区

域。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北京和拉萨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顺序是怎

样的?(在什么情况下,北京先迎来黎明?在什么情况下,拉萨先迎

来黎明?)

学生开始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地球的自转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

的时间先后就不同)

但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种,地球究竟是往哪个方向转的

呢?我们可以像宇航员那样飞到太空去看看吗?我们人类非常地聪

明,有智慧,利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帮我们找到答案。

三、理解相对运动

运^巨力与懵争J.t.的才目又才■性.

年里妁人承1Kf于不氽进是14#上妁,巧禾1句•于」-来比美表1对•运.9妁。

假设我们现在坐在校车上,请大家讨论一下:

1.车相对于我们来说有没有移动?车相对于树来说有没有前进?

树相遇车来说有没有后退?

2.车开到我们小学,我们环视学校一周,看到校园景物怎样转动?

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

3.景物相对于我来说是怎样转动?我相对于景物来说是怎样转

动?

4.为什么静止的景物会运动呢?把刚才讨论的内容用一句话来

概括。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不是绝

对的,而是相对的。这个叫做相对运动。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可是太阳是不动的,但我

们看到的太阳确实东升西落,这是为什么?

现在你们能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了吗?那么北京和拉萨谁先迎

来黎明呢?

四、认识“世界时区图”、“北京时间”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

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

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

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

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

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

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

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

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出示世界时区图)

结合中国地图,像学生介绍:我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和乌苏里

江的汇合处,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西局里

5200千米,跨经度将近62度。在世界标准时区中,分属东五区至东

九区的5个时区。如果每个时区都用各自时区的区时一,你认为给人们

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麻烦?全国各地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时

间?

你在收音机或电视中听到过报时吗?报的是什么时间?我国采

用的是哪个时区的时间?

北京时间简单的说就是指中国所有地区的统一时间。

全球是分成24个时区东西个12区相临的时区时间相差1个小

时(地球自转受光面就是直射点的变化时差)

一个时区的范围是15个经度北京在东8区我国地域的经度范

围广所处时区多所以为了方便全国的时间全国都是按照北京时间

计算时间,北京时间就是中国时间的标准。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一系列的活动,证明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

西向东,越是冬眠的城市越早迎来黎明,利用世界时区图,我们可以

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差。

下课之后,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收获和疑问。

2017版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5《影长的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2.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科学探究目标:L能复制古代天文仪器,模拟测量四季的影长;

2.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帮助我们发现四季影长的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有创新精神,用于采用新的材料有创意地完成圭

表的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好

地改造生存环境,顺应自然规律,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复制古人仪器,感受古人的智慧,体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

进。

教学重点:

模拟测量四季日影变化。

教学难点:

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PPT课件,圭表实验器材、手电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四季的特点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亿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特点各不相同,

老师整理了一份表格,请大家观看。

季节气温湿度降水日照影长

春温暖大多较长???

夏炎热小很多长???

秋凉爽小少较短???

冬寒冷很小很少短???

表格中最后一项影长就是物体影子的长度,前面几项气温湿度降

水日照大家都很好理解,影子的长度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会出现不同

的长度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实验活动:影子的长短跟什么有关?

铅笔(粉笔)竖直于桌子上,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观察影子

的长短与什么有关。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我们的古人也发现了这样有趣的事情: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

在正午时间,影子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

不同季节观测时间影子长短描述

春正午适中

夏正午最短

秋正午适中

冬正午最长

古人想:四季的形成一定与太阳光的照射有某种联系。

―乎长旋《大P日金爱鱼大)彭亍长加《太阳届度第不,

秋季0冬季

三、认识圭表

在五年级的科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了一种古代的天文仪器

圭表。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

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辱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

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

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

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古代的中国人民还根据影子的长短划分了二十四节气。

四、制作圭表

学生分组制作圭表模型

1.画出圭和表的大小、形状。(注意预留拼接插口、圭和表的大

小要匹配)。

2.裁剪圭和表。

3.组装圭表。

4.加固圭表。

5.实地测试并记录。

6.长期实验:回家后把自己制作的圭表正南正北方向固定,在不

同的节气的正午时间观测圭表的影长并记画出刻度线。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在不同的季节,物体的影长是不断变

化的,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生活的地球会有四季的变化?请大

家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四季的变化。

2017版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

系的运动;2.通过研讨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

距离变化无关。

科学态度目标:1.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2.

为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四季变化与我们生活密切相

关。

教学重点:

知道四季实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教学难点:

理解由于地轴倾斜的原因引起的阳光直射点的变化所造成的气

温变化而出现的四季交替现。

课前准备:

PPT课件、地球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四季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师提问:根据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这一现象,你知

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珏出现四季现象的吗?

2.学生通过欣赏四季图片,交流在不同季节的感受,并提出猜想:

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很多学生虽然知道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

的,并知道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但是他们认为

是地球在公转时距离太阳的远近形成的

3.教师出示资料(课件展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是椭圆形

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地球轨道的近日点出现在1月初,远日

点出现在7月初。教师:我们知道1月份是寒的冬季,7月却是炎热的

夏季。看来,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时距离太阳的远近是无关

的啊。要真正了解四季的成因,还应该从研究地球的运动开始。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动画动态演示地球的公转,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

周期)

地球在公转时并非直着身子,而是斜着身子,地轴始终指向北极

星附近,且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呈66.6°的夹角,正是因为这个神奇

的夹角,才使得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四

季。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动画演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播放地球公转示意图暨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的动画)

请大家注意看左下角地球仪太阳光线上一个黄色的圆点,它代表

的便是太阳直射,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

称为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

道,这一天称为秋分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之后北移,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借用动画,直观形象地像学生展示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和

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便于下面对于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

情况和季节的理解】

通过学生模拟地球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公转。请一

个学生做模拟地球公转的活动,其他学生共同观察并随时修正模拟公

转中地球倾斜状况。

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出椭圆型的地球公转轨道,中间放一个球体

表示太阳。让一个学生倾斜着身体代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

进行公转。

三、认识地球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上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已经研究清楚了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进行

公转的。下面,我们将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四季是

如何形成的。

指导学生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重点指

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地球”上“太阳”

直射点的变化并思考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1)“地球”的公转方向不能弄错

(2)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应保持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3)注意观察太阳光线的直射和斜射情况

2.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

3.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请学生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解释地球上四季的变化。

预设:太阳直射点附近得到的阳光照射较多所以温度较高,这个

地区也就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反之就形成了冬季。

四、拓展延伸

引申讨论: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变化吗?地

球上还会有四季变化吗?

思考: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如果我们要去南极看企鹅,几月份去

比较合适?

2017版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L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2.地球运动和地球上的一些现象有因果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网络学习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

物的影响;2.能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L了解自然之妙,感受生命之坚强,生命之美,

形成自然敬畏之;2.有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有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知道

产品的投产必须经过对环境和自然影响的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课及本

单元的知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一一北房在居住上的优势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上学都是看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怎么知

道季节的?(温度)

可是有一位科学家,他在花圃里种了很多种花草,无论白天还是

晚上,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只要看看花圃里的花草就知道大约是什

么时间了,是什么季节了,你猜猜他是如何知道的?(他观察花的开

放时间就知道,或者闭合时间;花的开放闭合是有规律的。观察植物

开花结果的时间就知道是什么季节了。)

那你觉得它的这种规律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板书:昼夜和四

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去研究一下昼夜的更替与

四季的变化对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小组交流:昼夜交替对植物的影响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昼夜的更替有规律,那么植物也有规

律性的变化吗?举个例子。(花生叶子的闭合,比如什么叶子花的开

放等),

同学们很注意观察生活,这个习惯很好。老师也很喜欢观察植物,

还写观察日记呢,看,这是老师去年观察的牵牛花开放闭合的观察日

记。

2、放课件(加照片):牵牛花的观察日记

我们小区草坪里面有棵牵牛花,为了能看牵牛花的开放闭合,星

期六,我凌晨3点就起床了,天还没有亮,黑黑的,我蹲在牵牛花的

旁边,等待着它的开放,大约3点半,牵牛花开始活动了。慢慢展开

花瓣,直到完全开放的时间约4点,我照下了一张照片。天渐渐亮了,

然后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过去看看,照了四张照片。下午3点,我发现

花边开始卷起一些,下午5点,花瓣全部卷进花心,完全闭合。晚上

再没有活动。我回来及时做了记录。后来连续几天,我发现牵牛花都

是这样有规律的开花

3、讨论:从这篇观察日记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